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開放市場

縱觀前世,任何有能力的國家幾乎都會在農業技術上下功夫,就比如前世美國不僅是世界上使用農藥和化肥最多的國家,同時轉基因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超過百分之四十,養殖業方面更是各種藥劑使用的重災區。

所以東非理所當然的會在農業領域鞏固自己的優勢,除了機械化以外,各種相關農業方面的技術都是當下東非攻克的重點。

這使得東非成爲繼歐美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農業研發中心,而且作爲世界上唯一一個熱帶強國,東非在農業領域研究的側重點和歐美兩地有着極大的不同。

就拿主糧來說,歐美國家肯定會傾向於小麥等溫帶農產品的研究,而東非則側重於水稻等(亞)熱帶農產品類型。

安德烈對何波等人說道:“在雜交水稻技術徹底成熟以前,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未來一定能爲東非農業開闢新的增長點。”

“光稃稻耐旱的特徵最被我看中,在世界主要水稻種植國家裡,我們東非屬於降水量偏少的地區,雖然我國通過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極大改善了本國農業灌溉條件,但是有些區域,註定不是單靠水利建設就能解決的。”

“就比如多多馬市以西,降水量偏少的自然氣候,根本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雜交技術,培育出相對耐旱的水稻品種,可以極大提升我國乾旱或者半乾旱地區的農業種植條件。”

隨着安德烈教授的解說,何波等羅安達市農業研究所成員也意識到了自己現在所做工作的重大意義。

說到底,東非本國的農業自然稟賦在整個非洲大陸算是最好的了,但是想要抹平和歐美之間的差距,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技術水平。

安德烈語重心長的對他們說道:“如今我國工業和科學發展速度極快,知識更新迭代也快,所以你們要學習的新知識非常多,所以要多關注國內外相關研究,這樣才能在未來走的更遠。”

……

哈拉雷市。

隨着三五計劃開展,哈拉雷市這個東非重工業最發達的城市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至於原本東非重工業中心的姆貝亞,早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轉型,如今已經成爲了東非的研發和學術交流中心之一,並且隨着工業投資結構轉變,姆貝亞市已經徹底成爲了一座類似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的綜合性城市,幾乎不存在短板。

而哈拉雷市這個東非最重要的重工業城市,如今也面臨着轉型壓力,隨着發展輕工業成爲國家重點戰略,像哈拉雷市這種偏科嚴重的城市顯然成爲東非經濟轉型中的焦點。

而在1911年,哈拉雷市改革的第一刀就是先從放開部分輕工業投資領域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東非作爲計劃經濟國家,並不意味着東非貧富差距不大,東非爲了掌握國家資源,所以對東非有功之人的待遇補償是相當高的。

這些人包括政府官員,科研領域工作者,軍人,退休人員,烈士家庭,貴族等等。

在過去東非對這些人員代償主要通過高額津貼和社會待遇的形式來實現,比如各種形式的補助,穩定的工資來源,配發物質獎勵等等。

所以這羣人實際掌握着一筆十分可觀的社會財富,但是過去東非幾乎壟斷了大部分生產資料,他們的財富無法以投資的形式向社會層面傳播,如今東非開始實驗性的開放部分投資市場,這就給他們提供了機會。

不僅如此,除了東非的“勳貴”們,東非普通人其實也有不少積累,東非的工資水平在全世界範圍來看是不低的,只要精打細算,不少家庭一般都有一定數量的儲蓄。

而根據1911年9月2日,哈拉雷市的市政府公告,這讓許多人看到了機會。

根據該公告,哈拉雷市將放開餐飲,住宿,成衣製作等一百多項產業的投資限制,允許私人蔘與公告名單上的產業經營活動。

哈拉雷市柏林國營飯店。

“安卡,你真要辭職創業麼?要知道你的手藝可不算太好,萬一不受市場待見,到時候工作丟了,可就沒有穩定工資了。”

在柏林國營飯店的後廚,普魯斯·王對着自己的小徒弟安卡說道。

安卡:“師父,我還是想嘗試一下,雖然說在國營飯店旱澇保收,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一定能快速打開餐飲市場。”

