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亮如白晝

整個湟中平原,事實上每天都有戰鬥發生,大多出現在雙方斥候之間。

斥候的敵人只有一個,就是對面的斥候,也就是偵察兵。

是所有兵種當中,單兵素質最高的兵種,也都是個頂個的狼人,徵收條件是不能超過30歲。

超過這個年齡,你的耐力丶體力會有非常大的下滑,無法完成高強度的野外偵查。

老黃狗算是非常牛逼的了,但是三十二歲的時候也不得不退居二線,這個兵種也是藩鎮地區損耗最大的兵種,平均壽命最低。

王人傑的振武軍,本來是帶着運送糧草的任務趕赴綏和守捉,結果放出去的遊騎帶回消息,守捉城那邊出現吐蕃大軍。

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湟中平原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成建制的吐蕃兵團了。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王人傑肯定不敢讓輻重隊往前走了,萬一被襲擊,後果非常嚴重。

而他當下的護衛能力,又不敢保證能將糧草順利送進守捉城。

「綏和守捉易守難攻,必然是消耗戰,我們無論如何,都需要將糧草送過去」副使康義方建議道:

「趁着當下還沒有暴露,我們應增加遊騎,散佈周邊,保證南下道路通暢。

斥候的作用非常多,其中有一點,就是確保軍隊處在敵軍的監測盲區,也就是主動驅趕和清理周邊敵軍斥候,留出一個隱秘空間,方便大軍在敵軍的監測範圍之外移動。

這個空間越大,軍隊越安全。

王人傑眼下接手的振武軍,人數已經達到2600餘人,而且韋光乘也新調配給他200匹戰馬。

200名的遊騎完全可以擴展出一個極大的盲點空間,但是需要時間。

王人傑點了點頭:「將分配到戰馬的健兒全都放出去,東南西三個方向,不準有任何賊軍滲透進來,輻重車全部拉後,我們徐徐推進,稍有異變立即南撤。」

康義方點了點頭,交給一名副將下去安排。

藩鎮地區,會騎馬的軍土並不少,遊騎斥候多挑選最擅騎者,但是眼下振武軍這種情況,有經驗的斥候早在石堡城就折損的差不多了,當下也只能是硬着頭皮上,會騎馬就行。

實際上,軍中樂意做斥候的人非常多,因爲待遇好,軍功積攢的快,外出回來休息的時間也足夠久,還有一點就是,威風。

斥候傳報,別人是需要讓路的,相當於你是一路綠燈。

王人傑很清楚,自己魔下的振武軍新兵太多,戰鬥力不行,擔任護送任務還可以,作戰差遠了。

正當他們再往南推進七裡之後,遊騎來報,臨洮軍出動了,三千鐵騎在安思順親自率領下,已經從振武軍東翼快速南下。

多年豐富的作戰經驗告訴王人傑,這一次的綏和守捉方向,戰事沒有那麼簡單,恐怕會形成一場大規模的混戰。

隴右方面是巴不得賊軍進來的,眼下你都進來了,皇甫怎麼可能放過這個機會。

那麼極大可能,自己的屁股後面,還有大軍,只不過騎兵機動快,他們知道的早。

可惜啊......若是給我一支千人精銳,我也可以摻和摻和,偏偏我的手底下是一支新軍,身上還有押送物資的任務。

他是非常好戰的,一身軍功全都是沙場上積贊下的,見到眼下形勢,也是心頭火熱,雙手癢癢,恨不得帶兵殺入戰場。

因爲李隆基喜好邊功,經常賞賜有功的邊將勳爵,以至於大唐的各大藩鎮將領,幾乎人人好戰。

因爲這是他們跨越階級的最好機會,勳爵不同於官位,雖然榮譽成分居多,

但是這個榮譽太過誘人了,關鍵時刻能保你的命,相當於多了一道護身符。

若個書生方戶侯,這句話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意思是你見過哪個書生被封爲萬戶侯的,普通出身想要封侯的途徑,只有在軍中才能實現。

李瑁當下自然也收到了消息,他應付這種戰場突發狀況的經驗,可以說,一點都沒有。

後世影視劇當中的戰爭片,他倒是看的非常多,史書上的戰事記載,他也看過不少,但是不管用啊,電影是電影,史書是史書,現實是現實。

你能想到安思順魔下兩萬人,人家做爲主將,竟然只帶着3000騎兵就出發了?

