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
卻說,李翊受封護國公。
成爲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被漢朝官方承認的國公。
上一個安漢公則是王莽,已經被官方定義爲了叛逆。
如今劉備希望李翊能與王莽成爲兩個極端。
他簒逆漢朝,你守護漢朝。
守護我們一起打下來的漢朝江山。
“李翊聽封!”
在李翊成爲季漢第一個合法的異姓國公之後,他也將成爲第一個接受漢官職位的人。
畢竟此前其所領的官職,都屬於齊官。
“臣在!”
李翊應聲上前。
“命汝爲丞相,錄尚書事。”
“授開府特權,限兩百人。”
不出意外,李翊成爲了漢朝丞相。
此前齊相,如今漢相。
總領朝政,可以決策國家大政、監督百官、甚至掌軍事動員令。
這一個封賞,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李翊不當漢相,誰來當漢相?
只不過這一個丞相,要比之原來的齊相可威風多了。
齊相至少在名義上,只是管一個諸侯國。
諸侯國下的二把手。
出了齊國,見着劉協,名義上也得低頭。
而漢相,則是真正的天下二把手。
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恭喜丞相!”
陳登率先拱手,發自真心地祝福好兄弟受領丞相之位。
而隨着這一開口,其餘朝臣也都紛紛反應過來。
齊齊向李翊作揖道賀:
“恭喜丞相!!”
丞相負責監督百官,大夥兒可得抓緊時間露個臉,爭取給李翊留下一個好印象。
雖然這麼多人,李翊不一定都記得住。
但誰不上前道喜,那李翊肯定記得住。
當李翊接受丞相之職位後,按理說接下來該關羽受封了。
結果禮官忽然唱道:
“丞相慢行!”
“陛下封賞尚未結束。”
哦?
此言一出,莫說文武百官,便是李翊也都感到詫異。
他爵位也受了,職位也受了。
各種特權也加上了。
劉備還有什麼東西,是需要在大庭廣衆之下,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專門封賞給自己的?
但很快,禮官就揭曉了這個答案。
“封李翊爲大司馬大將軍!”
唔!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
陛下居然恢復了武帝時期大司馬大將軍一職!
此前說過,這個職位原本是武帝對於衛青封無可封的情況下,在大將軍之前再冠了一個大司馬之名。
如果把大司馬大將軍這個職位單獨拎出來,它是比丞相的職權範圍還要大的。
因爲他不僅僅是全國最高軍事統帥,同時作爲皇帝的最高輔政大臣,有權參與國家重大決策。
等於是間接分走了一部分丞相的權力。
但問題是,李翊已經是丞相了。
如果再給他大司馬大將軍之位,就等於是讓其總領全國政務,全國軍務。
真正意義上,軍政一把抓。
當然了,早在徐州創業,再到劉備稱齊王時。
李翊就在幹軍政一把抓的事兒。
後來去到河北以後,李翊的職權範圍,基本上被限制在了北方。
鮮少插手南方事務。
但如今,劉備授予李翊雙職。
便等於是真正確立了李翊軍政一手抓的政治地位。
“陛下!”
李翊趕忙上前請辭:
“臣德薄智短,任丞相尚且感到能力不足。”
“如何能夠勝任大司馬大將軍一職,掌管全國軍務?”
