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勞民傷財

歷史上記載,新豐驛是在天寶二年被廢除的,一部分原因,是距離驪山華清宮太近,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唐玄宗在華清宮以北,分新豐丶萬年縣地設立會昌縣,新豐倉搬到了會昌,新豐驛搬到了渭南。

等於是將新豐縣拆分打散了,畢竟這個地方又有倉又有驛,距離京師四十里,威脅太大。

在我大中華,每一個地方能不能發展起來,往往取決於地理和資源,其中以地理更重。

如果你是交通要道,山水形勝之地,那麼五千年曆史當中,你一直都在扮演着重要角色,這樣的地方在華夏數不勝數。

如果你不佔這一條,就得有資源,如果連資源都沒有,那麼這個地方,基本上是發展不起來的。

不管振興的口號喊的多麼響亮,你都發展不起來。

而新豐縣,是一個在歷史上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地方。

這個地方,便是後世的西安市,臨潼區。

有仰韶文化時期的姜寨遺址,烽火戲諸侯,鴻門宴,秦始皇陵,華清池,西安事變。

李瑁在縣衙內見到了杜鴻漸,後者滿臉疲憊,一看就知道,他在這裡過的不太順心。

「好在我還能管的了北倉,否則那些軍械就會被發現,」杜鴻漸小聲朝李瑁彙報導:

「大隱隱於市,任韋堅想破頭,也不會想到他的眼皮子底下,會有這樣一批要命的東西,隋王放心,即使被查到,我也有辦法推到韋堅身上。」

新豐倉,是一座超級大倉,屬於是貨倉,而在它東面華陰縣的永豐倉,那是純粹的糧倉,歸戶部管。

貨倉是不可能集中在一起的,新豐倉只是它的統稱,其實是由大大小小二十餘座倉場組成,每一座倉場儲存的貨物類別不一樣,因爲他們的存儲條件就不一樣。

布帛跟牲畜,你總不能放在一塊吧?豬屎味的錦緞,它也賣不上好價錢啊。

而新豐北倉,是被縣衙徵用,用來存放縣城官倉多餘的物資,其實也歸韋堅管,因爲韋堅是京兆尹。

但是韋堅沒有那個閒心去管,也懶得管,畢竟北倉聽起來好像是大倉,實際上幾乎是新豐倉最小的倉場了。

「我知道你擔着天大的風險,所以讓楊洄給你出了一份公文,免得讓人懷疑,」李瑁道。

軍械進倉,自然會被很多人看到,雖然杜鴻漸是夜裡偷摸摸乾的,但總是需要一個藉口,所以軍器監的公文上,寫清楚了這是軍器監暫時存放在這裡的。

那麼倉場的人就不會亂想,而杜鴻漸會安排一些自己人進去,再施以厚恩,

確保倉場中的人對此事守口如瓶。

幾番聊天下,李瑁也大概瞭解了新豐縣當下的近況,以及束縛杜鴻漸的一些人和事務。

「來之前,我見過右相,」李瑁道:

「如果你只是一個縣令,在新豐這個地方是施展不開的,所以給你要了一個使職,叫做新豐倉使。」

唐朝,是一個將使職用到極致的朝代,各類使職稱號層出不窮,很多都是臨時造詞。

使,伶也,伶者,令也,也就是說,你是接到命令,臨時去做一件事情。

那麼新豐倉使,就很好理解了,這個地方暫時是我說了算。

這正是李林甫和李瑁針對韋堅,而下的一步大棋,雖然說新豐倉在整個兩京走廊水陸線當中,並不是最重要的,但是韋堅也決不充許自己失去對這個地方的控制。

丟了容易,奪回來會很困難,因爲杜鴻漸一旦接手,第一件事就是換人,將韋堅的人全部更換,韋堅將來就算奪回來,第一件事也是趕緊將自己人再弄回去。

這多麻煩?

