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奇襲太原

“軍長,我們快走吧,日本人已經攻破太原了!”在太原城外,一個小軍官焦急地對着傅作義說道,不遠處黑夜中的的太原城此時槍炮聲不斷響起,火光也不時地閃現,城裡的戰鬥還在繼續。

“好的,我們快點走!”

此時的傅作義非常的狼狽,而他身邊也就只有眼前這個特務連的排長薛文。一個軍長,落得身邊只有一個人的護衛,這得是混的有多慘。

“是,軍長!”

由於日軍就在不遠處的太原城,傅作義不敢在這裡多待,萬一他這個中將軍長被俘獲了,那就好玩了。傅作義可不想弄一個恥辱在身上揹着,對他來說,被日軍俘虜還不如戰死算了。

此時的太原城,一片混亂。雖然傅作義下達了突圍的命令,那些屬下也很及時的把撤退的命令下發到各個部隊,但是問題來了。傅作義的突圍命令是突然下達的,下面的人雖然把命令傳達了,但是由於事前沒有制定好完整的撤退計劃。

結果接到命令的各個部隊,都是倉皇的撤退,秩序非常的混亂,加上又是晚上,身後還有日軍的槍聲傳來,軍隊之間相互踩踏,死傷慘重。而且帶兵的軍官都跟自己的士兵走分散了,沒有軍官的指揮,整個守軍就出現了大規模的潰敗,這也是傅作義沒有想到的。

。。。。。。

傅作義部隊撤退後,日本人便迅速接管了整個太原城的防務。四號清晨,日軍的大部隊開進了太原城,膏藥旗在太原城的城牆升了起來。

看着這個山西最大的城池已經歸皇軍了,川岸文三郎心裡也是十分的豪氣,而阪遠則是非常的氣憤,這個功勞本來是他的,現在卻變成了這個川岸的功勞,這一切都怪衛立煌,是他讓自己與這個功勞失之交臂。

“阪遠君,沒想到,就三天的功夫我們就拿下了這麼大的一座城,有了太原,山西還有何地能阻擋我們大日本皇軍。這麼好的地方,就應該爲我大日本皇軍所擁有!”

此時的川岸文三郎有點飄飄然了,幾萬精銳日軍打只有一萬中國軍隊防守的城池,居然還用了三天,這個戰績他也說得出口。一旁的阪遠只是冷眼看着這位運氣好的同僚,要不是自己之前失敗了一次,也輪不着對方在這耀武揚威。

其實板垣徵四郎也在算計川岸,雖然看着八路軍人數不多,但是之前他的部隊不是沒有跟八路軍交過手。他的一個聯隊正面進攻八路軍一個旅,結果被對面打了一個反衝鋒,反而損失了不少坦克。

領教過八路軍戰鬥力的他,深知短時間想要擊潰八路軍很難,而他暫時需要大功勞來挽回之前的損失,所以中央軍以及晉綏軍纔是他的目標。至於八路軍這個硬骨頭,就扔給川岸這個蠢貨去解決吧,他倒是有點期望看到對方碰個灰頭土臉的樣子。

“報告師團長,太原城的親近我們的支那鄉紳代表在太原城的迎賓酒樓打算宴請迎接幾位將軍!”就在川岸文三郎以及板垣徵四郎兩個在場的日軍最高軍官正騎着馬聊天的時候,一個日軍軍官騎着馬跑了過來,對着二位中將行了一個禮,認真地說道。

“噢!這些支那人還真是沒骨氣,也難怪打不過皇軍!支那人有句俗話說,什麼不打什麼人來着?”川岸這個時候想引用中國的俗話,發現自己對中國文化還是不怎麼了解,在那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

看着川岸在那不懂裝懂,阪遠看不下去了,“川岸君,那是伸手不打笑臉人!不過你說的倒是沒錯,對於這種直接投降的人我是看不起,我更喜歡那種有骨氣的人。

不過對於這些主動對我們皇軍示好的人,我們還是得去見見,支那人叫‘千金買馬骨’,對付支那人,我們不能光靠武力征服,我們得學會用支那人來管理支那人,那樣我們的帝國偉業才能更好地實現。”

不得不說,板垣徵四郎這傢伙,還真是一箇中國通,這也是這個時候日軍中上層人物中比較常見的。當然,這些人學習並瞭解中國文化,不是因爲中國讓他們感到折服,而是出於侵略中國的原因。