話落,又一指身後一衆戰功赫赫的武將。
“關雲長、張益德、陳元龍、馬孟起、呂奉先皆是功名赫赫之輩。”
“才華勝某十倍,當受此職。”
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貫做人的態度。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面對接近於捧殺的封賞,李翊果斷讓賢。
專門點了幾員大將。
這幾員大將都是久經沙場,累立戰功。
更關鍵的是,他們私下裡都與李翊關係不錯。
故李翊縱然自己不當,也樂得做一個順水推舟的人情。
劉備站起身來,牽脣笑道:
“丞相休得過謙。”
“汝自徐州時,便跟在朕身邊。”
“朕清楚你的能力。”
“若說運籌帷幄,決機於兩陣之間,無人能夠勝你。”
“朕遍觀朝中諸臣,屬你最爲合適。”
“至於愛卿舉薦的大臣,朕另有封賞。”
劉備這話說的也是滴水不漏。
先肯定李翊的能力,然後解釋原因。
最後再給關羽等人一個臺階下。
不是不給你們,而是你們另有封賞。
其實,授予李翊軍政雙職也是經過劉備深思熟慮的。
早在中原大戰開始之前,劉備就一直在籌劃這件事了。
關於恢復大司馬大將軍一職,劉備甚至私下裡連跟李翊都沒有溝通過。
直接在冊封大典上,打了滿朝文武一個措手不及。
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劉備一直覺得自己虧欠李翊,跟着自己創業十八年。
雖然得了高位,卻爲了國家之事每日操勞,累死累活。
所以一直想找個機會補償他。
當然了,
給了他最高軍事統帥之職,雖然是一種無上殊榮,但也加大了李翊身上重擔。
之後的他,只會更加忙碌。
這便要說到第二點了。
李翊受領丞相之位,毋庸置疑。
但最高軍事長官,劉備考慮再三,還是覺得應該由李翊來擔當。
正如李翊自己常說的那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劉備遍觀諸將,實在找不到能夠平替李翊的人選。
關羽、張飛、呂布、陳登、馬超,他們軍事專業能力倒是合格。
但選官,並不是只看專業能力。
尤其是最高領導,如果你只有專業能力的話,那是絕對做不好這個位置的。
以上五人,都有性格缺陷。
關羽處理不好與士大夫的關係,張飛處理不好與兵子的關係。
呂布好酒色,懶散,必不能夠盡心竭力辦事。
換句話說,以上這些人,他們都不是專業的職場人。
如果不是職場人,就不能夠協調好各個部門之間的關係。
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矛盾、利益糾紛。
劉備手下倒也有不少職場人。
你比如說張郃、張遼、徐晃,他們都是標準的職場打工人。
非常會來事兒,且軍事素養絕對合格。
但是,他們畢竟是降將出身。
沒理由能夠壓在關羽、張飛這些元從的頭上。
因爲別的不說,這倆哥們兒肯定不幹。
就歷史上劉備給黃忠封一個四方將軍,關羽都要鬧脾氣,甚至直接拒絕劉備的任命。
何況是矮几個降將一頭呢?
這從側面也更加能夠反應出,不能讓關張二人擔當國家單位中如此重要的職位。
所以,思慮再三。
劉備最終把目光放在了李翊身上。
首先李翊的能力、威望還有戰功是絕對夠的。
百戰百勝的戰績擺在那兒。
其次,李翊人緣好,會來事兒。
跟同事們的關係都處的不錯。
這一點其實很重要,甚至比你的專業能力更重要。
因爲你能力再強,同事們不配合你,你也無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三點,其實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劉備感覺,自己在有生之年,甚至未來五百年。
都很難找找到像李翊這樣文武雙全,六邊全能,極會來事兒,且志慮忠純的人了。
換作任何人,劉備都不放心,唯獨李翊例外。
“此雙職非卿不能受,請愛卿領之!”
劉備再次出聲相勸,幾乎是用不容拒絕的語氣。
他的言外之意是,我知道子玉你在擔心什麼。
把國家最高行政權、監察權、軍事權全部交到一人手上,可能在將來會出事。
但……
將來之事,將來再說。
我此刻,只相信你一人。
也只有你一人,有資格軍政一手抓。
言外之意,如果哪天李翊退了。
不用李翊說,劉備自己都會主動收回相權與軍權。
畢竟劉備自己也不相信,有人有能力再次獲得此殊榮。
它的條件太苛刻了。
不僅要文武雙全,能力極致,處理好與同事手下人的關係。
還要獲得君主的絕對信任,光這一條,就能夠淘汰掉無數人。
而就是這麼苛刻的條件,李翊恰好具備。
“未來之路甚難行走,朕身邊不能沒有子玉相陪。”
劉備將手輕輕搭在李翊身上,目光與之對視。
“勿負朕躬!”
李翊望着劉備的眼神,旋即定了定心神。
“臣領命!”
僅三個字的回覆,卻振聾發聵。
這是責任感,歷史責任感。
即便李翊早就說過,平定天下後就要隱退。
但歷史的責任感,不允許他這麼快就退。
“善!善!善!”
