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

河北,鄴城。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李翊與陳羣終將《齊律》修訂完成。

新的律法制定完成之後,自然要選出最高法院的院長。

劉備雖未直接明言,但李翊看得出來,劉備專門把陳羣派到河北來,意思就是讓陳羣當廷尉。

此前說過,廷尉的權力極大。

他能夠直接總管全國的獄案,凡郡國讞疑罪,皆處當以報。

如果只是這樣,那還不算強大。

廷尉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其直屬於天子或諸侯王一人。

其甚至可以直接駁斥丞相、御史大夫之議。

也就是說,陳羣一旦當上廷尉,他就只聽命於劉備一人。

即便是李翊,也不能使喚得動他。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呢?

劉備將此要職安插在河北,其意不言自明。

這就是衝着河北派去的。

河北派的行政權與軍事權有被削弱嗎?

絲毫沒有!

但卻加強了中央對河北的監察權,進一步限制了河北的權力擴張。

李翊是一個聰明人,他看出了這一點,待《齊律》一經修編好以後。

他便連夜擬表上奏下邳:

“臣翊謹奏——”

“廷尉一職,掌天下刑名,非明法通變者不可任。”

“今觀陳羣長文,既曉律令精要,又知權達實務,實乃不二人選。”

“乞大王授以廷尉之職,使正國法,肅綱紀。”

劉備覽表,毛筆一揮:“準!”

其實劉備完全可以直接封陳羣爲廷尉。

之所以沒有明言,也是想試試河北人的態度。

不是試李翊的態度,而是河北人的態度。

但李翊太瞭解這位與他相處了十四年的主公了。

不等河北羣僚反應,第一時間就表明態度。

說我們河北人一致支持陳羣當廷尉。

是的,李翊強行代表了所有河北人。

就這樣,

齊國最高法院院長的頭銜,就落在了這位豫州望族、劉備元從的頭上。

此舉,不僅安撫了豫州陳氏,還限制了河北的權勢。

不可不謂是一箭雙鵰。

本以爲,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

但李翊接下來的一封表文,卻令所有人都感到十分震驚、詫異。

第二封表文,如此寫道:

“臣翊謹奏——”

“廷尉既立,當備屬官。”

“考《漢舊儀》,廷尉下設左監、右監,協理刑獄。”

“今國法初行,宜復舊制。”

“臣察,甄堯明習律令,可任左監。”

“徐庶通達權變,堪爲右監。”

“且法司設於河北,若盡用外官,恐不悉風土民情。”

“伏惟大王聖裁。”

等於在表奏陳羣爲廷尉之後,李翊又爲河北人謀求了左監、右監這兩個副職。

這兩個職位相當於副院長。

並且,這裡李翊還鑽了一個空子。

那就是東漢時期,是取消了右監的。

李翊故意在表文中提到“考《漢舊儀》”,意思就是恢復右監。

同時並立左監、右鑑二職,只不過這兩個人李翊都推薦了自己相府上的人當罷了。

兩監並立,其實起到了削弱廷尉權力的作用。

顯然,

對於李翊這樣的人來說,他並不希望河北出現一個自己完全收拾不了的人。

這下,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李翊表面讓出院長職位。

但還是希望能夠插手國家的司法系統的。

李翊與他的河北,並不希望被排除在司法體系之外。

此舉自然而然的,招來了國內不少官員的罵聲。

坊間酒肆裡,常見有三五官員聚首私語。

““那李翊手伸得忒長!”

“修律是他,執法也要安插親信……”

“這般專權,怕不是要學王莽故事?

風聲傳入劉備耳中,這日早朝,忽見齊王拍案而起,聲如雷霆:

“孤聞《管子》有云:‘賢者不獨治一事’。”

“今李卿既總修《齊律》,豈能夠置身於司法之外?”

“爾等背後非議,莫非疑孤識人不明乎?”

殿中霎時寂然。

但見劉備袖中落出一卷竹簡——竟是月前羣臣私議的密奏抄本!

