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

羨慕這個詞,曹操已經說倦了。

劉備這祖輩須得積下多少陰德,才能夠遇着一個既是蕭何又是張良,時不時還能客串魯班的人物?

曹操這人骨子裡有浪漫主義文人氣質,所以非常喜歡給自己手下人起外號。

比如,

把荀彧比作張良,鍾繇比之蕭何。

徐晃比作周亞夫,許褚比之樊噲。

典韋比作古之惡來,張遼比作召虎。

這些外號既是曹操出於對手下人的喜愛,也是希望勉勵他們,讓他們以自己舉出的先賢爲榜樣。

朝着這個目標時時勉勵,精進自己。

這種事劉備也經常幹。

但哪曾想,劉備是真的有這樣一個人物。

曹操強忍心中妒意,沉聲問:

“玄德這幾日之所以堅守不戰,難道便是爲了製造這發石車?”

“……正是。”

劉備耐心爲曹操解釋,“這發石車體態龐大,運送不便,故只能臨陣組裝。”

“況其所費石料甚巨,這段時間,備已命軍士上山採石。”

“以供我軍攻山之用。”

這發石車的部件,還是李翊在徵完青州後,回到下邳時,順道運送過來的。

經過這幾年江湖巧匠的辛苦製造,整個徐州已有發石車近百乘。

而李翊直接帶了五十乘過來,近一半之數。

曹操羨慕之餘,也能意識到這件“大殺器”將在戰場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雖還未見其威力如何,僅就看一眼這構造,便令人望而生畏。

“……善!”

曹操一頷首,“有此發石車,賊可破矣。”

於是與劉備商議出兵攻山事宜。

兩邊各自出兵,將五十乘配重式投石機推至營牆之內,正對着袁軍所在的土山。

山上旌旗招展,袁軍弓弩手嚴陣以待。

此時他們尚未察覺到,危險正在靠近。

“誒!營門開了。”

有哨兵注意到聯軍營寨大開寨門,從中走出來不少身披重甲的步兵。

重甲步兵極其昂貴,將之出動,定是做好了奪山的準備。

“不必驚慌,準備放箭!”

袁軍將領從容指揮,縱然是重甲步兵,在面對他們的火力覆蓋時,也不可能頂得住。

“……嗯。”

李翊立於高處,用望遠鏡眺望着山上的袁軍佈置。

此時數十架發石車已經緩緩推出,每一架都如同巨人的臂膀,粗大的木架上纏繞着堅韌的繩索。

“上彈!”

李翊衝底下人一揮手,從容指揮。

“……來!使勁兒,使勁兒!”

衆軍士力大者,擡着巨石,小心翼翼地將之放上去。

絞盤轉動,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

“大都督,一切準備就緒!”

底下軍士向李翊彙報工作進度。

“準備!”

李翊輕輕將手一擡,旋即目光閃過一絲寒意,大聲喊:

“放!”

一聲令下,絞盤猛然鬆開。

巨石呼嘯而出,劃破長空,石破天驚一般砸向遠處的土山。

原本在土山上架好弓弩的袁軍將士,只覺頭頂一黑,猛然擡頭看時,巨石已經掠過頭頂。

只聽得“轟”一聲巨響。

石彈擊中山頂,山體震顫,塵土飛揚。

周圍士兵,腳下晃動,全都失去了重心。

不少人直接墜下山去,痛苦哀嚎。

緊接着,天上更多巨石飛來,如雨點般砸落。

轟隆隆……

天崩地裂,嶽撼山崩。

袁軍修築的土山,在一輪又一輪的巨石轟擊下,應聲而塌。

營內之人,一齊擁上去,拽動發石車。

巨石飛空,指山亂打。

袁軍躲無可躲,避無可避。

弓手、弩手,先登士砸死,墜死無數。

袁軍士兵皆驚慌失措,哭喊奔逃。

轟擊持續了足足半個時辰。

煙塵散去,原本高聳林立的土山已經化爲了一片廢墟。

只剩下未能逃走,卻已身負重傷的袁軍在地上痛哭嚎叫。

曹劉聯軍抓住機會,揮師衝突出去,不費吹灰之力將衆軍士擒住。

此役,河南軍大勝,重創袁軍精銳部曲先登營。

……

“我軍敗了!”

