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

卻說曹操遣蔡中、蔡和前去詐降齊軍。

不意二人竟反爲李翊所策反,按照其吩咐,獻出了大量軍事情報,發回至襄陽曹操處。

曹操面對傳回來一系列的軍報,又驚又喜。

自是欣喜蔡氏兄弟已取得李翊那邊的信任,但同時又驚訝於二人過於順利。

不知二人是否是將真實情報給套了回來。

故朝中分作兩派,

一派勸曹操保持冷靜,李翊多欺多詐,這封軍報真實性存疑。

只恐是李翊故意放出的假消息,誘曹操來攻。

一派則勸曹操不可錯失良機。

水軍訓練已有一段時間,現在正是檢驗的時候。

況且此前周瑜、陳登先後擊敗過荊楚水軍。

荊州這邊迫切需要一場大勝,來提振士氣。

曹操在考慮許久之後,決定將兩邊建議給綜合一下。

命處在江陵的曹仁,按照傳回來的情報,搶先去進攻沙羨口。

但是又派毛玠引一支水軍前去接應,萬一有失,立馬接應曹仁回江陵。

曹仁領命,即率新練之軍,來取沙羨。

甘寧據城而守,見曹軍至,笑謂左右曰:

“李相之計成矣!”

於是令軍士偃旗息鼓,佯作怯戰。

曹仁引兵殺到,兩軍交鋒未及數合。

甘寧忽鳴金退兵,棄甲曳兵而走。

曹仁大喜,揮軍追擊二十里,斬獲旗鼓器械無數。

毛玠率接應部衆至,諫曰:

“甘寧驍勇,今既取勝,只可回報魏公,無須再追。”

曹仁不以爲然,答曰:

“今既取勝,何故不追?”

“況大江之上,又豈懼伏兵乎?”

於是,領軍再追。

沙羨一戰,大破甘寧部衆。

曹仁如實將此次大捷彙報給了曹操。

曹操聞說曹仁擊破甘寧,還佔據了沙羨口。

欣喜地對衆人說道:

“曹仁取勝,吾無憂矣!”

曹操懸着的一顆心,這下總算能夠放下了。

其他東西可以作假,但那繳獲的軍備卻是實打實的真。

曹仁的勝利,使得曹操獲得了兩個重要的訊息。

第一個,是蔡中、蔡和大概率真的取得了齊軍的信任。

第二個,是魏兵的水軍訓練已有成效,至少能夠在正面戰場上不落下風了。

有了這兩點訊息,曹操即拍案決定——

趁着沙羨大捷,全軍正式出發,進駐沙羨口。

此處是扼守江夏的重要港口,如今既然被曹操所得。

曹操完全可以推進自己的戰線,將兵力屯駐於此。

如此一來,進可以一鼓作氣拿下江夏。

退,亦能夠頂住孫劉聯軍的攻勢。

真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怎麼樣都不算虧。

計較已定,曹操乃拔襄陽之軍,過江陵,正式入駐沙羨口。

早有探子報知諸葛亮。

諸葛亮喜道:

“曹操既然主動出戰,破之不難矣。”

此前就怕曹操守着江陵、襄陽不出來。

如今其主動入駐沙羨口,那兩邊都沒有城池倚仗。

是真正的比拼水上之能了。

不過諸葛亮一生唯謹慎,他必須得做足萬全準備,將曹操的主力部隊一舉擊潰。

使之歿於江河之中,如此一來,其所侵佔之荊州八郡將盡數吐出。

至於用什麼辦法,諸葛亮目前還沒定下來。

但李翊已經又讓蔡中、蔡和放出兩道軍報,誘曹操來攻。

有了前一次沙羨之戰的甜頭,曹操這次親自領軍來戰。

兩邊戰於長江之上,此役曹軍再勝一場。

李翊率軍退回至赤壁口,轉而改攻爲守。

曹操難得連勝李翊兩場,正要藉着這個機會報仇雪恨。

於是,率軍猛攻赤壁。

幾番攻勢下來,皆被李翊擋回。

曹操知道赤壁一時難取,便退回沙羨,暫時形成對峙階段。

時郭嘉亦從於軍中,他本身身染重病,常常臥病在牀,不能參與軍事。

這日,忽然嘔吐不止,渾身刺痛。

曹操急命醫者來看。

半個時辰後,醫者回報說:

“……唉,魏公,郭祭酒本就身染重疾。”

“今至南方,又水土不服。”

“如今已是,已是……”

“已是什麼?”曹操連忙問。

“已是回天乏術,時日無多了!”

