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

西川,漢中。

自曹操收降張魯以後,就開始全力消化漢中之地了。

曹操非常重視漢中的開發,他不僅將屯田大師棗祗從潁川調到漢中來。

還大手一揮,撥款五千萬錢。

命趙儼、呂虔等衆,全力恢復漢中的生產力。

漢中爲何如此重要?

從自身經濟實力上來講,漢中人口高達幾十萬。

歷史上張魯能夠憑藉一郡之地,壓制劉璋一州打的原因就在這裡。

當然了,張魯不止佔有漢中,他還佔有巴郡以北的區域。

等於益州除蜀郡外,人口最多的地方,張魯基本上都佔了。

這使得張魯能夠一郡打一州。

從戰略上講,漢中是益州的門戶。

只要有了漢中,益州地區就是門戶大開。

反之,如果蜀主得到漢中地區,旁人是很難正常打進來的。

即便是歷史上的劉備入蜀,那也是直接從蜀地內部開始打的。

真讓劉備從外面打進來,那也是極爲困難的。

所以在經歷了半生沉浮的曹操,此刻做出了一個英明的決定。

那就是放棄與劉備爭奪中原,轉而與劉璋去爭奪西川。

因爲此時的西川並未統一,最重要的漢中地區不在劉璋手裡。

曹操完全可以分而破之,先克張魯,後吞劉璋。

目前計劃已經完成了一半,曹操此刻的精力則完全集中在剩下一半上了。

如何攻取西川?

一日,大會文武於南鄭,商議進取西川之策。

曹操看一眼麾下羣臣。

大部分都是曹氏、夏侯氏臣子。

如果說此前魏國集團,宗室與外姓臣子是六四開的話,如今已經是七三開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自己顛沛流離,只能仰賴宗室。

“今漢中已得,蜀地門戶洞開。”

“劉璋闇弱,吾欲趁劉備全並中原之地之前取之,公等以爲如何?”

謀士程昱進言道:

“劉璋雖據益州,然外強中乾,政令不一。”

“蜀中豪傑,多有不服者。”

“主公若欲取之,不必急攻,可先以計圖之。”

曹操問,“計將安出?”

程昱一捋長髯,分析道:

“蜀中張肅、張鬆兄弟,素與劉璋不睦,且與我方暗通款曲。”

“可先遣密使,厚結二人,使其在成都散佈謠言。”

“稱我軍無意伐蜀,以慢劉璋之心。”

“同時,主公可遣心腹將士,潛入白水一帶。”

“廣佈恩信,結交蜀中豪強。”

“待民心歸附,我軍可先佔白水,斷其咽喉。”

“而後直逼成都,則大事可定矣!”

曹操大喜,撫掌稱善。

於是,納程昱之言,先遣使暗結張肅、張鬆二人。

使他們在劉璋面前,替自己美言兩句,以麻痹劉璋。

……

卻說劉璋在成都,聞曹操已取漢中,兵鋒直逼西川。

心中憂懼,唯恐是驅一狼而得一虎也。

於是,急聚衆官商議。

“曹操虎踞漢中,窺我益州,如之奈何?”

話音未落,從事張肅出班奏道:

“主公勿憂!曹操雖得漢中,然其志在休兵養民,未必有意伐蜀。”

“且蜀道艱險,縱有百萬之衆,亦難飛渡。”

“主公且寬心,不必自擾。”

張肅最與曹操親善,因此曹操是顏控,而張肅又長得俊美嘛。

歷史上的曹操就非常喜歡張肅,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張鬆”。

希望用他爲內應,幫自己收取西川之地。

劉璋是一個沒主見的人,聽到張肅的話,稍覺心安。

又問衆蜀官道:

“諸卿以爲如何?”

階下文武面面相覷,竟無一人應答。

原來蜀中諸臣,各懷異心。

或有懼曹者,不敢輕言戰事。

或有私通曹操者,不願獻策。

亦有觀望者,欲待時局變化,再作打算。

有一個段子叫,劉璋爲什麼能當益州牧?

答:因爲他寫了篇作文,叫《我的州牧父親劉焉》。

但是段子歸段子,州牧並不是世襲制。

舊州牧去世,朝廷會派新的州牧過去接替。

哪有兒子繼位的?