敗報很快傳回到河北中軍大營處。

袁紹面色鐵青,緊皺着眉頭,聽着底下之人彙報戰況。

“……此役,我軍修築的土山全部被賊軍摧毀。”

敗逃回來的將士,一臉惶恐地向袁紹彙報軍情。

“我軍傷損如何!”

袁紹幾乎是要嘶吼出來,他怒罵這人避重就輕,不談重點。

土山毀了還可以再建,但士兵死傷短時間內卻沒辦法補充。

更別說這還是袁紹最精銳的部曲先登營。

“……先、先登營兵士死傷過半,全都負傷。”

“恐、恐短時間內不能投入到戰場中去了。”

唔……

袁紹聽到這個消息,捂着心窩,強忍痛處,追問道:

“其餘士兵呢?”

除了先登死士外,每座土山上還配備了其他的弓箭手、弩手。

五十餘座土山,袁軍幾乎是將軍中的全部遠程部隊都拉到前線去了。

“……這。”

那敗逃回來的將領不敢答。

袁紹怒道,“說!”

“與先登營一樣,死傷過半!”

那將士撇過頭去,重重地嘆了口氣。

這些人都呆在山上的,既然先登營士兵死傷過半,其他的弓弩手不一樣得死傷過半嗎?

其實道理很簡單,只是袁紹不願接受這個現實,非要親耳聽到罷了。

“……唔!”

袁紹兩眼一黑,腳步踉蹌,摔倒在地。

左右驚聲大呼,上前將之救起。

少時,庖人取來蔘湯喂袁紹服用,袁紹醒轉,命人將此次大敗的消息封鎖。

勿讓軍中其他人知道。

衆人從其言,雖然這種事不可能絕對鎖住。

但能拖延一天是一天,這樣做無非是爲了儘量淡化此次大敗的影響罷了。

又過兩日,袁紹稍有好轉,復召諸將過來議事。

“諸位這幾日可有探聽清楚,賊軍是如何破我土山羣的?”

袁紹咬着牙,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逄紀出列,解釋道:

“稟明公,據探報。”

“河南軍是用了一種新式的發石車,此物聲震如雷,驚天動地。”

“霹靂響處,土陷地摧。”

“故軍中皆稱其爲‘霹靂車’。”

“……好個霹靂車。”

袁紹蹙起眼眸,嘖嘖感嘆。

就河南的生產力,竟然能夠研發出比河北更加先進的武器。

實在令人感慨!

“此物莫不是劉備征伐淮南時,破吾弟壽春所用之攻城器械?”

袁紹再問。

“正是此物!”逄紀答。

嘶……

袁紹倒吸一口涼氣,摸着下巴,靜靜思考。

這發石車當初在攻壽春時,一戰成名。

也漸漸傳到了河北之地,袁紹雖聞其名,但並未親眼見過。

這次算是見識到了它的威力了。

頃刻間,將袁軍辛辛苦苦修築的土山,化作塵土。

屬實駭人聽聞!

“若我軍要仿製此物,須用多長時間?”

袁紹關切地問。

“……這,卻是難吶。”

逄紀搖了搖頭,皺眉道,“此物新鮮,即便是劉備也鮮少使用。”

“軍中有大難未死的兵士逃回來,他們口中所述,大多參差不一,衆說紛紜。”

“雖有能工巧匠,但僅憑軍士的口述,便要將之仿造。”

“這無異於是管中窺豹,水中撈月。”

袁紹一頷首,沉聲問:

“……你便直說,須多長時間。”

配重式投石機畢竟只是在發石車的基礎上改良,對本時代的人來說並非是天馬行空之物。

理論上,只要熟悉了,是可以聚集能人仿製出來的。

“此物用之甚少,見過的人更少。”

“若在此時聚集江湖巧匠,僅憑軍人口中描述之狀。”

“少說也得要個三、五年時間,才能仿製出來。”

逄紀說了一個大致數,但這卻是最理想的估計。

若論能工巧匠,河北確實多。

但手中現有的信息還是太少,僅憑這點信息讓工人仿製,不就是瞎子摸象嗎?