劉備緊皺的眉頭終於鬆開,轉而露出一抹驕傲的笑容。
“……子玉,朕一直敬你爲師長。”
“但你年歲又比朕小上許多,朕今日,發自內心爲你感到驕傲。”
劉備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重新回到了龍椅上,衝禮官使了一個眼神。
禮官會意,高聲唱喏道:
“關雲長,上前聽封!”
關羽應聲上前。
衆官這下明白,只有封賞李翊時,劉備要專門單獨起身。
這也算是給到李翊的一個額外殊榮。
“封關羽爲大將軍,領漢壽公,食邑一萬戶!”
不出意外,關羽也受封了國公之位,成了季漢第二位萬戶食邑。
只不過他的大將軍職權範圍,自然要縮水不少。
畢竟李翊已經拿了大司馬大將軍,已經是全國最高軍事統帥了。
而關羽的大將軍,則相當於國防那邊的最高長官。
可以指揮戰時軍隊,平時也能夠統轄京師禁軍,以及四方都督。
而李翊的大司馬大將軍,卻是軍委那邊的最高長官了。
兩者自不可相比。
“臣關羽,謝主隆恩!”
關羽屈膝下拜。
“雲長請起!”
劉備笑吟吟地示意關羽起身。
衆朝臣齊齊拱手道賀:
“恭喜關公!”
功臣封賞,是按凌煙閣順序排的。
接下來便是陳登。
“陳登領淮南總督,廣陵公,食邑九千戶。”
淮南總督是新設的職位。
劉備把廣陵郡、壽春郡、九江郡合併成了淮南大郡。
而淮南總督之職,可以監察荊州與揚州。
也就是說,劉備正式承認了陳登江南軍功領袖的身份地位。
當然,這也是大勢所趨。
畢竟此前扶持諸葛亮及荊州的計劃失敗了,陳登成爲江南軍功第一人是衆望所歸。
“元龍恭喜你。”
李翊率先走至陳登跟前,向他祝賀。
“如今你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志向。”
陳登一直懷有吞併江南之志,以此爲畢生志向。
創業之初,李翊幫助劉備拉攏這位徐州豪族,便提出讓其去廣陵的計劃。
陳登感念李翊的救命之恩,聽從了。
如今過去十八年,陳登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子玉,我陳登一生鮮少佩服他人。”
“當今聖上是一個,而你是另一個。”
“登發自內心感激你,若無當年兄弟之諫言,愚兄斷難能有今日。”
呵呵……
李翊微微一笑:
“如今你回到江南,而吃遍四海的魚膾了。”
“不過可別忘了,翊教你的吃法。”
“還是記得多吃海魚,少吃河魚。”
“呵呵,那是自然。”
“愚兄窮極半生,纔有今日,可得惜命,與兄弟多吃兩年的魚膾呢。”
“兄弟如今當了丞相,也算是大忙人了,若是得空。”
“可得來江南找我,由我做東,請你嚐嚐五湖四海的魚膾。”
“一言爲定?”
“一言爲定!”
二人相識一笑。
“好了,快去向陛下謝恩罷。”
“嗯。”
陳登來到劉備跟前,納頭下拜。
“陳登,謝主隆恩!”
“元龍快起!”
劉備面露欣慰之色,望着陳登。
“元龍乃是湖海之士,豪氣貫雲。”
“如今當了淮南總督,總制江南,可勿要鬆散懈怠。”
“陛下放心,登願以項上人頭擔保。”
“只要登一息尚存,管教江南無虞。”
劉備新設的淮南總督,刻意強調了一項特權,那就是總制江南。
而揚州嚴格意義上講,亦屬江南。
劉備此設的目的,自然也是希望陳登壓制東吳,甚至伐滅吳人。
畢竟以如今的漢朝體量,根本不需要舉國動員,勞民傷財。 只需要一個地方集團司令,在得到中央的允許下出兵就可以了。
“臣明白!”
陳登在此謝恩。
“善!元龍在雒陽也住了有些時日了。”
“在諸事辦妥之後,便回壽春去罷。”
陳登在此謝過,一一向朝中大臣道別。
“子玉保重。”
“元龍保重,此去江南,山高路遠,多多珍重。”
二人再次道別,陳登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因爲他知道,如今自己是淮南總督,而李翊是大漢丞相。
兩人的身份地位已經越來越懸殊了,能夠見面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只是希望這一次見面,不會是最後一次。
(後世感慨李翊與陳登的友情,因魚膾而結識,故產生一個新的成語“魚膾之交”)
“益德,到你了!”
