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長征(二)

此時的湘江全州、興安等地,中央紅軍正在快速的度過湘江,但是此時前有敵人,後又追兵,天上還有飛機。

由於戰略判斷錯誤,此時的中央紅軍被迫強渡湘江,此時爲了掩護了大部隊能順利渡過湘江,紅九軍團、紅34師等部隊正在拼死阻擊敵人。

嗚嗚

天上國民黨的雙翼飛機正在無情的朝着湘江上渡河的紅軍傾瀉着子彈以及炸彈,方圓50公里內,11萬中央紅軍與湘桂軍閥的大軍正在拼死血戰。

一顆飛機扔的炸彈落在了離着周恩萊、老毛等站的地方不遠處,但此時的他們也不管濺起的泥土,正在指揮部隊快速過河!

“快,快跟上,抓緊時間過河!”

此時的老毛正在那大聲喊着,不過他的聲音不時地被戰場上空飛機的轟鳴聲給掩蓋,讓他不得不扯着更大的嗓門在那喊,旁邊的周恩萊等人也差不多。

此時一個士兵冒着炮火飛快的跑到幾人面前,說道:“周副主席,兵工廠以及銀行等的機關人員,在後面被敵人追上了,掩護的一個營正在拼死阻擊!”

“怎麼回事?不是讓他們快點嗎?警衛團,快去支援!”聽到大量後勤人員被追,周恩萊連忙吩咐着旁邊的一個人說道。

“是!”

。。。。。。

半個小時後,只見一支隊伍龐大的隊伍帶着很多的東西出現在了周恩萊、老毛的視線裡,只見作爲中央紅軍的財政委員會主席林博渠正在隊伍前面,指揮着後面一大羣人快點前進。

“伯渠同志,怎麼回事,不是讓你們早點撤退嗎?”周恩萊來到林博渠面前,大聲的說道,聲音小了根本聽不見。

“恩萊,剛纔我們的一輛拉了一臺機器馬車壞了,所以耽擱了時間,沒想到就被敵人追上了。”

林博渠此時喘着粗氣,大聲的說道。

而在他們旁邊,一匹匹馬、一輛輛馬車正拉着大量的破爛機器正在‘快速’前進,這些機器都非常的沉,嚴重影響了整個部隊的行軍。聽着後面槍聲越來越清晰,這讓老毛着急了。

“伯渠同志,把這些機器全部扔了,不管是兵工廠的機器還是印刷機這些全都扔了,我們得儘快過河,不然敵人就追上來了。”

“什麼,潤之,這可都是我們根據地家當,扔了多可惜,你放心我們不會耽誤大軍行軍的!”聽到老毛勸自己扔了這些家當,林博渠的頭就像撥浪鼓一樣搖着,不贊同扔棄這些。

“對呀,潤之,這可都是我們好不容易搶來的,都是士兵花了姓名才保留下來的呀。”一旁的周恩萊也很不解老毛的這個建議。

“你們糊塗啦?衛國同志在電報裡怎麼說的,讓我們確保人的安全,身外之物包括這些機器設備、甚至武器,只要能保住性命到四川就行。到了西北他給我們換新的,現在敵人追的很緊,若是我們還守着這些累贅,會害了我們的。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呀!”

老毛的說的,正是李衛國要求的,現在西北要錢有錢,要機器有機器,缺的是人,只要這些人能到西北,不管是機器還是武器都能給換成新的。

“可是,扔掉這些下面的同志都捨不得呀!”林博渠還是捨不得扔,誰讓他是管財政的呢。

“潤之說的對,這些東西都扔了,先保住人再說!命令士兵,除了武器彈藥和乾糧,其他的全扔了,快速行軍!”此時的緊急時刻,逼着周恩萊做出了這個決定,他認爲衛國同志以及老毛說的有道理,只要有人在,還怕沒有這些東西嗎。

“周副主席,我們帶着吧,扔了多可惜呀!”

“對呀,周副主席,我們能帶走的!”