因爲在他們看來,這個時候的中國人本來就不團結,他們若是精通中國文化,就可以更好地佔領並統治中國。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這個時候日本人中的中國通不在少數,而他們就利用自己的優勢,爲日軍侵略中國提供幫助。

“阪田君,你說不錯!這些人對於我們在山西的統治還是有一些幫助的,我們還是去見見他們一面!”川岸文三郎點了點頭,略帶玩笑意味的說道。

“師團長閣下,我覺得我們不必太過刻意,這些支那人欺軟怕硬,現在他們有求於我們,我們完全可以晾着他們,不急着這一會兒趕過去!”

在川岸文三郎以及板垣徵四郎身後,一個騎着一匹大黑馬的日軍第二十師團下屬第四十旅團旅團長山下奉文少將,認真地對二位中將建議道,在那看來,這羣投降的中國人就是那他們日軍的狗,犯不着對他們客氣。

“山下少將說的挺有道理的,我們先把事情安排好了再去不遲,也順便考驗考驗這些支那人是否真心投靠皇軍!”握着馬繮的川岸文三郎,笑着同意道。

於是乎,川岸和阪田帶着身後一衆少將和大佐不快不慢的朝着太原城內而去。而在他們前後都是有着大量的日軍士兵,隊伍的最前方還有裝甲車開路,那些日軍士兵看着自家軍隊又拿下一座大城,心裡也是非常的高興。城池越大,代表着戰利品也多,花姑娘之類的更多。

相比於日軍的興高采烈,城內的百姓則是如喪考妣,有點屈辱心的都意識到自己以後就算是被侵略者統治的所謂‘良民’了。他們也想着反抗,可是他們都是普通的百姓,手無寸鐵之力,看着這些穿着黃色軍裝的日本軍隊,特別是那些裝甲車、坦克、還有大炮從視線裡駛過,都非常的震驚和絕望。

從這武器裝備就可以看出,日軍要比什麼中央軍、晉綏軍強太多,難怪閻長官直接把他們捨棄而逃了。

當天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師團、108師團的第104旅團一共4萬多人在太原附近休整,由於接下來還有戰事,所以阪遠等人也約束着下面的士兵,讓他們別亂來,免得影響之後的戰鬥。

當天中午,川岸、阪遠等人在出席了有中國漢奸組織的宴席之後,下午,二人就各自率着軍隊出發了,現在山西還有很多具備威脅他們的中國軍隊,所以他們的當務之急還是去消滅那些中國軍隊。

至於太原城的防務就交給了日軍第二十師團的步兵第七十八聯隊以及輜重聯隊共計不到3000日軍,外加一些投靠的僞軍負責,力量可爲之薄弱。

。。。。。。

也不知道閻錫山是咋想的,撤個退,也不給破壞了,火車皮都還留着。看着眼前這些隨時可以用的火車皮,阪遠非常的高興,心裡對於閻錫山這個同學不禁越發鄙視,這點作戰常識都沒有,白在陸士學了那麼幾年。

於是乎,阪遠直接把自己的所剩的半個師團的兵力直接用眼前的這些火車拉着,前去追擊離他最近的衛立煌的中央軍。

這個時候火車都是蒸汽機,也就是燒煤的,隨着轟隆隆的聲音響起,一輛輛拉着精銳日軍的火車,不斷地排放着黑煙,朝着衛立煌的大軍而去。而這一切衛立煌卻是不知道,包括此時太原失陷的消息也還沒有傳出來,主要還是因爲傅作義那裡撤退時出現潰敗,消息根本無法及時傳出。

。。。。。。

此時的衛立煌的指揮部臨時設在平遙,而在他們不遠的介休、孝義則有着從太原南撤的晉綏軍部隊。此時的衛立煌部隊行軍很是緩慢,東西太多,加上士兵又非常的疲勞,拖累了整個大軍的行軍速度,走了這麼幾天才走100多公里。衛立煌也很着急,可又無可奈何!

就在衛立煌和一衆屬下在地圖面前商量軍情大計的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外面傳來,伴隨着急促的叫聲。

“報告!曾軍長急電!”

“念!”

“曾軍長來電,曾軍長部在祁縣遭遇日軍主力,現正發生激戰,日軍攻勢很猛,曾軍長的部隊有點抵抗不了,請求指示!”

