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章 雙總部

事實上,並不只有東非對德語的推廣比較上心,遠在歐洲的德國反而認爲他們比東非更有資格來主導德語國家組織的建設,兩國爲此還產生了一些爭議。

二月份,即便在百忙之中,德國政府依舊派出外交人員和東非進行了溝通,從而來選定首次德語國家組織峰會的會議地點。

德國駐東非大使,波因茨豪森同弗里德里希皇儲就此事進行了交流。

波因茨豪森在見到弗里德里希皇儲後,開門見山的說道:“弗里德里希殿下,關於世界德語國家組織的總部以及第一屆峰會召開地點,毫無疑問都應該放在德國。”

“其他不說,光是歐洲的德語國家數量最多這一點,就應該把德語國家組織的總部設置在歐洲,而歐洲的德語國家裡,我們德國也是最有資格推動和建設這一國際性組織的。”

歐洲確實是德語國家最多的地區,就比如德國,奧地利,列支敦士登,盧森堡,達爾馬提亞(奧匈帝國),除此外還有很多將德語作爲官方語言之一的國家,主要是比利時,瑞士,以及奧匈帝國的部分下屬王國等。

對此,弗里德里希皇儲,顯然不能完全認同,他反駁道:“波因茨豪森大使,就按照你的依據,歐洲的德語國家確實更多。”

“但是,就我們東非的角度來說,組織德語國家組織的目的,在於加強德語的世界推廣,而將德語國家組織總部設置東非,能夠更好的輻射亞非拉這三大區域。”

“如今,德語已經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語言之一,和英語,法語相比,我們這些德語國家崛起的時間太晚,相對底蘊不足,所以,讓德語覆蓋更多的地區和人口,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就以世界範圍來看,東非憑藉地理和殖民地上的優勢,在全球的觸角顯然比德國多得多。

這也讓波因茨豪森的心理變得不平衡起來,可憐德國累死累活,付出了多少犧牲和代價,依舊只能困死在歐洲大陸腹地。

而廣闊國土,豐富的殖民地,可觀的海岸線,優越的地緣條件,這些東非觸手可得,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在波因茨豪森心裡,東非當初不過是非洲東海岸的一個小小殖民據點,卻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簡直讓他這個老容克羨慕嫉妒異常。

如果,德國有東非這麼好的地理條件,那德國該有多麼強大,波因茨豪森想都不敢想。

不過,波因茨豪森也確實佩服霍亨索倫家族把握時機的能力,如今全世界霍亨索倫家族的三個分支,控制着四個國家。

也就是德國,東非,羅馬尼亞和南德意志,如此看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毫無疑問是屬於霍亨索倫家族的時代。

不過,在波因茨豪森心裡,始終把德國放在首位,即便東非的強大絲毫不遜色於德國,可是東非畢竟不是血統純正的德意志國家。

所以,對於德語這個重要的德意志民族標識,波因茨豪森認爲,理所應當的應該由德國來主導。

自然而然的,對德語國家組織的主導權,波因茨豪森顯然不會輕易放棄,他說道:“但是,歐洲的德語國家顯然也不能忽視,我們不可能把這些國家拒之門外。”

“而他們想加入組織,並且辦理相關業務,在德國顯然比漂洋過海到東非要便利。”

“弗里德里希殿下,你不能否認歐洲是德語國家最密集地區的這個現實問題,即便除了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外,其他德語國家規模很小,但是他們作爲單獨的政治實體,顯然能夠幫助德語更好的在世界傳播。”

這也是事實,畢竟再弱小的國家,既然它成爲了國際公認的獨立主權政治實體,自然就繞不開外交和文化交流等活動,而這些活動的開展,顯然對於本國語言傳播是有益的。

波因茨豪森接着說道:“而且,德國作爲整個德語國家集團裡最發達的地區,理所應當的應該發揮主導性作用。”

關於波因茨豪森將德國說成德語國家集團裡最發達的國家這一點,弗里德里希沒有反駁,因爲,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確實如此。

