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

卻說劉備在徐州大搞“招賢大會”,竟意外遇着鼎鼎大名的水鏡先生司馬徽。

其不僅爲自己的謀主李翊冠以“天樞”之名,更是力薦了琅琊諸葛氏。

劉備已得天樞、鳳雛兩顆明星,而如今的臥龍也近在咫尺。

聞說他就在驛館中歇息,劉備說什麼也得親自前去拜謁。

關羽、張飛皆勸道:

“兄長乃朝廷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若論及臣屬,那諸葛孔明也該屬兄長臣子纔是。”

“若須他來見,兄長只需發一道徵辟令便是。”

“何必親自去請?”

“況且還須等他午睡醒?”

關、張有這種想法也屬正常。

畢竟此時的劉備早已不比當初入徐州了。

如今的他是漢室苗裔、車騎將軍、袁氏姻親,橫跨五州之地。

說是天下第一諸侯也不爲過。

又何必重視一個從荊州搬回的舊族?

尤其劉備早在剛入徐州時,也多是發徵辟令,鮮少主動去請的。

劉備解釋道:

“此前發徵辟令,蓋因其人不在下邳,或在別處州郡。”

“如今這位鼎鼎有名的臥龍先生,就在我的館驛。”

“況賢弟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

“文王且如此敬賢,備又怎可落於人後?”

“吾當親往相請,不可怠慢先生。”

又指關羽道:

“雲長且休去,汝已是青州牧了。”

“此次招賢宴會,其實也是愚兄爲賢弟舉辦的餞行會。”

“宴會過後,汝可收拾行囊,即刻往臨淄去赴任。”

兄長……

關公還待再言,劉備只揮了揮手:

“……去罷。”

關羽一怔,旋即拱了拱手,沉聲道:

“……是,遵命。”

劉備遂只帶了張飛,至驛館處去尋訪孔明。

離驛館半里之外,劉備便下馬步行。

張飛忍不住笑道:

“兄長忒也小心了,隔着這麼遠,難道還能吵擾到那先生不成?”

劉備不應,徑直往前走,迎面正遇着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男子。

“小郎,敢問這裡可是孔明先生所歇之驛館?”

劉備微微一笑,拱手一禮。

少年郎應道:

“家兄正在午睡,未請教將軍是?”

原來這少年郎便是諸葛家的小子諸葛均。

遇着劉備時,手裡都還捧着一卷書,孜孜不倦地讀着。

劉備暗暗感到驚奇,心嘆果然是諸葛家出身。

“在下漢車騎將軍,下邳侯,領徐州牧劉備。”

“因仰慕孔明先生之才,故專程前來拜謁。”

諸葛均聞說是劉備本人親至,微感震驚,斂容見禮道:

“原來是劉將軍,使君請稍候。”

“待吾去喚醒家兄來。”

諸葛家已舉家搬回徐州琅琊了,劉備就是他們的頂頭上司。

是萬萬得罪不得的。

“誒!不用勞煩了。”

劉備連忙攥住諸葛均的衣袂,將他攔住。

“既然先生尚在午睡,吾只在館外等候便是了。”

“……這,那好罷。”

諸葛均雖然覺得不妥,但也不好忤逆劉備的意思。

兀自去一石案上讀書去了。

劉備便手插衣袖,站在那裡等候。

時正值寒冬臘月,

朔風凜凜,瑞雪霏霏。

劉備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時辰。

眼看天色都快暗了,張飛打了個哈欠,終於有些不耐煩了。

“……這先生好大的架子,竟如此傲慢。”

“如今天降大雪,兄長千金之軀,身邊也沒個人照應。”

“他倒好,高臥在牀,推睡不起。”

“卻教俺們在此頂風冒雪,吹冷氣!”

劉備睨他一眼,叱道:

“弟輩若是怕冷,就先回去罷!”

張飛忙道:

“如今風雪甚緊,天寒地凍,俺也不過是恐兄長勞神罷了。”

“況那孔明縱有大才,也未必能過李先生。”

“李先生尚不見得其架子如此之大,況這孔明乎?”

由於有李翊珠玉在前,深諳職場之道,極會來事兒。

以致於讓張飛都產生了錯覺,他認爲讀書人就該都像李翊這樣。

腹有才華,翩翩君子,謙遜有禮。

所謂,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有李翊珠玉在前,又有許攸瓦礫在後。

使得張飛也不再迷信讀書人士,認爲讀書人也該分成兩類辯證來看。

“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返而方得一面。”

“況吾欲見大賢耶?”