所以啊,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杜鴻漸接手。

中書門下任命使職官員,是要授節的,所有的使職官員都有節,這是信符,

沒有這玩意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與軍事有關的族節,是龍頭,與農耕倉有關的,則是麥穗。

李瑁這次來,已經將族節給帶來了,但是韋堅還不知道,他在今天的偃月堂議事中,聽到李林甫這個提案後,全力反對無果,於是乾脆派人守在明德門,只要看到出城授節的官員,就攔下來,通報他之後,他親自去阻人。

他是絕對不會讓杜鴻漸染指新豐倉的,而他阻攔的理由也是名正言順,新豐倉是轉運倉,老子是轉運使。

李與杜鴻漸聊了一陣後,便直接帶上對方,趕往分佈在縣城內外的各個倉場。

新豐縣,縣城沒多大,但是倉場與驛站的規模,那是相當大,這裡也是長安貴族子弟常常光顧的地方,這裡因爲倉和驛的存在,配套設施以及各類娛樂場所,相當齊全。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這裡也出產美酒。

正所謂遠近賭,不敢在長安找妹子的,全跑這裡來了,熱鬧程度可想而知。

只看李瑁所配備的侍衛隊級別,街道上的很多貴族便能大致猜到李瑁的身份,嗣王級。

他們不會聯想李瑁是親王,是因爲親王都在十王宅。

隨着李瑁招搖過市,韋堅派在這裡的負責人,也第一時間派人打探李瑁的來歷。

這個人叫崔成甫,與韋寶蘭,是當下韋堅留在新豐縣的兩大心腹,崔主管新豐倉,韋寶蘭是新豐縣尉。

「就是李瑁,他往衆倉去了,杜鴻漸跟在屁股後頭,手裡有節,」韋寶蘭着急忙慌的在利人倉見到了崔成甫,道:

「趕緊派人通知京尹,我去攔一攔。」

崔成甫一聽到李瑁的名字,心知今天事情不小,擔心道:

「你能攔得住嗎?嗣彭王都捱過他的鞭子。」

韋寶蘭着急道:「能阻他多久算多久,他總不能打死我,請京尹務必要儘快趕來,只有他能攔得住。」

說罷,韋寶蘭便匆匆離去。

新豐倉下面的倉場,名字非常多,從倉名大概就能猜到裡面存儲的都是些什麼貨物。

比如李瑁去的衆倉,屬於最下等的貨物,在大唐,也叫賤貨,但並不是代表它們沒有價值,正所謂賣物以賤爲貴,買物以貴爲賤,賤貨,是指當下的價格低廉,並不代表將來不會漲價。

而利人倉,就是販賣奴婢的。

崔成甫今天之所以在這裡,就是因爲他在給王挑選一些奴婢,這是韋堅的吩咐,挑最好的,給人家送過去。

他以爲韋寶蘭應該已經去阻攔李瑁了,但是沒曾想,李瑁接下來衝着利人倉來了。

你到底是去攔了,還是故意躲開他?

崔成甫來不及多想,趕忙帶着人去往倉場大門。

他趕到的時候,門已經被打開了,杜鴻漸手持旌節策馬而入,見到崔成甫之後,下馬笑道:

「崔縣尉,我奉詔接手新豐所有倉場,你的人可以先撤出去了。」

沒錯,他也是個縣尉,陝縣縣尉,隸屬於弘農郡,也就是韋堅兼任的陝州刺史,現在叫弘農郡太守。

崔成甫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看向大門兩側魚貫而入的兩隊侍衛,以及杜鴻漸身後不遠處,那名高坐馬上,正在四處張望的紫衣青年。

片刻後,崔成甫道:「我看看詔書。」

杜鴻漸微笑遞給對方。

沒錯,是中書門下的印,眼下聖人不問國事,盡託付於李林甫,中書門下出的任命公文,就算是詔命了。

接着,崔成甫又驗了牌籍和印璽,還仔細看了看那枚旌節,確認無誤後,這才鎮定道:

「既然是右相的令,我自不會阻攔,我這便稟報韋京尹,讓他派人來與杜縣令交接,你且稍待半日。」

杜鴻漸笑道:

「我持有符節,不需交接,崔縣尉儘管將人撤走便可,等到韋京尹來了,我自有詳細通稟。」

一座倉場,分工明確,大多都是本地老人,但是你想控制這個地方,就必須將自己的人弄進來,而杜鴻漸所說的讓崔成甫的人撤離,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原先就在這裡負責倉場存儲維護以及檔案記錄的吏員,是不能走了,他們走了,這裡沒人了。