不過真給袁軍三五年時間,縱然仿製不出配重式投石機,也能研製出一個威力要遠勝過本時代的投石機。

因爲配重式投石機的出現,真正的意義在於其拔高了人們對投石機的想象。

當它真正出現在戰場上時,人們纔會驚呼一聲,明白一個道理。

~哦,原來投石車還能這麼玩兒。

不過袁紹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拍案而起,道:

“孤如何等得三、五年!”

“河南賊軍,用此物殺盡我軍中弓弩手,此仇不報,非丈夫也!”

若單論此戰的死傷人數,對袁紹而言確實是不痛不癢。

可死傷人的中,除了有袁紹最精銳的先登營外。

剩下的可全都是弓手、弩手啊!

射手在古代是非常難訓練的,不僅吃視力、還要吃身體條件,還有協調天賦。

僅選拔就要淘汰一批人,訓練又要耽誤幾年時間。

要不然怎麼說陳王劉寵僅靠三千人,便能在陳國立雄呢。

因爲他那三千人全是弓弩手。

現在袁紹總算是明白,爲何自己一開始修築土山時,河南軍不來搶奪。

原來是憋了個大的,專門等自己的人上了山之後,再一網打盡。

現在自己的弓弩手死傷過半,剩下沒死的也都不能在短時間內投入戰場。

即便將來傷好了,若是此役落下了病根、後遺症。

能不能拉開弓,長時間拉弓,都得打一個問號。

總之,袁紹軍中現在缺乏遠程火力,雖不見得對戰局有巨大影響。

但河北軍比之河南軍又多了一個短板,已是事實。

“賊軍詭詐,用發石車破我土山。”

“諸公可速速爲我拿策,如何下這官渡大寨?”

袁紹用手指重重地往案上磕,要衆人拿出主意。

於是河北羣臣,紛紛獻策,也甭管是好是壞,先拿出來再說。

只要袁紹用了自己的計策,自己便是受益人。

即便計策失敗了,袁紹也不會怪罪自己。

這不單單是因爲袁紹性格寬仁,更是因爲這是職場的潛規則。

手下人獻策,用不用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能讓手下人去承擔失敗的風險。

就像蔣幹盜書,很多電影電視劇都喜歡拍曹操被戲耍後,怒殺蔣幹泄憤。

只有老三國的曹操是強忍怒意,沒有處置蔣幹。

因爲這纔是正常人的思維。

蔣幹過江勸降本就有可能成,有可能不成。

人家冒死把情報給你弄回來,甄別真僞是你自己的事。

如果就因爲你自己腦子不夠使中計了,就處置手下人的話,以後誰還敢爲你出謀劃策?

基於此,袁紹手下人可以肆無忌憚,不分好壞的將自己的計策全盤獻出。

只一炷香時間,幾乎每一名謀士、武將都獻了一策。

面對這麼多計策,袁紹一時間躊躇難決,忽聽得有下人來報青州有使到。

袁紹即命之帶入。

俄頃,進來之人竟是張郃。

袁紹驚問道:

“俊乂,汝不去守青州,來此爲何?”

