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單單是皇家內鬥,其實上到門閥世家,下到寒門士族,以及平民百姓,家裡的矛盾也是一團亂麻,授都授不清楚。

頂級貴族因此也有應對辦法,那就是家規。

幾乎所有家族,都通行六大條:棄祖丶叛黨丶犯刑丶敗倫丶背義,雜賤。

只要犯了這個的,家規處置。

所以在門閥世家當中,家法大於國法,我犯了國法,族內有人撈我,我犯了家法,那完犢子了。

楊玉環她們這一支,本來屬於大宗,正兒八經的東漢太尉楊震之後,族譜上記載的明明白白,她們家是從北魏時期,由曾曾祖楊順遷徙至蒲州定居,從而成爲大宗中的小支。

但是隋朝建立之後,喧賓奪主,楊堅成了大宗,隋朝滅亡之後,舊隋宗室後裔與觀王房又開始爭奪大宗,以至於現在的弘農楊多少有些亂套,沒個主事的。

楊卉進入長安之後,第一時間不是去相宅子,把住宿問題解決了,而是與丈夫一起去了咸宜公主府。

她要拜見楊洄,請楊洄主持,將她們家原本的財產,從兩個叔叔手裡要回來。

但是很可惜,楊洄在太原,沒見着。

「找他有用嗎?」返回的路上,楊玉瑤皺眉問道:

「駙馬年紀還輕,在族內威望不夠,我們請他來主持,怕是要得罪不少同族。」

首先得罪的就是楊慎矜。

楊卉淡淡道:

「觀王房勢力最大,楊洄出身最正,不以年齡論輩分,人小輩大,找他是沒錯的。」

丈夫崔也在一旁點頭道:

「玉娘改名的事情,就是楊洄出面,我們自當從一而終,不論其他楊氏怎麼看,你們家當下,只能認了楊洄,而楊洄多半也願意幫忙。」

楊玉瑤點頭道:「那是自然,他是十八郎的妹夫,有十八郎在,不怕他不幫咱們。」

聽到這句話,楊卉頓時眉:

「不是我說你,一個姨子,你總是住在他家裡做什麼?也不怕外人笑話,聖人賜你的宅子沒修好,大可先租一間過渡一下,你倒好,賴在自己的妹夫家裡,不害臊嗎?」

楊玉瑤不滿道:

「那可是親妹夫,有什麼可害臊的?玉環將他坑的夠慘了,我住在那裡,就是爲了讓別人知道,我們兩家永遠是親戚,絕不會因爲玉環的事情鬧珊。」

說罷,楊玉瑤加重語氣道:

『我可是提前跟你說清楚,是我們家負了他,不是他負了我們,你要是跟他擺臉色,今後別跟我來往。」

「你個蠢婦!」楊卉頓時怒道:

「還嫌那裡的風言風語不夠多嗎?我對十八郎沒有偏見,但眼下我們不能與他走的太近,玉環就要封貴妃了,將來咱們家就是外戚,你是想跟聖人做親戚,還是跟十八郎做親戚?」

「兩邊都做,」楊玉瑤負氣轉頭,冷冷道:

「人家那邊可是收拾出客院,就等着安頓你們呢,你們要是不去,我現在下車就走。」

「不去!」楊卉發覺妹妹這麼,頓時火氣也上來了:

「長安那麼多驛館客棧,我還缺個住的地方不成?」

丈夫崔聞言,皺眉道:

「於情於理,我們都該拜會一下隋王,玉娘不在了,還有十娘,這個親戚是斷不掉的。」

「斷不掉?」楊卉冷哼道:

「我這次來長安,就要跟他們斷親來的,吃了我們家的,一個不少全都得給我吐出來。」

楊玉瑤面帶寒霜,朝看車廂外面喊話道:

「停車,我要下車。」

說罷,她看向其姐,冷冷道:

「玉環還沒有封貴妃呢,瞧你那囂張勁,咱們家男丁薄,事已至此,本該收攏親情,互相幫襯,你倒好,找茬來了?老孃還不伺候了。」

說罷,楊玉瑤掀簾下車。

她這是跟長姐置氣,認爲對方沒必要再揪着從前的事情不放,難道還真的與那些堂兄弟鬧翻不成?

