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

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管卻說龐季正準備出使徐州,卻被族中子侄攔住,懇請叔父帶他同往徐州去。

而這位族侄,亦出生於襄陽大戶。

姓龐名統字士元,乃是襄陽名士龐德公的親侄兒。

而龐統“鳳雛”的名號,正是龐德公給他取的。

這時候的龐統雖在本地已小有名氣,但還未完全成爲當世名士。

此時尚在求學之中,因聽聞徐州富庶,人民安樂,安置城邑,興辦太學。

除孔融外,還有不少大儒在此談經講道。

龐統神往已久,便想趁著龐季此次出使徐州的機會,與他同去徐州看看。

“士元,汝明年便要行弱冠之禮了。”

“待汝弱冠之後,便去水鏡先生司馬徽那裡,讓他給你一個品評。”

古代士人都喜歡炒作,讓自己的名聲大起來,這樣對自己未來的仕途有幫助。

龐德公給龐統取“鳳雛”的名號,就是幫他揚名的。

但龐統的名聲依然很低,龐德公便對龐統說。

大家都知道你是我的侄兒,卻不知道你的能力。

等你弱冠之後,就去拜訪名士司馬徽,讓他給你一個評價。

這放在漢末,就屬於是“買熱搜”行爲。

當年曹操也是聽了橋玄的介紹,親自跑到汝南去找許劭買熱搜,給自己提升知名度。

現在龐季的意思,就是讓龐統安心備戰明年的“考覈”,爭取在水鏡先生面前博得一個五星好評。

從此龐統便能徹底揚名,入仕官途,平步青雲了。

然龐統卻道:

“我聞徐州李子玉乃天下智謀之士,腹有韜略,奇計百出。”

“劉徐州正是得此青雲士,纔有如今之成就。”

“小侄想去徐州拜訪這位李先生。”

龐統思維並不死板,買熱搜找誰買不是買?

現在李翊早已名揚天下,若能與他結識,博一個好評。

同樣可以使自己聲名大噪。

而司馬徽此時還在潁川。

等在徐州拜訪完了李翊之後,再去潁川拜訪水鏡先生。

一連買兩個熱搜,這聲望不得嘎嘎漲?

與諸葛亮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不同。

龐統是隻求聞達於諸侯,一心想要做官。

揚名於世,拜將封侯,榮妻蔭子。

用龐統自己的話說,就是,“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

意思是大丈夫處世,就應該做大官,哪能夠不施展自己才華的。

所以想要做高官,就得把起點拔高。

龐統本身生於名門,已經有背景了。

就差一個揚名於世了。

“……唉,也罷。”

龐季嘆了一口氣,“既然士元有此想法,當叔叔的自無拒絕之理。”

“只是莫忘了我等此去是爲公事,不可因私廢公,延誤荊州大事。”

龐統拱手一揖,“叔父寬心,統曉得。”

龐季無奈,便領龐統上船,帶他一起去往徐州。

之後,黃射也領禰衡來見龐季,給他說明緣由。

與龐統不同,禰衡早已成名,此時早已是天下有名的辯才。

龐季自是知道禰衡的名聲,待聞說他要去徐州的原因之後,不免慨嘆道:

“自徐州遭亂以來,無數士人豪族或往淮南,或往江東。”

“這纔不過幾年,怎的人人都想去徐州了?”