張郃面露羞慚,拜道:

“稟主公,青州、青州丟了。”

什麼!?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

原來,張郃自濟南出逃以後,深恨張南、呂曠二人不發兵救他。

於是沒有去平原,而是直接掠過它回了冀州。

留守冀州的河北大臣,無權處置張郃,只讓他等候袁公發落。

張郃丟了青州,本就心中有愧。

與其惴惴不安地等待結果,不如直接去前線聽候發落。

故而張郃星夜兼程,趕來了官渡前線。

不過張郃也取了一個巧,那就是他把自己的本部人馬全都帶過來了。

言外之意,

袁紹只有格局夠大,讓張郃將功折罪,那這部人馬就會成爲河北軍的一大戰力。

若是袁紹殺了張郃,或是將他收押,奪了他的兵權,那無疑會使這部人馬軍心不安。

像之前袁紹奪了沮授的部曲給郭圖時,郭圖就指揮不動。

此時衆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張郃身上。

未等袁紹發話,郭圖等人已經忍不住開始出言責備發難了。

“張將軍,臨行前袁公是如何叮囑你的?”

“汝又是如何答應袁公的?”

面對郭圖等人的責問,張郃無言以對。

菜是原罪,輸了就註定要失去一天的狗叫權。

況張郃這次也是輸的心服口服,沒什麼好抱怨的。

若論不甘,心裡還是有的。

就看袁紹給不給自己洗刷恥辱的機會了。

“……袁公,張郃損兵折將,不如將之收押問罪。”

郭圖向袁紹提出建議。

袁紹卻揮了揮手,“眼下我軍新敗,士氣低迷,俊乂素有威望,可定軍心。”

微微一頓,又道,“況前不久方失了顏良、文丑,若再殺一大將,于軍不利。”

你有你的心思,組織有組織的考量。

袁紹最近爲了打壓河北派,他不僅採納了河南派速攻河南的計策。

還將河北掌權的人物沮授、田豐除權、下獄。

若是再將河北名將張郃一併給收拾了,那河南派的勢頭就摁不住了。

“汝與高覽雖失青州,然青州兵少,本就非我軍主戰場。”

“況李子玉天下奇才,用兵如神,連孤都要忌他三分。”

“汝等敗於他手,情有可原。”

“現今高覽在軍中戴罪立功,汝便與他一道罷。”

袁紹最終赦免了張郃丟青州的罪過。

此舉無疑使張郃感激涕零,頓首拜道:

“謝袁公,末將一定戴罪立功,以報明公厚恩!”

袁紹遂讓張郃起身,一起來商議破敵之策。

張郃也很快弄清楚了目前的狀況,袁紹大軍卡在官渡進不去了。

因爲曹操、劉備也把主力部隊屯在了官渡。

“官渡大寨難破,前日李翊也弄出個什麼發石車來。”

“將孤的先登死士、弓弩善射之士,殺傷過半。”

“短時間內,孤也無遠程部曲可用。”

“若無弓弩手掩護,只恐官渡更加難破。”

“是故召爾等齊來,便是要爾等爲孤拿個主意。”

袁紹再次重申,也是提醒衆人,方纔他們所獻之策沒一個是袁紹看上了的。

張郃急於表現,立功心切,乃主動獻計道:

“啓稟主公!末將在青州時,本有十全把握可以堅守兩月時間,等到主公援軍過來。”

“不想卻被李翊用穴攻潛入城內,故而丟了東平陵,連失數城。”

郭圖一聲冷笑:

“枉汝爲袁公帳下宿將,竟連穴攻小計都未能識破。”

“怎還有臉說出來?”

張郃睨他一眼,並不理會,接着說道:

“今官渡一線,乃曹劉臨時起寨。”

“若我等能用穴攻之法,潛入寨內,裡應外合。”

“此未嘗不失爲一良策。”

袁紹眼眸蹙起,沉吟半晌,覺得此計可行。

當初面對公孫瓚的易京大樓時,他便是用此法攻破進去的。

如今同樣受困於官渡大寨,或可用此法破局。

於是採納張郃的穴攻之計,命人組建“掘子軍”。

然後命軍人用鐵鍬,連夜掘土,暗打地道,直透聯軍大營。

時李翊每日在軍營中巡視,見袁軍連續幾日未來攻寨了。

暗想袁紹大軍遠駐前線,日費之糧何止聯軍數倍?

