第1464章 鐵血暴君

第1464章 鐵血暴君

不過,這對東非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顯然是一件好事,沒有這些人存在,那蘇聯對國際秩序的破壞力就太大了。

彼之英雄,吾之仇寇島,相對於那些世界主義理想者,還是蘇聯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看起來更順眼。

實際上,不僅僅是蘇聯,除了英法以外,其他列強國家絕大部分不介意如今國際秩序的崩壞,但更多的希望對英法取而代之。

……

隨着1928年的悄然到來。

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變革在中東大地上發生了,奧斯曼帝國凱末爾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式出臺,並且在奧斯曼帝國這個已經病入膏肓的國家實施。

而這位奧斯曼帝國的鐵血獨裁者,第一刀就砍向了在奧斯曼帝國根深蒂固的阿拉伯教。

不同於一般的改革者,凱末爾雖然年輕,並且是剛剛登上政治舞臺上的新人,但他對這個國家的操控力,絲毫不弱,而他最大的底氣就是奧斯曼帝國軍隊。

軍隊出身,掌握着兵權,同時又富有理想和活力,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已經可以預想到一些結果。

伊斯坦布爾,託普卡帕宮。

凱末爾正在和奧斯曼帝國新蘇丹,穆罕默德七世進行“交流”,老蘇丹穆罕默德六世,沒有撐過去年。

這倒不是凱末爾政府做了什麼手腳,穆罕默德六世的確是死於疾病,當然,政變可能加速了這一過程。

因此,他的幼子,在凱末爾扶持下,成爲帝國的新蘇丹,也就是穆罕默德七世。

凱末爾這個獨裁者躺在沙發上對穆罕默德七世說道:“蘇丹陛下,今年開始,我們要把政府遷徙到安卡拉去,安卡拉在小亞細亞半島高原地區的腹地,羣山環抱,易守難攻,提供了較高的安全性。”

“反觀伊斯坦布爾,它的地理位置,對於如今帝國而言,已經成爲了一種負擔,在帝國強盛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伊斯坦布爾,作爲控制歐洲領土的戰略支點。”

“但是19世紀以來的歷次戰爭,充分證明了,隨着帝國實力衰退,伊斯坦布爾不再適合作爲帝國政治上的中心,不僅容易遭到大國的侵擾,甚至希臘,保加利亞這種小國,都可能威脅到伊斯坦布爾的安全。”

“除此外,因爲前幾任政府的不作爲,帝國在歐洲的領土,幾乎損失殆盡,這也讓伊斯坦布爾從帝國核心,幾乎變成了邊境地帶。”

“一旦伊斯坦布爾發生變故,那對整個國家都是極大的打擊,甚至有可能造成帝國的徹底分裂,所以遷都就成爲了帝國唯一的選擇。”

在過去,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深入巴爾幹半島和黑海沿岸,加上北非等地,伊斯坦布爾的地理位置,實際上是處在帝國中心的。

但是,現在歐洲領土基本上損失殆盡,北非各地也基本獨立,黑海北岸領土更是早早丟失掉,伊斯坦布爾的國家地理中心地位也就不存在了。

如今,奧斯曼帝國的核心領土,主要可以分爲兩大板塊,也就是小亞細亞半島和新月沃地。

後者指的就是兩河流域加黎凡特地區,這一整片中東地區,由於從地圖上看,這一帶看起來像一彎新月,因此被稱爲新月沃地。

兩河流域可以粗略的認爲是前世的伊拉克,而黎凡特也就是敘利亞,黎巴嫩等地。

所以,凱末爾接着說:“把新首都設置在安卡拉,這樣也有利於加強帝國對新月沃地的控制,防止他們脫離帝國的控制,造成帝國領土的進一步萎縮,陛下,你認爲關於新首都的選址是否合理?”

穆罕默德七世有些木訥的說:“一切都聽從凱末爾帕夏您的安排,畢竟遷都確實能獲得更加安全的環境。”

作爲奧斯曼帝國名義上的統治者,穆罕默德七世實際上就是一個被扶持起來的傀儡,他當然不敢提反對意見。

凱末爾對默罕默德七世的態度十分滿意,畢竟前世就已經證明了,凱末爾此人絕對不是君主制的忠實擁躉,否則的話,前世土耳其也不可能變成後來的共和國。

之所以,這個時空裡,保留君主完全是出於維護帝國領土完整的需要,尤其是防止新月沃地以此爲藉口脫離帝國。

穆罕默德七世如此識趣,凱末爾也給他一點甜棗,他說:“政府會在安卡拉建造一座新的皇宮,供陛下居住,只要接下來,陛下配合政府的一切工作,政府也會保證皇室成員的安全。”

