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

鬥雞真正的樂趣,其實就在押寶上面,就好像你鬥地主和打麻將,說到底是爲了贏錢。

賭性,是人的天性。

鬥技場上,大家都會豪擲千金,押寶勝負,那麼參與度自然就高了,所以鬥雞一直以來都是宮廷宴會中的壓軸項目。

一場鬥雞開始之前,大家需要先押寶。

但凡值錢的都能押,畢竟唐錢開元通寶,不好攜帶。

開元通寶可不是李隆基纔有的,不是年號錢,而是由唐高祖武德四年所鑄,歐陽詢親自題字,此錢一直沿用至宋初才退出歷史舞臺。

閒廄使王承恩,已經吩咐近百名宦官,手捧著托盤,在列席的諸王公大臣,公主貴婦之間遊走。

一枚黃紙卷,被宦官放在了李琩面前,紙捲上面,李琩會填寫他押注的場次勝負,以及每場押寶數額。

不需要全押,你想押哪個押哪個。

這個是明莊,李琩隨便勾選了幾個,然後押了幾百貫。

幾百貫,可以供養一個普通家庭,一輩子的所有開銷,聽起來不多,換算一下,那就是幾十萬錢。

那麼接下來,那名宦官會從袖口內取出一個小紙卷,內容與明莊的黃紙卷一樣,這個是暗莊。

操控暗莊的,是太府寺楊慎矜,早就將殿中省的門路打通了。

李琩寫好以後,讓王維看了一眼,隨即便在席案上的燭臺上抹了一團蠟,將紙卷封好遞給宦官,然後宦官稍微記錄一下,遞給李琩一個寫著“甲辰一”的牌子。

鬥雞結束之後,人家殿中省會根據牌子找人,輸了的掏錢就好,贏了的自然也是一分不少,沒人會耍賴,因爲不敢。

給暗莊兜底的,其實與明莊一樣,都是來自於供給朝廷開支的左右藏。

是不是很可笑呢?國庫竟然是鬥雞最大的底池,不過無需爲人家楊慎矜擔心,因爲莊家是輸不了的,他可以在暗中操縱輸贏。

“唉.......在大明宮,我就沒有近觀過鬥雞,”

乾脆與李琩坐一塊的王維感嘆道:“此番又是夜晚,更看不清楚了。”

他們倆坐的遠,在廣場上,而鬥雞臺設置在主看臺的臺階下面。

只有大唐最頂尖的那撥貴族,能近距離欣賞,這與興慶宮不同,興慶宮內有一座專門的鬥雞場,可容納近兩千人,人人都可以看清楚場內情況。

今天嘛,李琩只能聽到上面的吆喝聲。

“你要是想看,我帶你上去,”李琩笑道。

他身邊的一衆親王,早就去往主看臺了,皇子身份尊貴,自然是有位置的。

王維高深莫測的笑了笑:

“算了吧,我在這陪你。”

他這句話就非常有意思了,是在拿李琩開涮。

因爲王維現在的品級雖然不高,但卻在九寺之首的太常寺任職,宮廷大宴,就是太常寺來主持,相當於演唱會的後臺工作人員。

而李琩呢,幾乎所有人都清楚,李琩的出現會直接打擾到聖人的雅興,所以王維的意思是,我其實可以去,是你不能去,所以我陪著你吧。

李琩忍不住託額苦笑。

穿越過來的李琩,打一開始就是一片真誠的與王維結交。

他喜歡王維的人,更喜歡王維的詩。

詩詞往往會給人一種強烈的畫面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那寥寥數語之間,所描繪出的豐富意象和情感。

詩詞是活的,它是最頂尖的藝術品。

只有瞭解杜甫的一生,才能明白那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到底蘊含了杜甫當時怎樣的情感。

所以每一首詩詞都綁定了它獨有的情境,抄詩,抄不了意境。

“我可是押了不少,你若連累我輸的精光,得賠我一頓酒,”

王維幫李琩斟滿,兩人撞了一下杯,就這麼仰脖子喝光了。

李隆基今晚的興致非常高,比以往都高,因爲李琩的事情得到了解決。

他一個人站在最前方的高臺,眼神興奮的望著鬥技場上,兩隻雄雞的拚死相鬥。

“咬!咬!給朕咬啊!”

李隆基嘴裡吆喝著,也不顧及他皇帝的儀態,事實上,鬥技場邊上,所有人都沒有儀態可言。

比如李林甫,一把年紀擼起袖子圍著鬥雞臺亂轉,皇帝看好哪個,他就給哪隻鬥雞打氣,老臉通紅口沫橫飛,非常投入,不知道的還以爲他把祖產都押上了。

雞坊的鬥雞贏了,他就會拍李隆基的馬屁,說什麼聖人英武,天下雄雞出雞坊。

若是輸了,他會劈頭蓋臉的指叱神雞童,說對方糟蹋了雞坊的好雞,辜負了聖人的培養。

提升自己,打壓別人,是李林甫的一貫手段。

鬥雞,以前叫鬥雞,現在也叫,但是在開元初期的有一段時間,叫做鬥雉,因爲雞這個字,犯了李隆基的名諱。

不過人家李隆基不在意這個,親自在宮內設置了雞坊,重起“鬥雞”一詞。

畢竟他也琢磨明白了,朕就是屬雞的,總不能屬雉吧?