在劉焉去世後,長安朝廷就曾派遣扈瑁到益州去上任。

爲此,劉表還專門幫忙策反了部將甘寧,一起搞劉璋。

結果沒想到戰敗了。

側面也反應了,益州兵守家是真的強。

所以在當時有很多人吐槽劉璋得國不正。

不過,這就能說明劉璋能力很強嗎?

答:不能。

強的是東州派,而非劉璋。

事實上,劉璋之所以能夠繼位,就是靠着東州派上位的。

因爲劉焉去世之後,是點名了三子劉瑁繼位的。

結果當時的東州派覺得劉瑁能力比較強,而劉璋性格溫仁、缺乏威嚴,更好控制。

於是在重臣趙韙等人的擁戴下,立了劉璋爲新的西川之主。

也就是說,劉璋之所以能夠繼位,僅僅是因爲他“弱”!

趙韙是隨劉焉一起入蜀的元老,也是“開國功臣”,備受劉焉信賴。

只是沒想到最後會養狼當犬看家難。

“誒!主公切不可對曹賊放鬆警惕。”

從事王累當即站出來反駁張肅的觀點。

“目今曹操在與劉備的爭鋒中,丟失了河北之地。”

“劉備下一個目標,就是全並河南。”

“曹操的兗州,已被劉備南北夾擊,斷不能守。”

“故曹操遷徙人口至關中地區。”

“然憑藉關中,也難以抵擋劉備攻勢。”

“所以肯定想要西川之地,以守護他曹家的基業。”

“此所以曹賊取漢中,而守關中者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王累看出了滿朝文武各懷心思,力勸劉璋要防着曹操。

“謬也。”

時任蜀郡太守的許靖這時候站了出來。

“如今曹操是敵是友尚不可盡知,如果我們發兵拒之。”

“反而惹惱一強敵。”

“應先遣使與曹操來往,探明其意,然後決之。”

許靖相當於首都的市長,說話當然是很有分量的。

但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東州士人。

東州士人是東州派的組成部分。

什麼是東州派?

史書上說,“南陽、三輔人流入益州數萬家,收以爲兵,名曰東州兵。”

簡單概括,

就是南陽、三輔地區進來蜀地的,就是東州一派的人。

我們清楚,歷史上的蜀漢主要分爲四派。

——益州派、東州派、荊州派、元從派。

不過此觀點,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認爲哪有什麼派系,只不過是後人的牽強附會罷了。

你比如說李嚴。

人們都說李嚴是東州派大佬,可人家明明是荊州人,會什麼不把他劃到荊州派去?

再比如說上文提到的權臣趙韙,人家一個巴郡人,爲什麼不把他劃到益州派去?

其實所謂的派系,是後世的人爲了方便大家理解權力鬥爭而劃分出來的。

史書上的確沒有明着劃分。

但並不代表這麼劃分就是錯的。

就拿東州派來說,

從狹義的角度上講,東州派可以簡單理解爲南陽、三輔地區的人。

從廣義的角度上講,只要是跟隨劉焉劉璋時期到蜀地的,都可以理解爲東州士人。

換句話說,只要是劉焉父子時期的外來戶,都可以算作東州派。

劉璋雖然闇弱,但人家有東州兵的支持啊。

因爲東州兵經常侵擾百姓,而劉璋性格軟,管不住他們。

就任由東州兵肆意妄爲。

趙韙就想取代劉璋。

他號稱是西川小劉備。

不僅在蜀地深得民心,還有政治手腕。

還平定過甘寧等人的叛亂,還繼續統軍防禦劉表。

隨着趙韙權力的提升,自己也變得越來越飄飄然。

在公元200年時,趙韙便發動政變,想取代劉璋。

而此舉,得到了益州本土士人的支持。

因爲趙韙雖是外來戶,但他其實是蜀人。

反觀劉焉、劉璋父子,他們纔是外來戶。

你作爲外來戶不討好本地人也就算了,結果還縱容你的手下欺壓本地人。

那本地人不反你反誰?

