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

卻說諸葛亮到荊州後勵精圖治,將局勢穩定以後,率兵去收降荊南四郡。

大軍先至長沙,太守韓玄將城池獻了。

諸葛亮又率兵去奪零陵。

這零陵太守名叫劉度,聞孔明軍馬到來,急與其子劉賢商議對策。

“今諸葛亮坐擁荊北,長沙望風而降。”

“吾徒守此地,並無益處,不如降之。”

“賢兒以爲如何?”

劉賢急止之曰:

“父親此言差矣,零陵坐擁湘水,向來不受中原管控。”

“諸葛亮乃一書生,所轄之衆,多爲中原人士,安能適應湘水之氣?”

“況據孩兒所悉,關羽、張飛、馬超等輩,俱未與諸葛亮一道同來。”

“只有一老卒黃忠,何足爲道?”

劉度的想法,其實代表了大部分荊南人的想法。

此前說過,荊州之所以要劃分爲荊南和荊北。

就是因爲貧富差距太大了。

荊北的富哥大多瞧不上荊南的窮哥們兒。

即便是劉表撫定荊南,一統荊州之後,對荊南依然是予以了高度的自治權。

所以對這幫荊南人而言,誰當他們老大都無所謂。

劉表也好,曹操也好,劉備也好,咱們聽你的就是了。

只要你別妨礙咱們就行。

雖然頭上多了一個大領導,但領導不在,他們就是當地的“土皇帝”。

所以劉備在收降荊南四郡之時,是保留了他們的原本官位的。

荊南自然也犯不着去跟劉表作對。

不過諸葛亮此來,則是爲了完全將荊南四郡納入管控之中。

這樣一來,性質可就不同了。

“只是以我零陵之地,欲抗劉備,未免太過以卵擊石。”

劉度擔憂地說道。

“父親糊塗,正因零陵乃窮僻困苦之地,料劉備並不興大軍來此。”

劉賢認認真真分析道。

正因爲咱們都窮成這樣了,劉備纔不可能派大軍來打咱們。

你這都不夠來回一趟的油錢呢。

你看很多大一統王朝,在收拾一些地方小勢力的時候,都更加喜歡招安。

而不是直接興大軍征討,就是這個原因。

“若直接獻城投降,諸葛孔明必不以我爲厚。”

“可若是先敗其兩場,再談歸降事宜,必得優待。”

劉賢有條不紊地分析。

嘶……

劉度則是倒吸了一口涼氣,摸着下巴,沉吟道:

“……諸葛孔明師出於李子玉,絕非等閒之輩。”

“何以御之?”

劉賢抱腕,大聲道:

“父親勿憂,諸葛孔明身邊僅一黃忠而已。”

“我本郡上將邢道榮,力敵萬人,難道會戰不過他?”

“儘管任用,可以抵對。”

劉度急召邢道榮來帳前。

其人身長八尺,雙目渾圓。

虎背熊腰,四肢健壯。

劉度甚奇之,乃出聲問:

“諸葛亮率軍犯我零陵,我兒力薦你爲先鋒。”

“汝可敢出戰黃忠否?”

“如何不敢!”

邢道榮聲若洪鐘,向劉度一拱手:

“……稟府君,但憑末將手中這口開山大斧。”

“莫說是黃忠,便是關羽、張飛、趙雲之流一齊來了。”

“也管教他一千個來,一千個死。”

“只恨李翊不在此處,如若他來,將他一併擒了,獻予府君。”

劉度大喜,即賜道榮羊肉十斤、酒五瓶,以壯其勢。

又說待得勝以後,另有重賞。

邢道榮乃率三千軍馬出城,兩陣對圓。

道榮出馬,手使開山大斧,厲聲高叫:

“狗賊!安敢侵我境界!”

只見隊陣中,一簇黃旗出。

旗開處,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中端坐一人。

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

丰神俊朗,器宇軒昂。

正是孔明。

諸葛亮以羽扇招邢道榮,笑曰:

“吾乃琅琊諸葛孔明也。”

“曹操引八十萬之衆,尚被吾軍殺得片甲不回。”

“汝等零陵小地,豈堪與我對敵乎?”

“今特來招降爾等,何不早早倒戈卸甲,以禮來降?”