咱家頂門立戶的就那幾個了,沒了兄弟幫襯,她們幾個女人就只能靠夫家。

你有崔家依靠,我呢?我一個寡婦我靠誰?

崔是個溫文爾雅的儒士,深得博陵崔氏家風,見到姐妹倆爭執,好言勸說妻子道:

「我來之前就勸過你,有些仇怨過去就過去了,人這輩子要往前看,你總是惦記着過去,是跟自己過不去。」

楊卉面容呆滯,眼晴一眨,淚水滑下臉頰:

「未經人苦,莫勸人善,我們姊妹四個幼時便寄人籬下,那種滋味你不懂的。」

崔嘆息一聲,不再說什麼了。

他是特別心疼妻子的,別看他們倆就一個閨女,但是崔並沒有因此而冷落妻子,也沒有再納妾,而是從同族過繼來一個侄子,夫妻倆視爲親子。

楊卉當年嫁給他,叫下嫁。

楊玉瑤回到隋王宅,並沒有直說姐姐不願來,而是說她們夫婦還要去少陽院拜見太子,姐夫還要去萬年縣述職,縣衙在長安有不少客棧,會將他們安頓好的。

李瑁看破不說破,點了點頭。

事後,楊玉瑤則是晚上去了楊絳那裡,抱看妹妹痛哭,

楊絳自然知道,她那位長姐跟她們家關係不佳,但是她並不覺得父親楊玄薄待了她們。

是的沒錯,大伯的家產,父親分走很多,但你們姐妹四個的嫁妝,那也不是大風吹來的啊?

人心都是肉長的,這麼多年的撫育之恩,你還記仇呢?

楊絳也傷心了,只覺人心似水,變幻無常。

隨着韋妮兒親事的敲定,右金吾衛完完全全成了李瑁的自留地。

除了那個掛名的駙馬張填,從上到下都是他的人。

但是這還不夠,因爲右金吾只是巡街的,攏共才一千五百號人,真幹起來,力量太過微弱,連皇城都進不去。

他又沒辦法在其它衛府安插自己人,那麼就只有一個辦法,交好那些掌權的將領。

其實還是走基哥的老路。

六月,寧王府。

李憲的房間內,一股子腐朽的味道,雖然這裡被下人時時清掃打理,還是掃不掉那股腐敗味。

這是老人身上,行將就木的味道。

李瑁探視過後,便與汝陽王李遜一同離開房間,

確實沒有必要久留,寧王早就不能說話了,也不認識李瑁是誰了。

「大哥想過後事沒有?」李瑁在院子裡與李閒聊道。

李愣道:「阿爺的後事早就準備妥當了啊?」

「我說的是你自己,」李瑁沒好氣道。

李頓時錯:「我?你的意思是,我也學六郎去做官?」

說着,李擺手笑道:

「我沒有那個興趣,也不願意幹,懶散慣了,受不得拘束。」

事實上,李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但問題出在,他沒有兒子,甚至沒想過過繼來一個,前妻死後,也沒再續娶。

人家對女人的興趣,從三十歲之後,就沒有了。

這是個高人啊,難怪李隆基稱之爲「非人間人,必神仙謫墜也。」

歷史上李憲死後,繼承寧王爵位的不是老大李,而是眼下擔任宗正卿的老三李琳。

沒兒子你繼承個屁啊。

李其實是想勸說李入仕的,人家要是願意當官,中樞起步就是九寺五監主官,衛府直接便是大將軍。

李隆基絕對會這麼安排。

但是,實在是勸不動啊,一個人清閒久了,什麼都看開了,功名利祿不過浮雲而已,享受人生纔是生命真諦。

李瑁拿他沒有辦法,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你覺得人家頹廢,人家還覺得你執迷不悟呢。