崔成甫賠笑道:

「杜縣令就不要爲難我了,你也知道,我的本職可不在這裡,只是暫時受命於京尹,擔着一些事情,大事上我是做不了主的,你就等一等吧,不用多久的。」

話說到這個份上,其實杜鴻漸也沒什麼好說的了,因爲他這個縣令,也是歸京兆尹管,是怎麼也繞不開韋堅的。

但是呢,今天有人能幫他繞開。

這時候,就該李瑁出頭了,因爲杜鴻漸不好明看冒犯韋堅,那是上官。

「你不認識族節,還是不認識詔書上面的字?」李瑁淡淡朝着崔成甫喊話道崔成甫笑呵呵道:「幾位上官,就不要爲難卑職了,等到韋京尹來了再交接,也是符合流程的。」

這個時候,他絕對不能開口詢問李瑁是誰,只能裝不知道,因爲一旦讓人家亮明身份,他就真的拖不住了。

「目無詔命,拖延公事,杖二十!」李瑁道。

郭敬和李無傷第一時間上前,直接就將崔成甫按倒在地,而崔成甫身後有人上前阻攔,三棍子下去,便沒有人再敢攔了。

用刑過後,

李瑁坐在馬上,淡淡道:

「捱了棍子,你也算能給韋堅交代了,將你的人撤出去,不然,打死你。」

言簡意,通俗易懂,崔成甫再也沒有一句廢話,喊上他的人,將他擡了出去。

一個縣尉,無論如何在親王面前都是沒有牌面的,尤其是聖人的親兒子,雖然李隆基的兒子夠多,但是大唐的縣,更多。

正如李瑁所言,捱了棍子,崔成甫也就不用擔心韋堅責備了,我攔了,也捱打了,攔不住啊。

杜鴻漸即使沒有入仕的時候,自己身邊就有很多心腹隨從,這是貴族子弟必備,其中有幾個,那還是從小跟他一起長大的伴讀,後來去了河西,便也開始招收幕僚,當了縣令之後,更是從族內旁支要來了十餘名子弟,幫着他分擔公務。

這就是門閥的力量,做事情,一個人是做不了的,只有門閥子弟,纔可以輕易動用龐大的人力資源。

有李瑁跟着,杜鴻漸非常順利的在各個倉場內,臨時安插了兩名心腹,不能影響日常工作,但是必須掌握倉內動向。

那個韋寶蘭一直沒有露面,他就在這裡,但是沒有像崔成甫一樣去直面李瑁,原因很簡單,他不是彭城公房,而是勳國公房,韋妮兒的同族。

京兆韋勢力最大的,就是勳公房,韋堅要用人,根本繞不開大宗,而韋寶蘭避開李瑁鋒芒,也不用像崔成甫那樣擔心被韋堅責備,自己人嘛,能理解的。

直到傍晚時分,韋堅終於姍姍來遲。

www● Tтka n● ¢ 〇

能看得出,他是以最快的速度趕來的,額頭上已經浸出汗水,但是見到李瑁的那一刻,他整個人變得極爲輕鬆,緊張與鬆弛之間的轉換,妙到巔毫。

韋堅是在一座酒肆當中尋到了李瑁,而李瑁也是在這裡等着他。

「隋王巡視倉,還恕韋堅來遲之罪,」一進門,看到大廳內的李瑁,韋堅直接便朝着李所在的方向揖手說話。

滿滿當當的廳內,一時間鴉雀無聲,酒客們眼下都在想着,怎麼離開這個地方。

這座酒肆售賣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新豐酒,長安最暢銷的美酒之一,雖然在縣城其它地方也有售賣,但就屬這一家釀造的味道最好,是做爲貢品,要送進宮的。