吐槽歸吐槽,考慮到禰衡的名氣,又有黃射的面子在那擺著。

龐季自無拒絕的道理,也同意將禰衡一併帶往徐州。

不表。

……

卻說陳地朝廷,曹劉會盟,商議了對抗河北南擴的具體計劃,並賦予實施。

待各項合作條款擬定之後,雙方各自回到自己的治所。

劉備在李翊的幫助下,外交形勢一片大好。

只需在徐州安心發展,積累糧食,製造軍械,訓練士兵。

全力備戰袁紹接下來的南下便好。

而曹操此時卻依然忙得焦頭爛額,有許多事務未曾解決。

其中最大的麻煩,還屬關中崛起的馬騰、韓遂。

與演義形象的不同,馬騰歷史上可不是什麼“大漢忠臣”。

他祖上雖然也闊過,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

但跟備備一樣,到了馬騰這一代已經沒落了。

備備靠織蓆販履爲生,馬騰以砍木樵柴爲生。

後來備備拜師名士盧植,擠破腦袋想往士人圈子裡鑽。

而馬騰則選擇了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

那就是加入涼州叛軍,反叛大漢。

當然了,這也是由社會環境所決定的。

馬騰所處的年代與地緣位置涼州,就是非常不太平。

他與韓遂組成的叛軍,與朝廷爲首的官軍。

其中包括名將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人,在涼州大戰。

雙方互有勝負,引得天下騷動。

後來,關中地區先後經歷了數次權力更迭,王室板蕩。

目前的關中關西地區,割據一方的軍閥,高達十餘個。

而毗鄰關中的潁川,作爲曹操的治所。

這些割據的軍閥,無疑成爲了曹操的後顧之憂。

曹操方經歷淯水之敗,並不想再起戰事,派兵去定關中。

同時,關中過於多的軍閥,也會使曹操深陷戰爭泥潭。

這不利於曹操做對抗袁紹的準備。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最爲重要的原因。

就是關中殘破,沒法發展。

這裡地廣人稀,百姓壓根兒吃不上飯,曹操佔了還得自掏腰包去養民。

同時,

這裡還有羌族爲禍,越搶人越少,人越少就越難奔小康。

如此,惡性循環。

所以縱然曹操西邊就有一片廣袤的領土,曹操也不想去佔領。

但西邊兒的隱患,曹操又不得不引起重視。

無奈之下,曹操遂找到謀臣荀彧商議。

“今關中殘破,匪患蜂起,尤以馬騰、韓遂擁兵自重。”

“吾恐與河北大戰之時,涼州叛賊趁亂襲許。”

“未知文若有何高見,可爲我穩定關中?”

曹操現在是真沒了主意,只能找荀彧,徵詢他的意見。

比起隔壁劉備,他纔是真正東南西北四面受敵。

老劉至少東面是東海,可以少防一路東海龍王。

“今會三輔亂,馬騰、韓遂恃強於關中,各擁強兵相與爭。”

“愚以爲明公只宜安撫,不宜強取。”

荀彧認真爲曹操分析形勢。

“涼逆自恃勇武,然軍中少智。”

“明公今奉迎天子王駕於陳,若能以天子詔書撫定關中。”

“向馬騰、韓遂陳以利害,邀之共抗袁紹,或可成事。”

荀彧向曹操提出,拉馬騰、韓遂入抗袁同盟裡的提議。

作爲跟李翊一樣的戰略家,他們的觀點都是全力對抗袁紹。

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

不求他們能夠參戰,但求他們不要搗亂。

“文若之言,與吾心意相合。”

“只是未知誰人可以爲我撫定關中?”

曹操知荀彧善於識人,遂再度讓他推舉人才。

最好是不要耗費太多錢糧,就能幫他搞定三輔叛亂的人。

荀彧澹澹道:

“彧正欲嚮明公介紹此人。”

於是,乃領著曹操去見這位人才。

曹操視之,乃奉迎王駕幸陳的功臣。

現任朝廷尚書僕射,東武亭侯鍾繇也。

“子莫非鍾元常乎?”

曹操輕聲驚呼道。

鍾繇向曹操一揖,拜道:

“正是潁川鍾元常,久聞曹公大名。”

“今日幸得瞻拜,不勝仰慕。”

沒錯,鍾繇亦是出身於潁川四大家族,長社縣的鐘氏。

這也是荀彧推舉人才的習慣,作爲潁川士人的代表。

他自然是優先推舉潁川人才。

曹操的手下班底基本上已經鎖死了。

武官就是以譙縣曹氏、夏侯氏爲首的猛將掌兵權。

文官就是以荀彧爲領袖,及他推舉的潁川士人爲文臣班底。

總結就是,

曹營武倚譙沛猛將軍團,文仗汝穎軍師聯盟。

鍾家作爲潁川大族,自然也是要與曹營利益綁定的。

曹操多次聽荀彧稱讚過鍾繇,早就對他充滿渴盼。

遂上前執其手,說道:

“吾聞元常之名久矣,早盼你赴許一見。”

“今元常加封東武亭侯,也算榮歸故里了。”

鍾繇雖是潁川大族,不過他祖上並不是姓鍾,而是複姓鍾離。

沒錯,鍾繇正是楚漢名將鍾離眜的後代。

自項羽敗亡後,鍾離眜前往楚國投奔韓信。

當劉邦知道自己怨恨已久的敵人,竟然敢主動送人頭,跑到自己地盤上來時。

於是令當時的楚王韓信,把鍾離眜抓起來。

韓信最開始出於情誼,不想交出鍾離眜。

正好趕上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想要征討,但韓信兵仙的威名擺在那兒,劉邦又怕幹不過。

就問陳平的意見。

陳平問劉邦,“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

劉邦非常誠實的答,“莫及也。”

既然幹不贏,那就用計吧。

劉邦採納了陳平巡視雲夢的計策,想把韓信等人聚在一起拿下。

韓信聽聞風聲,想起兵抵抗,但又怕事情鬧大,不好收場。

想自證清白又無從下手。

於是有人建議韓信殺了鍾離眜,向劉邦請功。

韓信於是找到鍾離眜跟他商議。

鍾離眜聽了之後都懵了,心想啥玩意兒,跟我商議要不要殺我?

面對老韓這種又當又立的無恥想法,鍾離眜怒叱韓信不是有德行的長者。

於是拔劍,自刎而死。

自父親死後,其子鍾離接爲了躲避殺身之禍,全家搬到了潁川長社去了。

並去除“離”字,改姓鍾。

從此潁川便多了鍾氏這麼一個名號。

而自鍾離接開始,歷代祖先都在漢室朝廷拜有官職。

小到地方牧守,大到朝中尚書令。

這些都爲鍾氏成爲世家大族,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鍾繇身負著振興家族的使命,所以與曹操幾乎是雙向奔赴。

早在初平三年之時,鍾繇就曾勸李傕、郭汜接收曹操的上表文書。

這幫曹操加強了關東與長安的聯繫。

現在天子成功東歸,鍾繇自然而然被荀彧薦到了曹營。

曹操既得鍾繇,即問如何定關中。

鍾繇答:

“繇在關中時,多與本地諸侯相識。”

“願領一軍,前去撫慰關中,勸他們歸降明公。”

曹操一蹙眉,問:

“涼逆擁兵甚多,元常要如何勸降他們?”

鍾繇有條不紊,認真分析道:

“涼州諸侯,以馬騰、韓遂爲強,若使此二人歸順朝廷,餘者無憂。”

“若是他們當真想席捲中原,搶奪天子,則天下諸侯必起兵討之。”

“若其未有此想法,只是想寇略地方,稱王稱霸。”

“那倒不如撤兵,安心鎮守涼州。”

鍾繇在關中待了好些年,抓住了邊境武夫缺乏政治目標的缺點。

利用這個弱點,來勸降他們。

“只要陳以利害,使朝廷降詔施恩。”

“則馬騰、韓遂必然主動歸順朝廷。”

曹操聞言大喜,對鍾繇的高見佩服不已,讚歎道:

“元常此話,甚合吾意。”

“那便由元常出使長安,爲我說降馬騰、韓遂。”