大唐躺平第一人,李當之無愧。

六月初九,

杜有鄰的女兒,嫁入少陽院,成爲太子良娣。

納妾這種事情,嘴巴上恭賀一下也就完了,沒有像娶妻那麼隆重。

杜有鄰的官職爲贊善大夫,屬於東宮屬官,正五品。

眼下太子沒有地位,東宮官員自然也沒有地位,但是他們將來,可不好說。

太子一旦繼位,那麼曾經在東宮多少還傾向於太子的那些人,無疑會成爲下一代天子的中樞要臣,歷史總是在這麼重複上演。

所以眼下的東宮,官員大多來自於當下中樞大官的親屬。

爲啥?爲將來做準備。

別以爲杜有鄰在朝堂沒人啊?他是杜希望的堂孫,管杜鴻漸叫叔叔,沒力十年紀大輩分低既然太子已經順利納妾,那麼韋妮兒距離進入隋王宅,也越來越近了。

「恭喜恭喜,剛剛入京,特來討杯喜酒,」

太原尹裴寬,攜夫人韋氏,來到韋宅恭賀。

韋昭訓哈哈一笑,上前親暱的扶着對方,道:

「今早才得知兄返回長安,沒曾想這會便來了,見過聖人了嗎?」

裴寬點了點頭:

「見過了,不過還要在長安呆幾天,等着三娘嫁人了,我也差不多該去河北了。」

妻子韋氏則是在一旁小聲道:

「不要管外面那些流言語,將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三娘做小,也未必就是壞事。」

她是在給韋昭訓寬心,畢竟嫡女給人做小,長安城背地裡看笑話的肯定不少。

韋昭訓苦笑點頭:

「阿姐快請入內。」

(前文提到裴妻韋氏出身大雍州房,錯了,我又仔細查了一遍資料,人家是彭城公房,跟太子妃是一支。)

裴寬被任命爲范陽節度使,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第一級別行政大區首腦。

他這輩子有三個貴人,一個是老丈人韋銑,這是知遇之恩,二是宇文融,栽培之恩,三是裴耀卿,庇護之恩。

前兩個都掛了,就剩下一個裴耀卿,那麼在長安,值得裴寬給面子的,

就只有裴耀卿以及老上司蕭嵩,其他人都扯淡。

這個人是剛直過度,不肯折腰,年輕時候,硬剛過霍國公王毛仲,一時傳爲美談。

他與韋昭訓的關係,並非因爲妻子是韋氏出身,而是因爲韋昭訓的帶頭大哥韋抗,與他的老丈人兼帶頭大哥韋銑,那是一個派系的,穿一條褲子。

他今天來的這麼快,是因爲知道王捶就要走了,打算在韋昭訓這裡,見見王捶。

「蓋嘉運到底是什麼情況?」裴寬被引入一間密室,只有他和王捶丶韋昭訓三人。

他非常關心蓋嘉運眼下的情形,也可以說是八卦,也可以說是以對方爲鏡,避免自己將來在范陽任上出錯。

王捶嘆息一聲,道:

「老糊塗了唄,只顧着與皇甫惟明爭鬥,不顧大局,多半是仗着從前的軍功,認爲聖人不會將他怎麼樣,現在好了,聽說他從前的那些下屬,御史臺已經準備下手了。」

他曾經是岐州刺史兼任河西觀察使,年初的時候朝廷讓他巡查邊防,以色5

千給架空了。

無奈之下,只能返回岐州,不再管河西的事情。

其實就是他的境遇,給李隆基提了個醒,認爲蓋嘉運在河西一家獨大,

對朝廷是一個巨大的隱患,這才動了換人的念頭。

裴寬點了點頭:

「居功自傲,是很多人都會犯的毛病,我今早見到聖人的時候,他問過我,覺得蓋嘉運此人如何?我不敢亂說,只言此時絕非換人之機。

3

「不是時機,也要換了,」韋昭訓道:

「他的黨羽落馬,也就是幾個月內的事情,就看御史中丞張利貞有多快了,那麼接下來就輪到蓋嘉運,關鍵是河西換了他,誰能補上啊?」

裴寬皺眉道:「不是還有杜公嗎?」

「杜希望不行的,」王捶小聲道:

「聖人和右相都不喜歡他。」

裴寬皺眉道:

「那還是能是誰?」

王捶微笑不言,韋昭訓笑着道:

「聖人讓王郎去安西,本意就是要接手河西。」

裴寬一愣,拍了一下額頭,苦笑道「是我蠢笨,竟然沒想到是你?李林甫那關你過得去嗎?」

他能出任范陽,那是裴耀卿依附李林甫,李林甫才同意了這項任命,若不然,他一輩子都別想幹那個位置。

但是王捶不同,這個人與王忠嗣同宗,又與韋陟關係密切,可以說完全與李林甫沒有瓜葛,這樣的人李林甫不會用的。

王捶笑道:「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現在琢磨都是多餘的。」

裴寬點了點頭,心知人家不願意細說,於是扯開話題,聊起了李瑁,

「聖人終究還是偏愛此子,不管怎麼說,也是當年的寵冠諸子,雖然父子倆或許有一些心結,但那份犢之情,還是變不了的,這可不是好事啊.....:」裴寬意味深長道。

韋昭訓也是嘆息一聲,點頭道:

「他越是張揚,對太子越是威脅,就怕有些不長眼的會依附過去,再加上李林甫背後支持,恐又會形成當年的奪儲之局,我最怕的就是這個,庶人瑛被廢是他最好的機會,上不去,就再也上不去了,真要有那一天,他和李林甫都不會有好下場。」

王捶皺眉道:「事已至此,不要多想了,你現在也算半個岳丈,平時盯緊一些,規勸他不要亂來,否則他要是出事,你也跑不了。」

「可不是嗎?我實在是不願捲進皇家的事情當中,」韋昭訓苦笑道:

「少陽院專門給我那位堂兄(韋陟)打了招呼,我們這一房但凡有一丁點靠向隋王府的跡象,太子就會跟我們翻臉。

鄖公房在衛府任職的特別多,從北周開始,他們這一房就一直是保皇派,換了多少皇帝,都會重用他們。

人家的家規第一條就是擁護正統,保衛皇權。

這時候,門外敲門聲響起,是韋昭訓的妻子杜氏:

「三娘偷偷出門去了,我管不着,你要不要管管?」

韋昭訓現在正在談正事,哪有閒心管這個,聞言道:

「讓二郎去把人追回來。」

接下來,門外便沒了聲音。

距離韋妮兒嫁過去的日子,沒幾天了,定在了六月十六,逢三丶六丶九都是好日子。

但是她已經等不及了,迫不及待的想要見見李瑁。

但是李瑁今天不在家,而是去了十王宅隔壁的長樂坊徐家酒肆,參加他們左衛府的一場聚會。》(前文不少地方寫成右衛,正在跟編輯要權限修改)

什麼聚會呢?

親事府中郎將李光弼,要外任了。

本來上個月,聖人便下旨,讓他兼了東宮左清道率,從正四品下,提爲正四品上。

李瑁本來還以爲,就是給提了一階而已,沒曾想,這是在爲外放做準備。

歷史上,一年後,李光弼纔會去朔方,算是正式進入邊將行列,但是這一世,提前了,而且不是朔方,是河西,擔任河西藩鎮最大鎮軍,赤水軍兵馬使。

軍之大者,莫如赤水,這一支鎮軍的兵馬使多爲節度使兼任,李光弼這一項任命,明擺着是針對蓋嘉運去的。

此鎮領兵33000人,戰馬13000匹,駐地就在涼州,爲河西地區最強精銳。

但是李光弼這次離京,不着急走,因爲他爹薊郡公李楷洛,會提前一步去河西,接替王捶留下的河西觀察使,等到站穩腳跟,李光弼會和吳懷實一起上路。

當然了,這些內幕,李瑁可不是從酒席上聽來的,而是前幾天在皇城,

嚴挺之偷偷告訴他的。

今天的酒席,純粹就是因爲李光弼要卸任左衛親事府中郎將,大家給人家辦的歡送會,去河西的事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