李瑁要喝酒,不願意太惹眼,已經換了一身常服,侍衛們也是如此,守在門外像是哪家的護院,沒人能想到,這是王府部曲。

酒肆中,很多都是年輕人,不少來自長安,他們出來瀟灑,本來就擔心家裡人知道,所以跑新豐來了,沒想到今夜,堂堂隋王與京兆尹出現在這裡,一個個的已經開始起身結帳了。

李瑁擡了擡手,示意自己對面的空位。

韋堅笑了笑,朝身後一名幕僚使了個眼色,那人已經開始以一種極爲隱秘的方式,驅趕廳內的酒客了。

因爲韋堅接下來要談的事情,不能讓人聽到,但是李瑁偏偏選了個最熱鬧的地方。

「我那個屬下,隋王教訓的好,詔命在前,理應遵循,拖拖諮背的,能辦成什麼事?」韋堅笑道:

「杜縣令呢?」

李瑁主動爲韋堅斟酒,道:

「他公務繁忙,不像我這麼清閒,倒是子金,你怎麼夜裡來了?不會是來找我的吧?」

韋堅須一笑,雙手提起酒杯,主動敬了李瑁一杯後,道:

「隋王大駕來此,我理應接待,有什麼事情,大可以吩咐我來做嘛,杜縣令擔任新豐倉使,我這邊會派人協助他,以期他能早日接手。」

當他知道李瑁已經出現在新豐縣的時候,就知道一切都晚了。

親王站臺,得了詔命的縣令接收,流程都已經走完了,那便具備了法律效力,他想挽回,也不容易,尤其對手是李瑁。

因爲李瑁的身份,註定了人家可以不按套路出牌,規矩對他無用。

所以只能臨時應對,讓他的人繼續趕往倉場,與杜鴻漸對峙,而他則與李瑁談判權力劃分。

李瑁笑道:「好了,人都走光了,別裝模作樣了。」

韋堅笑了笑,環顧四周,除了他的人和李瑁的人,店裡跑堂的也都消失的一乾二淨,這才苦笑搖頭,嘆息道:

「隋王出手好快,你爲什麼要盯上我的新豐倉呢?轉運的事情聖人都交給了我,李林甫也不能干預,隋王應該是清楚的,眼下河渠尚在營造之中,你這個時候搗亂,是拖累國事。」

李瑁淡淡道:「不要說的那麼嚴重,杜縣令是爲你分擔,不是拖累你。」

「我的人,那纔是爲我分擔,隋王的人,可不是,」韋堅道。

李瑁哈哈一笑:「沒有誰的人,都是聖人的臣子,都是天子的人。」

韋堅雙目一眯,沉吟片刻後,道:

「我不點頭,杜鴻漸就算擔着使職,也沒有使權,隋王覺得,一個縣令,敢違揹我?」

李瑁頓時皺眉道:「他是奉詔命做事,子金的意思是,他應該違背詔命?」

「隋王真是善辯,是非黑白都能顛倒,」韋堅冷笑道:

「你知道我來這裡的路上,在想什麼嗎?」

李瑁呵呵道:「大概是在心裡罵我吧。」

「這只是其一,」韋堅沒有否認道: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我韋堅也不是那種看不清現實的人,自然要考慮如何應對,你還別說,真就被我想到一個辦法,隋王想聽聽嗎?」

「我說不想聽,你難道就會不說嗎?」李瑁道。

韋堅笑了笑,緩緩說道:

「我此番開挖新渠,築壩分渭水,截灞水丶滬水東流,經永豐倉與渭水匯合,將進入關中的財貨暢通無阻的送入京師運渠,此渠一成,洛陽至京師水路連成一線,每年可爲國庫增加兩百萬貫的結餘,眼下呢,工程進行到了一半,如果哪些地方需要改改,還是來得及的。」

李瑁頓時皺眉,他第一時間還沒有反應過來,但是很快,他大致猜到了一些,臉色也隨之一變。

韋堅得意洋洋的看着李瑁的表情變化,隨時準備說出自己的計劃,他能想到,自己的計劃一出,李瑁會有一種巨大的挫敗感。

他都佩服自己的腦子,竟然能在來這裡的路上,想到這麼完美的應對策略。

我真是個天才!