但是,

東州兵一貫欺壓百姓,怕趙韙上臺,自己的好日子就到頭了,會被清算。

於是大家就去幫助劉璋,壞人抱團,勠力同心,全力奮戰。

最終,將趙韙打得軍破身死。

趙韙的死,極大打擊了反東州兵陣營的士氣。

從此以後,東州兵更加猖獗。

劉璋對此無可奈何,任由東州兵侵擾百姓。

所以,目前的蜀地陣營是非常混亂的。

張鬆、張肅是本土豪族,但他們想把益州打包上市,賣一個好價錢。

這也是擡高自己身價,壯大家族的好機會。

而同爲本土士人的王累、黃權,他們則是保守派。

希望守着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一個東州派已經令他們十分頭疼,不希望再有外來戶進一步瓜分蛋糕了。

所以益州本土派系,本身就不和諧。

反觀東州派呢?

同樣如此。

東州士人與東州兵相處的也不愉快。

你比如像法正、許靖等人。

他們是有理想,有抱負的,覺得劉璋闇弱,配不上他們的才華。

說難聽點,只要是個正常人。

誰能夠接受自己的君主,放任手下士兵天天欺壓老百姓的?

那就是純軍閥了,沒有一點政治抱負。

法正等人是希望好好發展蜀地的。

既然你劉璋管不住東州兵,那我們只好換個人幫你管了。

至於東州兵,那就是絕對的擁護劉璋了。

畢竟一旦劉璋被拿下,他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註定要被清算。

所以,目前的益州就是這樣內憂外患的局面。

外有曹操虎視眈眈,內有派系各懷心思。

縱有蜀道天險,也註定這個政權不能長久。

就在劉璋一籌莫展,不知該如何處理曹操問題之時。

別駕張鬆這時候站了出來,他向劉璋分析道:

“使君明鑑,我等不妨詳察時勢。”

“今齊強而魏弱,齊既得荊州,則我東南門戶洞開,旦夕可危。”

“故北有曹操,南有劉備,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試設曹、劉皆欲圖蜀,然孰急耶?必曹操也!”

“如家兄所析,曹操自失河北以後,亟欲得蜀以自固。”

“而劉備志在中原,巴蜀非其急務。”

“由此觀之,荊州之患未迫,漢中之危已在眉睫矣。”

劉璋一向信任敬重張鬆,聽完他的分析,大覺有理。

便問道:

“依別駕之言,我該如何拒敵曹操?”

張鬆乃接着分析說道:

“曹公兵鋒之盛,當世唯劉備可抗。”

“明公自度,能擋其銳否?”

劉璋沉吟半晌,搖了搖頭,答說,“不能。”

“既不能擋,則擇於曹、劉而已。”

“如臣所析,魏弱齊強,若歸曹氏,必蒙厚遇。”

“而備已據天下半壁,委質其中,不過保首領爲富家翁耳。”

“今獻土於曹,位可列九卿,何樂而不爲?”

張鬆將“賣主求榮”說的信誓旦旦。

但你不能說他完全沒有道理。

畢竟曹操迫切希望得到西川之地,肯定也不希望在這裡死磕,浪費太多資源。

如果劉璋真能夠主動獻土,曹操不可能不厚待他。

這是一個政治家的基本常識。

反觀劉備。

人家手裡一堆王牌,還需要捧着你嗎?

你不投降是吧?

我手下關羽、張飛、李翊、諸葛亮等元從,哪個不能收拾你。

底下成長起來的新人,又哪個不想打下西川建功呢?

倘若真能和平解決西川問題,搞不好還會引得齊國內部一些人的不滿呢。

“這、這……”

劉璋一時陷入兩難,“我父親辛苦建下的基業,難道就要這樣拱手讓給曹操嗎?”

作爲地主家的傻兒子,劉璋也沒有傻到拱手讓出家業的地步。

與人爲奴,終是比不得自在爲王。

“非舉土讓曹,乃共襄大業耳。”

張鬆正色說道:

“今迎曹公入蜀,豈遂爲其所制?”

“若曹氏背約,苛待蜀人,吾等寧效涸澤之鮒,聯齊抗曹。”

“以操之英明神武,必能審度其中利害。”

“既不敢相迫,則鼎足共治,豈非上策乎?”

張鬆不愧是雄辯巨才,再次拋出一個劉璋不能拒絕的優渥條件。

那就是他們不是投降曹操,而是與曹操合作共贏,兩家公司完成合並!