而且一點不虛,還很興奮。

當下傳到州的軍情,明明內容很少,吐蕃在打綏和城,而且後方正在持續增援,僅僅如此。

但是皇甫惟明卻認定,這將是一場大戰,於是他沒有一點猶豫,開始整頓大軍,打算親自前往坐鎮。

他魔下的軍隊,由四個部分組成:親衛隊500人,加上駐紮在鄯州南180裡的合川守捉,管兵1000人,還有從河州調來的平夷守捉,管兵3000人。

皇甫惟明將在其中挑選精銳善戰者2000人,進駐拔延山,剩下的繼續留在鄯州附近。

那麼李瑁將全面接管湟水防線,負責調度指揮。

他親自將皇甫送出鄯州城,然後立即返回節師府召開會議,研討當下局勢。

並沒有跟隨皇甫惟明離開的張介然在大堂內,道:

「如今還留在湟水一線的,有臧希液的安人軍,整編一萬人,戰馬三百匹,

臨洮軍一萬兩千人,戰馬三千匹,鎮西軍四千人,白水軍四千人,總計大約三萬兵馬,可隨時觀察形勢轉變,以做增援。」

李瑁坐鎮大堂,看向韋光乘道:「戰事一起,軍械耗費最重,存量是否足夠?」

韋光乘嘆息一聲,道:

「這要看打成什麼樣子,補充新軍之後,軍械發放巨大,眼下的儲備並不充裕,鐵甲只有四百副了,其它各類甲胃總計兩千餘副,長矛大概四五千支,羽箭最多,七萬有餘,弩箭快耗光了,一萬多支吧,雖然長安那邊一直在補充,但實際上並不多,可以經得起一次大戰損耗,但經不起第二次了。」

真正的戰爭儲備,一般是不會明說的,你問,就肯定有,有多少,不告訴你,啥時候問,都是有,沒有也說有。

但是今天面對李瑁的問話,韋光乘老老實實說了,這讓在場的衆將無疑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

戰場上的軍械損耗是非常巨大的,一支長槍能用多久,完全取決於他的主人,也許是槍桿折斷,也許是槍頭破刃,也許能殺兩個人,也許一個人都殺不了。

藩鎮的軍械管理是有一套章法的,每一次戰事過後,各軍內的兵曹負責統計損耗,然後上報節帥府,節師府這邊會根據你的損耗做出適量補充,但是你要按照新軍械發放數量的三分之一,上繳舊軍械。

你的刀開刃了,斷了,不能再用,那麼將磨損的刀上繳,上繳三柄劣刀,換取一柄新刀。

這一政策也是盡最大可能節省資源,促使軍士珍愛自己的裝備。

之所以定下三分之一的比例,是因爲將士陣亡,很可能他的軍械無法從戰場取回,這個就只能算在消耗裡。

「湟水一線有多少鑄鐵場?」李瑁問道。

韋光乘道:「整個隴右有四座,兩座在郡州,即使將繳獲的賊軍兵器以及上繳來的損耗熔了,再次打造,也是需要時間的,就眼下來看,每日供應不了多少。」

杜希望聞言建議道:「非常之時,慕容部被全殲在我隴右境內,其中繳獲之完好軍械,也是可以用的,雖然不順手,但總比沒有的強。」

韋光乘苦笑道:「繳獲並不多,而且大多惡劣,慕容部本就不是精銳,多以奴隸和平民組成,裝備粗糙,就眼下形勢,我如果發放繳獲,將士們第一時間就能猜想到軍械不足,這會影響軍心的,最好的辦法還是熔了,按我大唐制式重新打造。」

