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小畜生

「哪個叫嚴武?哪個是嚴公家的大郎?」

一名宦官拎着一隻大羊腿,出了興慶宮,詢問值守在這裡的金吾衛。

眼下的宮門外守衛森嚴,因爲拔燈花車今晚要從這裡經過,他們要維持秩序,這是重任,容不得半點差錯。

好在眼下時間還很寬裕,剛纔有武侯來報,最近的拔燈隊伍,怎麼着也得一個時辰才能過來。

「在這裡!」嚴武舉手道。

他跟金吾衛不在一塊,而是與杜鴻漸他們呆在一起,所以那名宦官去錯了方向。

「可讓我好一陣吆喝,嚴公說你是饕轉生,隋王怕你餓着,讓我給你送出來的,」說罷,宦官遞給嚴武羊腿,用袖子裡的布帛擦了擦手,轉身回去了。

「來來來,咱們分食,」嚴武興奮的取出短刃,幾人來到一處角落裡,

開始割肉。

李晟和李無傷都在,前者皺眉看向遠處:

「等等,有一個人過來了。」

來的是一名羽林軍,怎麼看對方品級呢?很簡單,露在盔甲以外的缺跨袍顏色。

是個淺綠色,七品武官。

「哪個叫嚴武?」走來的羽林軍中侯,詢問衆人道。

嚴武皺眉起身:「是我,怎麼了?」

「可是嚴公挺之之子?」中候道。

嚴武點了點頭:「是我。」

「嗯,沒什麼,隨便問問,」說罷,那人也不給嚴武他們開口的機會,

便擺了擺手離開。

李晟牢騷道:

那人怎麼神神叻叻的?話都不說清楚。

杜鴻漸擡了擡手,正色道:

「羽林軍絕不會隨便問詢,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一李無傷撇嘴道:「羽林軍就是橫啊,一個七品中候,瞧他那副樣子,根本就沒將咱們放在眼裡。」

「廢話!」李晟呵呵笑道:

「那可是萬騎,聖人的騎從護衛,人家有馬,你有嗎?」

嚴武哈哈一笑:「你說的那是龍武軍,這是羽林軍,不一樣的,看他們的盔甲顏色及整上羽就能認出來,一墨甲黑羽,一銀甲紅羽。」

「你懂的倒不少,」李晟笑道。

嚴武笑道:「是你懂得太少了,人家杜參軍就知道。」

兒藝正011可1/,/0

於應色口性的呈同城門方同。

好奇之下,嚴武也隨着他的目光望了過去,只是一打眼,這小子渾身一震,將切肉的短刃收好,緩緩站了起來。

來人墨色甲冑,頭盔上是三根黑色羽毛,羽林軍無疑,但是他有繡紋。

延載元年,則天皇帝賜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監門衛將軍等飾以對獅子,

左右衛飾以對麒麟,左右武威衛飾以對虎,左右豹韜衛飾以對豹,左右鷹揚衛飾以對鷹,左右玉鈴衛飾以對鵑,左右金吾衛飾以對,諸王飾以盤石及鹿,宰相飾以鳳池,尚書飾以對雁。

也就是說,三品以上纔有繡紋,不穿甲在前胸後背,穿甲在護臂上方,

非常好認。

而左右羽林所領軍土,名日飛騎,繡看飛雲紋,源於隋朝左右備身府。

「嚴大郎,好久不見啊,」來人本是一張圓潤的臉龐,模樣比較和善,

但是看向嚴武的眼神中,卻是兇光畢露。

杜鴻漸擋在嚴武身前,揖手道:「竟不知軍使調任羽林。」

「還不久,」

來人對杜鴻漸還是客氣的,因爲他曾經在安西軍任職,是杜遙的下屬。

軍使是對高級軍官的泛稱,可不是郭子儀那樣的振武軍使,當然,郭子儀也可稱軍使。

杜鴻漸看到此人,就知今晚嚴武凶多吉少,因爲嚴武去年幹過一樁大事,當時所有的線索都指向嚴武,甚至驚動聖人,專門派遣大理寺調查,結果最後沒有證據。

那時候侯莫陳超還在安西沒回來,但是眼下,人家回來了。

「我知道是你乾的,」侯莫陳超咬牙切齒道,他的眼光仿如兩柄寒刀,

落在了嚴武身上。

看姓氏猜來歷,沒錯,侯莫陳超爺爺的曾祖,就是關隴集團最初的班底,西魏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當中的八柱國之一,侯莫陳崇。