雖然東非的很多數據都要超過德國,但是這主要靠的是東非的體量支撐,就比如糧食產量,德國顯然不可能和東非這種面積的國家對比。

當然,德國的土地面積雖然小,但是糧食總產量從世界範圍來看,也不算低,畢竟養活着德國六千多萬的人口,而在20世紀初,人口超過五千萬的國家都屈指可數,所以德國是毫無疑問的人口大國。

而德國體量雖然和東非差距較大,但經濟質量和建設水平,暫時都依舊領先於東非,畢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導者之一,底蘊不是東非短時間就可以追趕的。

如今,德國工業在機牀,化工,紡織,醫藥,機械製造等領域,依舊有着較大優勢,且城市化水平遠超過東非。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德國確實是如今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不過我們東非也並不差多少,從經濟總量,工業規模,科學技術等方面,和德國各有所長。”

“相比波因茨豪森大使,你自己就在東非生活過很長時間,也看到了如今東非發展的突飛猛進,所以就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們東非同樣能夠展示德意志民族的優越性。”

當然,弗里德里希這裡的優越性,更多是文明層面,而非種族層面,對於東非這種多移民國家,本身就不可能用種族優越性來敘事。

而毫無疑問文明敘事對於德語在全世界的傳播更加有利,畢竟德語國家組織的德語推廣工作,本來就是向那些非德語國家開展的。

而這些非德語國家,他們的居民,毫無疑問和德意志民族扯不上關係,如果按照種族優越性來推廣德語,那完全是自毀長城。

弗里德里希說道:“東非近些年來的發展,完全可以作爲模板,從而帶動德語在全世界的推廣工作。”

“畢竟,這證明了德語對於文明發展的貢獻,是不拘於地理的,在歐洲說德語的德國能夠成爲世界大國,而在非洲,我們東非同樣說德語,同樣是世界大國,這有利於塑造德語在世界的形象。”

“也就是德語即文明,世界上的德語國家,經濟基本上都不算差,也正好可以用來佐證這一點。”

當然,佐證不意味着因果關係,畢竟美國和英國,法國同樣是世界大國,但是他們並不說德語。

而東非和德國想要做的就是,讓其他人相信這就是因果關係,對於任何國家來說,他們必然都希望其他國家將本國語言和“先進”,“文明”等積極詞彙掛鉤,最好是劃等號。

德語國家組織成立的目的性就這裡,向全世界輸出“德語是先進的”,從而吸引更多的國家和人口學習德語。

所以,弗里德里希說道:“我們東非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比德國更具有代表性,畢竟德國地處歐洲,而歐洲本身就是全世界地理環境條件最好的土地之一,相對而言,非洲就差了許多。”

“但是,東非卻能在非洲大陸上崛起,這不正好更能向世界證明德語的優越性麼?”

雖然德國的統一的時間也沒有長時間,但是這並不代表德國的歷史短,而在歐洲,神聖羅馬帝國時代,雖然德意志地區四分五裂,可在歐洲也不算弱小,能夠和法國,奧斯曼帝國或者俄國競爭。

而同時期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土著人還在草原上追逐野獸,就算到了現在,除了東非以外,撒哈拉以南非洲也沒有別的強國。

所以,東非在非洲大陸上的崛起,確實能比歐洲的德國更好的作爲展示樣板,從而營銷德語的作用。

不過,德國在19世紀的勵志性也不算差,畢竟從四分五裂到統一,再到真正的成爲世界屈指可數的強國,也很具有話題性。

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就以學習德國爲榮,就是這個道理,比如被譽爲巴爾幹普魯士的保加利亞,學習德國陸軍的日本等等。

至少,德國的文化和影響力輸出,就有很多值得東非學習的地點,更別說東非早期的學習對象也包括德國。

所以,作爲德國人的波因茨豪森,他也有自己身爲德國人的驕傲和榮譽感。

他對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我們德國同樣,對於世界各國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畢竟德國崛起本身也是一個不遜色於東非的奇蹟,上個世紀,德國同樣面臨各種內憂外患。”

“而我們通過鐵和血,將德國變成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甚至兩次擊敗法國這個曾經的強大敵人。”

“所以,將德語國家組織的總部放在德國,不僅有利於展示我們德意志民族的優越性,同時能夠吸引世界上的那些落後國家,以德國爲學習的對象和目標。”