衆官汗流浹背,伏地不敢仰視。

劉備心中暗自感慨,他現在有些理解李翊,爲何他要加強對手下人的管控了。

本來劉備是不喜歡隨便打聽手下人的隱私的,但李翊力勸劉備可以設一個暗探組織,用來監視羣臣。

這其實就是錦衣衛的雛形,最開始搞得就是李翊。

李翊私下裡曾對劉備說,這會省去很多麻煩事兒。

劉備初時不以爲意,現在總算明白了這其中的好處了。

把密奏一拿出來,等於直接抓住了官員們的小辮子。

劉備都不需要施加多少壓力,便能夠“一言堂”做很多事。

“今日,寡人方知丞相之深謀遠慮也。”

劉備暗自感慨,他自稱王以來,也是在不斷進步,不斷學習。

從李翊身上,劉備真的學會了許多如何當一個優秀的政治領袖的知識。

當然,代價就是這削弱了劉備身上的遊俠氣。

再不能像當軍閥時期那樣,意氣用事,仗劍行俠了。

但現實就是如此,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劉備要想管理好一個龐大的國家,有時候就是不能被感情所累。

劉備目光環視羣臣,見衆人不發一言,緩聲說道:

“即日起,復設右監。”

“徐庶、甄堯之任,照準。”

微微一頓,又補了一句:

“自今日始,勿使寡人再聽到有謗議丞相之言。”

羣臣齊聲稱喏,不敢再有異議。

可劉備能堵住官員們的嘴,卻不能堵住悠悠之口。

在坊間,茶肆裡,並不乏有調侃李翊的。

即便是河北也不例外。

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倉稟實而知禮節。

意思就是當人吃飽了飯,口袋裡有錢了,纔會去關注禮義廉恥、榮辱興亡這些東西。

換言之,就是吃太飽了。

河北好幾年不曾發生大規模戰事,受益於李翊的德政,許多百姓都不用再爲生計發愁。

自然而然,會在茶後、飯後吹吹牛皮。

鄴城西市茶棚裡,幾個老農蹲在條凳上,捧着粗陶碗說笑:

“聽說李丞相府上養了只鸚鵡?”

“怎的?”

“那扁毛畜生開口就是‘准奏’照辦!”

衆人鬨笑間,忽見巡街亭卒經過,連忙改口:

“丞相勞心勞力,連鳥兒都學着辦公哩!”

亭卒瞪眼道:

“再胡言亂語,送你們去修《齊律》!”

誠然,大家調侃歸調侃李翊,但並不代表他們不尊重李翊。

此所謂,

畏其權者諷於巷,受其惠者記於心。

該調侃時調侃,該尊敬時尊敬,老百姓這方面還是拎得清的。

而這些風聲,李翊全都聽到了。

他沒有說什麼,也沒有人知道李翊是開心還是難過。

但大部分人都覺得,以李翊的性格,以相爺的好脾氣——

他大概只會付諸一笑吧?

這日,相府。

李翊召甄堯、徐庶兩名新官入府。

兩人進府後,發現他們的相爺臉上顯得異常疲憊。

但眼神一如往常一般堅毅,只見他正色說道:

“二君可知,吾爲何力保爾等爲左監右監否?”

甄堯、徐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遲疑不言。

他們不明白李翊爲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相爺你看得起咱們,扶持咱們,咱們心裡面都記得相爺的好。

但這種話沒必要放在臺面上來講吧?

由於揣摩不出李翊的用意,兩人只好齊齊拱手,對曰:

“下官愚鈍,未測深意。”

罷了!

李翊一揮手,疲憊的坐了下來,語重心長地說道:

“今日無復虛言——”

“吾正欲執天下法柄耳!”

“使非王意莫屬陳羣,廷尉一職必屬河北也!”

此言一出,徐庶手中笏板險些墜地。

甄堯更是驚得後脊發涼,衣背盡溼。

此時窗外,驚鵲破空,聲若裂帛。

李翊的意思已經十分露骨直白:

如果不是劉備暗示讓陳羣當廷尉,他真的就會扶持河北人上去。

至於爲什麼,他也解釋了,我李翊就是想掌管國家的司法系統。

甄堯、徐庶之所以如此震驚,是沒有想到李翊會對他們如此坦誠。

這種話,怎麼能夠放到檯面上講呢?