曹操即便入蜀,也不可能對益州人蹬鼻子上臉。 要不然,咱們就直接魚死網破,聯合劉備一起反曹。

以曹操的聰明,肯定知道這其中的利害,而不敢苛待蜀人。

所以我們將曹操迎進來,實際上找到了一個強有力的“打手”。

他可以保護主公您的基業,雖然是共享的。

可你要是與劉備合作,劉備會與你共享齊國江山嗎?

顯然不能!

這筆賬,您應該能算得清楚。

王累見此,乃勃然作色,按劍叱曰:

“張肅、張鬆之議,實爲賣國之謀!”

“主公豈可聽此貳臣之言?曹操豺狼成性,安肯與主公共治西川?”

復又正冠而向劉璋諫曰:

“臣有兩策可保蜀中萬全:外聯孫權、劉備爲脣齒,內遣楊懷、高沛二將扼守白水、葭萌之險。”

“如此則進可圖中原,退可保基業,此乃長治久安之上策也!“

“惟明公審度之!”

張鬆、張肅兩兄弟對視一眼,皆是面露不屑之色。

彷彿在說,這話說出來你自己信不?

沒錯,王累提出的建議是一個好建議。

可問題是,劉璋種豬門前報道——他也配嗎?

沒那個能力知道吧!

如果劉璋是一個雄主,那張鬆、張肅很樂意扶持劉璋共建霸業。

可惜他不是。

“王從事之言,纔是害主。”

“主公切不可信他!”

張肅當即出言反駁。

於是兩人便這麼吵起來了。

周圍官員,皆各懷心思,冷眼旁觀。

有的人站張鬆兄弟,有的人反對。

贊成的人,是蛋糕分得最少得一派。

因爲曹操的入蜀,註定會使益州利益重新分配。

此時他們迎曹,便有從龍之功,值得一搏。

至於反對的人,當然是既得利益者了。

既然已經站在金字塔頂端了,曹操自然沒辦法對他們“施恩”收買人心。

既然新任領導無法對你施恩,那就只能對你施暴了。

面對衆人的爭執,劉璋只覺得心煩意亂,連連拍案,喝道:

“諸公不要吵!不要再吵了!”

劉璋愁眉苦臉,面露爲難之色,語帶哭腔:

“……容、容我考慮一二,再做定奪。”

既然劉璋都已經發話了,衆人也不再接着議論。

但張鬆、張肅二人嘴角卻微微翹起,露出得逞的笑容來。

因爲他們早已經入股曹氏集團。

曹家給他們下的命令,就是暫時穩住劉璋。

劉璋現在遲疑不定,沒有對曹操向南擴張做出及時反應。

那兩兄弟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

……

曹操在漢中,細作來報,言劉璋並未增兵白水、葭萌二關。

反信張肅、張鬆之言,以爲魏軍無意伐蜀。

曹操聞言,撫掌大笑曰:

“劉季玉庸碌不堪,果中吾計矣!”

“蜀地當吾有也!”

遂令曹洪率精兵一萬五千人,直取白水關。

自領大軍兩萬人,徑奔葭萌關而來。

葭萌關守將楊懷,聞曹操親率大軍壓境,急聚衆將商議。

副將諫道:“曹操兵鋒甚銳,不可輕敵,當堅守關隘,以待援兵。”

楊懷然其言,遂令軍士嚴加防守。

弓弩上弦,滾木礌石堆積如山,只待魏軍來攻。

曹操兵至關下,卻不見攻關,反令三軍安營紮寨。

每日遣人安撫附近百姓,開倉放糧,賑濟貧民。

又令軍士不得擾民,違令者斬。

蜀地百姓久受東州兵侵擾之苦,皆抱怨劉璋不作爲。

今見魏軍秋毫無犯,皆心生感激,奔走相告。

楊懷在關上望見,心中疑惑,暗忖:

“曹操既不攻關,又施恩於民,大舉蜀人之心,何也?”