張飛興奮地摩拳擦掌,早在輪到他之前,他便已經在接受同事們的噓寒問暖了。
因爲不出意外,張飛將會是齊漢最後一位國公。
“張飛領大司馬,封涿公,食邑八千戶。”
“許開府治事。”
果不其然,張飛不出意外地,同樣領到了國公之位。
而大司馬一職,相當於是總參謀長。
主掌武將考覈、軍械調配、邊防屯田之類的事務。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縮減了張飛的職權範圍。
這也是劉備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所做出的決定。
張飛在戰場上確實是奇謀百出,但戰場之外實在不夠圓滑。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所以就當個總參謀長,是最適合張飛的崗位。
“嘿嘿,多謝!多謝諸位同僚了哈。”
“俺老張日後便是我大漢的大司馬了,諸位多多指教,多多指教!”
張飛這人其實也挺好名利的,喜歡顯擺。
所以目前受封的人之中,屬他最興奮。
接下來便是魯肅與荀攸了。
“魯肅領衛尉,封東城侯,食邑七千戶。”
衛尉是皇宮與京城的安保。
可以統率羽林郎、虎賁衛,並負責皇帝及百官人身安全。
因爲漢朝文武官員分得不是那麼細緻。
所以魯肅看似是文官,其實也可以領武官職位。
就比如歷史上的賈詡當過驃騎將軍,諸葛瑾當過大將軍是一個道理。
此前魯肅是太傅,位列三公。
現在變成衛尉,看似降官了,實則不然。
太傅其實是原來的東漢的三公,但東漢已經名存實亡。
魯肅的權力其實沒有那麼大。
並且由於劉備恢復了丞相之位,三公自然也會順理成章的取消。
因爲其與丞相的職權衝突。
而衛尉一職,相當於是中央警衛局的局長。
權力極大。
絕對對得起魯肅凌煙閣第五功臣的名位。
“荀攸領尚書令,許參錄朝政。”
“封潁陰侯,享食邑七千戶。”
尚書令是行政的中樞執行。
負責擬定政令,協調丞相與皇帝的政務。
相當於國家的秘書長,有點兒類似丞相的副手。
所以權力也同樣不小。
“臣等謝主隆恩!”
魯肅、荀攸雙雙謝過。
“趙雲領中護軍,掌管禁軍。”
“封常山侯,享食邑七千戶。”
中護軍是掌握禁軍精銳的統帥。
專職護衛皇帝,統領白毦兵、虎賁衛等特種部隊,
有監管宗室的安全指責。
相當於是中央的警衛團的團長。
“陛下!”
趙雲並未似前面幾位前輩一樣謝恩。
轉而是上前諫言道:
“霍去病曾言:匈奴未滅,無用家爲?”
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
“漢朝人民,屢經兵革,飽嘗戰火。”
“雲微末之功,不敢受此七千食邑。”
“乞請將田宅盡數可歸還百姓,令其安居復業。”
“唯請陛下聖裁!”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
這趙雲瘋了吧?
七千戶食邑不要,要把田宅還給百姓?
常言道,富貴不回鄉如錦衣夜行。
趙雲作爲地地道道的常山侯,這在父老鄉親面前是何種的殊榮?
結果這廝居然當着滿朝文武的面,拒絕陛下的好意,要放棄所賜田宅。
這人該不會是個顯眼包吧?
不怪衆人對趙雲感到不滿。
只因大夥兒捨生忘死、奮勇拼殺,就盼着在冊封大典上領賞。
好給子孫後代謀福,安享晚年。
結果你趙雲蹦出來開一個主動放棄食邑的頭。
那你讓後面聽封的人怎麼辦?
你趙雲倒是成聖人了。
那我被道德綁架了啊!
“……子龍,既是陛下好意,還是受之罷。”
李翊出聲責備,勸趙雲接受食邑。
趙雲卻道:
“雲不僅僅追隨陛下,更是追隨仁義之所在。”
“只盼有一天能夠四海清平,百姓安居樂業,雲便心滿意足。”
“如今天下未定,雲絕不敢就此享受。”
哼~~
此言一出,朝中不少人都面露鄙夷之色。
是,你了不起,你清高!