“免遭殺身之禍也。”

邢道榮聞言,仰頭大笑:

“胡說!休要在此大言欺人。”

“赤壁鏖兵,世人皆知,乃李翊之謀,幹汝何事?”

“敢到乃公這裡誑語,看吾取爾狗頭!”

言罷,但見道榮掄起開山大斧,竟奔孔明而來。

孔明便回車,往陣中走,陣門復閉。

道榮橫衝直撞,引軍殺將進來,陣勢急分兩下而走。

一時尋不着諸葛亮人影,四下裡張望。

遙看見中央有一簇黃旗,料是孔明本人,乃只望黃旗處趕。

抹過山腳,黃旗扎住,忽地中央分開。

不見四輪車,只見一將橫刀立馬。

大喝一聲,直取道榮。

乃黃漢升也。

道榮奮起精神,掄起大斧來迎。

戰不數合,氣力不加,撥馬便走。

黃忠在身後趕來,喊聲起處,兩下伏兵盡出。

邢道榮舍死衝出去,身邊只剩下十數騎。

未走兩里路,又在前方遇着一員大將,攔住去路,大叫:

“鼠輩!認得常山趙子龍否?”

趙子龍?

邢道榮眉梢一揚,大叫一聲,衝過去,掄起斧頭便要來劈趙雲。

趙雲側身躲過,一手抓住斧柄、

道榮扯不出,咬牙切齒,雙手使勁。

趙雲一鬆手,道榮“啊”地叫一聲,率下馬來。

左右武士撲上去,將之縛了。

其餘之衆見邢道榮被擒,又無處奔走,乃紛紛下馬請降。

子龍將道榮擒來,到寨中見諸葛亮。

諸葛亮喝教斬首,唬得那道榮連連頓首討饒。

“饒命!饒命!”

“不幹小的事,都是那劉度父子執意要與先生作對。”

“小的一直都想歸順齊王,恨無有門路耳。”

“今日得見仙顏,真乃天意!”

諸葛亮乃叫停武士,問他道:

“汝既欲歸降,可回去替我捉了劉度父子,便準你投降。”

“汝可願意?”

道榮連連頓首,“願意,願意。”

“能爲孔明先生效力,實是三生有幸。”

諸葛亮又問其將用何法,將他父子捉來?

邢道榮略作思考,乃道:

“先生若肯放某回去,某自有巧說。”

“今晚先生只管調兵去劫寨,某爲先生內應。”

“你我兩軍,裡應外合,活捉劉度父子,易如反掌矣。”

諸葛亮大喜,即命人解了邢道榮。

又贈他衣物酒食,遣人送他歸去。

帳中諸將俱不信道榮之言。

趙雲蹙眉,諫道:

“……軍師,此人貪生怕死,並無骨氣氣節。”

“只恐回去,未必當真肯爲我軍內應。”

諸葛亮一搖羽扇,微笑道:

“吾豈不知此輩並無歸降之心?”

“今正欲將計就計,使其助我下零陵。”

衆將乃紛紛拜服,齊聲道:

“軍師神算,我等不及。”

……

邢道榮得以被放歸回寨,劉賢急忙將之接入城上來。

“適才見將軍在城外與諸葛亮鏖兵,戰到遠處,不見了蹤影。”

“未知戰況如何?怎麼只有你一人回來?”

面對劉賢的問責,邢道榮乃解釋道:

“這諸葛村夫果然有些門道,精通陣法。”

“末將不幸中其埋伏,陷入陣中。”

“虧得末將勇猛,打翻趙雲,搶了黃忠的戰馬。”

“才撿回一條性命。”

面對道榮的說辭,父子二人也懶得細究。

只是老父親劉度有些擔憂地說道:

“諸葛亮既然如此厲害,不若早早獻城投降,或可免罪。”

未等劉賢開口,邢道榮率先嚷道:

“府君莫急。”

“諸葛亮此人自負好大言,吾料定他今晚必來劫營。”

“不妨在夜晚將軍士伏於寨外,寨中虛立旗幡。”

“待孔明來劫寨,就而擒之。”

“若擒得孔明,劉備必以我等爲厚!”