“而世間只有一個李子玉,更只有一個諸葛孔明。”

“益德又何必非要將二人放在一起比照?”

劉備也算識人無數了,知道這人本來就是千人千面。

李翊懂職場,會來事兒,這是他的優點。

這位諸葛先生有性子,有傲氣,這是他的風骨。

沒有哪個誰對誰錯,只是分人罷了。

張飛嘴上雖不再抱怨,但心裡仍是不痛快。

又過了許久,忽見他堂上之人翻身將起。

劉備身軀下意識一擡,只見堂上之人伸了個懶腰,口中吟詩道: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冬睡足,窗外日遲遲。”

唔……

不知爲何,當聽到這段詩文之後,劉備脣角竟不自覺地微微翹起。

那先生吟罷詩文,翻身問身側童子,道:

“是否有客到來?”

童子答曰:

“車騎將軍,劉徐州已在館外立候多時了。”

諸葛亮乃慌忙起身。

“何不早報!尚容更衣!”

遂轉入後堂,又過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劉備舉目視之,見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容貌甚偉。

身披鶴氅,迎立漫天風雪,映得更加光彩照人。

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上一次給劉備這種感覺的,還是洗淨之後的李翊。

劉備乃上前主動施禮:

“漢室末胄,徐州牧劉備。”

“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因軍務倥傯,有失拜訪。”

“今聞先生已至驛館,故特冒風雪而來。”

“得瞻道貌,實爲萬幸,大慰備仰慕之私。”

諸葛亮持羽扇向劉備還禮,溫聲笑道:

“琅琊俗人,疏懶性成。”

“竟蒙將軍親自蒞臨,不勝愧赧。”

二人敘禮已畢,便要入館內交談。

劉備又令張飛在館外等候,張飛暗笑:

“兄長一見着名士便走不動道了。”

“他未見着李先生已有數月,今日訪着孔明。”

“怕是得相談個三天三夜才肯罷休。”

劉備與諸葛亮進了正堂,分賓主而坐,童子在旁側獻茶。

“因水鏡先生力贊先生之才,故備專程前來探望。”

“還望先生曲賜教誨,備願躬聽明誨。”

諸葛亮笑道:

“李郯侯,龐士元,皆世之高士也。”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大事?”

“將軍有不明之處,可問此二人。”

“奈何要舍美玉,而求頑石乎?”

劉備亦是彎脣笑道:

“先生休得自謙,大丈夫懷抱經世奇才,豈可困坐終老?”

“況李子玉身在冀州,龐士元遠赴幷州。”

“備身邊仍舊缺少可以早晚問策之士,還望先生以天下蒼生爲念。”

“開備愚魯而賜教。”

諸葛亮乃道:

“……如此,亮願聞將軍之志。”

劉備眸中一亮,躬身告曰:

“備起身於涿郡,家道中落,不得已靠織蓆販履爲生。”

“彼時,山河黎庶,悉毀兵災。”

“良知仁善,皆沒戰禍。”

“備不自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

“故起兵數年,不爲逞勇殺伐,只爲救護蒼生。”

“身邊雖有志同道合者並肩,使今小有成就。”

“然備仍恨智術短淺,迄無所就。”

“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爲萬幸!”

諸葛亮沉聲分析道:

“如今將軍已滅袁氏,河北大地早晚歸屬將軍。”

“將軍本以徐州首事,平琅琊臧霸之患。”

“五郡歸一,百姓無不歸心悅服。”

“河北乃天下之富地,今雖殘壞,猶人口尚多。”

“是以將軍治黃河以北,不可以不先定。”

“今已破袁譚、袁尚,若分兵先擊其一,二袁兒必坐觀時變。”

“以其閒勒兵收熟河北之麥,約食畜谷,一舉而袁氏可破也。”

“吾料其必遁至幽州,可結遼東公孫康以擒二袁兒。”

“既破袁氏,西連幷州,以馬超制高幹、胡虜。”

“以幷州居高臨下之勢,威脅曹操側翼,操不敢輕動也。”

“北方平定,兩雄之勢可成。”

“將軍所患者,唯曹操一人耳。”

“攻滅曹操,中原可圖,天下可定也!”

劉備聞言,又驚又喜,暗忖:

“竟與子玉所教我之言相同!”