就你不享受,我們都成了貪圖享樂的人了。
奶奶滴!
打了一輩子仗,就不允許我們享受享受。
“子龍真丈夫也!”
劉備還是忍不住讚歎趙雲高尚的品德。
“不如這樣吧,這七千戶食邑,子龍你還是受了。”
“然後你再以個人名義,將所受田宅,還給百姓,使他們安居樂業。”
“然後以其服兵役的方式,繳納納戶稅。”
“如此既不駁朕意,也可安民心。”
“子龍看是如何?”
趙雲這才謝恩,拜道:
“臣謝主隆恩!”
之後,便是凌煙閣前十的最後三人。
“馬超領驃騎將軍,都督涼州、雍州軍事,防禦羌胡。”
“賜爵扶風侯,享食邑六千戶。”
馬超此前在幷州熬資歷,因爲此次關中之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因此得以升遷爲了西部戰區司令。
不僅要負責抵禦羌胡等少數民族,同時還要負責爲國家收回“涼州”。
“麋竺領大司農,領鹽鐵專營。”
“賜東海侯,享食邑六千戶。”
大司農掌管國家財政。
負責徵收田賦、鹽鐵專營、賑災儲備,兼管皇室內帑。
也算是麋竺因材而用了。
“呂布領徵北將軍,負責防禦匈奴、烏桓,高句驪、鮮卑人。”
“原溫侯食邑,增封兩千!”
呂布在遼東鎮守多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忠心。”
熬成了北部戰區的總司令。
但他的職權範圍,依舊是被限制在了防禦胡虜。
一方面,對付胡虜呂布有心得,他適合幹這個。
一方面,北方早已一統,趨於穩定,所以軍事方面能用到的也就是防範遊牧侵擾。
“臣呂布,謝陛下厚恩!”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呂布連連頓首,磕頭謝恩。
他飄零半生,此刻終於成爲了一名真正的漢官。
如今的他已經年近六十歲了。
就算想折騰也折騰不起來了。
眼下平穩地落地,就是他最後的心願。
畢竟自己還有三十多房太太,需要自己養。
封賞還在繼續。
“劉曄領光祿勳,掌顧問應對。”
“賜爵成鄉侯,享食邑五千五百戶。”
光祿勳是皇帝的顧問與禮儀。
主要主持朝議禮儀、選拔郎官,也就是後備幹部。
並可以參與機密決策。
“黃忠遷任鎮軍將軍,賜爵南陽鄉侯,享食邑五千五百戶。”
黃忠此刻不在雒陽,但還是照例唱喏。
而禮官提到“遷任”,實際上就是降職了。
因爲黃忠原來是後將軍,從四方將軍變成重號將軍是一種降職。
主要還是受馬謖事件影響。
荊州官員遭到朝中許多大臣,地方陣營的大肆彈劾。
因此陷入了一場政治風波。
這主要還是因爲當年劉備爲了捧荊州人,大肆打壓地方派系。
不僅越級提拔黃忠一名老卒。
甚至讓地位最高的河北派給荊州人當輔助。
這對於河北將領來說是奇恥大辱。
如今荊州出了事,衆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落井下石”的機會。
劉備會安撫羣臣,只能選擇打壓荊州,穩定局勢。
不過,黃忠也只是名義上的降職。
按照劉備原本的構想,黃忠應該和諸葛亮搭檔領導江南的。
既然如今江南領袖成了陳登,所以黃忠這個遷任的鎮軍將軍,其實就相當於南部戰區的副司令。
主要負責輔佐陳登經略淮南、荊州、並主抓訓練水軍。
“陳到領虎賁中郎將,統領白毦兵。”
“授汝南亭侯,享食邑五千一百戶。”
陳到主要負責執行斬首、偵察、反刺殺等秘密任務。
相當於特種部隊的司令。
“臧霸領鎮東將軍,都督青州、徐州軍事,防範東吳。”
“賜爵琅琊亭侯,享食邑五千一百戶。”
劉關張從青徐轉到雒陽,東部戰區司令自然落在了這位泰山幫領袖的頭上。
“臣臧霸謝主隆恩,願吾皇萬歲!”
