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

1910年,東非光是小麥種植面積高達兩千多萬公頃,也就是三億多畝,平均畝產六十五公斤左右,全國小麥接近三千萬噸產量,這相當於前世遠東帝國山東小麥總產量。

前世山東省小麥種植面積在六千多萬畝,只有東非的五分之一,但是小麥總產量卻差不太多,這樣一對比東非小麥單位產量是十分拉胯的,不過放在20世紀初,東非小麥的單位產量已經超出了全球平均水平,就算按照前世生活水平,東非小麥產量也足夠養活至少五千萬人口。

但是這並不是東非小麥產量的巔峰,在東非小麥種植高峰期,也就是九十年代初,當時東非小麥種植面積比現在還要高,當時東非光是小麥種植面積就超過四千多萬公頃,現在反而是下降了的近一半。

與之相反的則是水稻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因爲東非水利工程建設,使得全國很多地區具備了水稻種植條件,並且水稻單位產量也要高於小麥,同時伴隨農業轉型,農業向着更高利潤方向發展,所以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空前強大,達到了近十幾億畝水平。

而且除開水稻和小麥兩種主要口糧作物以外,東非玉米和土豆,小米產量也不低,光是從糧食產量就可以看出,東非早就擺脫了糧食危機,並且早早就實現了選擇上的多元化。

物產豐富且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東非本國公民的生活質量自然不會太差,就算東非的黑奴也能保證溫飽,而東非本國公民的體重,身高等數據自然也隨之提升。

總而言之,就算東非學習蘇聯輕視農業,也不太可能遇到蘇聯那種糧食問題,更何況東非政府對農業一直都相當重視,就算國際糧食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東非糧食產量也一直處於增長態勢。

……

1910年4月。

遠東帝國,金陵。

隨着遠東帝國日益開放,西學東漸的潮流也日益洶涌,所以遠東帝國決定籌辦一次國際博覽會,這次會展被命名爲南洋勸業會。

光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次遠東帝國博覽會和南洋華人息息相關,南洋華人的經濟實力一直都是不俗的,同時南洋華人身份認同感也強,本次南洋勸業會就是由南洋愛國人士和政府共辦。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遠東帝國政府就參加過了美國的費城世界博覽會,所以遠東帝國政府對這種國際性博覽會並不算陌生,而爲了鼓勵本國實業發展,在本國舉辦國際博覽會也就勢在必行。

在兩次工業革命的刺激下,發展工業已經成爲了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共識,遠東帝國自然也不例外,而南洋勸業會就是一次“開啓民智,促進實業”的良好宣傳機遇。

本次南洋勸業會,東非也參與其中,畢竟遠東帝國一直都是東非的重要海外市場,東非自然不可能放棄這個機會。

除了東非和東道主遠東帝國以外,本次南洋勸業會還有十幾個國家參與,包括英,美,法,日,以及南洋地區的許多國家或者地區。

南洋勸業會,東非館。

東非主要負責人科恩正在向代表團成員囑咐道:“我們萊茵帝國這次一共帶來了三百多種參展品,覆蓋電力裝備和產品,機械產品,化工產品,汽車等等,除此外還有少部分東非特色農產品。”

“這次會展可以說是帝國兩個五年計劃的直接檢驗,你們要做好功課,給進入東非館的客人賓至如歸的體驗,並且讓我們東非的產品能夠在遠東帝國傳播開來。”

雖然東非政府目前將本國定義爲半工業國,但是這個世界上規模第二大的半工業國,整體工業實力其實已經僅次於美國和德國。

所以東非本次帶來的工業展品,不僅數量衆多,而且質量優異,甚至有很多東非本國創新的工業品,世界上其他國家是沒有的。

科恩接着說道:“過去我們在遠東帝國的市場一直集中在北方,而這次遠東帝國博覽會開辦在南方,金陵這座城市在遠東帝國有着重要地位,在歷史上扮演過遠東帝國南方政治中心的角色。”