「你說了也不算!」

嚴武有着完全不屬於他這個年齡的鎮靜,去年他乾的那件事,影響非常大,好在出了一個楊太真,將他的風頭給蓋下去了。

再加上很多人作保,他纔算是矇混過關了,但是如今正主回來了,還出任羽林將軍,恐怕會繼續揪着他不放。

杜鴻漸趕忙朝嚴武道:「隋王交代你的事不可耽擱,你現在就進宮吧。

嚴武心知杜鴻漸這是讓他去找靠山,點了點頭,朝着侯莫陳超行禮之後,就要離開。

「等等?」侯莫陳超皺眉看向杜鴻漸:

「隋王?」

他返京不過三天,是與安西都護田仁琬一塊回來的,剛回來,就被任命爲從三品的左羽林將軍,正在熟悉公務,還沒有時間找嚴武的麻煩。

杜鴻漸笑道:「嚴武現在是隋王的帳內府典軍,在右金吾掛職,所以配金吾甲。」

隋王就是壽王,這一點,侯莫陳超是知道的,但是他不怕,老子這次回來,就是要你的命,隋王也護不了你。

「呵呵...:..既然有隋王的差事,你便去吧,」侯莫陳超冷笑着看向身後下屬:

「無需驗牌,讓他進。」

嚴武畢一聲不,昂首挺胸進入興慶門。

去年那樁案子,本來已經了結了,聖人也曾安撫侯莫陳超,但是眼下看來,人家認定是他,而且絕不可能善罷甘休。

就看隋王和高將軍,這次能不能護的住他了。

高力士保了他一次,這次未必會幫忙了,曲江公死了,他爹在高力士那邊說話分量,不如從前了。

「阿嫂?」

「見過太子妃,咸宜公主。」

李瑁等人驚訝起身,朝着韋妃行禮。

韋妃笑了笑,看向一旁的咸宜,道「我與咸宜只是隨便逛逛,本想乘舟泛湖,奈何天氣太涼,便想着來廊橋轉轉,沒曾想十八郎在這裡。,

說罷,韋妃朝着裴耀卿和嚴挺之點了點頭,內心則是無比驚訝,十八郎什麼時候跟這兩人都有交集了?

咸宜靜靜的站在一旁,給她哥哥使眼色。

本來她是一個人來的,結果半路上韋妃追過來,非要同行,她又不過,只能一起過來了。

裴耀卿是聰明人,心知太子妃口中的隨便逛逛,不過是掩飾的說辭,於是他給嚴挺之遞了一個眼色,兩人告罪一聲,退往別處。

韋妃笑了笑乾脆便坐下了李瑁一直都認爲,娶妻當娶太子妃,韋氏一直都是最符合他審美標準的,可惜了,是嫂子。

「平日難逢見面,十八郎大婚,做爲阿嫂不能親往恭賀,常以抱憾,今日偶遇,阿嫂給你賠個不是。」

李瑁趕忙擺手:「阿嫂言重了,臣弟完全能夠理解兄嫂的苦衷。」

「太子也沒什麼苦衷,就是當時還生你的氣,」韋妃笑道。

她的坦誠,讓李瑁難以招架,只是呵呵笑着。

韋妃笑道:

「你兄長的品性,你是知道的,心事都掛在臉上,愛恨分明,他生你的氣,也不過一時,眼下就已經好很多了,我呢,私下準備了些賀禮,改日派人給你送至府上,雖已太遲,但也是我夫婦對十八郎的一番彌補。」

李瑁點了點頭:「請阿嫂轉告兄長,往日是臣弟過火了,請他不要記掛心上,將來有機會了,臣弟會當面向他請罪。」

韋妃欣慰一笑,雙眸閃爍道:

「有你這句話,我很高興,希望十八郎知道,我是真心希望你們兄弟好李瑁實在是受不了對方的眼神,趕忙避開,道:

「也請阿嫂知曉,臣弟對阿嫂的敬愛,絕不摻一絲虛假。」

「我信!」韋妃點了點頭,看了咸宜一眼,就打算離開了。

她知道,自己不能呆的太久,她是「偶遇」之下,打個招呼,不是密謀什麼事情。

這是興慶宮,遍佈耳目。

這時候,只見遠處的嚴挺之一聲怒罵,正在訓斥一名年輕的金吾衛士,

頓時吸引了周圍人的目光。

李瑁也異的看了過去。

老子訓兒子,那麼一旁的裴耀卿必然就是和事佬了,只見他拉扯開嚴挺之,然後拽着嚴武朝李瑁這邊走來。

「怎麼回事?」李瑁問道。

嚴武在進宮的路上,已經不害怕了,因爲按照八議免罪,他爹是可以給他頂罪的。

既然我爹都回來了,我還怕你幹什麼?

再說了,你也沒證據。

「侯莫陳超回來了,現在羽林軍,」嚴武道韋妃也是隨之一愣,目光詢問的看向李瑁:

「這位不會是嚴公的大郎吧?」

她也聽說過嚴武那樁事,而且非常清楚,因爲那樁案子的受害者,不僅僅是侯莫陳超的女兒,還是永王妃的親妹妹。

李要不是出不了十王宅,肯定是要收拾嚴武的。

李瑁無奈的點了點頭:

「還能是誰呢?這是這小子。」

嚴武對於大唐服飾等級制度,是非常瞭解的,眼下偷瞄韋妃一眼後,趕緊就跪下了:

「金吾衛士,拜見太子妃。」

韋妃撇了撇,起身朝李瑁道:

「我會幫忙的,只要你開口。

李瑁也跟着起身,道:

「不敢辛勞阿嫂,您別插手,臣弟會處理的。

嚴挺之之所以大動肝火,可不是在生兒子的氣,雖然他批頭蓋臉罵的是兒子。

但原話卻是:丟人現眼的玩意,不是你乾的,你怕他個求。

也就是這種時候,嚴武纔會老老實實挨訓。

他再鎮靜,畢竟纔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平時在長安胡作非爲也就罷了,

牽扯進來高級別官員,他也慌呀,畢竟去年能夠從容過關,皆因高力士在聖人面前說了一句:十五歲的少年,千不出這種事情。

這句話可謂一錘定音,聖人因而放了他一馬,撤銷了大理寺對他的審查。

但是眼下,嚴挺之心知,聖人萬一需要一件輿論大事,來掩蓋楊玉環的事情,那麼兒子去年那樁案子,很有可能隨着侯莫陳超返京,而重起調查。

太子妃與咸宜已經離開,李瑁幾人坐下之後,小聲交談着。

「他多半是跟着田仁琬一塊回來的,」嚴挺之皺眉道。

裴耀卿點了點頭:

「應該是了,田仁琬回京不久,我在右相府見過一面,侯莫陳超起家便是在千牛衛,如今被安排至羽林軍,也不算稀奇,看樣子,他不打算善罷甘休。」

「哼!」嚴挺之冷哼道:

『聖人都已定奪,證明吾兒無罪,他想重查此案,沒那麼容易。」

他就這麼一個兒子,無論如何都要保證其萬無一失,哪怕他出事,也不能讓兒子出事,否則九泉之下,沒法跟祖宗交代。

裴耀卿臉色凝重道:

「不要大意,如今他任職羽林,掌天子護衛,是可以經常見到聖人的,

聖人念舊重情,如果侯莫陳超苦苦哀求,聖人還真說不定會准許重審此案。」

李瑁在一旁默默聽着,暫時沒有插嘴的打算。

因爲他從歷支工知適P!手小元此十的,但定有一點他搞個消定,

爲什麼史書可以證明是嚴武乾的,但嚴武卻一點事都沒有,甚至在歷史上還坐到了劍南節度使的高位。

甚至流傳,嚴武之所以四十歲便英年早逝,是因爲他害死的那名少女,

幻化成厲鬼索走他的性命。

但是至少眼下,李猖從嚴武的表情上看不出絲毫問題。

這小子心理素質真好,不愧是長安年輕一代的第一狠人。

「我回京之後,尚未見過高將軍,說不得需找個機會見一面,」嚴挺之也被裴耀卿的一番話說服,認爲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件案子重起。