臧霸感激涕零,連連謝過。
“田豫遷任護烏桓校尉,負責招撫烏桓、鮮卑。”
“管理邊境互市,組織蕃兵。”
“賜爵漁陽亭侯,享食邑五千戶。”
田豫的官職幾乎沒怎麼變動,畢竟他一直在邊境忙公務。
但我們知道,漁陽已經被李翊發展成了經濟特區。
那裡有多富,自不用多說。
劉備從來不會虧待老兄弟。
“牽招領護羌校尉,賜爵雁門亭侯,享食邑五千戶。”
劉備陣營原本的官職是比較亂的。
甚至能看到三公與丞相之位的並存。
這主要就是因爲當時劉備手下一部分是齊官,一部分是漢官。
如今三興漢室,自然要統一漢朝官職。
田豫既然成了民族事務部的部長,那牽招自然是要讓位的。
他則被調到西部,成了西部邊境的維穩總指揮。
主要節制羌族部落,處理少數民族事務,負責重新開闢絲綢之路。
“徐晃,領左將軍,賜爵楊亭侯,享食邑四千五百戶。”
“張郃,領右將軍,賜爵河間亭侯,享食邑四千五百戶。”
“高覽,領後將軍,賜爵渤海亭侯,享食邑四千五百戶。”
“張遼,領前將軍,賜爵馬邑亭侯,享食邑四千五百戶。”
由於黃忠的四方將軍調動,那麼該職位自然也要重新定義。
徐晃的左將軍,主要負責駐防冀州,策應四方戰區,拱衛京師。
相當於是中部戰區的總司令。
而張郃的職責是負責協助徐晃嗎,專司山地作戰與城池攻防。
相當於是中部戰區的副帥。
至於高覽、張遼,則是負責戰略預備隊,支援部司令。
四人都是河北將領,李翊的嫡系。
從這一個人事安排來看,也不難發現。
劉備正式確立了河北在全國的軍事戰略地位。
“陳羣領御史大夫,掌監察,賜爵潁川亭侯,享食邑四千戶。”
御史大夫負責彈劾百官、巡視地方、修訂律法,有監察與反腐的職權。
“徐庶領太中大夫,可參與國策制定,提供戰略建議。”
“賜爵長社亭侯,享食邑四千戶。”
“龐統領侍中,參決機密,賜爵襄陽亭侯,享食邑四千戶。”
侍中就是皇帝的機要秘書,負責審覈奏章、起草詔書。
甚至可以封駁丞相決議,權力不小。
劉備也是在漢中一戰,終於認清了龐統的才幹。
纔會把他提拔到中央,甚至是身邊來當秘書。
這可比原來的別駕、從事、功曹要高級多了。
雖然都是秘書,但這是皇帝的秘書啊。
“袁胤領太僕,掌車馬,賜爵汝陽亭侯,享食邑四千戶。”
袁胤也算是靠着家族而興榮的。
憑藉着特殊身份,博得了一個交通部的部長職位。
主要負責管理全國的驛站、戰馬調配、以及皇帝車駕等等。
“張繡領破虜將軍,賜爵武威亭侯,享食邑三千五百戶。”
“賈詡領太常,掌禮儀教化,賜爵姑臧亭侯,享食邑三千五百戶。”
說來諷刺,賈詡當年以一手“文和亂武”揚名天下。
如今卻成了大漢朝的文化部的部長,專門負責祭祀,教化百姓。
“簡雍領鴻臚卿,賜爵涿郡亭侯,享食邑三千戶。”
鴻臚卿主要負責外交與民族接待。
要接見外使、管理歸義胡商、處理諸侯國關係。
也算是符合簡雍的特性了。
最後——
“劉琰領宗正,掌宗室事務,賜爵魯亭侯,享食邑三千戶。”
劉琰受到的質疑聲最多。
靠着宗親與元從的雙重身份,博了一個凌煙之名。
但劉備需要一個宗室成員,幫他記錄皇族譜牒。
調解宗室矛盾,以及監督藩王的工作。
畢竟如今的劉備,早已不是諸侯,而是真正的天下共主,萬民之主了。
至此,凌煙閣二十八功臣全部封賞完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