“而且,因爲德國地緣上的劣勢,德國反而對那些夾縫中生存的國家和民族,更有借鑑意義。”

德國逆襲法國,本身就是以弱勝強的典型案例,這也引發了19世紀後期,各國軍隊對德國陸軍的學習熱潮,當時,還是一塊殖民地的東非也是其中一員。

一時間,弗里德里希皇儲和波因茨豪森大使各有各的道理,誰都很難說服誰。

畢竟,同爲世界大國,德國和東非都想且有能力主導德語國家組織的建設活動。

所以,弗里德里希皇儲乾脆說道:“既然我們兩國,都有能力,且有推廣德語國際化的想法,那不如建設雙中心,也就是兩座總部。”

“當然,這樣一來,我們兩座總部的任務也有所不同,可以按照各自國家的影響力,勢力範圍,經濟貿易等現實情況,來確定各自的主要活動區域。”

“就比如我們東非在南美的影響力更強,所以,南美的德語推廣工作,主要由東非來進行,而德國對北美的影響力比我們更深,所以你們負責北美的推廣。”

“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確分工,且兩國共同出力,也可以更大程度的推動德語的推廣工作。”

畢竟,東非和德國推廣德語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德語在全世界的推廣,所有德語國家都可以獲利。

這有利於兩國對外貿易的開展,文化的交流和推廣,以及對人才和技術向德語國家的聚集等等。

而毫無疑問,東非和德國就很看重後者,也就是通過德語推廣,從而推動全世界人才向德語國家移民,或者是增強德語在學術等領域的地位。

人才這方面很簡單,學習了德語的人才,自然更容易向德語國家流動,這就像前世英語一樣,英語作爲世界語言,各國學習英語的人佔了主流,這極大增強了英語國家吸收全世界人才的優勢。

而反面例子,也就是前世的德語和日語等語言,因爲他們作爲相對弱勢語言,所以很難和英語形成競爭,這很大程度上導致他們人才外流大於人才流入,更直白來說,前世英語的霸權地位,使得英語國家可以白嫖很多非英語國家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

在學術領域,如今德語本身就佔據優勢,加上東非和德國的共同推動,是有可能讓德語徹底成爲全世界最重要的學術交流語言工具的。

這樣一來,就更方便德語國家,低成本的共享全世界的前沿學術研究。

就像前世,很多非英語國家的科研人員,他們發表學術論文,採用英語一樣,這無疑大大方便了英語國家對新知識的吸收和提取靈感,從而讓本國科研文化競爭更具有優勢。

德語如果做到這一點的話,未來一些其他國家的理論研究成果,甚至都不需要費功夫翻譯,就可以白嫖到,而且能開拓東非科研和文化領域人員的思維和靈感,助推本國科研文化事業的發展。

當然,德國人打的也是這個主意,不過好在東非和德國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雖然東非德語和德國德語有細微的不同,但是這並不影響大局,而且等到德語國家組織成立後。

勢必會對德語標準進行重塑和調整,這個問題日後也就不復存在。

終於,弗里德里希皇儲和波因茨豪森大使達成了共識,那就是設置雙總部,兩個總部共享情報和信息,且定期進行協商,在全世界分區進行推廣德語的工作。

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867章 推銷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255章 五五開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844章 魯道夫第607章 迂迴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450章 摻沙子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444章 到家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240章 大借款第1114章 抉擇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387章 初交手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63章 年底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259章 同意第1463章 代理人第732章 雙輸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525章 血清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1315章 交接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504章 借人第774章 搬遷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421章 鑄鐵廠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519章 會議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35章 牛馬第564章 貴人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47章 趣談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228章 留學生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265章 新世界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861章 分贓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472章 備戰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293章 入關!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20章 雙標
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867章 推銷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255章 五五開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844章 魯道夫第607章 迂迴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450章 摻沙子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444章 到家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240章 大借款第1114章 抉擇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387章 初交手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63章 年底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259章 同意第1463章 代理人第732章 雙輸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525章 血清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1315章 交接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504章 借人第774章 搬遷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421章 鑄鐵廠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519章 會議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35章 牛馬第564章 貴人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47章 趣談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228章 留學生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265章 新世界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861章 分贓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472章 備戰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293章 入關!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20章 雙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