李翊也力勸老劉不要再着急對外擴張了,先全力平定北方。

約食畜谷,儲備軍資纔是上策。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劉備見諸葛亮能一針見血指出目前劉備集團的癥結所在。

正與李翊定下的戰略方針相同。

僅這番言語,劉備已深知孔明有大才,乃避席拱手謝道:

“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

“備雖名微德薄,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

“備當時時拱聽明誨,奉先生爲師。”

諸葛亮嘆了口氣:

“李郯侯有經綸濟世之才,龐士元與吾乃是舊友,吾深知他亦爲王佐之才。”

“將軍有此二人輔佐,天下早晚能定。”

劉備連忙說道:

“若先生肯出山相助,亂世豈非速定,天下豈非早安?”

“先生豈不念天下蒼生乎?”

有誰會嫌手底下人才多呢?

何況隨着劉備地盤得不斷擴大,終是需要將自己的一些有能力的心腹派往別處去的。

那就必須有新鮮的血液注入。

此時的諸葛亮,不過二十出頭罷了。

而李翊在明年就要年滿三十了。

三十而立,時間過得終是太快了。

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

一代人才老去,終須新一代人頂上。

劉備又何嘗不希望將來李翊百年之後,有人能接他的班?

當然了,劉備年紀也不小了。

本身自己起兵就起得比較晚,前半生也大多蹉蹉跎跎地過去。

今年的他也四十二歲了,極有可能走在李翊前頭。

尤其隨着袁瑛的順產,老劉已經久違的得到一子。

先不管他還有沒有精力去生第二子,第三子。

但他現在也可以算是“老來得子”,總得爲後人鋪點路才行。

劉備難得遇着臥龍,說什麼也要請他出山,乃起身執諸葛亮手,垂淚泣道:

“……先生不出山,如蒼生何也!”

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溼。

孔明見其意甚誠,乃握住劉備手,說道:

“將軍既不相棄,亮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大喜,遂命等在館外的張飛,將備好的金麻絹帛獻上。

張飛聽得大哥呼喊,暗歎居然這麼快就搞定了!

不過轉念一想,大哥這些年沒少求賢。

光李翊給劉備舉薦的,一隻手都數不過來。

老劉面對賢士,也算是經驗豐富的了。

遂將金麻禮物帶入堂內,諸葛亮當然不肯受。

劉備乃解釋道:

“聞先生已舉家搬遷回了琅琊,路途遙遠,所用頗巨。”

“故此非聘大賢之禮,但表劉備寸心耳。”

諸葛亮這才肯受,於是邀劉備在館中共宿一宵。

二人同牀共枕,抵足而眠,安睡了一晚上。

次日,清晨。

一大早,劉備先送別關羽往青州赴任去。

隨後正式拜諸葛亮爲軍師中郎將。

劉備的封賞,一如往常般豪爽利落。

當初初見李翊之時,彼不過一山野小兒,但劉備卻力排衆議,將之拜爲了軍師。

當時的劉備,還要頂着巨大的壓力。

可如今,在諸葛亮無有任何功名的情況下,劉備拜其爲軍師中郎將,衆皆不敢多言。

一是因爲劉備如今的威望已經足夠高了,可以壓住衆人。

二是因爲有李翊珠玉在前,誰敢質疑劉備的決定?

人劉備也有話說的,當初我力排衆議拜李翊爲軍師。

你們都說他黃口小兒,並無真才實學。

現在被打臉了吧?

如今我又找到一位比當時的李翊還要更小的諸葛亮。

你們誰不服,誰敢多話?

衆人的確不敢多話,而且任誰都能夠看得出來。

此前李翊就是軍師中郎將,現在李翊升官兒去了河北。

劉備轉頭便將這空缺出來的職位,給了新入職的諸葛亮。

這顯然是要把他往下一個李翊的方向培養,讓他來接李翊的班兒啊!

也就是說,在李翊之後,諸葛亮很有可能成爲新的徐州二把手。

未來的副總,大夥兒自然犯不着去得罪他。

諸葛亮一經拜將,衆官員紛紛攜賀禮前去祝賀。

諸葛亮全部不受,命衆人帶回。

衆官員面面相覷,七嘴八舌議論着:

“李郯侯在時,雖未嘗主動向我等索賄。”

“然逢年過節,吾等送禮,郯侯亦多欣然受之。”

“平日郯侯時常照拂我等一二。”

“奈何新上任之軍師,竟連區區賀禮都不肯納受?”

