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李亨

李林甫早早就入宮了,花萼樓內伺候在一旁,幫着李隆基整理禮服。

他來的這麼早,是想探探基哥的口風,如果基哥分外在意今天的比試,他也得勸李瑁輸給太子。

畢竟李林甫做官的唯一信條,就是必須讓聖人滿意。

「拳腳無眼,刀劍無情,邊關兒郎誓死守衛疆土,都是殺人技,今天這場合,怕是不能留手,」李林甫蹲在地上,整理着基哥的下襬。

李隆基聞言笑道:「身在軍伍,就是要殺人的,不會殺人就不要從戎,當繡花枕頭嗎?」

得嘞,有定論了,生死局。

「聖人說的是,」說着,李林甫笑呵呵的看了一眼一旁臉色不佳的貴妃,道「就是貴妃娘娘沒有見過這種血腥場面,臣擔心貴妃會受到驚嚇。」

「右相多慮了,」楊玉環語氣平淡道:

「本宮沒有右相認爲的那麼屏弱,兒郎們若無向死之心,又怎能守得我大唐萬里疆域?」

「說的好!」李隆基哈哈一笑,上前拉起貴妃的手,道:

「太真隨朕去吧。」

楊玉環面無表情,任由李隆基拉起手臂,卻沒有正眼看李隆基一眼,任誰都能看得出,人家不高興。

至於爲什麼不高興,在場的人心裡都清楚,但絕對不會說出來。

楊玉環自打回宮之後,就一直是這樣的冷漠態度,雖然她已經打聽到,聖人同時見了武明堂和張去逸,那麼楊洄的猜測是正確的,聖人確實在過問那件事情。

但她還是不爽,因爲聖人選擇的時間太暖昧,我剛走,她就來?我在的時候,你怎麼不召她來呢?

李隆基呢,也沒有因爲楊玉環的態度而生氣,他是非常寵溺對方的,耍點小性子,真情真性,只會讓朕更喜歡。

興慶宮是有演武場的,其實就是龍武軍和羽林軍的訓練場。

這個地方的看臺也不少,能容納兩千多人,因爲基哥年輕時候喜歡閱兵,而且不單單在長安閱兵,有時候還會去外面。

畢竟是靠兵變上位的,所以特別在意自己親軍的戰鬥力,這就是爲什麼他寧願失了面子,也不能讓禁軍壞了裡子。

兩千多個座位坐滿了人,基本都是大人物,宗室外戚也有份參加,尤其是北衙四軍和南衙十六衛,他們的高階將領,除了有成衛之職的,今天也都來了。

基哥就是讓他們看的,讓他們瞧瞧,藩鎮到底將你們甩了有多遠。

身爲皇帝,即使已經進入養老階段,但是他對藩鎮的動向,是一刻不敢疏忽的,所以他很清楚,藩鎮的軍士到底有多能打。

張盈盈因爲臉上掛彩,只能藉口面部有恙,以一條白紗遮蓋住了鼻子以下的部位,跟着父母也出席了。

李瑁的座位比較靠下,而且就在基哥正面的臺階最下方,方便安排比武,也方便隨時向基哥彙報情況。

演武場不是一片空地,它的各類訓練設施都非常齊全,而眼下的場內,也按照八項考試內容劃分出了八個區域。

在緊臨看臺一側的下方場地內,一百名龍軍在陳玄禮兒子陳賓的統領下,分散開來,算是做爲演武場與看臺貴賓之間的一道屏障。

但是李隆基不喜歡這樣,因爲會顯得他在防範自己的士兵,雖然他非常謹慎,但也不願意在衆目之下這麼做,畢竟他對外的形象是愛兵如子。

他認爲,四面八方都有衛土,安保絕無問題,實無必要多此一舉。

「讓他們撤走!」李隆基擡手指了指,站在他身後的陳玄禮頓時會意,小跑着下了臺階,讓兒子帶隊撤往一邊,但也要隨時注意場內動向。

陳玄禮纔不在乎誰輸誰贏,他只在乎聖人的安全。

場內,五十名河西兵已經列隊完畢,而站在他們對面的,則是看起來無比驍勇彪悍的五十名飛龍軍。

只看外在,河西兵這邊有老有少,有高有低,有胖有瘦,參差不齊,飛龍軍這邊個頭一致,身材魁梧壯碩如牛,似乎更加兇狠善戰。

但看臺上的大部分人都知道,現實不是那麼一回事。

信安王李禕就坐在太子的下方,而他的身旁是裴耀卿,只見他朝裴耀卿道:

「煥之請看,河西那邊第二排第三個,此人兩腿外翻,站姿詭異,以煥之之經驗,當知爲何。」

裴耀卿笑了笑,猜到對方嘴上是說給他聽,其實是讓背後的太子聽到,於是笑道:

「長年累月騎馬,便是他這個樣子,可見是騎兵出身。」

他這句話一出口,身後的議論頓時消失。

因爲就在李禕開口之前,他背後的那幫親王們,有人在調侃河西兵陣營中的那個羅圈腿。

其實那不是羅圈腿,而是因爲常年騎馬,大腿內側長久經受擠壓導致了身體骨骼肌肉出現變形,這樣的腿看起來非常難看,似乎都不像個正常人,但人家一旦上了馬背,便如同鉗子一樣夾在戰馬身上,穩得一批。

所以河西兵這邊,人人身上都有些非常惹人注意的身體特徵,正說明人家是實打實的實力,不中看,但中用。

李紹聽到這句話,也是點了點頭,朝一旁的永王李道:

「聽說那個王人傑更是厲害,蓋嘉運給他起了這樣一個名字,可見其驍勇。」

李點了點頭:「沙場磨礪過的,終究不一樣,不過兄長的飛龍軍已經今非昔比,今日定能給十八郎一個驚喜。」

站在太子身後的王難得聽到這句話,趕忙俯身過來低聲道:

「王人傑是必贏,飛龍軍這邊無論誰下場都討不了好,對上他可直接認輸,

不丟人。」

李紹一聽這話不樂意了,打不過我也不能認輸啊,怎麼能叫不丟人呢?

「狹路下風勇者勝,怯戰者,懦夫也,」李紹冷哼道。

王難得愣了一下,不說話了,他是軍伍出身,非常在意自己親兵的傷亡,所以纔好心提醒,畢竟他做飛龍軍教練使這段時間,非常清楚李嗣業花了多大力氣才培養出這五十個人出來,傷一個死一個,不划算的,也不值得。

李嗣業當下,與李瑁的座位一路之隔,因爲他要針對李瑁派出的人選,從飛龍軍選出合適的應戰者。

他是藩將出身,所以從河西兵的身體特徵上,基本就能判斷出對方的長項短項,那麼應對起來也會從容一些。

但是李瑁絕對看不出飛龍軍這邊的長項短處丶李嗣業認爲,要不是這幫人是自己練出來的,單看外表,他也看不出來。

兵部那邊已經準備好了,六名官員各司其職,有記錄的,有負責發勝籌的,

有計時的,還有查驗兵械的。

一切準備就緒,李隆基擺了擺手,示意可以開始了。

場內的兩撥人馬紛紛退後,撤往角落裡。

李瑁這邊,與韋昭訓蓋擎等人商討一番後,朝下方的李晟吩附一聲,後者小跑至河西兵所在的場邊,將第一位挑戰者帶出隊列。

正是那個羅圈腿。

接着,李瑁起身朝着主位上的李隆基揖手道:

「稟父皇,右金吾第一個派出的衛士,名叫許紹,河東人氏,出身赤水軍,

請父皇恩准。」

他這邊算是挑戰方,所以是他先出人。

李隆基聞言笑道:「原來是朕的赤水猛士,準了。」

這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很正常,但實際上,看臺上很多人的臉色都變了。

慶王李琮直接起身指着李瑁道:

「十八郎,難道你就沒有看出什麼地方不妥當嗎?」

他是故意挑撥李瑁和太子的矛盾,並不是真心向着太子說話。

李紹聞言也是臉色一變,這尼瑪的本來沒事,你特麼故意挑事是吧?