邢道榮此人雖然奸猾,但也明白諸葛亮在齊國陣營有着怎樣的政治地位。

如果能夠將他擒來,那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籌碼。

不是人人都如呂布那般,

擒了夏侯惇這種曹營宗室第一人,居然會拿去找曹操索要贖金換錢。

他們要是擒了諸葛亮,怎麼也得找劉備要個冀州或者徐州、青州的太守當一當吧?

劉賢大喜,依其計策行事。

當夜二更時,果然見着有一彪軍馬到寨口。

每人都帶有草把,一齊放火。

劉賢、道榮抓住機會,兩下殺來。

放火軍也不貪功,點了火就退。

劉賢與道榮乃率軍趁勢追趕,一連追出十餘里路。

不見了齊國軍隊,兩人都在那裡疑惑。

忽見得後方火起,二人大驚,邢道榮大呼道:

“必是被諸葛亮劫了寨了。”

於是急回本寨,趕去救火。

只見得火光未滅,寨中突出來一將,乃黃漢升也。

其已經奪了劉賢之寨。

劉賢乃道:

“不肖再去救本寨了,咱們只管去搶諸葛亮大寨。”

“與之對換!”

於是又復回軍,走不十里。

斜刺裡,趙雲引軍殺出。

暴喝一聲,一槍刺邢道榮於馬下。

劉賢見證大驚,萬沒想到他引以爲傲地零陵上將,竟非趙雲一合之敵。

心中生懼,乃下馬請降。

趙雲便將他的軍馬收了,扒了劉賢衣服,將之縛去見諸葛亮。

劉賢跪拜討饒:

“都是那道榮教我如此,與先生作對,實非我本意。”

衆人聞之,皆是相視一笑。

劉賢絕對不會想到,上個被擒的邢道榮,也是這般說的。

不過這一次,諸葛亮不需要再用劉賢乃將計就計了。

大將戰死,兒子被生擒,劉度不可能再做抵抗了。

於是,諸葛亮乃命人將劉賢的綁縛去了,又還他衣服。

賜酒肉爲其壓驚,然後教人送他回去,勸其父出來投降。

諸葛亮又厲聲叱道:

“今放汝回去,汝但有不服氣處,可整軍再來。”

“只是待吾打破城池,汝滿門當盡誅。”

劉賢頓首,顫聲說道:

“蒙先生厚恩,萬不敢再與貴國作對。”

於是回到零陵見着父親,劉度忙問兒子有沒有事。

劉賢嘆道:

“蒙諸葛先生厚待,並未害我。”

“其人甚有德行,不如降之,免使州郡百姓遭其害也。”

劉度乃埋怨道:

“當初我說直接降,汝非是不聽。”

“那諸葛亮乃是李翊帶出來的弟子,劉備對其寄予厚望,將整個荊州都交給了他。”

“汝怎敢和他作對?”

劉賢臉色一紅,無言以對。

少時,劉度命人在城上豎起降旗。

然後大開城門,齎捧印綬出城,竟投孔明大寨納降。

諸葛亮入了城,照例先張榜安民。

又仍令劉度爲零陵太守,暫領零陵郡事。

只是命其子劉賢,隨自己在軍中辦事。

最後,便是大餉三軍,擺宴慶賀。

席間,諸葛亮始終跟高級軍官們待在一起。

此舉,也是爲了跟同事們搞好關係。

諸將之中,諸葛亮最喜趙雲。

乃手執羽扇,笑謂他說道:

“子龍與李相征戰多年,觀吾二人用兵,有何異同?”

趙雲方舉起酒碗的手,立時放下。

略作沉吟之後,乃拱手說道:

“既然是軍師垂詢,那雲便斗膽直言——”

“李相之略,如泰山壓卵。”

“必先度己糧械,再察敵之虛實。”

“最後以十圍一,雷霆擊之。”

“中雖有奇謀,如穴攻掘道、鬼卒夜行等。”

“然九戰十勝,皆恃此道。”

在趙雲看來,李翊用兵的方式,雖不乏奇謀。

但大多時候都是穩着穩打,對每一場即將開打的戰爭,都提前最好了萬全準備。

這才使得其能夠在戰陣之上,無往而不利。

總結一句話,

李翊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一旦準備好了,那必是往死裡打。

至於孔明先生用兵麼……

與諸葛亮共事了小半年,趙雲便道:

“軍師之略,似流水行雲。”“正奇相生,虛實莫測。”

“然終與李相殊途同歸,俱能夠克敵制勝耳。”

趙雲最後這句話說的很漂亮。

不管諸葛先生你跟李相爺用兵有什麼區別。

但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能打勝仗。

白貓、黑貓,能捉耗子就是好貓。

諸葛亮聞言大笑,指北嘆道:

“故吾常謂,用兵如弈棋。”

“李公善算棋路,而亮……不過多備幾套棋譜罷了。”

諸葛亮在前輩面前,依然保持自己一貫的謙遜。

時馬謖在側,見狀,趕忙趁機說道:

“李公用兵,務持重而後動,不若先生之多變也。”

“雖時有奇謀異策,然大抵先度己之力,較彼之勢。”

“然後以雷霆萬鈞之勢摧而破之,故能百戰不殆。”

“至若明公用兵,則變化無窮,鬼神莫測。”

“故謂之,持重如李公,機變如先生。”

“此皆爲取勝之道也。”

馬謖從不放過任何一個舔領導的機會。

很顯然,諸葛亮作爲晚輩,可以在提到李翊時“妄自菲薄”。

但咱們當下屬的,肯定要趁着這場大勝,給領導撐起面子不是?

領導不便自己開口的時候,當下屬的不就是最佳嘴替麼?

諸葛亮頷首,又教趙雲去把零陵府庫開了,賞賜給當地居民。

於是,城中軍民,盡皆喜悅。

三軍勞賞完,城中也俱已安撫完畢以後,諸葛亮又問衆將道:

“零陵已經去了,桂陽郡誰人敢去取?”

趙雲應聲道,“某願往!”

黃忠亦應聲道,“某也願往!”

趙雲便道,“我先應,當讓我去。”

黃忠卻道,“我爲先鋒,又熟悉荊南地理,子龍何故相爭?”

諸葛亮見狀,便教二人拈鬮,誰拈着誰去。

二人應下,又是子龍拈着。

黃忠無奈,只得教子龍去取桂陽。

又對諸葛亮說道:

“既然子龍去取桂陽了,剩下武陵一郡,便讓某去取了罷!”

微微一頓,似想起什麼,又接着補充說道:

“適才子龍去取桂陽,只帶了三千軍馬。”

“某去取武陵,亦只帶三千人。”

諸葛亮笑道:

“武陵不比其他三地,此地多胡族,未必便能讓金旋一家說了算。”

“若冒然進兵,胡族只道我等侵他領地,反而不美。”

“且用幼常之計,先使人齎金珠結好胡王沙摩柯。”

“待請的胡族出兵,金旋自然降矣。”

黃忠只得作罷,怏怏不樂地回營。

接下幾日,諸葛亮便安心待在零陵。

一面等候子龍的桂陽捷報,一面整頓零陵的吏治。

這日,諸葛亮一如往常般處理政務。

忽然發現,昭陽縣的政務好幾個月不曾處理了。

換作劉度當政時期,各縣長官,憊懶懈怠倒也罷了。

如今自己到這裡已有一旬,不說將此前堆積的政務處理完成,也該上表明個態度纔是。

於是,諸葛亮乃命黃忠帶人去昭陽縣看看,此地的縣官是誰。

將他捉來,自己要親自審問。

悶了數日的黃忠,總算有事可做,當即受命而去。

……

話分兩頭,

卻說趙雲領了三千軍馬,徑往桂陽進發。

早有探馬報知桂陽太守趙範,趙範急聚衆文武商議。

管軍校尉陳應、鮑隆皆願領軍出征,替趙範守土。

趙範乃道:

“如今長沙、零陵皆已降了劉備。”

“吾前無強援,後無足背兵糧,奈何要與諸葛亮鬥?”