一時間,這些士兵都不同意扔,他們是沒見過西北的好東西,就中央的兵工廠,能不能造槍支都還不好說,造出的子彈規格都不一。真要是讓他們在西北見到了那裡的兵工廠,他們就會知道什麼纔是好東西,估計就不會守着這些破爛了。

“同志們安靜,都聽我說,現在敵人追的很緊,帶上這些機器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行軍。再說,紅四方面軍的李衛國總司令給我們準備了更好的機器設備,只要我們保住性命就行,大家不在意這些罈罈罐罐的東西,將來我們會有更好的。”

見這些同志不同意,周恩萊只能耐住性子在那講着,給他們講清楚重要性。經過他語重心長的勸慰,這些機關人員才穩定了情緒,不過眼神裡都很捨不得。

“同志們,聽周副主席的,把東西都扔了,我們快點行軍!”林博渠也覺得有道理,便也開口做着思想工作。

在聽了幾位領導的命令之後,這些士兵便含淚扔了這些身外之物,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之下,開始快速渡過湘江。

在經過幾天的激戰後,中央紅軍大部還是渡過了湘江,雖然李衛國想避免歷史上的湘江慘敗,但是博古、李德等人不聽從勸告。在渡過湘江之後,11萬中央紅軍,只有5萬多人渡過了,損失也是過半。

現在中央紅軍面臨如何北上的選擇,是匯合紅二方面軍還是獨自北上。而他們所面臨的局勢也很嚴峻,在他們後面有着薛嶽率領的中央軍、何健的湘軍、李(宗仁)白(崇禧)二人的桂軍,近40來萬人的追擊,而且前面還有貴州王家烈等軍閥的阻攔,形勢非常的嚴峻。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中央紅軍此時又在老毛的率領下來到了遵義,在這裡召開可以重新明確他地位的會議。但此時的紅二方面軍的五萬餘人,正被二十萬湘川聯軍圍困在湘鄂川的交界處,隔着遵義只有300多公里,但是卻無法匯合。

。。。。。。

爲了策應,中央紅軍以及紅二方面軍順利北上,紅四方面軍出動了。

紅四軍團在副軍團長李振華的率領下指揮着本部第四軍、第七軍兩個軍的8萬人的部隊從巴中、達縣大舉南下,半個月連下廣安、南充,兵鋒直指重慶。

看到自己地圖上方的強敵大舉來犯,重慶的劉湘也着急了,連忙命令自己以及楊森等人的部隊前去迎擊,阻止這股大軍威脅重慶。

“主席,紅四方面軍的紅四軍團的副軍團長李振華來了!”

“請他進來,南京的人沒人發現吧?”再聽手下說自己等的人來了,劉湘謹慎的問道,畢竟他在這個時候會見李振華有點敏感。

在這個紅軍跟川軍交戰的時機,作爲紅四方面軍重要將領的李振華,卻秘密來到了重慶,這真不知道到底是賣的什麼藥。而且看劉湘的意思,好像也是知情的,還瞞着老蔣的人,看樣子是有秘密呀。

“劉主席,久仰大名啊!”

李振華一進來就對着眼前的劉湘客氣的說道,不知道的還以爲雙方是相互敬仰的知己呢。

“李副軍團長,劉某也是久仰大名啊!”

對於眼前的這個人,劉湘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因爲形勢比人強,對方的大軍很快就可以直逼重慶城下,不然他也不會在這個敏感的時候會見對方了,要是讓老蔣知道了,還不把他吃了。

很快,二人就在各自的屬下的陪同下,來到了一個房間,這是劉湘的私人地方,隱蔽性還是挺好的。數人走進屋裡,客套了一下便找地方坐着談事,因爲接下來的談判關係到他們雙方在未來的關係。

“劉主席,我這次來的原因相信你也知道,我也就開門見山了。”李振華淡淡的說道。

“李副軍團長,你說說你們的觀點!”

“劉主席,對於這次進攻貴部我們李總司令讓我向你說句抱歉,說實話,現在國難當頭,我們總司令不想再打內戰,但是形勢所逼。

我們總司令說了,只要劉主席能代表川軍答應我們一個條件,我們的軍隊就可以撤離現在佔領的地盤,我們雙方互不侵犯。”

“你先說說你們的條件是什麼!”