醫者一臉沮喪,無奈地說道。

什麼!?

曹操頓時如遭雷擊,整個人似丟了魂兒一般。

他還記得,至上一次戲志才病死以後。

他在與劉備的交鋒中,便一直處於下風。

如今郭嘉若死,曹操都不敢想象,接下來的事情會如何發展。

那醫者小聲提醒道:

“郭祭酒只恐難以撐過今夜,魏公還是去看看他罷。”

曹操然其言,入帳視疾,見郭嘉病骨支離,執其手泣曰:

“奉孝何至如此!”

郭嘉兩眼發黑,強支病體起身,喘而言曰:

“臣命在旦夕,然有要言不得不陳。”

“李翊此人,深不可測。”

“今雖得荊襄,然實未傷其根本。”

“願明公……”

言未畢,咳血數升。

曹操急撫其背:

“奉孝勿言,靜養爲要。”

郭嘉執操袖,力諫道:

“今既取勝,宜速……速歸江陵……撫定八郡,江夏可棄……”

復喘兩聲,又道:

“寧失……一城,勿.賭.全.局”

言訖,氣若游絲。

郭嘉的意思,就是希望曹操見好就收,趕緊退回江陵去。

把荊州八郡給消化了再說。

江夏就先讓給孫劉了,不必繼續與其在赤壁對峙。

郭嘉擔心,李翊設下陰謀,但因其隱藏的過好,至今仍未露出馬腳。

而郭嘉深知自己活不過今晚了,又沒辦法再繼續幫曹操盯着李翊。

只能勸曹操趕緊退回江陵。

曹操的脾氣有時候跟劉備很像,那就是上頭了,很難被人勸住。

可曹操卻明白,消化荊州八郡哪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郭嘉雖在軍事戰略上,奇計百出。

可對政治一途,還是知之甚淺。

荊州投靠曹魏,本質上只是想入股。

他們本就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像是一個隨時爆炸的定時炸彈一般。

一旦曹操失敗了,他們立馬就會倒戈。

只有曹操擊敗了屯於江夏的齊國軍隊,才能真正將荊州收入囊中。

“李翊不退,荊襄終非吾有也。”

曹操暗想,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不管李翊有什麼陰謀,曹操如今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郭嘉見曹操並不想撤軍,心知自己已勸他不住。

乃話鋒一轉,再道:

“……水軍多疾,需用良醫治之。”

“我軍因不服水土,俱生嘔吐之疾,多有死者。”

“公宜嚴防疫病,勿使傳至全軍。”

曹操嘆道:

“吾亦知軍中多有嘔吐之疾,然大江之上,潮生潮落,風浪不息。”

“中原士兵不慣乘舟,受此顛簸,便生疾病。”

“實在無可奈何。”

郭嘉乃道:

“某有一策,使大小水軍,並無疾病,安穩成功。”

曹操忙問計將安出。

郭嘉應聲答:

“明公可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

“或三十爲一排,或五十爲一排。”

“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亦可走矣。”

“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

“只是……”

忽又話鋒一轉,“若將舟船連在一處,倘賊人用火攻,吾之舟師必焚於江水之中。”

曹操對郭嘉後半段話不以爲然,只對前半段感興趣。

“將舟船連在一起,當真好計!”

“奉孝有此良謀,何不早說!”

“……咳咳……咳……”

郭嘉猛烈地咳嗽兩聲,再次提醒曹操。

“明公千萬小心,舟船一旦連在一起,須防賊人火攻!”

曹操道:

“吾久經沙場,豈不知兵?”

“奉孝多慮矣。如今正值秋冬時節,當吹西北風。”

“賊人慾用火攻,來襲我舟船,豈非須用東南風乎?”

“於西北風處,用火攻,豈非是燒自家舟船。”

郭嘉蹙起眼眸,再咳兩聲

手伸向曹操,顫巍巍地說道:

“……李翊……多智……而近妖……”

話落,手便垂放了下去,再也沒能舉起來。

奉孝!!

曹操號啕大哭,諸輩之中,惟奉孝最知他心。

奉孝死後,我曹操更與何人再談知心話?