“況領兵的是趙雲,我聞此人一身是膽。”

“在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

“料我桂陽纔多少人馬,黔首人民一併算上,也不足十萬。”

“我料不可迎敵,只可投降。”

鮑隆說道:

“諸葛亮下荊南,正爲替換府君,扶持自己人上來。”

“今如不努力爭取,縱然將來成了富家翁,在荊州也擡不起頭。”

“必爲人所欺。”

富貴永遠比不上權力纔是。

縱然你有億萬身家,也不過是當權者一句話的事。

說剝奪就能給你剝奪了。

在鮑隆等人看來,咱們好歹是一方諸侯,不戰而降,實在是太過丟人。

尤其等諸葛亮穩定住局勢後,就會免了咱們得職。

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位高權重。

陳應也馬上出聲應和,幫腔道:

“鮑將軍說得有理,某等請求出戰。”

“如果擒不得趙雲,那時府君再降亦未遲。”

“倘若擒得,也好叫諸葛亮不敢小覷我等。”

原來這陳應、鮑隆二人皆是桂陽山嶺中的獵戶。

陳應善使飛叉,使一杆五股託天叉,曾一叉貫死兩狼。

鮑隆膂力過人,持虎筋鐵胎弓。

因他曾經射死過猛虎,用其虎筋做成弓箭,因此得名。

二人自恃勇力,素來驕橫,因而不懼趙雲。

鮑隆見陳應請戰,當即也拍案而起:

“陳將軍若是出戰,某願在身後接應。”

“吾這虎筋弓若發,管教他做刺蝟!”

趙範猶豫不決,二人堅持要戰。

趙範拗不過,只得應允。

給了兩人各一千軍馬,二將各自披掛出城。

兩軍對圓。

陳應赤膊出陣,渾身刺着狼頭花紋。

鮑隆揹負虎皮,腰間懸着七支透甲箭。

兩千軍士擂鼓大叫,聲震山谷。

趙雲白袍銀槍,催馬單騎而出。

見着二人,乃厲聲罵道:

“吾主劉玄德,乃劉景升之弟。”

“今輔公子劉琦同領荊州,某奉軍師之命,特來撫民。”

“爾等何敢出來迎敵!”

陳應破口罵道:

“劉景升在時,亦未必能調動我桂陽軍馬,況乎劉備!”

“劉備詐稱皇親,奪得天下五州尚且不知足,如何連荊南小地也要貪圖。”

“全然不給我等留條活路!”

趙雲大怒,挺槍縱馬,直取陳應。

陳捻叉來迎,兩馬相交。

但見叉影如蟒蛇吐信,槍芒似梨花紛飛。

陳應見他槍法精妙,情知戰不過,撥馬欲要退。

鮑隆見勢不妙,暗取弓箭,正待施放。

趙雲忽賣個破綻,陳應一叉刺空,反被子龍輕舒猿臂,擒過馬來。

鮑隆驚怒交加,連發三箭,皆被趙雲槍桿撥落。

子龍將陳應擲於地上,喝道:

“爾等山野村夫,也敢抗拒天兵?”

鮑隆乃棄弓取刀,拍馬來戰。

不三合,被子龍用槍桿掃落馬下,亦生擒而歸。

正是,桂嶺雙獠妄逞兇,哪知子龍降九重。

虎叉難敵亮銀槍,空留笑柄在軍中。

二將被擒回寨去,餘下敗軍皆四散奔走。

趙雲入寨,叱二將道:

“量汝等安敢敵我?”

“我今不殺汝等,放汝二人回去。”

“可速去說趙範,早來投降。”

二將應聲謝罪,抱頭鼠竄,回到城中去,備言戰敗之事。

趙範乃責備二人說道:

“吾早與你二人說了,汝二人非是不聽。”

“強要戰才落得如此下場。”

於是,叱退二將,齎捧印綬。

引十數騎出城投大寨納降。

趙雲出寨迎接,待以賓禮。

置酒共飲,納了印綬,備言齊人無鳩佔鵲巢之意。

只要好好配合諸葛軍師工作,不會虧待你們的。

趙範微醺,賠禮道:

“早知將軍如此仁厚,吾就不該聽陳應、鮑隆二人之言。”

“你我同姓趙,五百年前,合是一家。”

“既同爲家人,動了兵戈,徒傷和氣耳。”

“倘得不棄,你我二人結爲兄弟如何?”