“莫非當真無疑取蜀地乎?”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曹操如果真要取蜀地的話,就應該兵貴神速,不應該這樣慢慢消耗自己。

而且曹操的兵鋒,一直沒有威脅到葭萌關的安全。

即便是有哨騎巡邏隊,也從不進入葭萌關的警戒範圍。

此舉,使得葭萌關不少守將都認爲曹操無意取蜀。

未幾,有細作自成都來,密報楊懷曰:

“張別駕有言,魏公此番入蜀,只爲通商互市,並無吞併之心。”

“主公亦未增兵之願,可見成都已有定議矣。”

由於劉璋優柔寡斷,沒有第一時間往葭萌關與白水關增兵。

兼之蜀道艱險,信息流通緩慢。

楊懷聞之,以爲成都方面已經確認曹操沒有攻打蜀地的意思。

畢竟,劉璋沒有增兵過來。

於是疑慮稍解,放鬆了戒備。

曹操見時機成熟,遂遣使持書至關上,邀楊懷赴營飲宴,共議邊境安寧之事。

副將諫曰:

“曹操多詐,將軍不可輕往!”

楊懷笑曰:

“彼若欲攻關,何必使計?今既邀我,必無惡意。”

“我若能與曹操商談清楚邊界劃分事宜,蜀中當有我一功也。”

於是不納副將之言,只帶親隨十餘人,欣然出關前去赴宴。

曹操親自率衆出迎,執楊懷之手,笑道:

“久聞將軍威名,今日得見,幸甚!”

楊懷見曹操禮遇甚厚,心中更無疑慮。

酒過三巡,曹操忽嘆曰:

“蜀地富庶,可惜劉璋闇弱,不能善治。”

“若將軍肯願歸順,必不失封侯之位。”

楊懷聞言,臉色驟變,起身問:

“魏公此言何意?”

曹操面色陡沉,擲杯於地,厲聲喝道:

“刀斧手何在!”

話音方落,帳後伏兵齊出,刀斧並舉。

楊懷及隨從未及反應,皆被砍爲肉泥。

曹操冷聲笑道:

“匹夫不識時務,死不足惜!”

遂令親率精兵,連夜襲關。

關上蜀軍羣龍無首,又見魏軍突至,頓時大亂。

有拼死抵禦者,皆爲亂軍所殺。

葭萌關遂破。

與此同時,曹洪也對白水關發動了攻擊。

曹洪並未採取曹操的麻痹戰術,慢慢消磨,而是直接選擇了強攻。

因爲白水關山勢險要,地處白水上游,交通很不便利。

這就很容易導致信息差。

曹洪到時,發覺關依山而建,兩側懸崖峭壁,中間僅容一車通過。

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地也。

曹洪登高遠望,但見關上旌旗獵獵,箭垛森然,不由嘆道:

“如此天險,強攻必損兵折將。”

於是先遣細作探聽,得知守關蜀將名喚高沛。

其麾下士兵因劉璋昏聵,對邊關將士賞罰不明,故對其多有怨懟。

曹洪聞報大喜,謂左右道:

“白水關,不難破也。”

次日,曹洪命曹真率三千精兵佯攻關隘,自己則親率主力埋伏于山道兩側。

高沛見魏軍來攻,急令放箭。

曹真佯敗而走,高沛不疑有詐,竟率兩千守軍出關追擊。

待其深入谷中,忽聽號炮連天,曹洪伏兵盡出,將蜀軍團團圍住。

高沛見中計,急令突圍。

此時曹洪立於高處,朗聲喊道:

“蜀中將士聽着!劉璋昏庸,苛待邊關。”

“今我大魏興仁義之師,不願多造殺孽。”

“若肯歸順,必有重賞!”

此言一出,蜀軍陣中頓時騷動。

曹真趁機單騎突陣,直取高沛。

二人戰不十合,曹真賣個破綻,誘高沛來攻,反手一槍將其挑落馬下。

副將樂進見狀,立即率鐵騎衝陣。

左右來回馳突,口中大呼:

“降者免死!”