杜希望搖了搖頭:「那樣是來不及的,就怕這次的綏和之戰,會演變爲大規模多線作戰,就委屈一下新軍,將他們的兵器換成繳獲之賊兵,暫時用來供給精銳。」

臧希液一聽這話,頓時來勁兒「想都不要想,吃進去的還能吐出來啊?武器盔甲是將士們的第二條命,新軍怎麼了?就不是我隴右兒郎?賊人那些我們用不慣。」

眼下的隴右,就屬他手下的新軍最多,本來安人軍是打廢了,但是韋光乘給他補全了,代價就是,裡面安插了很多韋光乘的人。

所以現在的安人軍,臧希液和韋光乘各能指揮一半。

韋光乘在李瑁掛職朔方節度使的時候,可是朔方實際上的老大,雖然他管不了郭和王,但是他的手底下,不缺能征善戰的猛將。

也就是說,眼下的安人軍,戰鬥力雖嫌不足,但是服從性還是很高的。

「怎麼就用不慣了?是不能殺敵,還是不能護身?」杜希望冷冷的看向對方臧希液平時是不敢跟杜希望頂嘴的,但是眼下不一樣,他都快被架空了,一個將軍如果被架空,那朝廷百分之百會選擇換人。

是的沒錯,誰能管的了這支軍隊,誰去管,尤其是在戰爭時期,李瑁甚至都能以不能駕馭將士的藉口,名正言順的罷免臧希液。

歷史上安史之亂,高仙芝和封常清帶着安西軍守潼關,結果呢,兩人被基哥殺了,那麼還有誰能接手呢?

在家痛風,一把年紀,行走都不方便的哥舒翰,爲啥是他?因爲他能管得了安西軍,你換別人不好使。

臧希液破口大罵道:

「都特麼在打我的主意,早知如此,老子在安人城就不那麼玩命了,與其如今被人輕視奚落,不如當時保存實力。」

你還別說,如果安人軍沒有被打殘,你還真就動不了人家,手裡有兵,就有話語權。

安人軍是隴右第二大軍鎮,僅次於安思順的臨洮軍,加上臧希液還是遊擊將軍加都知兵馬使,本部兵馬如果保存完整,你現在都得看人家臉色。

「都別爭了!」李瑁斥喝一聲,道:

「這是在商量,不是讓你們吵架,不要因爲誰的一些看法就動火,不是就屬你火氣大。」

臧希液撇了撇嘴,低頭不氣了。

李瑁皺眉看向韋光乘,道: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從民間招募工匠,再造一座鑄鐵場,僱傭平民壯婦,讓他們去鑄鐵場做工,出量要翻一倍,我不是跟你商量,這是命令,鑄造場之鐵匠,敢有藏私技藝者,殺!」

韋光乘臉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鑄造冶煉,是家傳技術,有兒子傳兒子,沒兒子認個兒子,徒弟基本上只是打下手的,真正的技藝不傳徒弟。

所以古代的徒弟們要想出師,就需要偷師。

在很多的行業當中,師父是防着徒弟的,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嘛。

武俠小說裡,徒弟都不如師父,就算他師父一把年紀快入土了,還是打不過師父,那些高深武學全在師父手裡,人家藏私了。

倚天屠龍記當中,張三丰被般若金剛掌偷襲之後,爲了不使武當絕學失傳,

才決定把太極拳臨時傳給俞岱巖。

俞岱岩心裡苦啊,一把年紀了才學會太極拳。

既然要僱傭平民參與治煉,那麼你不傳授技術,是沒辦法進行的,而工匠們肯定是會藏私的,這樣會極大的影響產量,但保證了他們自己的利益。

李現在就是要告訴他們,要錢還是要命,你自己選。

議事持續了兩個時辰,等到散會之後,只有韋光乘這個自認爲算是李瑁自己人的留下,剩下的隴右將領,除了安貞會率領臨洮軍大部往南推進八十里壓陣,

剩下的都各回本部,爲將來可能出現的出征做準備。

李瑁的幕僚也都留了下來,

「臧希液這個人,是值得好好利用的,」韋光乘道:

「他有敗績,所以眼下急於建功,綏和守捉若需支援,第一個就讓他上。」

李瑁語氣嘲諷道:「你還好意思說,人傢俬下里都找我告過你的狀,補充安人軍,你就好好補充,安插那麼多自己人算怎麼回事?」

韋光乘笑道:「爲的就是讓臧希液聽話,投鼠忌器,也是做給別人看的,我在隴右是個外人,剛來的時候沒人將我放在眼裡,我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我這個觀察使,隨時隨地能拿捏你們。」

老三李峴忍不住笑道:「不愧是朔方的封疆大吏,駕馭下屬果然有一手,不過你這套也就在隴右用一用,其它地方就沒用了。」

眼下的大唐各大藩鎮,就屬隴右內部最複雜,放在其它地方,確實沒有人會將韋光乘當回事,你再怎麼玩手段,我也不鳥你,因爲上面有人罩着。

而臧希液的後臺是牛仙客,牛仙客眼下不管用了。

「形勢多變,你我都需謹慎,」李瑁淡淡道:

「我既然來了,你就不要再胡搞了,我剛纔已經催促臧希液加快練兵,他現在急於將功折罪,確實值得一用,但怎麼用,還是要深思熟慮的。」

說罷,李瑁皺眉道:「若是綏和方向,真的能將乞力徐部牽扯進來一部分,

你說我們有沒有機會強攻石堡城?」

幕僚嚴希莊搖頭道:「恐怕是不行,石堡城北部防線已成體系,若無千載良機,實難攻下,代價太大了,不值得冒險一試。」

韋光乘也附和道:「一旦打不下來,軍資的損耗將難以補充,屆時就連積石城也無法兼顧了,不宜涉險。」

李瑁摸着自己的鬍鬚道:「若是河西進展順利,能夠使乞力徐腹背受敵,便可分擔我們的壓力,到那個時候,其實是可以試一試的。」

「隋王慎重,」韋光乘趕忙勸說道:「沒把握的事情,還是讓別人來做。」

在他看來,機會是有的,但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一旦敗北,李瑁要承擔責任不說,也會在隴右被人垢病瞎指揮。

這對李瑁的名聲影響極懷,畢竟剛剛纔發生白狗事件,李瑁若是吃敗仗,會讓人胡思亂想的。

「那就再議吧,」李瑁看向武慶,道:

「你去一趟臨洮軍,告訴安貞,所有軍情一日五報,讓他多加派一些斥候出去,我們要做到對當下形勢瞭若指掌,才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喏!」武慶點了點頭,出去辦事去了。

一夜風平浪靜,綏和守捉城一整晚都沒有受到攻擊。

但是李光弼派出去的斥候回報,有不知數量的賊軍已經囤積在城西方向,王難得也派人傳信,賊軍的後續增援源源不絕,多條小道路擁塞嚴重。

「果然,我進駐此城,已成誘餌,賊軍捨不得放過這個機會,想要在這裡困死我,」

李光弼在城內一座矮小的房子內,召開軍情會議,道:

「此地位於湟中腹地,鄯州必有動作,賊在西方,我軍於東線構築防線,他們來的越多,敗的越快。」

火拔歸仁點了點頭道:「只可惜蓋將軍的騎兵走了,否則賊軍必是全軍覆沒之局。」

李光弼笑道:「正是因爲蓋威走了,他們纔敢進來,也只敢攻城,不敢遊戰,」

攻城,必然是多方列陣,各路大軍會互相策應,將騎兵對軍陣的衝擊降至最低。

行軍是非常深奧的一門學問,一般主攻部隊人數並不多,周邊的策應軍團纔是數量龐大,也就是多兵團掩護中軍來完成既定戰略目標。

類似於遊戲當中的保護我方輸出。

乞力徐這一次派出的是魔下猛將索達赤,從石堡城方向帶出來三萬五千兵馬,分作十一個部分,浩浩蕩蕩兵分六路,正在快速向綏和城行軍。

之所以昨晚沒打,是因爲昨晚天太黑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

今天是二月十八,如果沒有烏雲,月亮的能見度是可以保證夜間攻城的,其實西北打仗很少用照明工具,火把大多數時候是用來行軍或是放火的,不是用來攻城照明的,你舉着火把攻城,是嫌自己目標不夠明顯?