東非的餐飲業就和前世蘇聯或者遠東帝國特殊時期一樣,是非常奇葩的存在,因爲政策限制,之前東非民間幾乎不存在私人餐飲經營業。

這就導致東非餐飲業缺乏競爭,各種國有飯店或者餐館,服務態度極差,菜品質量也敷衍了事,但是普通東非民衆根本沒有多餘選擇。

現在哈拉雷市放開了餐飲業投資限制,這在安卡看來就是自己的機會,因爲多年工作的原因,安卡對自己在國營飯店的前途並不看好。

正如自己師父普魯斯·王說的那樣,自己算是學藝不精,在普魯斯·王帶過的學徒中並不出衆,可是普通人對味道的追求根本沒有那麼高。

安卡能進入柏林國營飯店工作,也證明安卡本身廚藝基礎不錯,畢竟柏林國營飯店是哈拉雷市僅有十家飯店之一,能進入這些國營飯店後廚工作的,就算技術再差,也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

而多年的工作經驗,也讓安卡對於東非服務態度惡劣的餐飲業有着清晰的認知,安卡認爲這是一個突破點,如果自己能以服務和價格爲主要買點,肯定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至於飯菜口味不佳,很多人是沒有那個鑑定能力的。

普魯斯·王:“好吧!既然你決定了,我也不勸了,如果年輕十歲,說不定我也會和你們這些年輕人一樣有一股闖勁。”

安卡對師父說道:“多謝您的理解。”

接着普魯斯·王問道:“既然決定自己開店,你錢夠不夠?現在市場上很多物資還是比較稀缺的,就算最簡單的桌椅板凳恐怕都需要特殊渠道購買。”

安卡回答道:“這一點我自然也有所顧慮,不過如今經濟上的放開,有很多木匠也選擇重操舊業,我家附近一位老木匠就打算開一家木匠鋪,我可以從他那裡拿貨,至於資金,這些年我也有一點積蓄,應該可以支撐前期的準備工作。”

普魯斯·王點點頭道:“很好,如果真缺錢可以和我說,你師父這些年積蓄還是不少的,就是遇到一些麻煩,我也能幫你解決。”

作爲柏林飯店的主廚,普魯斯·王的工資是比較高的,而且在哈拉雷認識的達官顯貴也不少。

安卡對於師父的關心還是有些感動的,他說道:“師父您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如果真遇到不能解決的麻煩,估計只能厚着臉皮來求你了!”

普魯斯·王對安卡說道:“說什麼傻話,我的家鄉有一句古話,一日爲師,終生爲父,你是我徒弟,所以對你照顧一些也理所當然,不過我也希望你出去創業後,不忘本心,如果能將我們淮菜在哈拉雷市繼續發揚光大就更好了。”

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79章 總部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72章 菸草種植第844章 魯道夫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563章 熱心腸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390章 勸離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401章 駁回第255章 五五開第964章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898章 太特市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591章 歸途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320章 雙標第318章 朱壩鎮第780章 追蹤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145章 機遇第1239章 兵變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26章 機耕路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865章 高原省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027章 合金鋼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27章 艦隊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51章 在法國第276章 “老朋友”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844章 魯道夫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262章 慫恿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696章 油井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809章 事後第381章 國禮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676章 摩托第113章 野望第1128章 開端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821章 裁軍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10章 數據第695章 納塔爾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269章 距離感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
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79章 總部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72章 菸草種植第844章 魯道夫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563章 熱心腸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390章 勸離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401章 駁回第255章 五五開第964章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898章 太特市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591章 歸途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320章 雙標第318章 朱壩鎮第780章 追蹤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145章 機遇第1239章 兵變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26章 機耕路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865章 高原省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027章 合金鋼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27章 艦隊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51章 在法國第276章 “老朋友”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844章 魯道夫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262章 慫恿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696章 油井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809章 事後第381章 國禮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676章 摩托第113章 野望第1128章 開端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821章 裁軍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10章 數據第695章 納塔爾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269章 距離感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