前面十場,是斗的最兇的,而且參選的鬥雞,也大多來自於低階官員的家裡,這是太常卿韋縚安排的。

李隆基雖然並不在意誰贏了雞坊的鬥雞,甚至心血來潮,還會賞賜勝利者,但是諸大臣們,可不願自己的雞贏了皇帝。

而前十場呢,是李隆基興致最高的時間段,所以他們的雞,不會安排早早出場。

返回帝座的李隆基,呷了一口茶水,看向一旁強撐精神的寧王,笑道:

“阿兄若是疲了,早早歇息去吧,今晚就不必回府了,住在宮裡與朕同榻。”

寧王微笑著擺了擺手:“平日因爲身體,本無興致了,今夜難得能陪聖人暢歡,臣可捨不得就這麼離開。”

“哈哈.......”

李隆基哈哈一笑,眼神忍不住望了一眼太真觀方向,心內只覺可惜,朕的千秋節,太真不能陪在身邊,總是覺得有些遺憾。

李林甫氣喘吁吁跑了過來,拍馬屁道:

“聖人真是神了,您押寶的六場,全贏了,臣跟著聖人,今晚可謂收穫極豐。”

李隆基本來就是一個喜歡聽馬屁的,聞言大方的一拂袖子:

“虧得右相在旁,爲朕的鬥雞吶喊助威,今晚朕所得之珍寶,盡數賞賜右相。”

“臣拜謝聖人,”

李林甫眉開眼笑,朝著李隆基匍地拜倒。

他在皇帝面前,和在衆臣面前,完全就是兩個人,無論私下裡有多少人鄙夷他,看不起他,但是也鬥不過他。

裴耀卿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裡悲嘆,如今可謂世風日下,自己跟張九齡搭檔的時候,朝堂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自從哥奴拜相,又上來了一個目不知書的牛仙客,我大唐的宰相,真是一撥不如一撥了。

他也越發覺得,自己已經不能順應這個時代了,像李林甫這樣如同家奴一般逢迎皇帝,他是萬萬做不到的。

這時候,裴耀卿察覺到有人在背後拽了他的衣袖,側臉一看,竟是長安令韋堅。

“子金(韋堅字)有事?”裴耀卿詫異道。

韋堅的眼神瞥了一眼李林甫方向,隨後道:

“此人才學不及僕射萬一,卻能竊居宰輔,實在令人唏噓。”

這句話,首先是個表態,意思我跟你一樣,看不慣哥奴,咱倆雖然不熟,但也勿怪我交淺言深了。

他們倆所站的位置,本來就是個角落,身邊沒幾個人,韋堅的聲音又小,所以不疑有旁人聽到。

裴耀卿終究是做過宰相的人,不是一句馬屁就能哄住他的:

“勿要亂言,背後詆譭上官,也是犯律的。”

韋堅灑然一笑:

“我便是當面直斥哥奴, 又有何妨?但我對僕射,卻是高山仰止,您的分段遞運之法,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使得漕運大爲改觀,近三年,由洛陽運米至長安太倉多達七百萬石,使聖人再無就食之憂,怎是一個諂媚獻上之徒,所能相較?”

這個分段遞運漕糧的方法,是裴耀卿此生最大的成果,也因此被聖人器重,得以拜相。

他的法子爲國庫節省了幾十萬貫的運糧費用,但是他這個人,不懂討好皇帝,當時就有人建議他,將節約下來的運費獻給皇帝。

你猜他怎麼著?他奏請李隆基將這筆款項撥給了國庫。

李隆基好意思不答應嗎?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李隆基逐漸不喜歡他了。

“臣職而已,不值炫談,”裴耀卿一臉裝逼的擺了擺手。

人在失勢的時候,最缺少和最需要的,正是被人捧著,韋堅就是看穿這一點,所以不停的稱讚對方。

而他是有目的的。

他專攻漕運之策已經數年之久,也因此制定了一套更爲完善的漕運之法,但這是一項超級大工程,需要被人推薦上去。

他苦心專研的成果,自然不能讓別人坐享其成,但以他現在的官職,一旦提交方案,恐怕會被人包攬過去,那便是爲他人做嫁衣了。

所以他不但需要東宮的支持,還需要裴耀卿這位頂級漕運專家的認可。

畢竟關於漕運一項,聖人最看重的還是裴耀卿的意見。

這位歷史上天寶年間著名的聚斂之臣,終究也要嶄露頭角了。

第190章 賜名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80章 下簾詩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86章 右賢左戚第361章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27章 服務業第292章 秘書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78章 豹鬥犬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149章 狗舌頭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3章 表妹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147章 豪蕩第286章 敲鐘第35章 父皇聖明第369章 朱墨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348章 三贏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44章 庭杖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350章 秘書省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327章 護短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315章 反間計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147章 豪蕩第361章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67章 賞罰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1章 大膽的押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93章 我同意第307章 買房子第173章 瀚海侯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81章 錢監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327章 護短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286章 敲鐘第293章 我同意第157章 忠義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381章 錢監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40章 畜......畜生......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90章 賜名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78章 別問了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339章 一襲紅衣
第190章 賜名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80章 下簾詩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86章 右賢左戚第361章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27章 服務業第292章 秘書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78章 豹鬥犬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149章 狗舌頭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3章 表妹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147章 豪蕩第286章 敲鐘第35章 父皇聖明第369章 朱墨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348章 三贏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44章 庭杖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350章 秘書省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327章 護短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315章 反間計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147章 豪蕩第361章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67章 賞罰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1章 大膽的押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93章 我同意第307章 買房子第173章 瀚海侯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81章 錢監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327章 護短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286章 敲鐘第293章 我同意第157章 忠義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381章 錢監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40章 畜......畜生......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90章 賜名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78章 別問了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339章 一襲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