有不少人都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嘆道:

“……唉,虧我等與郯侯相交多年。”

“早知當初分配職事時,便當自請調往冀州。”

“今郯侯已去,不知新上任之軍師性情如何。”

衆官員心中不安,都在那裡思念李翊。

……

話分兩頭,

說起李翊,此時的他正在安平追擊袁譚。

袁譚納郭圖之計,大驅百姓在前,用爲先鋒軍。

於是連夜驅趕安平百姓,皆執刀槍聽令。

百姓哭喊奔逃,皆被袁譚殺之。

有少數百姓,僥倖逃出去的。

正撞着李翊行軍的部隊,遂主動請求庇護。

李翊納之,問其緣故。

這才知道,袁譚竟拿河北百姓當做肉盾,先將他們驅趕出安平。

“袁顯思何以如此暴虐耶?”

饒是李翊,也覺得袁譚此舉未免過於癲狂了。

安平百姓好歹也算是袁氏的子民,他們的鄉親父老啊。

袁譚此舉,簡直倒行逆施。

“……唉,袁顯思有負我之期望,有負主公之期望也。”

李翊有些自責地嘆了口氣。

原本還想扶持袁譚上位,架空他的權力,從而間接統治河北。

這樣一來,李翊團隊在河北的工作會順利許多。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誰能想到袁譚會着魔到這種程度呢?

衆人勸道:

“袁譚用百姓爲兵,欺我等不敢接戰。”

“不若一舉破之,免得麻煩。”

李翊搖了搖頭,果斷否決道:

“今吾已領冀州牧,冀州之民及吾子也。”

“況吾初至徐州,秉持劉將軍以民爲本,以民爲貴之理念。”

“若舉兵攻之,豈非上來便要破例?”

衆人聞言,皆是一愣。

李翊方至冀州,的確算是瘋狂“立人設”。

wWW тt kan c o

他甚至都不以郯侯爵位身份示人,而是先以袁氏女婿自居,然後纔是冀州牧。

此舉,無非就是想盡可能的淡化與河北鄉親父老之間的仇恨罷了。

非我也,兵也。

如今戰事結束了,大夥兒從此以後就是一家人,何必刀槍相向呢?

所以李翊一開始對二袁兒也多是採取懷柔之策。

他們聽不聽是他們的事,但李翊做不做,卻是李翊的事。

這是做給河北鄉親父老看的。

要他們知道,不是我李翊不講情面,實在是二袁兒倒行逆施。

黃忠跌足嘆道:

“打也打不得,走也走不得。”

“豈非是無解了?”

陳到大聲道:

“先生向來足智多謀,豈能被這點小事難倒?”

“況咱們一路走來,最難的官渡之戰都挺過去了,這又算得了什麼?”

李翊苦笑道:

“這可不是小事。”

“袁譚不在乎河北父老性命,是他已經滿盤皆輸,殊死一搏罷了。”

“而吾卻要長留此地,不可亂殺本地土人。”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束手無策。

真要說這場仗難不難打?

那確實不難,袁譚收聚些螻蟻之兵,哪裡成得了氣候?

更別說跟徐州這幫身經百戰的悍將們匹敵了。

真正麻煩的是,前頭當肉盾的百姓。

這種驅趕百姓在前的殘酷戰術,就是需要將領在軍事行動與道德倫理之間找到平衡。

若換作這些將軍們來,他們直接衝了。

關你老百姓有多少傷亡,反正我們只管殺袁軍。

可李翊作爲冀州的最高領導人,不能不在意名聲,這不利於他接下里的統治工作。

陳到見衆人都不答,遂主動建議道:

“可否只管先前衝刺,叫將士們逮着袁軍殺。”

“勿傷老百姓便是。”

此言一出,立馬被衆人駁斥道: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

“兩軍決戰,真要廝殺起來,誰顧得上老百姓死活?”

陳到啞然,無話可說。

若說要一點傷亡沒有,那未免太不現實了。

於是,衆人紛紛將目光落在李翊身上。

等着他這個最高統帥,拍案決定。

李翊伏在案上,靜靜地觀察着戰場地圖。

過了許久,才緩緩啓聲說道:

“袁譚此舉,既是想將我等驅趕出安平。”

“好令我與袁尚廝殺。”

“不若將計就計,就此退兵。”

衆人聞言,立馬想要出聲勸諫。

打仗可不是旅遊,大軍調轉方向,從技術來講是一件非常麻煩困難的事情。

未等衆人說話,李翊的聲音再次傳來:

“……諸位休驚,吾話還未說完。”

說着,李翊以手指着地圖,輕輕一磕。

“吾大軍可先退至安邑,此爲安平入口。”

“漢升與叔至可各領五百驍騎,屯於觀津、下博。”