“什麼?日軍怎麼來的?照理說他們不是應該在進攻太原嗎?”一衆中央軍的軍長以及師長都非常的吃驚。

“報告!剛剛第八戰區也發來電報,說是太原在昨晚失陷,傅作義長官已經率軍突圍,今天凌晨日軍已經佔領太原。而且八戰區還確認了,追擊我部之敵是由板垣徵四郎率領的日軍第五師團,外加第108師團的一個旅團,人數大約在兩萬人左右,而且還攜帶着重武器!”

“什麼?又是阪遠,而且還是兩萬日軍?”

聽到是老冤家板垣徵四郎追來了,這些參加過之前忻口大戰的中央軍高級軍官,心裡都不禁一緊,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不對啊!日軍不是今天才佔領太原的嗎?怎麼這麼快就到祁縣了?”衛立煌終於意識到一個疑問的存在,祁縣隔着太原有着差不多一百公里,日軍就算是騎兵也不一定不到半天就跑這麼遠吧!

“曾軍長電報說日軍是乘坐火車來的!”

“火車?怎麼還有火車?”

“衛長官,好。。。好像是晉綏軍撤退的時候留下的,我們軍隊路過的時候,以爲晉綏軍是做好準備撤退的,所以也沒去管這些,誰想到晉綏軍連火車都留着!”聽到詢問火車一事,知道點原因的劉茂恩站起來解釋道。

“什麼?晉綏軍的人都是豬嗎?這東西都還留着,他們是等着讓日軍來打他們嗎?這點常識都沒有,還打什麼仗!

還有劉軍長,你的部隊撤退時,怎麼不多加留意,這種低級的錯誤你也犯!”

衛立煌聽到這個解釋,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特別是晉綏軍這個豬隊友。還真印證了那句老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果不其然,這個晉綏軍都坑他們幾次了。這一次倒好,直接給日本人送上一個神助攻。

“衛長官,這件事是我的失職,我也沒想到晉綏軍會這麼幹。現在日軍已經追上來了,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能怎麼辦?吩咐下去,命令部隊依靠平遙一帶的有利地形進行階梯防禦,同時讓曾軍長掩體掩護,把部隊撤到平遙一帶。並統治晉綏軍讓他們做好準備,就說日軍在他們幫助下已經追上來了,讓他們看着辦吧!”

生氣之餘的衛立煌,立馬吩咐着在場的諸位將領,看樣子一場惡戰又要開始了。

“是!”

得到衛立煌的命令後,各個軍官都紛紛回到自己的營地,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只有十四軍軍長李默庵並沒有離去,好像是還有話說的樣子。

“李軍長,你是有什麼話要說嗎?”衛立煌看着其他人都離去了,只有自己這個老部下李默庵還在站着不動,便好奇地問道。

“長官,我們要不要向八路軍求助,讓他們能策應我們的行動,這樣我們的壓力也輕一些!”

“八路軍不大多在太原以北嗎?這附近有八路軍的大部隊?”衛立煌好奇道。

“有一支,而且還是戰鬥力比較強的一支軍隊!那就是八路軍獨立四師,師長是林標,黃埔四期,李衛國的愛將之一,現正在晉中以南、榆社以北的山區。”

這算13號的三更,由於上傳晚了,我也不清楚編輯是否還會及時審覈!也剛看了下新聞,網上那些老兵等待歸隊的豪言壯語讓我很震驚,在這裡爲那些當兵的點個贊!

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39章 在襄陽(二)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324章 挺進冀中續和玉門石油第73章 崛起(四)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231章 天津(六)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65章 大撤退(五)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12章 北伐開始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208章 諜影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98章 入川(四)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182章 長征(三)第234章 天津(九)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326章 天津(一)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111章 夜襲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160章 西征(三)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71章 崛起(二)第602章 興安嶺雄風(二)第50章 起義前夕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
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39章 在襄陽(二)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324章 挺進冀中續和玉門石油第73章 崛起(四)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231章 天津(六)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65章 大撤退(五)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12章 北伐開始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208章 諜影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98章 入川(四)第291章 晉東南之戰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182章 長征(三)第234章 天津(九)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326章 天津(一)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111章 夜襲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160章 西征(三)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71章 崛起(二)第602章 興安嶺雄風(二)第50章 起義前夕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