不管城內還是城外,都不用火把,就是黑燈瞎火的幹,除非被人登上城牆,

才需點燃火盆,分辨敵我。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就是明明是夜晚,卻亮如白晝,而且大多數發生在70後,80後的小時候。

原因就在於大氣條件。

大氣通透度高,夜空質量優異,遠離光污染,光線傳播的阻礙減少,月亮的亮度更高,視覺效果也就更好。

當下的大唐,空氣品質肯定是沒的說,只要天上沒有云,那麼就是滿天繁星,月亮高掛,尤其是在高原地區。

而隴右這個地方,偏偏就是高原過渡爲平原的中間地帶。

州,就是青海省西寧市,海拔2000米,赤嶺一線海拔更高,3500米。

這個地方,晴天居多,所以夜戰的頻率非常高。

李光弼已經加派人手,輪流在城牆上開坑,在上方打造掩體工事,以確保這座十幾年沒動過的城牆,具備城防能力。

「歸仁,你傍晚時候,帶三千人出城,往城東駐紮,多帶些軍衣布帛,熬至天亮便可回城,」李光弼吩附道。

火拔歸仁點了點頭,心裡則是一萬個不情願。

綏和城方圓兒十里,但凡你能看到的樹,都在村莊裡,村民不讓砍伐,當做當地神靈的寄居之處,軍士也不敢輕易砍伐。

那麼夜裡出去,連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沒有,西北的夜晚凍死個人啊。

但是他也知道這麼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爲敵軍很可能夜晚攻城,而他守在城外,可以保障隨時應援。

這時候,就體現出軍服布帛的重要性。

李光弼也大方,輻重當中但凡能禦寒的你隨便拿,稀罕盾牌的話你也拿走。

畢竟他希望火拔歸仁是一支隨時可以行動支援的部隊,而不是凍的瑟瑟發抖,走不動道的。

積石城防線,眼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強攻,賊軍一撥接着一撥,晝夜不停,

一向待在衙署的郭子儀,也不得不登上城牆上的指揮所,親自坐鎮。

郎支都這一次,就叫做策應,拼命攻打積石城,其實是爲乞力徐吃掉李光弼提供保障。

他將李光弼南邊的唐軍全部牽扯住了,能救李光弼的,只有湟水一線的主力。

而安思順已經進入戰鬥。

投票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315章 反間計第261章 田舍郎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45章 翹tun第292章 秘書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236章 刺激第149章 狗舌頭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1章 大膽的押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4章 太原郭氏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262章 撕破臉第35章 父皇聖明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257章 離開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31章 妖女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78章 房貸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31章 妖女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286章 敲鐘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40章 畜......畜生......第340章 畜......畜生......第359章 獻誠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78章 別問了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3章 表妹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83章 互毆第37章 2王3恪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210章 打穿了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90章 有喜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356章 宰了他第175章 狩獵第96章 莊嚴一家第95章 粟特人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75章 狩獵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42章 前因後果
投票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315章 反間計第261章 田舍郎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45章 翹tun第292章 秘書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236章 刺激第149章 狗舌頭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1章 大膽的押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4章 太原郭氏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262章 撕破臉第35章 父皇聖明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257章 離開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31章 妖女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78章 房貸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31章 妖女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286章 敲鐘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40章 畜......畜生......第340章 畜......畜生......第359章 獻誠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78章 別問了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3章 表妹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83章 互毆第37章 2王3恪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210章 打穿了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90章 有喜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356章 宰了他第175章 狩獵第96章 莊嚴一家第95章 粟特人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75章 狩獵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42章 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