因爲黑白一事,本來就說不清楚,你就算是無辜的,有時候運作不好,

也會變成罪人。

是非對錯,一半在自己,一半在別人。

嚴武的事情,已經不僅僅是一樁公案,會直接牽扯到朝廷黨爭,嚴挺之認爲自己還沒有見過李林甫,形勢還不明朗。

「今晚燈會過後,嚴公需早早前往平康坊等待,」李瑁提醒道:

「大郎一事,不宜在這個時候被搬上臺面,見面之後,你要提一提,請右相給你拿個主意。」

他的意思,是讓嚴挺之務必真心服軟,這個時候如果讓李林甫發覺嚴挺之不夠誠心,嚴武將會凶多吉少。

李林甫在當下的朝堂,影響力是最大的,但又極缺馬仔,而嚴挺之做爲張九齡當年的馬仔,無疑是非常優質的。

嚴挺之明白李瑁的意思,點頭道:「放心,我有分寸。」

李瑁接着又看向嚴武,冷冷道:

「接下來的日子,你就不要外出晃悠了,老老實實待在王府,侯莫陳超還沒膽子找我要人。

:」

這句話讓嚴挺之心中大定,等於李瑁要出面保人了。

不管怎麼說,人家是聖人的親兒子,聖人可以蹬鼻子上臉羞辱人家,但別人不行隨着楊玉環的到來,李隆基興致漸高,不停的與楊玉環交頭接耳,討論樂舞戲曲。

事實上,楊玉環對於樂舞一道,無疑是非常精通的,但遠不如教坊那些專業人才,甚至梨園子弟。

但是李隆基呢,最喜歡與楊玉環探討,原因無它,就是因爲楊玉環水平有限。

水平不高,就會不斷請教,畢竟楊玉環是真心喜愛,並且在下功夫鑽研。

而李隆基呢,可以回答楊玉環所有的問題,解惑之後,楊玉環那一副受教及仰慕的表情,會讓李隆基覺得很爽,很有裝逼感。

臺下的皇子坐席,永王妃侯莫陳氏,在接到一個消息後,便開始哭哭啼蹄。

李見狀,在媳婦大腿上捏了一把:

「聲,父皇興致正高,勿要有敗興之舉。」

侯莫陳氏不管,還是哭。

她就是侯莫陳超的大女兒,死的那個是侯莫陳超的三女兒,這都是嫡女,鮮卑族非常重視嫡庶,而且比漢人重女。

她是得到提醒了,要在今晚的宮宴上,找機會面見聖人,將去年那樁已經了結的案子再搬出來。

沒辦法,當時所有的線索全都指向嚴武,幾乎所有人都認爲,人就是嚴武殺的,但就是沒有證據。

沒證據就沒辦法緝拿一個朝廷命官的獨子,當時就連基哥都頭疼了。

高力士那句話,與其說是說服了基哥,不如說基哥是就坡下驢,將事情做個了結。

人家就這麼一個兒子,他真要處置了,嚴挺之能善罷甘休?

不牽扯造反,皇帝也不敢隨便給人家絕後,

皇子席位距離李隆基太近了,他不想看見都不行,本來聊得正歡,只見永王夫婦在那邊不停的糾纏拉扯,李隆基本以爲是兒子和兒媳鬧矛盾,於是朝高力士笑道:

「讓他們過來。」

他還想着當和事佬呢,眼下十王宅裡,除了太子不能親近,其他皇子,

李隆基都會給甜棗吃,尤其是被太子撫養長大的李。

在李瑁出嗣之後,他更需要安撫十王宅,因爲他知道這幫人非常嫉妒李瑁。

他也在五王宅裡待過,難道不知道住在那裡的人,都是什麼想法?

李一臉苦相的帶着哭哭啼啼的媳婦走過來,朝着李隆基下拜:

「兒臣的過錯,擾了父皇的雅興。」

李降基哈哈哭注2

李不敢撒謊,一臉爲難道:

「王妃剛收到消息,侯莫陳超在宮門外,見到嚴武了。』

李隆基一愣,不用兒子多說,他就已經全盤都搞明白了,但還是裝模作樣的看向高力士:

「嚴武當下在何處任職?