李瑁頓時一愣:「哪裡不妥,還請兄長指教?」

李琮擡手指向場內那名出列的羅圈腿道:

「他叫什麼名字?你是故意的對吧?」

李瑁呵呵一笑,道:「自古禮法,只有避聖人名諱,沒聽說還要避其他人名諱的,兄長多想了。」

李紹瞬間臉色鐵青,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而李琮目的得到,裝模作樣的冷哼一聲,重新坐下。

沒錯,李瑁說的是對的,而他也是故意第一個派出許紹來噁心太子。

楊玉環眉片刻,捂嘴靠向李隆基,小聲道:

「臣妾覺得,確實不妥當,是不是.....

李隆基小聲笑道:「十八郎並無說錯。」

皇帝的名諱,神仙也要避,觀世音還得避一避李世民呢,但是沒有避太子一說。

「這個字,確實不妥,」本來已經安靜了,李林甫突然來了這麼一句。

李隆基皺眉道:「你在說什麼?」

李林甫起身來到主路,朝李隆基拜倒,道:

「紹與宋太子名同,此字不吉啊。」

此言一出,看臺上人人色變,千起來了幹起來了,兩邊徹底撕破臉了。

楊玉環不知所以,只覺身邊的聖人臉色異常難看,帶着一股讓人透不過氣來的恐怖,嚇得她趕忙擡手,輕撫着李隆基的胸口。

高力士也是火冒三丈,狠狠瞪了李林甫一眼,你特麼玩的是不是太大了?

宋太子劉紹,是南朝宋第四任皇帝,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位通過「弒父」手段,奪取皇位的皇帝,關鍵他還是嫡長子,而且是被立爲皇太子的,與當下太子的身份完全符合。

李紹已經是氣的青筋暴起,恨不得下去一刀砍了李林甫,而李禕趕忙轉身,

擡手壓在太子的手背上,示意太子冷靜。

氣氛瞬間凝固,看臺上鴉雀無聲。

這種時候,是需要有人站出來破局的,否則聖人下不來臺,太子也下不去,

事態會變得更加複雜。

有人站出來了。

太子少保中書舍人崔琳起身道:

「臣以爲右相說的對,此字不吉,太子孝心赤誠,世人皆知,但姓名乃父母所賜,不敢更改,臣請聖人爲太子更名。」

一句話,將太子名字的問題推到了李隆基身上,名字是你起的,太子無錯,

今日既然知道是惡名,那麼太子願意改。

他這麼一開口,瞬間便有更多的人站了出來,請聖人爲太子更名。

李禕趕忙給太子使了一個眼色,李紹也趕忙站了出來,跪地請求父皇更名。

李隆基冷冷的注視着下方的兒子,沉吟半響後,緩緩道:

「元亨利貞,便取一亨字,幸得右相提醒,否則朕險些誤了吾兒。」

「聖人英明,」衆人紛紛跪地。

這件事表面上,似乎就這麼揭過去了,但實際上在李隆基的心裡已經有了芥蒂。

他常年打壓太子,可謂世人皆知,那麼太子對他的怨恨有多深,他心裡是沒數的,李林甫今天這一出到底是故意的,還是提醒朕,太子對朕的不滿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

他現在老了,體會到了自己的父皇當年懼怕自己的那個眼神,唯一的不同在於,自己當初手握兵權,而眼下的太子被困十王宅,難以施展。

不,他雖然沒有兵,但還有依附他的臣子。

李隆基眼角餘光警了一眼信安王。

皇帝最怕的就是這種神神叻叻的事情,所以他纔會毫不猶豫,當着這麼多人的面,明知場合不合適,還是立即便給太子改了名字。

而太子眼下,心中的怒意已經是壓不住了,對他來說,改個名字無所謂,我都改了好幾個了,十王宅的這幫人包括李瑁,也都改過,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是李林甫說出的這個改名理由,已經不僅僅是羞辱了,完全就是赤果果的宣戰。

孤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你們終於按耐不住了。

李適之面無表情的坐着,但心裡已經是涌起了驚濤駭浪,該來的還是來了,

比他預想的更快了一些。

他是不希望太子和李瑁過早翻臉的,這對他不利,因爲他剛剛出任左相,還沒有坐穩當,需要一個平穩的過渡期來鞏固自己的權力。

但眼下這麼一鬧,李林甫勢必會將權力握的更緊,他的權限會不斷被擠壓。

場邊,李嗣業起身朝着主看臺道:

「飛龍軍校尉李朗,出身隴西李氏,願意一戰,請聖人恩准。」

他派出的這個,同樣是擅長騎射,李嗣業眼光毒,一眼看出羅圈腿是馬上兵,所以派出騎射高手接戰。

「雖爲宗室,然刀劍無眼,當盡力而爲,準了,」

李隆基面無表情道,他的心情明顯已經不如剛纔了。

老李家是不是出身隴西李,難說,極大可能是冒認,但是隴西李在唐朝被歸入宗親,這是事實。

聖人恩准,場內的兩人也開始準備。

他們會在其他人的幫忙下換上適宜馬上作戰的輕甲,戰馬一側會掛一面盾牌,一人一張弓,十支箭。

李晟親自檢查馬掌之後,給馬帶上了眼擋。

眼擋固定在馬眼兩側的頰革上,因爲馬的眼晴可以覆蓋周圍360度,哪都能看到,眼擋就是爲了防止它亂看,只將視線集中在前方,這麼做,能夠讓戰馬更爲聽從騎手的指令。

一切準備就緒,李晟和程元振分別向主看臺示意,隨着兵部官員的一聲銅鑼敲響,第一場開始。

馬射,主要的技術要點就兩個,騎術和運動中的射術,而騎術更爲重要。

騎術牛逼的人,在馬背上是非常靈活呢,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蒙古漢子一樣,能在馬背上做出各種的高難度動作。

許紹在鑼音敲響的第一時間,整個人傾倒於馬背右側,只以右腳踩在馬上,身體完全隱藏於戰馬背後,駕馭着戰馬飛速的繞場奔行。

對面的飛龍軍也趕忙策馬朝着相反的方向繞行,他能夠察覺到,對手的腦袋其實一直在馬頸下方注視着他的所有動作,他如果貪功射馬,那麼對手就會趁着也換箭的空隙給他來一箭。

不划算的,這樣的形勢,先出箭必然吃虧。

他們倆就這麼繞場奔走着,都沒有選擇出手,但時間是有限的,只有一刻鐘外行看起來,會覺得這場面好無聊啊,比如張盈盈父女這樣的貴戚,兩人騎在馬背上,不停的更換姿勢,動作雖然瀟灑,但總覺得更像是馬技表演。