相爺今日是怎麼了?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

“元直,堯卿,汝二人皆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重臣。”

“我對汝二人也沒什麼好隱瞞的。”

“現與陳長文修律三月,日夜不休,寢食俱廢。”

“旁人都道我如此賣命,是覬覦國家司法。”

“好,今日我當着二位的面,大方承認,我正是覬覦於此。”

甄堯、徐庶面面相覷,靜靜聽着,大氣也不敢出。

“……現在,我要想問問兩位一個問題。”

“公等以爲,何爲律法?”

兩人皆是博學多長,面對李翊的考校。

徐庶當先對曰:

“稟相爺,在下以爲——”

“法者,聖人因天理、順人情而制也。”

“故《尚書》雲,‘惟刑之恤’,《周禮》言,‘刑平國用中典’。”

“今《齊律》明賞罰、定尊卑,使豪強不得逞其欲,鰥寡有所恃,此乃法之正也。”

徐庶引經據典,還不忘吹捧一下李翊的《齊律》。

甄堯亦不甘落後,也當即對道:

“法者,天子之鞭也。”

“昔商君,‘徙木立信’,韓非雲,‘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今河北新附,正當嚴刑峻法以破積弊。”

“譬如醫者,非猛藥不能去沉痾!”

兩個人都有提前做功課,把《齊律》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

都知道李翊編的律法相當嚴苛,爲此遭到很多人質疑。

兩名心腹,此時也是力挺李翊。

李翊聽罷,沉吟良久,忽指堂前古鬆:

“若此樹生瘤,二君當如何?”

徐庶對曰:

“修枝灌養,待其自愈。”

甄堯對曰:

“斧斫病處,以絕蔓延。”

李翊眉頭並未鬆開,只是澹澹說道:

“《齊律》終非松柏。”

“元直欲其生,堯卿欲其銳。”

“而吾則打算執斧鉞,而懷仁心。”

李翊正式開始講述,自己心目中的法律是什麼樣的。

“吾觀治法之道,當有四綱。”

“立法明,則民知所避。”

“奉法嚴,則吏不敢枉。”

“執紀剛,則威不可犯。”

“究罪盡,則惡無所遁。”

“有此四綱,萬萬亂來不得。”

簡單概括就是,

法律面前,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紀必嚴,違法必究。

但李翊接下來的這個問題,就相當沉重了。

只見他撫案詰問道:

“然法行於世,可當真刑無等級乎?” “我且問二君,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

二人皆是一怔,這個問題相當嚴峻。

雖然我們常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但又有誰,是敢真的去治天子的罪呢?

《春秋》有大義,法不加於尊。

《禮記》有云,刑不上大夫。

有此條例在,法律的威嚴就是會受到挑戰。

這是封建時代的侷限性。

“這、這、這……”

甄堯、徐庶都無法解答這個問題。

因爲他們前腳才誇讚李翊的《齊律》法有所依,公正嚴明。

總不能後腳就說,法律治不了權貴豪強吧?

“兩位答不上來,便說明今日我把兩位叫到這裡來,是做對了。”

李翊振袖而起。

徐撫律簡,有條不紊,語重心長地說道:

“現在我便告訴你們。”

“夫法者,譬如匠石之繩墨——可矯曲木,難斫崑山之玉。”

“故明刑弼教,當有差等。”

“士庶有別,親疏有度。”

“今《齊律》所謂‘平’者,乃持衡量黍,非謂等重泰山鴻毛也!”

李翊闡述了自己對法律的理解。

那就是法律面前沒辦法做到人人平等,只能做到相對平等。

因爲窮人永遠僱不起律師。

而權貴則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勢,去鑽法律的空子,以此來逃避刑法。

但窮人如果犯法,他們就只能乖乖接受審判。

“今律令如網,貴者可魚躍而過,賤者則粘縛待斃。”

“此吾所以必掌刑名,而獨召二君之故也。”

沒錯,李翊爲什麼想要掌管國家的司法系統,原因就在此。

他就是要區別對待權貴與底層民衆。

權貴如果犯法了,就應該嚴刑處理。

小人如果犯法了,就應該採取相對寬鬆的政策。

你比如說偷稅漏稅,

權貴他可以利用手中權勢,輕鬆補齊空缺,生活質量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或者即便處以嚴刑,他依然能利用自己手中的人脈與資源去逃避懲罰。

而底層民衆,他本身就交不上多少稅,卻要遭受同樣的法律對待。

不管寬了或者嚴了,都是老百姓吃虧。

這隻會使民衆更弱,而權貴世家更強。

怕兩人不能理解,李翊又舉了一個例子:

“吾明令禁止官僚入女閭享樂,而對庶民則不予嚴格要求,何也?”

