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徐璆不解地看向這名侍衛,侍衛開口解釋道:
“府君,如今兵荒馬亂,路間多有盜匪,您身著富貴,恐爲歹人覬覦。”
“還是回車上歇息爲好。”
徐璆並不理會,只是望了一眼四周。
旋即,發出一聲慨嘆:
“汝觀這四周,阡陌交通,屋舍儼然。”
“哪裡像是有歹人作祟之象?”
“況青天白日,誰又能害我?”
徐璆自顧自地走向田間,看見鄉里村民勞作的身影,不禁感慨萬千。
“世人所求,不過是食可以果腹,衣足以蔽體罷了。”
“只這一點需求,卻也難煞世人……”
說著,走到幾名村民身前,朗聲問道:
“汝等可是本地人士嗎?”
幾名村民只顧田間勞作,面對徐璆的詢問充耳不聞,連頭都不擡一下。
他們每日忙活生計尚且不及,哪裡顧得上說話搭腔?
一旁的侍者大聲叱道:
“大膽!東海國相問話,爾等怎敢置之不理?”
一聽是東海國相,衆村民這才變了色,紛紛跪伏在地,向徐璆請罪。
“府君恕罪,我等實不知,實不知!”
底層人民對統治階級有著骨子裡的敬畏。
好在徐璆愛民如子,並未放在心上,轉而接著問道:
“無妨,爾等可先回答我之前的問題。”
“你們可是本地人士嗎?”
衆人想了一下,一人率先開口道:
“回府君,俺不是下邳本地人,俺是蘭陵縣人。”
“……俺是彭城人。”
“……俺是廣陵盱眙人。”
哦?
徐璆微微感到吃驚:
“爾等皆來自不同郡縣,怎會齊聚於此,躬耕勞作?”
一人解釋道:
“我等皆受戰禍,倖免於難,奈何爲生計所迫,食不果腹,以爲必死無疑。”
“不想去歲劉使君發榜安頓流民,只要服從官府的調配,便能分配到土地耕種。”
“俺們便被分配到下邳來了。”
徐璆頷首,又問:
“使君給你們土地耕種,那你們的口糧、種子、農具、耕牛又從哪來?”
那人嘿嘿笑道:
“我等逃難至此,一名不文,自是拿不出這些物什來。”
“是劉使君給了我們種子、農具,併爲我們提供了口糧。”
徐璆聞言大吃一驚,他不是驚訝於劉備的仁德之心,而是驚訝於劉備哪來這麼多錢糧。
那人見著徐璆震驚的表情,又趕忙補充道:
“當然了,這些口糧種子不是白給的,田地也只是借給我們耕種。”
“待來年豐收,需將糧食交還給官府。”
“至於耕牛也是每家每戶輪流借用,若私自宰殺或盜用,官府也是要拿人問罪的。”
……原來如此。
徐璆連連頷首。
難怪都說徐州去歲豐收。
這劉備把流民聚攏在一起屯田,借給他們糧食、工具和田地,然後等糧食豐收之後,則全部收繳還給官府。
這也就不奇怪爲什麼徐州一年會多出這麼多糧食了。
這屯田法令仁中帶剛,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徐州的人力。
而這些人白白爲官府勞作一年,不但不會怨恨統治者,反而會倍懷感激。
因爲沒有官府,他們都會活活餓死。
好厲害的御民之術!
徐璆發出一聲慨嘆。
此前劉備也曾治理過平原,未見他有如此手段。
也不知他是得了哪位高人相助?
順著村民的目光往山下望去,瞧見曬穀場上堆滿了穀物,徐璆不禁彎脣一笑:
“去歲收成如何?”
一提收成,衆村民的臉色立馬變得興奮起來。
“好!好極了!”
“去歲有賴皇天庇佑,我鄉里六百畝地,共得粟兩千餘石,鄉里不復有饑荒之虞矣!”厲害!
儘管對劉備的屯田之策已經很佩服了,但真正聽到一處鄉里的收成之後,徐璆還是忍不住發出一聲驚歎。
這就是下邳治所附近的鄉里嗎?
這等生產力,在這個大漢都排的上號吧?
這劉備身邊究竟是有多少高人相助?
事實上,作爲徐州治所。
劉備的確在下邳附近投入了大量資源,就是爲了保證糧食能夠及時供應到下邳來。
中間少不了李翊、魯肅、麋竺等人出力。
才能使周圍鄉里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徐璆又問道:
“古人云:‘懷璧其罪’。”
“近來旱飢連年,而今歲驟然盈倉,左近山野多有匪盜,聞之收穫,豈肯輕放?”
6◇9◇書◇吧
本來尋常百姓,聞說盜匪二字都該色變。
畢竟一年的勞作,最怕匪寇搶奪。
誰料這幾位村民皆面露不屑,甚至以脣相譏道:
“府君有所不知,使君在下邳一面屯田,一面練軍。”
“新兵皆要出征殺匪,凡有殺敵者,可獲戰功,戰功彪炳者,賞賜田地!”
說到這兒,那村民幾乎是兩眼放光。
哪個老百姓不想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
賞賜田地?
徐璆又是一驚,暗歎這劉備莫不是還在搞軍功爵制?
這活兒也太多了吧!
“……可不是嘛。”
另一名村民在旁側砸吧嘴巴,有些不甘道:
“自從使君制定了軍功爵制,大夥兒都紛紛趕去投軍。”
“搞得選兵標準也變得嚴苛起來。”
“初時只要是個男丁便能應徵入伍,現在非得是弱冠之年,且身強力壯者才能入選。”
“這些被選上的新兵,就跟著太史將軍、還有關將軍他們訓練。”
“待小有所成之後,便出去清繳山賊。”
“由於大夥兒都知道殺敵賞賜田地,是以個個悍不畏死,把那些個山賊殺得是聞風喪膽,如喪考妣。”
“這才一年不到,就見不著了。”
“至少俺們在下邳,是沒見著匪寇了。”
“許是那些山賊憚我徐州兵威勢,跑去別的郡縣了?”
聽罷,徐璆心中久久未定。
但他目前還有一個疑問。
“我觀爾等言談舉止,倒也不完全粗魯,似也懂得些詩禮。”
“可是有人教授嗎?”
本來對下邳附近的繁榮景象就已經很震驚了,可這裡的人整體素養還很高,就更令徐璆感到驚愕了。
“孔北海被劉使君請來了徐州。”
“孔北海在下邳置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並且時不時會爲鄉民講學。”
“我等貧苦人家,平生哪見過什麼大儒?”
“今有機會得見天下聞名的孔北海,自然都去聽學。”
“平日田裡勞作累了,大夥兒都樂得去聽。”
“時間長了,倒也能吟誦一兩句詩來。”
“雖然咱也不解其意就是了。”
嘶……
徐璆倒吸口涼氣,這下他終於不淡定了。
看來真的是人老了,在東海待得久了,消息太滯後了。
劉備一年內竟幹了這麼多事!
甚至把孔融從北海請到徐州來了,他都不知道。
劉備,老夫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見你了。
徐璆如是想道。
……
……
感謝兄弟們追讀至此,我承諾過你們,只要首訂過300就日萬一個月!望兄弟們助我一臂之力!
之後也請記得來追訂哦,感謝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