一言蔽,曹操即上表朝廷。

奏請鍾繇以侍中身份,領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

這對鍾繇而言,無異於是一步登天。

要知道,曹操對於兵權的控制是極爲嚴苛的。

他的大部分兵力都掌握在自己親系曹氏、夏侯氏手裡。

即便是五子良將都很少有獨自領軍的機會。

所以鍾繇作爲曹操手下,是屈指可數能掌兵的異姓將領。

鍾繇既領重任,即辭別了曹操、荀彧,奔赴長安去了。

曹操暫時穩定住了西部局勢,又與荀彧商議河北要事。

雖然他已與劉備規劃了具體的合作細節。

但曹操卻明白,曹劉同盟是要一起對抗袁紹不假。

可真要打起來,曹操纔是要抗袁紹主力的那位。

因爲冀州毗鄰兗州,袁紹大軍南下,主力部隊肯定是往兗州的東郡堆。

而劉備的徐州則是毗鄰青州。

青州統兵的是袁譚,袁譚是袁紹“分封”出去的將領,他肯定不是河北軍的主力。劉備那一路戰事比他輕鬆多了。

曹操不能把希望完全寄託在劉備解決完青州戰事,然後過來支援東郡。

他必須作出更多的應對措施。

荀彧正色分析道:

“此前袁本初上表朝廷,奏請爲大將軍,督四州兵馬。”

“朝廷雖然應允,然天子對此微有不豫。”

“袁紹坐擁河北之地,國富民強,府庫充盈,卻不肯向朝廷中樞輸送錢糧。”

“既河北、河南尚未開戰,何不與劉將軍一同上書,要求袁紹向朝廷輸送糧食?”

曹操一頷首,“文若之言,與李子玉此前之謀相合。”

“李子玉亦要求袁紹拿出錢糧來,供養陳地朝廷。”

請...您....收藏_6Ⅰ9Ⅰ書Ⅰ吧(六\\\九\\\書\\\吧!)

“既然文若亦如此說,回頭我便與玄德一同上表朝廷,發書於鄴城。”

“且試試袁紹態度如何。”

袁紹請封大將軍,假節,本身就是在試探河南。

現在曹操、劉備也在試探河北。

雙方目前都處於想開戰,又都有所顧忌的狀態。

之後,曹操又問起廬江事務來。

“我曾前發問廬江的是書劄,劉子臺有回覆嗎?”

荀彧答回覆了。

曹操彎脣一笑,“如何,子臺可願歸順於我?”

荀彧眉頭一皺,嘆了口氣:

“劉勳回信說廬江錢糧吃緊,若是要他歸順。”

“須給他錢糧八萬斛。”

什麼!?

曹操聞言大怒,“此輩乃袁術餘黨,是朝廷要問責的國賊。”

“吾願出面保他,赦免其罪。”

“彼竟敢與我討價還價,向我索要錢糧!”

無怪曹操如此憤怒,在他看來,劉勳勢力弱小,肯定是沒辦法獨自割據的。

周圍這麼多強權,劉勳肯定會選與自己有舊的曹操。

何況曹操緊挨著陳地朝廷,要赦免的劉勳的罪過,也只是一道詔書的事兒。

劉勳哪來的勇氣跟他談條件?

荀彧解釋道:

“聽聞廬江與荊州劉景升來往密切,前不久荊州之兵似乎還佔據了尋陽縣。”

曹操聞言,這才明悟,反而彎脣笑了:

“……這就不奇怪了,這就不奇怪了。”

“我道此劉兒有甚底氣,與我討價還價。”

“原來其已與荊州暗通款曲。”

荀彧臉色則顯得沒那麼輕鬆,正色說道:

“劉景升早有染指揚州的野心,今若使劉勳歸荊州。”

“此有弊於明公望揚州擴展。”

不錯……

曹操撫須一笑,又問:

“假使我用兵於廬江,文若覺得劉景升會不會救?”

荀彧面露難色,沉吟道:

“劉景升向來不欲使荊州捲入戰火,可劉勳若真依附於他。”

“料劉表不會見死不救,多少會派人來。”

曹操又問道:

“那文若覺得,劉景升會不會賭上整個荊州,來保廬江劉勳?”