左衛府的兩位將軍,竇錚丶郭千里,長史嗣魯王李穎,勳一府長史陸預等等等等,今天都在。

李瑁這是第三次見到李光弼,他從來沒有生出過結交此人的心思,因爲李光弼他們家,對基哥絕對忠誠。

契丹人嘛,混到如今的地步,都是基哥給的,他們感恩戴德也只會朝着基哥,別人拉攏不來。

左衛五府,就有一個出身鄖公房的,韋昭訓的堂兄韋寡悔,翊一府中郎將。

宴會期間,他主動坐在李瑁一旁,以前見了面也就是點頭打個招呼,如今要結親了自然不一樣。

「一個契丹人,如此被重用,欺我關中無人嗎?」

韋寡悔警了一眼被頻頻敬酒的李光弼,牢騷道:

「你瞧瞧他那耀武揚威的勁頭,也就是鬍子不知深淺,看不懂這差事有多要命。」

李瑁微笑點頭。

人家說的也沒錯,赤水軍一放,河西節度等於被瞬間架空,蓋嘉運又不是傻子,難道看不出這是要對付他?

這就是爲什麼吳懷實會跟着去,因爲人家是持節使。

宦官持旌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都是代表皇帝的意思,吳懷實等於是奉旨廢了蓋嘉運,但這些內幕,李肯定不敢外傳。

實際上,吳懷實這次去河西,那也是冒着天大風險的,一旦蓋嘉運反抗,他能不能活着回來,都說不準。

所以怎麼收拾蓋嘉運,非常複雜,需要謹慎斟酌。

「別談這些了,怎麼用人是上面的意思,咱們也管不了,」

李瑁拍了拍韋寡悔的肩膀,笑道:

「同僚一場,要和和氣氣,保不準人家哪天上去了,跟你算舊帳。」

他一直都知道,左衛府內,也是勾心鬥角,這是很正常的,同在一個部門有利益之爭,自然會有矛盾。

這就是爲什麼,無論哪個官署,都會有醜事傳出來,因爲你的同僚看你不爽,才傳出去的。

李光是契丹人,對華夏的一些人情世故,研究的不是很透徹,所以說話做事特別容易得罪人,至於跟韋寡悔的仇怨從什麼時候開始,李瑁也不知道。

就像今晚,在座的人當中,無疑李瑁級別最高,身份最尊貴。

但是李光弼只是過來敬了一杯酒,就抱着那個彈琵琶的藝使親嘴兒去了人情世故沒學會,酒場文化你倒是都會了。

韋寡悔笑道:「不必替我擔心,我這老好人一個,誰也不招惹,不過你得注意點,左衛府現在,看你不順眼的大有人在。」

說着,韋寡悔警了一眼坐在遠處的竇錚。

竇錚是竇鱷的親堂兄,妹妹是慶土李琮的媳婦,就是那個幫李琮背鍋,

說自己不能生育的慶王妃。

李瑁現在算是將老竇家惹完了,但凡是個姓竇的,都看他不順眼。

像這類人,李瑁確實需要提防看點,別一個疏忽被人家給擺一道,以至陰溝翻船。

正如裴耀卿說過的那句話,如果成爲敵人,就一定要搞死。

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42章 天塌了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39章 真爭氣第119章 小畜生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307章 買房子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361章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42章 天塌了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95章 粟特人第30章 永徽律疏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59章 獻誠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253章 撤軍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230章 韓珠團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327章 護短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83章 美名冠之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278章 豹鬥犬第327章 護短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78章 房貸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154章 偃月堂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218章 何所懼?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259章 十望州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54章 偃月堂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39章 3角關系第327章 護短第330章 搶親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34章 三策第375章 議立新君
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42章 天塌了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39章 真爭氣第119章 小畜生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307章 買房子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361章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42章 天塌了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95章 粟特人第30章 永徽律疏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59章 獻誠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253章 撤軍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230章 韓珠團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327章 護短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83章 美名冠之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278章 豹鬥犬第327章 護短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78章 房貸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154章 偃月堂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218章 何所懼?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259章 十望州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54章 偃月堂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39章 3角關系第327章 護短第330章 搶親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34章 三策第375章 議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