趙雲喜,乃各自敘了年庚。

兩人是同年生,趙雲虛長几月,趙範乃拜其爲兄長。

酒至半酣時,趙範邀趙雲入後堂深處,洗盞更酌。

趙雲微醉,欣然同意。

這時,忽見屏風後轉出一位婦人。

雲鬢斜簪金步搖,素衣難掩婀娜姿。

低眉行禮時,暗香盈袖。

趙雲見她雖身穿縞素,卻有傾國傾城之色,乃擱盞問道:

“此何人也?”

趙範陪笑說道:

“此乃家兄遺孀玉鳳,今已寡居三載矣。”

趙雲乃正色敬之,目不斜視。

樊氏替趙雲把了一盞酒,便辭歸後堂去了。

趙範乃道:

“先兄棄世已三載,家嫂寡居,終非了局,弟常勸其改嫁。”

“可嫂嫂卻說,若要改嫁,須依得她三件事來。”

“其一要文武雙全,名重天下。”

“其二要相貌堂堂,威儀出衆。”

“其三要與家兄同姓。”

“兄長,你說這天底下哪有這般湊巧事來。”

“今尊兄相貌堂堂,在齊王手下用事,名震四海。”

“又正好姓趙!”

“此非正合家嫂所言乎?”

“若不嫌家嫂蒲柳之姿,願陪嫁資,與將軍爲妻。”

“我兩家就結累世之親,如何?”

趙雲聞言,大怒而起,厲聲叱道:

“你我既已結爲兄弟,汝嫂既吾嫂也。”

“今使改嫁,已失大節。”

“又欲使我行亂人倫之事耶?”

趙範羞慚滿面,答曰:

“我好意相待,如何這般無禮?”

話落,目視左右,示意其將趙雲擒下。

趙雲眼疾手快,一拳將上前來的武士打翻。

然後反手將趙範按在食案之上。

左右無敢當者,趙雲徑直出了府門。

上馬出城,點齊兵衆,要強攻城池。

趙範懼怕趙雲報復,急喚衆人商議。

“這人發怒去了,我欲索他廝殺,恐戰他不贏。”

鮑隆、陳應乃道:

“今已舉城降了齊王,趙雲身爲部將,必不亂殺。”

“可先差人去零陵找諸葛亮,向他求救。”

“如此,吾等方得以活命。”

趙範從其言,即差人星夜趕往零陵,將此事報給諸葛亮。

諸葛亮得趙範書,慌忙遣馬謖過去調停。

馬謖至,問及緣由,趙雲備言趙範以嫂許嫁之事。

馬謖乃道:

“此乃美事,將軍何故拒絕?”

趙雲面色一正,朗聲道:

“趙範既與某結爲兄弟,今若娶其嫂,必惹人唾罵,一也。”

“趙範初降,其心難測,二也。”

“其婦再嫁,便失大節,雲但恐名譽不利,何患無妻?三也。”

“今雲隨諸葛先生撫定荊南,豈可因一婦人而廢國家大事?”

馬謖聞言一嘆:

“趙將軍,真丈夫也!”

“今趙範畏將軍勇力,怕你報復,不敢放你入城。”

“待我進城,與你勸瞭解和,如何?”

趙雲不假思索點頭:

“此乃公事,理當如此。”

馬謖乃進城,與趙範說了,再三安撫他。

趙範這才獻城,又對馬謖說:

“今吾得罪了他,且容我到諸葛先生帳下避上幾日。”

馬謖巴不得把趙範弄出桂陽,於是欣然應允。

正好諸葛亮也大致處理完了零陵的政務。

除了昭陽縣目前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外,手中暫無要緊之事。

於是趕來桂陽,重賞趙雲。

待聽說了趙範之事後,便謂趙雲說道:

“今日大事已定,子龍又一直不曾娶妻。”

“縱然以大業爲重,亦不能不顧家事。”

“由吾做媒,與汝娶之,如何?”

趙雲乃拱手道:

“天下女子不少,何患不能娶妻?”

言外之意,自是不願娶一寡婦。

諸葛亮來前,其實已經見過樊氏。

此女年紀不算大,只二十出頭。

又生得傾國傾城,懂事賢惠。

是這般好女子,餘生空守活寡,委實可惜。

何況……

趙雲見諸葛亮面露難色,便問:

“軍師莫非有什麼心事?”

諸葛亮嘆了口氣,目光竟往北方望去。

……

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
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