郭嘉在後世一直飽受爭議。

吹捧他的人,能喊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口號來。

而貶低他的人,又能將之排到與馬謖之流並列,甚至不如馬謖。

其實這都是兩個極端。

郭嘉的“謀功”主要體現在戰略決策上。

因爲郭嘉善於洞察人心,也更會與曹操相處,所以曹操很喜愛他。

而他的洞察人心的本事也讓他對曹操的主要對手的性格人品、行事作風瞭解頗深。

因此郭嘉在先攻打誰好、早打好還是晚打好,這些問題上的決策更符合曹操的戰略。

所以“嘉輒成之”,主要是曹操在戰略決策上讚揚郭嘉。

而具體的戰術戰法、怎麼打,就不是郭嘉的長處了。

這些就是荀攸、賈詡、程昱的長處了。

對郭嘉最爲合理的評價就是——

他是曹操的知己,以出謀劃策封侯。

按功績來說,郭嘉是要略遜於荀攸的。

但按照其一生功業來看,郭嘉是能夠排在曹魏五大謀士的第五位的。

郭嘉既死,曹操簡單爲其辦理完了喪事。

隨後依照其遺計,即時傳令。

喚軍中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

諸軍用之,果不再受風浪顛簸之苦。

嘔吐之狀亦止,於是俱各喜悅,對赤壁之戰的勝利充滿了信心。

不表。

……

曹軍置辦喪事的消息傳回李翊軍處。

知是郭嘉已死,齊軍全軍擺宴慶祝。

弄死一個算一個,少一個對手就少一分壓力。

隨後,又探聽得知曹操已使人將舟船連在了一處。

諸葛亮聞之,乃聚衆人商議:

“今曹操將舟船鎖在一處,當用火攻破之。”

此言一出,淮南諸將率先發言:

“欲用火攻,當借東風。”

“今正值秋冬時節,皆吹西北風。”

“如使火計,燒自家船矣!”

淮南將領都是沙場宿將,水上橫行多年。

太瞭解風向的重要性了。

諸葛亮一捋鬍鬚,搖羽扇道:

“諸公所言,不無道理。”

“今欲用火攻破曹軍,非有東風不可爲此事也。”

“然時值秋冬,唯有西北風勁吹。”

“欲用東風,須借鬼神之力襄助。”

“否則,此事卻難。”

衆所周知,諸葛亮“借東風”是《三國演義》瞎編的。因此也讓魯迅先生忍不住吐槽老羅,爲“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歷史上的諸葛亮,對赤壁之戰的最大貢獻,其實是聯盟了東吳。

雖然最後孔明是說服了孫權,但前面那段“舌戰羣儒”的部分其實也是演義虛構的。

其實你仔細一琢磨,就會覺得舌戰羣儒是戲劇性有餘,但真實性嚴重不足。

說白了,你諸葛亮就算再能言善辯,再有自己的道理。

一上來便對人家的內政指指點點,這件事本身就很不合理。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是隻重謀略軍事,而嚴重淡化了政治職場。

比如合肥之戰時,對於張遼與李典的矛盾,演義一句話就給帶過去了。

說兩人就是“素來不和”這麼簡單。

而忽略了兩人之間,涉及到了曹魏的元從派與降將派之間的利益糾紛。

同理,老羅把自己當成諸葛亮來寫,所以把一切高光鏡頭都給了孔明。

可以說是真正的粉絲濾鏡效應了。

這倒不是在貶低諸葛亮。

但你一個使臣的身份,任你說得再天花亂墜,也肯定勸不住江東的一衆大佬們啊。

歷史上真正舌戰羣儒,力排衆議的其實是周瑜。

當時孫權就指望着周瑜趕回來救場,因爲滿屋子都是投降派,孫權也壓不住。

唯一一個主戰派魯肅,當時無論是職位還是資歷都很低。

所以只能一言不發,等到孫權要去上廁所時,纔敢跟着上去諫言。

周瑜確實赤壁之戰,當之無愧的主角。

同時期的他,不論是帶兵時間,還是作戰經驗其實都比諸葛亮要更長、更豐富。

而本位面的諸葛孔明,也來到了自己的人生十字路口。

當年受戰亂影響,避亂於荊州。

後趕上李相治徐,又舉家搬了回來。

被劉備看上,當成了李翊的接班人培養。

諸葛亮捫心自問,他自受命以來,已是盡心竭力,問心無愧了。

但怎麼說呢?