劉湘聽着對方的話,心裡也非常不舒服,可是沒辦法,自己的部隊沒打過紅軍,不然現在他們也不會在這個地方談判了。

“劉主席,您是現在的四川省主席,在川軍軍閥中也是實至名歸的第一人,只要你肯答應讓我們的中央紅軍以及紅二方面軍借道四川,我們就撤出現在地盤。

你放心,我們會跟我們的中央說好,不會出現佔領川軍地盤的情況,我們總司令以他的人格擔保這件事。我們紅軍是北上抗日的,之前的矛盾都是被老蔣逼的,相信貴部也不想因此把中央軍引進四川吧!

只要我們的部隊快速的通過四川,你們也就有理由組織中央軍入川。我、包括我們的李總司令、政治部主任聶榮真同志都是四川人,四川人在這個時候是不是不應該在發生內鬥,聯合抗日纔是王道。”

這個時候的川軍,排外性特別嚴重,所以李振華才強調自己以及李衛國四川人的身份,這樣也可以拉攏與劉湘等人的關係。

“這個事情有點大,我得跟其他人商量一下,不知貴部是否可以給我們幾天時間,這幾天我讓我的人帶你們遊覽一下重慶,吃吃重慶的火鍋,作爲四川人,必須得敢吃火鍋。”

劉湘笑着說道。

“沒問題,這是應該的。作爲誠意,在這期間我們的軍隊將會暫停進攻,靜候貴部的迴音。”

說完李振華帶着身邊的人告辭了,他的話看着誠意十足,實則充滿了威脅的語氣。

言外之意就是,若是談崩,紅軍就會繼續進攻,再加上長江以南兩股加起來近十萬的紅軍,有可能就進入四川搶地盤。到時候十幾萬紅軍進入四川,即便他把中央軍拉進來估計也討不了好,到時候他就損失大了。

“主席,這紅軍居然敢威脅我們,大不了跟他們幹一仗!”一旁的唐式遵不滿的說道。

“拿什麼打?你們說得輕鬆,你的部隊打得過紅軍嗎?更何況李衛國部的紅軍還有十萬在整軍待戰,你真想把紅軍引入四川,然後把我們四川打的一團糟嗎?

現在國難當頭,人家李衛國說得對,我們應該槍口一致對外,打日本人去,打內戰有意思嗎?”

聽着下面人的抱怨,劉湘也火了,要是能打過,他至於在這跟對方談判?更何況現在川軍也不想打內戰了。

“可是萬一紅軍借道是假,趁機搶地盤怎麼辦?還有鄧錫侯等人會答應給紅軍借道嗎?”

唐式遵不確定的說道,畢竟十萬紅軍過境,他們沒理由不擔心。

“先跟鄧錫侯、劉文輝等人商量再說吧,不過若是紅軍真的只是過境,我私人還是比較認可的。”

劉湘發自內心的說道,他心裡是不想再打內戰了。歷史上,川軍就是在他的帶領下大舉出川抗日,而且是第一時間就向南京請纓,這也是全體川軍的心裡的真實想法。當然這可能跟川軍打內戰打的太多了,都厭煩了有關係。

。。。。。

綿陽,鄧錫侯的地盤。

“軍座,劉湘發來電報,他說想跟我們商量是否同意讓紅軍借道北上,紅軍方面保證只是借道,絕不佔地盤。”

“哦,還有這事?居然劉湘私下會見了紅軍的副軍團長,這個李振華就是搶了我們的廣元的那位吧!不過膽子挺大,居然敢去重慶。”

鄧錫侯看着電報上的內容,淡淡的說道,不過對於李振華的膽氣,他還是挺佩服的。

“沒錯,李振華現在是紅四方面軍得王牌軍團紅四軍團的副軍團長,由於軍團長是李衛國,所以紅四軍團一直是由這個李振華擔任。這次就是他指揮兩個軍,攻下了南充以及廣安,估計這也是劉湘着急的原因。”

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新四軍首戰一更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449章 後續(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98章 入川(四)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96章 入川(二)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193章 東征(三)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165章 西征(八)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328章 天津(三)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193章 東征(三)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160章 西征(三)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31章 班底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49章 平叛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66章 秘密協議第22章 武漢之戰(三)
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新四軍首戰一更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449章 後續(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98章 入川(四)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96章 入川(二)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193章 東征(三)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165章 西征(八)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328章 天津(三)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193章 東征(三)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160章 西征(三)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31章 班底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49章 平叛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66章 秘密協議第22章 武漢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