李瑁沉默一陣後,緩緩開口道:

「勞民傷財,你是真不在乎天下人怎麼看你啊?」

韋堅一愣,心中頗爲異,李瑁爲什麼突然來了這麼一句?他難道猜到我要幹什麼?

不可能的,他要是有那個腦子,當年武惠妃活着的時候,就不會輸給忠王。

「墾荒水利,國之根本,旁人對我韋堅的誤解,不過是一時,功在千秋,自有後人爲我辯經,」韋堅道。

他這次開挖新渠,是沒有國庫撥款的,因爲撥款的權力在李林甫,李林甫不會給他撥。

韋堅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現在,是以各種欺騙手段,在維持當下的工程。

首先,他將今年洛陽至長安的免除勞役,給廢除了,這樣一來,河工能給他白乾兩個月,因爲勞役只有兩個月。

然後呢,他將清淤的撥款給挪用了,用在了西北軍需上面,爲的是討好李隆基,顯得他能耐。

去年他和李齊物領了清淤運河的差事,這件事情戶部是有撥款的,與他後來的挖新渠,這是兩個工程。

大唐也講究專項專用,李林甫也不是什麼錢都不給撥。

今年年初,韋堅藉助惡錢之間的兌換,挪出來一筆錢,算是暫時給河工們結了結去年的欠帳,今年的債怎麼還,他還沒有想好。

他的本意,是等到新渠修成之後,靠着增加關稅丶水陸運費賺一些,與那些靠着船運吃飯的富商索要一些,控制良惡比例搞一些,貪腐一些,最後再賴上幾筆帳,這項工程也就算結束了。

是的,賴帳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就連河工們心裡也清楚,他們不可能如數拿到錢,但是河工也不傻,他們會多報一點,算是用來抵消賴帳。

但是眼下,李林甫算準了韋堅要幹什麼,先是免掉了專管關稅的刑部司門郎,讓他女婿楊齊宣接手,接着又釘死了良惡兌換比例,這兩招,韋堅倒也並不怎麼放在心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嘛,他還有充足的應對時間。

但是李瑁今天來新豐倉,確實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只聽李瑁緩緩道:「你想繞開新豐縣,門都沒有,你敢這麼幹,我立即面聖,奏明聖人你韋堅爲了一己之私,擅改河道,禍國殃民。」

韋堅頓時目瞪口呆。

李瑁猜對了,新豐縣之所以在歷史上被拆分出去,距離華清宮太近也許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運河不從這裡過了,那麼新豐縣的地理優勢便蕩然無存。

你爺爺一個失誤,我爺爺就得要飯,大人物的某一項決策落在尋常人頭上,

就是傾覆之禍。

韋堅如果這麼千,那絕對稱的上禍國殃民,一個縣將因爲他,徹底失去價值此時的韋堅雙拳緊握,眼神死死的盯着李瑁,他並不擔心李瑁告他的狀,因爲他既然想到這麼做,自然有站得住的腳的理由。

他所不能容忍的,是李瑁竟然猜到他要怎麼做。

他是怎麼猜到的?

這樣的對手,讓他有一種遍體生寒的感覺,也有一種自取其辱的挫敗感。

要不是殺了你,我得償命,今天我絕不會讓你活看離開新豐縣。

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4章 太原郭氏第78章 別問了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78章 別問了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193章 老黃狗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79章 回去吧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78章 別問了第293章 我同意第82章 恩怨兩消第307章 買房子第96章 莊嚴一家第386章 契丹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15章 反間計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83章 互毆第81章 文壇元帥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80章 姚 宋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82章 恩怨兩消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390章 有喜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78章 別問了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228章 讖書第79章 回去吧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224章 好戰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360章 體面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39章 真爭氣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57章 離開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
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4章 太原郭氏第78章 別問了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78章 別問了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193章 老黃狗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79章 回去吧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78章 別問了第293章 我同意第82章 恩怨兩消第307章 買房子第96章 莊嚴一家第386章 契丹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15章 反間計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83章 互毆第81章 文壇元帥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80章 姚 宋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82章 恩怨兩消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390章 有喜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78章 別問了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228章 讖書第79章 回去吧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224章 好戰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360章 體面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39章 真爭氣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57章 離開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