衆人都湊過來看地圖。

觀津、下博就是安邑前面的左右兩個小縣。

等於李翊是擺了一個口袋陣,引袁譚入甕。

而黃忠、陳到作爲奇兵,可以避免正面衝突,迂迴作戰。

繞襲袁譚主力軍隊,以此來減少對百姓的傷亡。

衆人皆認爲這是目前最好的解決辦法了,正欲領命,李翊卻又佈置新的戰術。

“來日於安邑處,可誘袁譚來陣前講話。”

“我等卻並不廝殺。”

“以言語干擾,揭露袁軍暴行。”

“好策反袁軍士兵,鼓勵百姓奮起反抗。”

李翊善於料算人心,他對這次策反幾乎有九成九的把握。

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這些被袁譚擄來的百姓,之所以不敢反抗,無非是畏懼袁譚的兵威罷了。

若是來日陣前策反,有了李翊軍隊的撐腰。

他們心裡便有了底氣。

雖然他們的策反,不一定便會對戰局有制勝的影響。

但其所造成的傷亡,可盡數爲袁譚一人背了。

……唉,這敗家子兒,把老爹的家業霍霍得可真慘吶。

李翊不禁想起了自己繼承的家業,那麼小心翼翼地經營,最後誰能想到會有這種事呢?

在已經做完兩個安排之後,李翊接下來做了最後一個安排。

“公明,你去置備些糧食、衣物、用品。”

“待來日戰事結束之後,盡力安撫百姓。”

“……喏。”

徐晃拱手領命。

次日,天明。

南方人聲鼎沸,人流涌動。

大量安平百姓被架在前頭,驅趕着向前。

喊聲大舉,哭聲震天。

軍民一齊涌出,直抵李翊大寨。

袁譚遣哨騎探查,回報說寨是空的。

“……空的?”

袁譚一皺眉,暗想李翊這人滑的很,也不知又會使什麼詭計。

“——報。”

又一哨騎,飛馬來報。

“稟將軍,在安邑方向見着大量河南軍。”

“是李翊人馬嗎?”

“小的不敢近前看,未能探清。”

“只是安平郡應該找不出別的大部隊來。”

袁譚乃命人繼續驅趕百姓前進,直往安邑而去。

不知不覺,大軍便過了下博、觀津。

伏在兩側的黃忠、陳到,見袁譚軍進來了,皆心中暗喜。

果不出先生所料也。

左右人建議趁機攻之,袁譚軍必然生亂,百姓便可得救。

黃忠、陳到俱拒絕了這個建議。

“君侯常言,凡行軍打仗,須要沉住氣。”

“如今君侯要在安邑正面分化敵軍,爭取時間。”

“待彼注意被分散以後,再進攻不遲。”

於是下博、觀津的兩路兵馬,皆不着急進攻。

袁譚不知有伏,直往安邑而進。

不想李翊已在那裡擺好了陣勢,在此恭候多時了。

李翊主動催馬出陣,命人喊話叫袁譚出來。

袁譚披魚鱗甲,挺槍出馬。

甫一出陣,李翊便出聲責罵道:

“袁譚!吾待汝甚厚,甚至於劉將軍前保舉於你。”

“汝何以生異心,在冀州作亂?”

袁譚一愣,萬沒想到自己被叫出去竟然是捱罵的。

當下也不服氣,出聲罵道:

“當初召爾等過河,是爲了助我掃平反賊,安定河北。”

“你倒好,趁我外出之時,竊取冀州大權。”

“如今你得了冀州牧,某死了大半軍士,什麼也沒撈着。”

“就憑汝之所作所爲,也敢說待我甚厚?”

李翊不慌不忙說道:

“袁本初倒行逆施,吾家奉詔討賊。”

“有天子明詔在此,可以查驗。”

“吾於劉將軍面前保舉於你,給你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你怎麼不謝我,反倒怪罪起我來了?”

兩軍將士聽聞,都覺得李翊這話哪裡不對,但也沒法反駁。

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詭辯”吧。

“至於冀州牧一事,此乃朝廷的詔書,吾怎好抗旨不遵?”

“況普天之下,莫非漢土。”

“吾主乃漢朝苗裔,佔據河北之土,名正言順。”

“怎麼到你口中反倒成了侵汝境界了?”

“縱然河北之土,本該屬於袁氏。”

“吾家主母,系出袁氏,乃袁氏嫡女。”

“李某拙荊,亦是袁氏女。”

“不論是按哪種來算,佔據河北。”

“都合情合法!”

……

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
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