“尤其是近期的一些謠言,陛下也要做出自己的判斷,就比如老蘇丹陛下,我相信您也清楚,他走的時候,完全是因爲疾病。”

“但是,一些野心家和別有用心之徒,他們以此做文章,試圖挑撥皇室和政府的關係,希望陛下您不會受到蠱惑,做出不智智的行爲。”

默罕默德六世是正常死亡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許多反對新政府的勢力,卻矢口否認,並且以此做文章,試圖扳倒凱末爾政府。

所以,凱末爾對皇室不得不防,尤其是要避免他們和外部接觸,尤其是在尚未遷都之前,伊斯坦布爾的許多勢力,心思可是很多的。

這次凱末爾打算遷都,可不僅僅是從國家安全角度考慮,同時是爲了接下來的改革做準備。

伊斯坦布爾如今不僅僅地理位置糟糕,容易遭受其他國家的威脅,同時這裡也是守舊派的大本營。

而奧斯曼帝國最大的守舊派,就是阿拉伯教,伊斯坦布爾充當帝國首都近四百多年,具有濃厚的宗教和舊體制色彩。

所以,凱末爾希望通過遷都來推動土耳其的世俗化進程,減少宗教對政治的影響,助力奧斯曼帝國向現代化國家轉型。

所以說,從一開始,遷都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包括擺脫宗教勢力的限制,而安卡拉此時,僅僅是一個人口幾萬人的小城市,凱末爾政府可以更加大膽的在新首都實施一些激進的政策。

如果在伊斯坦布爾的話,這些政策可能引發騷亂,那時就不好處理了,凱末爾沒有心思和伊斯坦布爾的各方勢力勾心鬥角。 當然,除了遷都這件事以外,凱末爾還有一個目的,要事先和穆罕默德七世商量。

“蘇丹陛下,接下來我要說的事,就和你息息相關了,還要請你做好心理準備。”凱末爾面色變得略微嚴肅一些。

這讓年輕的蘇丹感覺心驚肉跳,他強撐着問:“凱末爾帕夏還有什麼要求,只要我能做到,一定會積極配合。”

凱末爾毫不避諱的說:“這件事也不算什麼大事,那就是爲了帝國的發展,所以我想廢除‘哈里發’制度。”

穆罕默德七世瞬間臉色大變,這叫不是什麼大事?畢竟哈里發也就是奧斯曼帝國最高的頭銜,理解成皇帝也未嘗不可,當然,哈里發的權力比皇帝還要大一些,哈里發是政教一體領袖,用西方中世紀的教皇來形容更貼切。

西方中世紀的教皇,理論上比世俗君主權力更大,而哈里發就是阿拉伯教的教皇。

所以,穆罕默德七世以爲,凱末爾是要廢除奧斯曼帝國的君主制度。

當然,凱末爾接下來的話也解釋道:“陛下,不用擔心,廢除哈里發制度,但你的蘇丹頭銜依然會得到保留,你依舊是未來奧斯曼帝國的君主。”

蘇丹和哈里發的區別,前者是單純的世俗君主,而哈里發既是君主,也是宗教領袖,而奧斯曼帝國君主這兩個頭銜都有。

取締哈里發制度,也代表着凱末爾要拿掉奧斯曼帝國皇帝的宗教頭銜,從而推動政教分離,切斷宗教對國家政治的干預和影響。

但是,拿掉哈里發,奧斯曼帝國君主的蘇丹頭銜依舊存在,所以凱末爾的意思就是讓穆罕默德七世只保留世俗君主頭銜。

當然,不管怎麼變化,穆罕默德七世以及未來的奧斯曼帝國君主,在凱末爾的設想裡,永遠都只能是“虛君”,吉祥物。

凱末爾說:“想必,蘇丹陛下也應該瞭解,如今世界發展的大勢已經證明了,只有世俗化的國家,才能成爲真正的強國,縱觀全世界的列強,他們都在世俗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宗教禁錮了社會進步思想的進步,並不再適合如今工業社會的發展,而我們奧斯曼帝國近些年來戰爭的失利,還有經濟上的落後,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宗教原因造成的。”

“所以,必須剝離阿拉伯教對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等領域的限制,學習歐洲,對宗教進行改革,解放奧斯曼帝國民衆的思想。”

凱末爾深知,想要將奧斯曼帝國這種還處於封建社會的國家,變爲現代化國家,最要緊的事,就是轉變帝國民衆的思想。

而具體在奧斯曼帝國的國情就是打破阿拉伯教的思想禁錮,正如歐洲各國,如果他們不進行宗教改革的話,那歐洲如今依舊只會停留在中世紀。

此前奧斯曼帝國不是沒有進行過改革,可爲什麼都失敗了?宗教顯然是巨大的阻力。

畢竟,奧斯曼帝國領土,人口,資源都不差,同時緊挨着西方,獲取技術的難度至少比遠東帝國要低許多,但社會依舊發展十分緩慢,這就說不過去了,這個時候只能從制度和思想上找原因了,而這兩者都和阿拉伯教息息相關。