“黔首胼手胝足,一月方得一線之娛。”

“而吏胥坐享俸祿,若縱其朝夕狎遊,孰肯案牘勞形?”

“故嚴上寬下,非爲袒護,實乃——”

“截濁流以清源,禁官邪而正民風也!”

李翊不讓官員去女閭這種風月場所花天酒地,

但卻對底層百姓不予要求。

就是因爲底層百姓辛辛苦苦工作一個月,可能也只能每月去一次。

但官員們他們可以天天去。

這樣一來,還有哪個政府人員會安心工作,爲老百姓辦實事?

這也是要區別對待的原因。

“此非《齊律》正文,故吾面告汝二人。”

同樣的罪行,卻要區別對待。

正因爲不能放到檯面上講,李翊才需要司法上面的人是自己人。

那爲什麼不選擇陳羣呢?

因爲陳羣出生於豫州望族,代表的就是世家豪族的利益。

正是李翊要重點打擊的對象!

沒錯,任傻子也能看得出來。

李翊明着修《齊律》,卻又暗藏削弱世家豪強的冷箭。

法律不單單是爲了針對官員,更是爲了針對地主豪強。

長期以來,李翊對豪強的處理方式,始終是溫水煮青蛙。

不敢下猛藥,避免其狗急跳牆。

《齊律》也是如此。

爲什麼不直接在條文中區別對待,而是用同樣的法律,給不同的人量刑處理?

這天下,依然是被世家豪強所掌控的。

李翊要是敢把這些條文,明着寫在《齊律》裡面。

那他與劉備一手建立起來的偉業,第二天就能被傾覆!

這話一點兒不誇張!

所以這三個月來,李翊都究竟做了些什麼了呢?

他不辭辛勞,宵衣旰食的與陳羣修編《齊律》。

最後並未貪功,按照劉備的意思,主動讓出廷尉一職。

以達到讓劉備加強對河北的監察權。

然後又頂着齊國文武百官的壓力,主動揹負“專權”的罵名,請求提拔河北人上去。

也就是自己的人,來擔任左監、右監。

以方便他實現自己的計劃。

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爲了削弱世家豪強。

方便將來劉備更好的統治齊國,讓齊國更好的從世家手中收回財富,更好地對他們下手!

李翊捫心自問,他從始至終沒有爲自己徇私過。

而他爲此得到了什麼呢?

是三月的辛勞,是百官們的譏諷。

是進一步得罪世家豪強,以及百姓們地無情調侃。

儘管李翊此舉,還是爲了維護底層百姓的利益。

但百姓們似乎只關心自己能否吃飽穿暖,只在乎自己到手的實在利益好處。

這期間,李翊的內心是孤獨的。

他要做的事,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

此時,甄堯與徐庶總算明白了李翊爲何顯得如此憔悴,如此疲憊了。

他內心裡應該還是很難受的吧?

念及此,二人不及垂淚泣道:

“相爺,千萬保重身體。”

“您一心爲公,百姓不會忘記您的。”

李翊揹着手,他始終以堅強的面目示人。

很少在下屬面前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但此刻面對兩人的關心,他忍不住嘆道:

“我知道有很多人對我有非議。”

“或謂我專權,或謂我逐利。”

“然李某捫心自問,吾前後行事,於心未曾負也。”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等李某死後,棺材板扣上之後,再讓後人來評判我罷!”

甄堯與李翊是姻親,此刻無比心疼這位“妹夫”。

兼之他本就敬重李翊,情緒上涌,也顧不得禮法了。

當即大聲問道:

“相爺!您、您做這些到底有何意義!”

“我知齊王對您有知遇之恩,但正如您所言。”

“您前後行事,於心未曾有負。”

“不論如何,您已經盡力了!”

