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學習營

針對移民的教化問題,東非政府已經掌握了一套規範的流程,如今這套流程主要適用於東非的海外殖民地。

在達沃市的移民學習營。

“我是你們的教官貝茨多夫,接下來的日子,我將會用俄語,告訴你們在棉蘭老島殖民地應該遵守的規則和法律,以及入籍要求。”

“來到這裡,並不等於你們就可以放鬆下來,如果拿不到當地的戶籍,那你們的身份就永遠低人一等,不要認爲我是危言聳聽。”

“在棉蘭老島,依舊有不少沒有完成入籍的土著人,他們將從事最艱苦的工作,並且拿最低的工資。”

“而入籍棉蘭老島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標準德語,在棉蘭老島有不少斯拉夫人已經通過這種方式加入了棉蘭老島的大家庭。”

當然,貝茨多夫明顯沒有提到東非國籍,而僅僅是棉蘭老島的區籍,這種情況廣泛存在於東非的殖民地,畢竟真像蘭芳海外省那樣加入東非行政體制的海外領土也就僅此一例。

這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就像英國的廣大殖民地一樣,英國人不可能把殖民地當做本土看待。

貝茨多夫說道:“在棉蘭老島,全面實行計劃經濟,什麼是計劃經濟,簡單來說,政府要求你們做的,必須做,禁止做的就不能做,沒有規定的,也要向上申請,不能自作主張。”

“在棉蘭老島有大量未開發土地,所以我們必須團結一切的力量,從而開發當地,建設這裡也是你們的新家園。”

“當棉蘭老島殖民地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你們想折騰在折騰。”

話雖如此,即便日後棉蘭老島真發展起來後,顯然違法亂紀的事肯定也不能做。

貝茨多夫接着說道:“當然,爲了更便於你們理解,你們可以將如今棉蘭老島殖民地的管理方式視作軍事化管理。”

“當然,我們不需要你們打仗,只要完成生產工作就可以了,在棉蘭老島包括伐木,建造,開荒,進入礦山等主流工作。”

“而物資調配由政府全面垂直管理,包括你們的衣食住行,完全由政府承擔,享受這些待遇的同時,自然需要付出代價,直到你們入籍之後。”

“入籍之後,你們就可以像今天的達沃市市民這樣,更加自由的選擇自己的職業,支配自己的時間。”

當然,這也意味着那時東非將不再承擔他們最低的生活保障需求,畢竟自由的代價就是自力更生。

乍一聽前者貌似不錯,但是根據兩者的實際情況而言,過一段時間後大部分人會選擇後者。

隨後,貝茨多夫開始向這羣斯拉夫人講述其他方面在棉蘭老島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達沃市有三個移民學習營,主要針對三個羣體,一個以斯拉夫移民爲主,一個以遠東帝國移民爲主,最後一個則是其他移民類型。

而德意志人如果選擇移民這裡的話,顯然是不需要加入學習營學習的,當然,目前移民東非的德意志人並不多,移民到東非殖民地的德意志人就更是鳳毛麟角。

達沃市的三個學習營,常年學生規模維持在六,七千人左右,並不算在達沃市人口之內。

其中大部分人在達沃市也待不了多久,達沃市就是一箇中轉站,一般兩個月內,這些移民就會被重新分配到棉蘭老島殖民地的各個地方,而大多數時候,一兩個星期就可能換掉一批人。

在達沃市學習營,主要教學就是語言,規則,以及幫助這些移民初步適應當地的氣候。

水土不服其實才是移民所遇到的最大難題,每年這個原因導致失去性命的移民不在少數。

好消息則是東非作爲熱帶唯一強國,也是在針對熱帶疾病和氣候方面最有經驗和技術的國家,所以移民損耗率一直維持在東非政府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其實,在南洋殖民地裡,最容易死亡的就是斯拉夫人,畢竟南洋和斯拉夫人居住的地方,氣候對比,簡直就是南轅北轍。