凱末爾就對穆罕默德七世說:“論國土,奧斯曼一直都是世界大國,即便今天,也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

“而且,帝國的領土是整個中東地區,土地最肥沃,水源最充沛的地方,條件並不比歐洲國家差多少。”

“人口也有接近三千萬,並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可就是如此多優越的條件,我們的國家,卻一直都在衰落,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所以在排除那些外部因素後,我們應該認識到,是奧斯曼人和制度出現了問題。”

這裡人的問題,顯然不是歐洲中心論和白人至上主義者宣傳的那樣人種優劣問題,畢竟按照他們這個說法,豈不是承認中世紀的歐洲人,在智商和身體上不如奧斯曼人,畢竟那個時候,奧斯曼帝國是讓整個歐洲都聞風喪膽的強大文明。

凱末爾接着說:“所以,蘇丹陛下,我想你應該也明白我說的這些道理,你是否支持我的這些看法?”

穆罕默德七世那敢不同意,他表態到:“凱末爾帕夏,我知道了,取消哈里發制度確實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舉措,我支持你的這一決定,並且願意主動卸下哈里發的頭銜,從此帝國將不再有哈里發制度的存在。”

哈里發作爲宗教領袖,他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甚至能夠影響到整個阿拉伯教世界,一直以來,奧斯曼帝國都是阿拉伯教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所以他們的君主才能獲得哈里發的榮譽,並且得到許多人的支持。

但同時這個制度,也極大的限制了奧斯曼帝國的發展,現在凱末爾將這一制度廢除,又是對本國宗教勢力的一個巨大打擊。

換位思考,這幾乎相當於取締意大利的羅馬教皇,或者東正教的大牧首。

而凱末爾的這一舉措,顯然會引發國內阿拉伯教勢力的反撲,不過取消哈里發制度,還有遷都,這只是凱末爾給阿拉伯教準備的開胃菜。

在他針對阿拉伯教的一攬子計劃裡,還有對奧斯曼帝國文字的改革,沒收宗教產業和土地,推廣義務教育,取締阿拉伯教教法,改變阿拉伯教的一些陋習,包括推行男女平等,實行一夫一妻制,取消宗教人士特權,依法治國,禁止宗教傳統服飾,禁止女性佩戴紗巾……

可以說,凱末爾對於打壓阿拉伯教的決心是整個中東地區千百年來歷史中,史無前例的。

這必然會引發國內的強烈動盪,而凱末爾也早已經做好了自己的準備,對於任何敢於抵抗他改革的人,那就只有一個“殺”。

在1926年,凱末爾就已經依靠軍隊鎮壓了不少反對者,樹立了衆多敵人,而他顯然不滿於此,一但遷都完成,那他必然要推進更多,更積極政策,徹底打垮奧斯曼帝國宗教對帝國方方面面的控制和影響。

而凱末爾也不是沒有支持者,相反,凱末爾的支持者數量還不少,尤其是那些渴望改變國家現狀的人,在過去奧斯曼近百年的屈辱史中,對於阿拉伯教和帝國腐朽統治不滿的人不在少數。

但是,凱末爾的敵人同樣實力強大,而這也註定了他成爲奧斯曼帝國改革的鐵血暴君。

(本章完)

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882章 出口第1421章 鑄鐵廠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33章 尋找“光明”第97章 日常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220章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413章 拉攏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65章 電燈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041章 新農業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50章 教育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4章 動員第298章 香蕉園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438章 倒計時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694章 訛詐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832章 押解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981章 捷徑第564章 貴人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930章 漢薩省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417章 炊事車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450章 摻沙子第1413章 拉攏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577章 收尾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51章 坦噶港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64章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154章 斷案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492章 靜坐戰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830章 蓄水池第463章 站隊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443章 監視第755章 攻守易勢
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882章 出口第1421章 鑄鐵廠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33章 尋找“光明”第97章 日常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220章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413章 拉攏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65章 電燈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041章 新農業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50章 教育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4章 動員第298章 香蕉園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438章 倒計時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694章 訛詐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832章 押解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981章 捷徑第564章 貴人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930章 漢薩省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417章 炊事車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450章 摻沙子第1413章 拉攏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577章 收尾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51章 坦噶港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64章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154章 斷案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492章 靜坐戰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830章 蓄水池第463章 站隊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443章 監視第755章 攻守易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