“就算和上海相比,這裡也不會差太多,而且金陵剛好處在我們和英國等國家競爭的交匯地帶,如果能在這裡打開突破口,我們東非的商品就能進一步通過這裡,向南輻射,而且金陵處在長江岸邊,藉助這條水運大動脈,我們的商品甚至有可能深入到遠東帝國的川渝地區。”

“說到這裡,你們應該也明白金陵這座城市在遠東帝國的重要地位,所以在這座城市匯聚了不少遠東帝國的達官顯貴。”

“而能不能打通市場,這些達官顯貴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你們都客氣一點,不要因爲遠東帝國現在的貧窮,就過於自傲,如果給我惹出麻煩,不要怪我秋後算賬。”

隨着科恩這麼說,東非代表團成員們心中也收緊了不少,實際上就算科恩不這麼強調,代表團的大部分成員也沒有這個心思。

畢竟遠東帝國和東非淵源頗深,作爲東非移民的主要來源地,很多東非人和遠東帝國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聯繫,反映在東非國內,大部分民衆對遠東帝國至少是抱有好感的。

“放心吧!科恩團長,我們心中還是有數的,畢竟這次會展本來就帶有生意屬性,就算從這個角度考慮,我們也不會出亂子。”代表團副團長摩卡恩說道。

國際博覽會,很多商品會當場交易,像歐美的一些商人就攜帶大量貨物,準備在會展上直接銷售,東非自然也不例外,而商人向來是最不講究身份之類的,主要看誰能給自己帶來利益,如果能大賺一筆,就算英國人也願意心平氣和的提供服務。

科恩說道:“很好,記住你的保證,這次南洋勸業會是我們東非工業品的重要宣傳機會,政府對此很重視,如果搞砸了,不僅是你們,就算我也會受到處罰,所以大家一定要齊心協力,順利完成這次任務。”

隨後,在科恩的帶領下,東非參會人員開始佈置東非國家館,包括展品陳列,貼展品介紹等等工作。

東非國家館是本次南洋勸業會中規模最大的,因爲參加這次展會的外國國家中就屬東非最爲重視。

同樣,東非展品的品類和數量也最多,達到了二十萬件,要知道本次會展商品加起來才一百多萬件,這就可以看出東非政府的大手筆。

東非政府也不害怕這些商品賣不出,如果銷量不佳,大不了送到淮海經濟區內銷售,金陵距離安徽很近,而皖北以及蘇北都是淮海經濟區的輻射範圍。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東非爲什麼對南洋勸業會這麼重視,金陵在地理位置上距離淮海經濟區就不遠,如果能以金陵爲跳板,能夠一定程度上擴大淮海經濟區的影響範圍,這就等於擴大東非在遠東帝國的經濟影響力。

而且金陵不是上海,上海雖然更發達,但是英,法,美等外國勢力魚龍混雜,相對來說金陵受到他們影響弱,這樣有利於東非和其他國家的競爭。

第394章 硬氣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98章 香蕉園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833章 拖拉機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498章 和談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448章 竊聽第658章 方針第1269章 距離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185章 速成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608章 會面第775章 紹奎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389章 易手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631章 準備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008章 分析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15章 交涉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324章 預謀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572章 停火線第1402章 契卡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91章 青檸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847章 畜牧業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284章 連環計第441章 回國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68章 分歧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696章 油井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56章 平衡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742章 大捷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239章 兵變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24章 海洋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569章 以下犯上
第394章 硬氣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98章 香蕉園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833章 拖拉機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498章 和談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448章 竊聽第658章 方針第1269章 距離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185章 速成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608章 會面第775章 紹奎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389章 易手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631章 準備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008章 分析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15章 交涉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324章 預謀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572章 停火線第1402章 契卡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91章 青檸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847章 畜牧業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284章 連環計第441章 回國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68章 分歧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696章 油井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56章 平衡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742章 大捷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239章 兵變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24章 海洋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569章 以下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