蜀軍見主將被斬,又聞此言,紛紛棄械投降。

曹洪見時機成熟,命降卒在前叫關。

關上守軍見是自家袍澤,又聞高沛被殺,頓時軍心渙散。

樂進親率死士攀巖而上,曹真則指揮弓弩手壓制城頭。

不過半日,白水關大門洞開,魏軍蜂擁而入。

入關後,曹洪立即張榜安民,厚葬戰死者。

同時命曹真火速帶人去封鎖住倉庫,沒有他的命令,誰都不能擅動裡面的財物。

曹真是曹操的族子,因父親戰死,被曹操收養。

然後又把他派到曹洪軍中進行歷練。

現在的曹真,還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正是年輕氣盛之時。

他依照曹洪的吩咐,將倉庫封存好。

然後親自去清點府庫,將錢糧軍械一一造冊,準備如實上報曹操。

然後又命親兵嚴加看守,不得私取分毫。

正忙碌間,忽聞曹洪已至關內,急忙出迎。

曹洪入府坐定,先問戰況,又問府庫情形。

曹真拱手稟道:

“府庫已清點完畢,錢糧軍械俱登記在冊,未敢擅動分毫。”

曹洪聞言,眉頭一皺,揮手屏退左右,壓低聲音道:

“子丹,倉庫裡的錢,你拿了沒有?”

曹真一怔,旋即拍着胸脯,正色說道:

“未取分文!”

此時的他還是個愣頭青,絲毫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只見曹洪拍案而起,指着曹真的鼻子罵道:

“汝不取,吾何以取?”

“吾不取,魏公何以取?”

“俱不取,吾輩何以進?”

一連三問,直把曹真弄得一頭霧水。

原來曹洪軍中早有慣例:

每破一城,將士皆可分潤戰利品。

曹洪自己便要去拿大頭,餘下由諸將瓜分。

曹操雖知此事,但念其能征善戰,只要不過分,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種事屬於潛規則,因爲曹操肯定不能將之普及到軍中去。

不然每個軍官都這樣,士氣肯定會受影響,軍隊的戰鬥力也會大打折扣。

曹洪見曹真如此不懂事,作爲叔叔也是毫不吝嗇教誨之語。

你不拿,我怎麼拿?

我不拿,曹公怎麼拿?

大家都不拿,我們還怎麼進步?

大家都拿,就你不拿,你是想抓我們所有人的小辮子嗎?

曹真年輕氣盛,抗聲道:

“叔父,此乃軍資,豈可私分?若被魏公知曉……”

曹洪冷笑打斷,“魏公?你以爲魏公不知?”

說着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

“這是魏公手諭,命我‘酌情處置’。”

最後四個字,曹洪還專門揚了一個聲調。

“子丹啊,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魏公將你派到我軍中來,定是爲助你成長。”

“這便是曹某教你的第一個道理。”

見曹真仍有猶豫之色,曹洪乃緩下語氣,拍其肩道:

“你初掌兵權,不知其中利害。”

“將士們浴血奮戰,圖的是什麼?”

“若是連這點甜頭都不給,誰還肯效死?”

曹真無奈,便問:

“那不知該如何分賬?”

曹洪當即說道:

“先取部分出來,上交魏公。”

“剩下財物,三七分賬。”

“……這、怎麼才七成啊?”

“七成是我噠!”

曹洪急得直跺腳,“我先拿七成,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

說罷,不容分說,命親信打開府庫,先取珍寶十箱。

說是“孝敬魏公”。

又取錢帛若干,分賞諸將。

餘下的,才登記造冊。

曹真雖不情願,也只得依從。

當夜慶功宴上,諸將皆贊曹洪體恤部下。

就在諸將酒酣耳熱之際,有裨將醉醺醺舉觴道:

“昔從夏侯將軍,十日九飢。”

“今隨曹公,頓頓膏粱。”

這裡的夏侯將軍,指的是夏侯淵。

因爲夏侯淵這人是清白有威嚴,並不貪財,與曹洪是兩個極端。

衆皆鬨堂大笑,唯曹真愀然不樂,擲杯於地曰:

“夏侯將軍屍骨未寒,諸君竟以亡將爲戲耶?”

霎時間,滿座寂然。

曹洪見狀,佯醉拍案:

“子丹何故敗興!妙才在時,我等亦常戲之……”

話音未落,忽聞帳外驚雷炸響。

狂風驟起,燭火盡滅。

衆將悚然,恍見帳門處白影飄忽,依稀是夏侯淵金甲模樣。

曹洪手中酒爵“噹啷”墜地,面如土色。

自此軍中再無人敢提此事,而“白水夜驚”之說,漸傳於行伍之間。

在後世的野史中,作爲笑談傳播開來。

正是:

清官難斷軍中事,濁水方能養大魚。

不是曹真太剛直,奈何世道本如斯。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
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