也不是所有斯拉夫人都受不了這種氣候,就比如巴爾幹的南斯拉夫,適應性就好的多。

……

傍晚。

學習營的食堂裡。

“這是米飯,東非人的食物,吃起來味道怪怪的,不過這麼一大碗,真的很紮實,對牙齒也很友好。”庫莫耶夫拿着飯勺舉着一勺米飯說道。

在南洋,東非沒有像當初本土那樣配備筷子作爲餐具,至少在非遠東帝國移民學習營是如此。

這也可以看出,東非在海外殖民地上對一些細節問題的寬鬆。

列布利亞說道:“我聽前輩說,以後在棉蘭老島,每天的食物估計就是這種米飯了。”

“因爲在棉蘭老島,水稻是唯一可以大規模種植的糧食作物,這裡並不適合種植小麥,或者大麥等作物。”

這個時代,烏克蘭作爲沙皇俄國的大糧倉,種植了整個俄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小麥,以及大量大麥和甜菜等農作物。

所以烏克蘭人的主食一般也以小麥和大麥爲主,不過即便如此,烏克蘭人也就生活在溫飽線上。

畢竟作爲一個農業國,沙皇俄國的財政中,小麥出口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而像沙皇俄國這種相對落後的國家,土地基本已經集中在大地主和貴族手中。

畢竟優質的土地有的是人搶,從這一點上來說,俄國西伯利亞地區的農民或許比烏克蘭人過的更好一些,前提是要克服閉塞的交通和更加艱苦的環境。

而到了棉蘭老島,這裡的情況在整個俄國境內都找不到參照物,不管語言,習俗,食物等等皆是如此。

庫莫耶夫說道:“只要能填飽肚子,別管什麼食物都能接受,而且東非人很厚道。”

“除了米飯,他們還準備了肉和瓜果,這應該就是海魚了,在達沃有不少漁船,這應該是他們主要的肉類來源。在烏克蘭,可是很少吃到肉類,不過就是魚刺比較多。”

列布利亞說道:“有的吃就不錯了,你還想挑!而且海魚的刺可比淡水魚少的多,能分到這麼多魚肉,就不錯了。”

“還有香蕉和這種我不認識的水果,香蕉在俄國可是稀罕物,以前我只聽說過,但是在達沃市,香蕉簡直遍地都是。”

列布利亞所說不認識的水果,其實是切好的菠蘿塊,在達沃市有不少果園,這些水果基本上都很便宜。

當然,對於生活在俄國境內的底層民衆來說,他們大概率不認識當地的各種瓜果。

很多斯拉夫人連香蕉都沒有見過,雖然曾經俄國是東非香蕉進口大國,但是香蕉這種產品,顯然不是普通俄國人能消費的起的。

如果是德國等國家,亦或者是俄國國內經濟發達地區,那裡的人見識又不一樣。

即便他們沒有見過實物,也可以通過教育彌補這一點,就比如德國這種推行全面義務教育的國家,隨便找一個德國人,他們的見識也比世界上大多數人要強的多。

對於這些水果,庫莫耶夫只回復了一句話:“真甜!”

實際上,烏克蘭的水果也不少,蘋果,櫻桃等還是比較常見的,但是熱帶地區的水果,他們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加上最近一陣子艱難的生活,自然會多帶一些主觀感受。

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66章 《東桑條約》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82章 麪粉廠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903章 萊茵宮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505章 提速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68章 阿拉斯加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30章 跑路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2章 麪粉廠第991章 抵達第633章 “故”人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7章 擴大生產第492章 靜坐戰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8章 遠洋貿易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443章 監視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24章 水井第780章 追蹤第34章 動員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473章 警示第454章 軍演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308章 滲透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672章 危與機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961章 危與機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467章 觀察第199章 結款第903章 萊茵宮第617章 行動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1450章 摻沙子第1070章 法德相爭
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66章 《東桑條約》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82章 麪粉廠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903章 萊茵宮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505章 提速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68章 阿拉斯加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30章 跑路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2章 麪粉廠第991章 抵達第633章 “故”人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7章 擴大生產第492章 靜坐戰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8章 遠洋貿易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443章 監視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24章 水井第780章 追蹤第34章 動員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473章 警示第454章 軍演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308章 滲透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672章 危與機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961章 危與機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467章 觀察第199章 結款第903章 萊茵宮第617章 行動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1450章 摻沙子第1070章 法德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