不同的成長環境,鍛就不同的能力性格。

歷史上的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時,那是真正的“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可以說是大逆風中的大逆風,爲此也逼出了最強的諸葛先生。

而本位面的諸葛亮,一上來便拿到了最好的資源。

雖爲李相接班人,但從始至終都被前輩們壓一頭。

前輩們把事情做得太好,逐漸掩蓋了諸葛亮的光輝與才能。

他一直渴望得到一個證明自己的舞臺。

щщщ●TTKΛN●¢ O

如今,劉備把舞臺給諸葛亮搭好了。

就等諸葛亮自己將之完美的收場。

現在的情況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東風,諸葛亮肯定是借不了的。

他沒有呼風喚雨的本領與妖法,但他還有一張王牌可以打出。

就在衆將皆憂之時,諸葛亮獨自沉吟說道:

“李丞相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人皆言其有呼風喚雨之本領。”

“今若得李丞相相助,或可解此困難。”

這個時代的人大多迷信,對於有人能呼風喚雨,不說全信,至少也懷敬畏之心。

尤其這事兒放在李相身上。

既然李相在幕後指導,使得兩軍有了如今赤壁對峙的階段。

那他肯定不會沒有想到,該用火攻來擊破曹操大軍。

欲用火攻,須借東風。

東風何來?惟求李相。

於是諸葛亮即遣使去請李相爺,片刻回報說:

“李丞相凌晨即出,乘四輪車,攜司天使、地理官等十餘人出去了。”

諸葛亮忙問去哪了。

人答說不知。

只言欲“觀天象、察地勢”,並不知其去向何處。

諸葛亮愕然,急命探馬四處尋找。

未幾,得報說三十里外,江對岸的烏林處見其儀仗。

想是李相爺帶着科研考察團隊,行至那裡了。

於是,亮乃整衣冠,親率趙雲、黃忠等衆前往謁見。

至烏林口,見着李翊正端坐於四輪車上。

以扇指出,口中言語不絕。

左右架設渾天儀、地動針。

隨行文士,揮墨如雨,記錄着當地的風土氣候。

諸葛亮不敢打擾,只攜衆人恭敬立在原處。

趙雲、黃忠等輩本就性格沉穩,又皆敬李翊。

故安靜地留在原地,並沒有一絲躁動。

比及天色將晚,眼看天色就要落山。

還是陳登忍不住上前,對諸葛亮說道:

“既然督帥不去請見,便由登冒昧去請。”

諸葛亮喜道:

“若陳徵南肯去,再好不過。”

大家都知道李翊的脾氣,誰也不想上前打擾。

也就陳登算李翊故舊,等了半日,終於忍不住趨前長揖:

“……翊公雅興,登冒昧相擾了!”

李翊見是陳登,忍不住笑了,“元龍知我脾性,何須諸多繁瑣禮儀?”

陳登指了指身後的一行人。

口中雖不言,但意思很清楚。

大夥兒都站着等你一天了,您這架子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李翊回眸看去,笑道:

“吾早知爾等必來。”

“然東風非求於廟堂,當覓於天地之間。”

趙雲驚奇地問道:

“丞相如何知我等欲借東風?”

李翊身旁的關平應聲答道:

“曹軍用鐵索將戰船連在一處,自當用火攻破之。”

“然正值秋冬時節,盡吹西北之風。”

“欲要用火,自當求借東風。”

衆人一聽,無不臉色愕然。

他們所驚訝的,並非是火攻用東風的分析。

而是驚訝於,李翊全天時間都不在前線。

他們都是今天才知道,曹軍那邊的消息,然後緊急開會的。

結果李翊人跑去烏林了,居然能夠比他們先知道曹軍那邊的消息。

然後進一步預判衆人的動作,未免太過可怕。

這種恐懼,難以言說。

就像被人死死地掌控着,不得喘息。

也是在這時,大夥兒才都明白。

李翊看似是退居幕後,可卻從未鬆懈過對前線、對己方陣營人員的監視。

大家的一舉一動,李翊都看在眼裡,只是沒有明說罷了。

可李翊越是不說,才越令人感到害怕。

畢竟,不論是有功還是有過,就怕領導不開言。

有功賞了,大家心裡高興。

有過罰了,大家心裡也踏實了。

就怕這種全權監視,卻又一言不發的情況。

令人捉摸不透,猜測不明。

諸葛亮見李翊什麼都知道了,但還是按照規矩,將自己定下的火攻之策向李翊說明。

又言及東風難求一事,特來尋李相幫助。

李翊聽罷,頷首曰,“吾已知之矣!”

衆將見此,急忙問道:

“既然丞相已知,想來對此事已是胸有成竹。”

“未知有何妙策,可借得東風?”