只有行伍出身的人才知道,兩人的各種變換都具有針對性,是在不停的尋找機會,所以他們看的聚精會神,彷彿自己已經參與其中。

這就好比足球比賽,球盲只看能不能進球,而球迷能看懂每一個細節變化和節奏轉換。

咸宜眼下就是這樣,只在乎河西這邊能不能射中飛龍軍,她都已經準備好鼓掌了,而坐在他身邊的就是張咱夫婦。

場內局勢終於發生變化,許紹轉變戰馬方向,開始朝着場內圓心奔去,人在馬背上互左互右,閃轉騰挪,靈活的像只猴子。

李朗見狀,策馬奔馳的同時彎弓搭箭,猶豫幾秒之後,實在無法瞄準,只能退而求其次,一箭射向戰馬。

許紹把握住這一剎那的機會,拋棄戰馬,直接一個翻滾倒地,矯健的身體在翻滾兩圈後猛的剎住,隨後起身就是一箭。

這樣連貫的動作,已經不是技術了,完全就是常年交戰練就的本能反應。

他都沒有瞄準,敵人動向完全就在他的腦子裡。

這麼近的距離,身上又是軟甲,被一箭射中,掛彩的機率非常大。

飛龍軍李朗在一箭射中對手戰馬後,第一時間從馬背上取下盾牌格擋,但還是被射中了大腿,他咬牙調轉馬頭,打算趁着許紹換箭之時,直接踏死對方。

也就是當他正面迎向許紹的一瞬間,一支羽箭迎頭而至,他本能的揮動盾牌,但那一箭還是正中他的腰側,

大腿受傷還能強撐一陣,腰部中箭瞬間就喪失戰鬥力。

一聲慘叫,李朗仰天墜馬。

程元振趕忙帶人過來將李朗擡走,交由場邊太醫署的人療傷,是死是活,就看天意了。

看臺上,咸宜第一個站起來拍手喝彩,興奮雀躍,楊洄不好意思的也跟着起身,擊打着手中的兩片竹節。

鼓掌,是從元朝開始才盛行的,大唐是以擊節代替鼓掌,可以擊打桌子,也可以兩片竹節互擊。

看臺上,就他倆在那喝彩呢。

不過也只是短暫瞬間,稀稀落落的擊節聲響起,隨後變得越發密集。

「好快的箭,朕都沒有看清他第二箭是怎麼射出去的,」李隆基連聲感嘆,

心中對於邊關有着這樣的兒郎成衛大唐而感動高興。

陳玄禮臉色難看,站着一動不動,被高力士踢了一腳後,反應過來,趕忙道「勤於習練,便可神乎其技,戰場上出箭慢一步是要死人的,飛龍軍輸在生死場面見的太少,應對乏力。」

另一邊的吳懷實也道:

「飛龍軍視戰馬爲袍澤兄弟,沒想到對方會棄馬,還是經驗不夠啊。」

騎兵肯定是非常注重自己戰馬的,但是在性命攸關之時,那麼戰馬也只能是武器。

李朗選擇射馬,而許紹以失去戰馬尋求機會,這就是區別,不夠狠啊。

真要在戰場上,我丟了馬不要緊,只要射死你,你的馬不就我的馬了嗎?

第一局的第一場,就輸的這麼慘,李紹的信心瞬間就崩潰了,本來在此之前,他還是覺得非常有希望的,結果第一場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人都傷成那樣,能不能活下來都不知道,那麼剩下七項壓根就不用比了。

許紹收了兵器,來到主看臺下半跪在地,接過兵部官員遞來的八支勝籌,被聖人讚賞一句後,賜精煉寶刀一柄,以及右金吾衛的正式軍籍。

有了這個軍籍,不出意外,他將來還能傳給他兒子,這輩子不用再去藩鎮賣命了。

「問問嗣業,他是怎麼安排的?」李紹咬牙朝背後說了一句,王難得點了點頭,從看臺的另一側下去了。

太子還覺得是李嗣業安排的有問題,他也不想想,本身差距就那麼大,三個月能拉回來嗎?

而李嗣業此刻沒有任何感覺,飛龍軍輸在什麼地方他看的一清二楚,當時就耐心的囑咐剩下的那些選手,一定要狠,不要在乎戰馬,擺明了生死局,要不擇手段。

而另一邊,

「呵.....你都能贏啊?那我上去豈不是更穩當?」老黃狗笑的警了一眼許紹手中的勝籌,朝李晟道:

「下一場讓我上。」

許紹面無表情,下盤卻是突然一個偷襲,一腳踏向老黃狗腳背,結果被人家背後長眼似的躲開了。

「你個蠢貨,」老黃狗一臉鄙夷道。

李升皺眉看向老黃狗,搖頭道:

「隋王有令,第二場馬敦。」

老黃狗哼了一聲,翻了個白眼,一屁股坐回去了。

人羣中,馬敦咧嘴一笑,擡手轉了轉手腕。

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224章 好戰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90章 美輪美奐第387章 隔閡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277章 李亨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7章 2王3恪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284章 融合劑第154章 偃月堂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76章 上架感言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章 16王宅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62章 撕破臉第351章 鑰匙第125章 隴右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10章 打穿了第148章 太原尹第38章 356萬戶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59章 十望州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98章 國家隊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90章 有喜第286章 敲鐘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84章 牛李黨爭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149章 狗舌頭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90章 賜名第390章 有喜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292章 秘書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02章 忠王友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2章 空中樓閣第127章 服務業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283章 互毆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236章 刺激第256章 膽子小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56章 宰了他第13章 珍饈丞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259章 十望州
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224章 好戰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90章 美輪美奐第387章 隔閡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277章 李亨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7章 2王3恪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284章 融合劑第154章 偃月堂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76章 上架感言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章 16王宅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62章 撕破臉第351章 鑰匙第125章 隴右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10章 打穿了第148章 太原尹第38章 356萬戶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59章 十望州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98章 國家隊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90章 有喜第286章 敲鐘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84章 牛李黨爭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149章 狗舌頭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190章 賜名第390章 有喜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292章 秘書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02章 忠王友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2章 空中樓閣第127章 服務業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283章 互毆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236章 刺激第256章 膽子小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56章 宰了他第13章 珍饈丞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259章 十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