隋王宅裡兩個內鬼,他能不知道嚴武在哪?高力士笑道:

「在十八郎帳內府任典軍,好像還在右金吾掛了個職。」

李一聽竟然牽扯到李,頓時來勁了:

「十八郎連這個小畜生都敢用?」

小畜生的稱呼,可不是他先開的頭,而是李隆基,當初事情剛出來,大理寺介入調查之後,曾經上奏李隆基,他們認爲嚴武多半就是兇手,當時基哥一怒,罵了一句小畜生。

李隆基不想再重提此事,畢竟他已經召嚴挺之回來了,這個節骨眼上,

他不希望鬧出其它風波。

高力士知道主子心意,提醒道:

「去年案子已經了結,你們再揪着不放也於事無補,不要總是將人心想的太壞,嚴武那時才十五歲,這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郎能幹出來的事嗎?」

永王妃一直都知道高力士是幫着嚴挺之的,所以她直接朝李隆基道:

「回父皇,隻身一人出京師,往鞏縣,下江淮,這也不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郎能幹出來的事情,但是嚴武就幹出來了。」

李隆基面無表情,默不作聲。

他其實也偏向於兇手是嚴武,但他是皇帝,處理事情不是看對錯,而是看情勢。

當年嚴武的事情剛出來,這小子便孤身一人帶看侯莫陳超的三女兒逃離京師,名義上是去洺州探望父親嚴挺之,那時嚴挺之還是洺州刺史,也就是河北邯鄲一帶。

所以嚴武走水路往洛陽,再經鞏縣,但最後沒有北上去河北,而是南下去了江淮。

因爲這小子很機靈,算準了緝拿他的人一定會往河北一線偵查他的行蹤,所以反其道而行,選擇南下。

但大理寺也不是吃素的,何況這小子還帶着個累贅,最後還是在淮水與泗水交匯處的河道上,被逮住了。

不過在被抓到之前,他將侯莫陳氏勒死,沉河了,以至於大理寺沒有拿到最關鍵的證據。

面對兒媳哭訴哀求,李隆基一陣煩悶,朕也是多嘴,就不該叫你們過來,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你們先回去,今日是上元宴,有什麼事情以後再說,」高力士已經趕人了。

他是替聖人趕的,李隆基不氣的意思,就是讓他出面。

李也不敢多說了,硬拉扯着媳婦返回座位。

「真掃興!」李隆基嘴裡嘟囊了一句。

楊玉環湊過來道:「聖人勿要動氣,喪妹之痛,人之常情,臣妾也聽說過這件事呢,當年鬧得沸沸揚揚。」

她一開口,姐姐楊玉瑤本能的就想去攔,因爲事情牽扯到了十八郎,她不願妹妹多嘴摻和,但是手還沒伸出去,聖人的自光就已經看過來了。

「噢?太真覺得,那件事是否是嚴武做的呢?」李隆基笑問道。

高力士心絃一繃,好家夥,你可別亂說啊。

他最清楚楊玉環在聖人心裡的地位,人家要是一開口,是有很大可能改變聖人心意的。

楊玉環眉沉吟片刻後,搖頭道:

『我也不知道,但兇手至今沒有抓到,侯莫陳將軍恐怕是難以釋懷的。

高力士與楊玉瑤同時心叫完蛋,你這不是亂攪和嗎?

果然,李隆基皺眉片刻後,道:

「燈會結束之後,朕便見一見這位長安的少年豪傑。」

說罷,他又頓了頓,道:

「還有嚴挺之,對了,還有朕的十八郎。

高力士無奈嘆息。

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83章 互毆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90章 美輪美奐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127章 服務業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44章 庭杖第190章 賜名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59章 十望州第345章 翹tun第4章 太原郭氏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60章 體面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37章 2王3恪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148章 太原尹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0章 永徽律疏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18章 何所懼?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章 16王宅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73章 瀚海侯第175章 狩獵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292章 秘書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119章 小畜生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93章 我同意第15章 走別人路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351章 鑰匙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149章 狗舌頭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
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83章 互毆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90章 美輪美奐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127章 服務業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44章 庭杖第190章 賜名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59章 十望州第345章 翹tun第4章 太原郭氏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60章 體面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37章 2王3恪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148章 太原尹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0章 永徽律疏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18章 何所懼?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章 16王宅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73章 瀚海侯第175章 狩獵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292章 秘書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119章 小畜生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93章 我同意第15章 走別人路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351章 鑰匙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149章 狗舌頭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