荀彧不假思索的搖頭,“斷然不會。”

“……這便結了。”

曹操哈哈笑道,“我自有計收劉勳,廬江一事不必過於擔心。”

微微一頓,又補充道,“但我恐劉表拉上劉備,來居中調解。”

“廬江之事不宜太多人摻和,所以我意派人去往徐州一趟。”

“說玄德不插手廬江之事。”

荀彧一頷首,當即舉薦了郎陵長趙儼出使徐州。

此人亦是潁川名士。

曹操欣然應允,即命趙儼出使徐州。

不表。

……

徐州,下邳。

自劉備等人離了陳國以後,依舊在下邳勵精圖治,專心備戰。

李翊爲劉營文臣領袖,每日從早忙到晚,未知疲倦。

這日,落雨。

卻說麋貞正於府上,低頭專心地瞧著帳本。

忽聽得外間侍女稟報,知是李翊回府。

便收了帳本,起身去迎。

擡眸方一見著李翊身影,一句夫君尚未出口,眉尖卻先輕輕蹙了起來。

兩眉凝著幾分心疼,卻仍剋制著聲音,問道:

“怎麼淋了雨?”

話落,又忙朝一旁的桃紅喚道:

“快去燒些熱水,再煮碗薑湯來……”

“不妨事。”

李翊笑著上前,輕輕握住了她那一截細腕,拉回身前,又拍拍她的手以示安慰。

“我方纔去農田,查看勞作去了。”

“不想趕上大雨,便於路上尋了個地方避雨。”

“夫人不必擔心。”

麋貞聞言,不免嘆了口氣。

自己這個夫君操心的事未免太多了些。

軍務要管,內政要管,接見外郡官員要管。

今天好不容易閒下來,麋貞還道終於可以跟李翊相處一會兒。

不想他根本閒不住,寧願去田地裡查看收成勞作,也不願在府上待著,享受安樂。

“夫君憂心農事自然是好。”

“只是妾嘗聽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孔子亦憂暴虎馮河之事,豈所謂安居之道?”

“夫君身份貴重,不該連這些小事也親自去看。”

李翊牽脣一笑:

“我知曉此事,只是大戰在即,百姓也沒剩兩年可以安心勞作的時間了。”

“我總得去看看收成,才能心安。”

戰事一起,沒有百姓是可以倖免的。

李翊所能做的,就是在這期間鼓勵農桑,抓緊儲存糧食。

麋貞上下打量李翊一會兒,見李翊並未大礙,這才定了定心神。

“今日這雨,來得忒也突然了些。”

說著,將桃紅奉上的薑湯遞給李翊,微微一笑,柔聲道:

“夫君今日可要留在府上用膳?”

“這幾日莊子裡送來些青筍,瞧著新鮮的很。”

“妾身令庖人想了幾樣菜,做青筍來吃。”

李翊從善如流地接過薑湯喝了,頷首道,“也好。”

將薑湯一飲而盡,隨手遞給一旁的桃紅,命人準備熱水。

待洗完澡,吃完飯後。

又兀自回了書房。

即便政務處理完了,李翊也習慣讀一讀這個時代的書。

他雖站在先人的肩膀上,但卻不敢否認先人的智慧。

這一讀,又是至了半夜。

麋貞遣婢女來請了兩次晚膳,卻不見人應。

心中難免隱隱有些擔憂,又得親自來請。

才覺李翊讀書入神,未察覺到外有來人。

她便親自端著膳食,來到李翊身邊,替他按揉肩膀。

“夫君可還記得答應過妾身什麼事?”

李翊知她在說按時用飯的事,便解釋道:

“……一時忘卻了。”

一頓,又問,“夫人知我方纔在讀什麼書嗎?”

麋貞不假思索,“夫君有千丈凌雲之志,自然是讀豪氣縱橫的書。”

李翊卻搖了搖頭,彎脣笑道:

“我適才是在讀《素問》。”

“《素問》?”麋貞柳眉一挑,“夫君怎麼忽然想起讀醫書來了?”

李翊眉梢一揚,輕輕捏了捏她的手。

“我只是在想,若戰事一起,必多有傷員。”

“我徐州什麼都好,唯獨醫館甚少。”

“常言道,大兵之後,必有災年。”

“我在徐州深耕數年,多事農業生產,唯獨民生康健少有關注。”

“就在前天,我去民間視察之時。”

“見左近醫館,給病人診脈之時,多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

“然後便潦草抓藥,只掙那昧心錢。”

“此輩雖師承名醫,卻不思進取,因循守舊,難解百姓苦痛也。”

麋貞聽完,亦覺觸動,便問道:

“那夫君可懲治這些醫者了?”