料定其不會與聯軍比消耗戰,那必然是在策劃什麼。

於是,乃登高望遠,持望遠鏡眺望。

遙遙便看見袁軍士兵在山後掘土挖坑,乃笑道:

“此袁軍不能攻明而攻暗,發掘伏道,欲從地下透營而入耳。”

陳到、牽招在側,問是否需要通報一聲劉備。

李翊揮了揮手,“此等小事,何須勞煩主公?”

陳到進言道:

“既然知曉袁軍欲掘土入我大寨,不防提前打斷。”

“不必。”

李翊微微一笑,“彼既興此工事,我正要使其徒費氣力。”

“待彼入我寨後,我再甕中捉鱉。”

於是,衆將紛紛問李翊該如何做。

李翊謂衆人道:

“列位可率本部部曲,繞營掘長塹,則彼伏道無用也。”

袁軍挖地道,是縱向挖進來的。

河南軍只需橫向挖一條長塹,袁軍便成了甕中之鱉了。

於是官渡內外都開始忙碌起來。

外邊兒打洞,裡邊兒挖溝。

又過十日,袁軍掘開地道,忽見眼前透亮,以爲挖到頭了,於是猛然衝出去。

方一露頭,周圍喊聲大起,伏軍四處。

袁軍見河南軍早有準備,便欲拔刀迎戰,卻見自己身陷於塹中,不得施展。

衆袁兵無奈,只得口中銜着刀,準備從塹上翻越過去。

哪想河南兵早已殺到,各持刀槍劍棒,對着袁軍便往塹裡趕。

不少袁軍剛翻出來,又被打回去。

未能翻越的袁軍堪一露頭,頂上刀槍已照面劈來。

袁軍腦袋,登時現出萬點桃紅。

一時間,哀嚎聲、慘叫聲不絕於耳。

“快撤!快撤!”

袁軍身在塹中,被河南軍居高臨下打擊,根本沒法正常中作戰。

在數輪的攻勢下,士氣立馬崩潰,灰溜溜地鑽回洞中。

“誒!別擠別擠!”

“調頭,快調頭!”

還有不少不明所以,往洞前趕得人,忽見前面戰友竟衝自己來了。

“怎麼回事?到底往那邊走?”

“別問了,快走!”

回過頭來的士兵,照面就是兩耳刮子。

捱了打的士兵還有些莫名其妙,但見前方人聲嘈雜,不時還有慘叫聲傳來。

便知肯定出問題了。

於是也跟着轉身點頭往回走。

“誒,別抵着我!”

洞內狹窄,衆袁兵肩並着肩,臉貼臉着,轉身大是不易。

至於塹內未能走脫的袁軍士兵,則盡數爲地面上的河南兵給斬殺了。

“痛快!這仗殺得真是痛快!”

張飛一手扛着蛇矛,一隻手摸了摸鼻子,盛讚李翊的才智。

“這幫袁兵小崽子,還指望用先生的戰法來攻我軍。”

“哈哈!當真是布鼓雷門。”

不同於關羽獨領一營,張飛仍在李翊營中聽候調用。

這也是劉備的意思。

顯然在劉備看來,關羽已經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了。

但張飛還缺少一點穩重,把他留在李翊身邊,也是希望他能向李翊多多學習。

見沒有新的袁兵出來,張飛便對李翊說道:

“先生,這幫袁軍肯定見是我軍早有準備,剩下的人便縮回去了!”

“現在當何以御之?”

李翊朗聲一笑:

“吾之大寨,非是想來便來,想走便走的。”

“須得留下些什麼。”

於是,命張飛將這幾日提前準備好的乾柴硫磺取出。

然後內置於洞口處,以木板覆之。

“點火!”

一聲令下,衆軍士持火把,丟進洞內。

頓時濃煙滾滾,硫磺之氣刺鼻。

李翊命軍人持扇立於洞口處,以扇吹風,往洞內扇去。

洞內原本空氣便不流通,忽又闖入一股黑煙,袁兵立時氣喘不能呼吸。

“……咳咳咳。”

袁軍士兵開始捂着口鼻咳嗽,被薰得眼淚都出來了。

由於不通氣,不少士兵腦袋缺氧失去了意識。

一人倒下,將路堵住,以致後面士兵皆沒法通行。

“……咳咳,將之平躺,爬過去!”