“根本沒必要做到這個地步!”

“您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啊!”

“您大權在握,卻要去得罪天下權貴,爲那羣賤民出頭。”

“可、可那羣賤民他們領你的情嗎!”

“您可知,就是因爲您太過寬仁。”

“才讓那羣刁民,敢在飯後,拿您的事蹟來編排您!”

“您何至於此啊!!”

以李翊平日工作嚴肅的性格,甄堯是斷不敢說這些話的。

可今日李翊對他們吐露真情,甄堯也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饒是徐庶遊俠出身,此刻亦無比心疼李翊。

而李翊對此,並未有太大反應。

只是淡淡地吟誦了一句: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

後世有女詞人寫有《一剪梅》一首:

墨染更籌夜未央,

案上刑書,鬢上秋霜。

甘分權印與劉郎,

不懼人譏,只憂民傷。

百世家豪暗箭藏,

笑滿茶坊,謗滿朝堂。

孤心誰解尺規量?

縱是無償,亦要擔當。

……

雒陽,夏末。

卻說司馬懿一路奔逃,總算成功逃離了河北。

方欲遣使,至李翊處商議停戰,議論贖回族人的事宜。

結果卻在坊間偶然聽聞,李翊已盡誅司馬氏一族。

司馬懿起初不信,他不認爲李翊如此殘暴。

且以其理性的性格,不應該敢冒着大不韙,行此禽獸之舉、

縱然只從政治家的角度考慮,當年曹操誅殺一個邊讓,兗州皆反的事還歷歷在目呢。

這纔過去幾年,忘了!?

於是,司馬懿便派遣細作至河北,查清族人的去向。

細作卻回報說,族中老幼百口,確實遇害矣。

司馬懿聞說之後,氣得擲冠於地。

目眥盡裂,忽噴血升餘,染素袍如朱。

左右驚忙將之扶起,司馬懿仰天長嘯:

“李賊竟喪心至此,其刀何其之快也!”

“只要我司馬懿一息尚存,就誓與李賊爲敵!”

聲裂殿瓦,振聾發聵。

此時,族長司馬朗驚聞噩耗,也是趕忙跑了過來。

“仲達!”

“兄長!”

“嗚嗚嗚!”

兩兄弟一見面,便抱頭痛哭,淚溼衣襟。

“兄長啊兄長!李賊喪心病狂,屠我全族。”

“此仇不共戴天,不能不報。”

司馬朗擦了擦眼淚,哽咽地說道:

“仲達寬心,爲兄絕對不會讓弟弟、還有族人們白死!”

司馬懿此刻亦情難自禁:

“……兄長,懿此刻方寸已亂,不能思考。”

“現在該如何是好?”

司馬朗止住眼淚,獰聲道:

“爲今之計,只有趕快去漢中找曹公。”

“曹公正在圖西川之地,我們失去族人,只能全心全心輔佐曹公。”

“幫助曹公得到西川,佔據這天府之土,纔有機會對抗劉備。”

“只有打敗劉備,才能找李翊報仇!”

李翊背後是劉備,劉備背後是他們集團一手打造的齊國。

這對已經失去宗族羽翼的司馬氏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眼下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抱緊曹操的大腿。

全心全意地輔佐他,纔有機會尋仇。

否則,僅靠已經被去了根的司馬氏,說想找李翊報仇。

那無疑是天方夜譚,癡人說夢!

“……好……好……好!”

司馬懿目眥欲裂,咬牙切齒,獰聲道:

“兄長,事不宜遲。”

“我們這就收拾行裝,到漢中去!”

“待將來重返河北,懿定要手刃李翊狗賊。”

“然後鞭屍泄憤,方能消吾心頭之恨!”

司馬朗畢竟是家主,他的情緒已經穩定了許多。

扶着司馬懿起身,再三叮囑道:

“仲達,眼下不是悲傷之時。”

“我等當挺起腰來,撐起復興司馬氏的大任!”

“兄長寬心,弟曉得的。”

司馬懿點了點頭,此時此刻,體內的冢虎血脈覺醒了。

自今日始,司馬懿眼中只有兩個字

報仇!報仇!還是報仇!!

……

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
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