“懲治什麼?”李翊揚脣笑道,“大勢如此,豈會因一兩人之故而改變其中環境?”

麋貞這才明白,李翊研究醫書,是想整頓徐州的醫療衛生,以保證人民的衛生健康。

“不止如此。”

李翊拍了拍麋貞的手,認真說道:

“我還打算找令兄再撥一筆款下來,用以培養醫者。”

“如此將來戰事一起,也好醫治傷員。”

戰場上的純死亡率是遠遠比不上受傷率的。

但很多傷者,要麼重傷不治,最後還是得死。

要麼就受傷之後,雖沒死,卻也無法再戰,只能退伍回鄉。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對軍隊補員的重創。

“只恨我縱然有心,也只是粗通門道,難以深入鑽研。”

李翊也不大言,如實將自己的不足之處向麋貞說了。

麋貞亦想爲李翊分憂,便道:

“既如此,夫君何不找一位醫術高明之人。”

“讓他來徐州,傳道授業,培養醫者?”

李翊笑道:

“我也不是沒有想過,我聽聞沛國有一神醫,名曰華佗。”

“此人醫術高明,善治外傷。”

“早在去歲時,我便差人打聽他的下落。”

“只可惜此人神遊不定,直到現在,依然不知他在何處。”

李翊是很想找到華佗的。

畢竟他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外科醫生,非常適合軍旅行醫。

麋貞便道:

“既然華神醫遊蹤不定,夫君何不找一位不曾遊歷的神醫?”

“不曾遊歷的神醫?夫人莫非有人選?”李翊問。

麋貞也有些不確定,只道:

“聽聞長沙太守張仲景,師從神醫張伯祖,其人醫術高明。”

“夫君若能請得他來徐州,開設醫館,教授醫術。”

“或可有助夫君實現此目的。”

張仲景麼……

李翊眉頭微蹙。

正史上沒有明確記載過張仲景當過長沙太守。

倒是很多醫書,和明清時期的一些史料記載過張仲景當過長沙太守。

既然麋貞都這麼說了,那估計張仲景此時確實是在荊州當官兒。

要想直接把一個郡的長官給忽悠到徐州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當李翊犯難之際,麋貞又補充說道:

“聽聞張仲景自小厭惡官場,輕視仕途。”

“其人之所以爲官,乃是因爲襲承家門,被州郡舉爲孝廉,被迫進入官場。”

“其人早有辭官歸鄉之心,夫君或可於此做文章。”

哦?

李翊眉梢一挑,這對他來說確實算一個好消息。

但要把張仲景帶過來依然不容易。

畢竟李翊自己也不可能丟下徐州事務,專門跑到荊州去請他。

不過麋貞好歹提供了一個大致方向。

於是,李翊還是感激地拍了拍麋貞的肩膀。

“……夫人真是吾之賢內助也。”

麋貞微笑道,“能幫到夫君便好,今日天色已晚,我看不如……”

話還未說完,李翊已是欺身上前,攔腰一摟。

將麋貞扯入懷中,旋即翻身將之壓在了牀榻之上。

一番天翻地覆,麋貞只覺頭中有些昏然,伸手扶住李翊的後背。

李翊將她緊緊摟在懷中,下頷埋在她的頸間。

麋貞下意識仰頭,輕輕湊上李翊的脣……

雖然李翊已經很久沒有寫過字了,但抄起筆來依然是一把好手。

……

次日,清晨。

李翊在書房內,命人備好書劄一疊。

親自提筆撰寫醫書內容。

而所寫的內容,正是《傷寒雜病論》。

李翊當然沒有專門背過,所以也記不全裡面的內容。

但尋章摘句,提煉幾句精華出來還是沒問題的。

此時的張仲景肯定還沒有完成著作,自己提筆寫下來《傷寒雜病論》裡的精華句子。

看他心動不心動。

但書劄寫好後,李翊即命心腹之人傳書送往荊州去。

不表。

……

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75章 大漢魅魔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
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75章 大漢魅魔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