李翊翊乃指山林曰:

“吾觀此間地理久矣。”

“大江蜿蜒,山勢迴環,地氣蓄而待發。”

“更兼曆法推演,陰陽消長,二十日後,必轉東南風。”

衆人面面相覷,皆心中生疑。

無怪他們詫異,只是覺得以李翊的本領,應該直接設壇求風纔是。

如何便直接推演出,二十日後就要吹東南風了?

眼見衆人猶疑,李翊乃復取圖冊示之。

江漢地形,標註了氣流走向

歷年的冬春風候,皆記錄在案。

日月星辰的運行推演,無一不少。

“此非臆測,實乃天地之道也。”

“諸君但備火船,靜候天時。”

“破曹之日,指日可待。”

衆人其實根本看不懂李翊那些圖冊,只是見他篤定二十日後會吹東南風,便紛紛拜道:

“李相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真神人也!”

“我等心服口服。”

“魏軍必破,荊州必復,漢室必興也!”

一番吹捧過後,衆人紛紛告退。

惟諸葛亮守在原處,他求學若渴,對於李翊的天文地理之法十分感興趣。

他恭恭敬敬地立在李翊身旁,虛心向李翊求教,他到底是怎麼推算出二十天後會吹東南風的。

要說李翊真有那麼大的本領,倒也不至於。

無非就是利用現代的地理知識,進行實地考察,然後推演。

這並不是李翊一人之功,他有自己的科研天文團隊。

這些精英骨幹幫了李翊大忙,替他省去了許多計算類的功夫。

而李翊也並非完全靠現代知識,那只是一個底子。

所謂學海無涯苦作舟,李翊自來到本時代後,從未停止過讀書學習。

他的知識也是在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並非是直接就會地理。

也虧得跟老劉南征北戰,使得李翊的見聞提升的很快。

畢竟任憑書上寫得天花亂墜,都不及去實地親自考察一番來的真實。

見諸葛亮求賢若渴,李翊也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他認爲自己總結出來的這些地理知識,都是能夠造福後人的。

只是亂世之中,對這些知識感興趣的人太少了。

李翊就是想找一個傳人都找不到。

諸葛亮既有此行,那李翊也就不藏着掖着,當即道:

“夫江湖之地,常有‘湖陸之風’。”

“晝則風自湖趨陸,謂之‘出湖風’。”

“夜則風自陸趨湖,謂之‘進湖風’。”

“湖愈廣,晴日愈久,其風愈顯。”

“其理若何?蓋晝時湖水受曝而溫。”

“入夜陸土速冷,散熱疾也。”

“湖水溫熱猶存,儲熱久也。”

“遂陸成高壓,湖成低壓。”

“氣從高壓趨低壓,故風生焉。”

李翊洋洋灑灑地將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向諸葛亮由深入淺的說了。

其實說人話就是,赤壁地區很容易形成偏東南的“湖陸風”。

冬天,江北地區的雲夢大澤在日照之下,會成爲一個巨大的熱源。

而江的東南部由於是山地森林,相對較冷。

此時江北的熱空氣上升,江南的冷空氣前去填補,就會形成強勁的東南風。

這時出現“往船如箭”的現象就不足爲奇了。

曏者赤壁火攻,周郎所借東南風者,實乃此地恆有之湖陸風也。

其理與季風相類,只是惟規模稍遜耳。

再說的通俗易懂一點,就是赤壁地區,在冬天是有小概率出現“黑天鵝”事件。

即,冬天吹東南風。

只不過李翊不能去奢望於小概率事件,只能親自去實地考察。

待確定完之後,再跟衆人一起努力,將具體的結果給推算出來。

“孔明若是感興趣,可將此書拿去。”

李翊取出一本書,將之交給諸葛亮。

“此乃吾近日在江河邊考察之時,與諸人合力所著。”

“吾遍觀諸將,惟汝可以學得此技。”

“此乃造福萬民之術,望卿勿要懈怠鬆散。”

諸葛亮恭恭敬敬地接過書,書名爲《湖陸風考》,末尾有“李翊著”三字。

書開篇的第一句話,便是——

“江夏多晴日,雲夢大澤廣袤。

“故湖陸風尤著,兵家不察天時。”

“安能借勢而爲?”

“勸君多學,可借風勢。”

諸葛亮知道這本書的含金量,當即向李翊拜道:

“多謝丞相賜書,亮一定恭謹學習。”

“定不負丞相之厚望!”

李翊見此,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汝有此決心,吾心甚慰。”

“此書尚未著全,若孔明有自己的感悟,不妨將之一併寫下來。”

諸葛亮再次一揖,然後推着四輪車,送李翊離開。

……

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
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