士兵在後面提醒前排士兵,讓他們把死在前頭身軀躬直的人身子打平。

這樣他們纔好過去。

“……咳咳,不行太暗了,沒、沒力氣了。”

話落,一名士兵倒下。

緊接着,一名又一名士兵跟着倒下。

不斷有人被薰死在洞內,因爲地道狹窄,導致了後面的人都沒法走脫了。

最終,袁紹組建的“掘子軍”幾乎盡數死在洞內,只有幾十人勉強逃了出來。

早有人將軍報報給劉備,劉備急忙趕來看。

見地上濃煙滾滾,一問才知是李翊的主意,不免撫掌大笑:

“賊欲施穴攻,偷我大寨,反自取其禍也!”

於是,重賞李翊,又分賜酒肉給此次參與防守的士兵。

衆軍士氣大振,連連拜謝。

袁紹連施兩計,皆被李翊出手反制。

而且都是殺得全軍覆沒,片甲不留。

袁紹此刻才感覺到李翊的可怕,這小子不出手則已,一出手竟如此狠辣絕情。

想我袁氏四世三公,帳下能人無數,唯獨沒有李翊這樣的奇才。

袁紹目光逡巡一圈,看一眼河北諸臣。

有了李翊珠玉在前,這幫人現在袁紹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唉!”

袁紹揹着手,長長地嘆了口氣。

衆人知袁紹此時心情不好,俱不敢上前詢問。

唯有郭圖諂媚之心甚重,見袁紹作此長嘆,便有意關心,問道:

“曹劉小勝,我軍小敗,如今仍是我河北勢大。”

“袁公不必因這小小的失利,而唉聲嘆氣。”

袁紹睨郭圖一眼,脣角勾起一抹冷意:

“……孤非是嘆我軍失利。”

“而是嘆我軍中竟無一個李子玉,能爲孤分憂解難!”

這……

郭圖面露尷尬之色,正要開口解釋,袁紹的話卻再次傳來。

“從前總聽人說李子玉何等青雲之士,可比張子房。”

“孤雖聞其名,但並未真正見識過其才能。”

“直到兩軍正式會戰,孤才知世人誠不欺我。”

“孤少年時在洛陽遍交好友,結識天下英雄。”

“直至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

“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

袁紹這話本是感慨李翊這種奇才少見,恨其不爲己用。

然在場的河北羣臣卻都尷尬地立在原地。

袁紹雖未明指他們,卻也顯得他們無能。

咱河北這麼多名士,卻幹不過一個李翊,衆人老臉確實有些掛不住。

“……近日,孤策反的曹操近侍徐他,已爲曹操所斬。”

袁紹懷着沉重的心情,道出了另外一個壞消息。

衆人面面相覷,俱不知說什麼好。

郭圖方纔熱臉貼了冷屁股,忙獻策道:

“主公不必煩惱,吾有一計,可破官渡,擒拿曹劉!”

郭圖還想賣個關子,等袁紹來問,可袁紹卻並未顯露出多少興趣。

郭圖主動提出來:

“河南比之我河北,穀物更少。”

“我軍自滅公孫瓚後,收編了大量烏桓騎兵。”

“今可將其分作輕騎,襲擾曹劉糧道。”

“彼若糧食不得供應,官渡豈非唾手可得嗎?”

任何計策都是說來容易做來難。

儘管郭圖的計策雖然在理,但如何將之實施,並取得成功,卻又是一個新的難題。

“不!”

袁紹搖了搖頭,脣角勾起一抹淺笑。

“孤自有計破敵。”

……

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90章 江東絕唱,孫十萬謝幕!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390章 江東絕唱,孫十萬謝幕!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
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390章 江東絕唱,孫十萬謝幕!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390章 江東絕唱,孫十萬謝幕!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