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

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一切照舊!

李翊下達了最新指令,眼下關於河北局勢的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袁軍明年南下,亦或後年南下,皆不可知。

豈可被一點風吹草動而擾亂陣腳?

“凡遇大事要有靜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不必驚慌……”

李翊當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不過接下來,他將目光瞅準了冀州地區。

“士元,可知我所思何事?”

李翊眸光流轉,緊盯著地圖冀州一角,若有所思。

龐統彎脣笑道:

“想必君侯正在思量,引援新的力量罷?”

哦?

李翊聞言,也忍不住笑了,“士元當真是機敏過人,機敏過人吶……”

話落,又將目光轉向冀州地圖。

“那士元且說說,冀州一帶,還有哪一支力量值得我們河南引援?”

“……黑山軍。”

龐統斬釘截鐵地說道。

昔年,張角自號天公將軍,聚教衆起事。

因教衆皆頭裹黃巾,而號爲黃巾軍。

此次起義聲勢浩大,跨州連郡,幾乎席捲整個天下。

但終在漢末三傑皇甫嵩、盧植、朱儁三人的鎮壓下,而宣告失敗。

可黃巾雖然敗亡,然天下盜賊蜂起。

保山爲寇,嘯聚林野者不計其數。

冀州諸山,有盜寇往來交通,號曰“黑山賊”。

其數衆多,頻擾鄉里。

尤以眭固、楊鳳、於毒、李大目、白繞等人起兵于山谷之間,最爲強大。

在初平二年時,眭固曾糾集十萬餘衆黑山軍,攻打魏郡、東郡,與曹操爭奪兗州。

後來曹操取得了勝利,眭固也成爲了河內太守張楊的部將。

不過,由於天子幸駕陳地,張楊在董昭的建議下,棄了河內,轉投陳地。

就留在了陳地朝廷爲官,而他原來的黑山部將眭固等人,卻並未跟隨張楊一同來陳地朝廷。

他們畢竟是黑山賊,且不說朝廷願不願意赦免他們的罪過。

單說他們那浩大的人數,就不是陳地朝廷養得起的。

倒不如就留在冀州諸山,逍遙快活。

所謂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鼾睡。

冀州是袁紹的大本營,他怎麼可能跟這羣黑山軍共同分享江山?

所以黑山軍是與袁紹有核心利益衝突的。

公孫瓚雖被困易京,但仍然想辦法聯繫到了黑山賊,邀請他們與自己南北夾攻袁紹。

雖然並未使袁紹傷筋動骨,但噁心一下河北人是沒有問題的。

先不論黑山軍戰力如何,光他們的人數,就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史書叫,“黑山賊於毒、白饒、眭固等十餘萬衆略魏郡。”

這十萬多黑山賊人數上有沒有水分呢?

這就跟百萬黃巾賊一樣,它其實是把家屬也給算進去了。

每個賊寇那都是拖家帶口,人數自然輕輕鬆鬆頂破十萬。

不過這並不代表黑山賊不值得拉攏。

“眭固等輩此前既曾追隨張司馬,若要收服黑山衆,當先與張司馬商議此事。”

龐統諫言道。

“……嗯,士元所言甚是有理。”

“汝即刻持我符節,邀張司馬來下邳共商此事。”

李翊即將自己的符節交予龐統,委託他親自去陳地朝廷邀請張楊來徐州。

龐統領命,星夜馳往陳國。

由於陳國捱得近,倒也沒費多少時日。

很快便見到了張楊。

張楊自歸朝廷之後,每日過著的生活,都是得過且過。

飢則爲用,飽則揚去。

主打一個擺爛……

這日下朝,張楊正於府中飲宴。

卻還是董昭率先帶來徐州的符節。

“張司馬好自在,殊不知禍將臨頭耶?”

董昭一進大門,便危言聳聽道。

張楊聞言大驚,驚坐起身,忙問道:

“公仁爲何如此說話,我何禍之有?”

董昭將李翊的符節遞給他,道,“汝且看去罷。”

這是……

張楊接過符節,未解其意。

“這是李郯侯的符節。”

誒呦!

一聽是李翊的符節,張楊拿符節的雙手都險些沒拿穩。

他輕輕將之放在案上,一拍腦袋,詫怪道:

“我與李子玉向來無甚恩怨,其欲召我去徐州作何?”

張楊不能解其意,看向董昭,董昭未回話。

於是,張楊便走至董昭身前,恭恭敬敬地拱手道:

“楊實愚昧無知,還請公仁先生教我!”

微微停頓了片刻,再大聲道,“請先生教我!”

董昭這才彎脣一笑,淡淡地爲張楊分析道: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將軍雖與李郯侯並無過節,然則將軍能夠保證自己一定沒有觸犯到徐州的利益嗎?”

這……

這話就更令張楊摸不著頭腦了,他之前遠在河內爲官。

自保駕勤王到了陳國後,更是專心擺爛,享受餘生。

怎能觸犯到徐州的利益?

“將軍還記得爲何昭當初要勸將軍捨棄河內,留在陳地嗎?”董昭開口問。

“因爲先生說,河內乃是非之地,早晚捲入戰火。”

“……正是如此。”

董昭一頷首,負手道,“袁本初掃清寰宇,縱橫天下,自以爲傲睨得志。”

“早晚要南渡黃河,向河南用兵。”

“曹司空與劉將軍正是念及此,才捨棄舊怨,結盟共抗河北之兵。”

“這、這與我有何干系?”張楊問。

董昭白他一眼,但話仍在繼續。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戰端一開,陳地小國,又豈能免於戰禍?”

此言一出,瞬間提醒了張楊。

是啊,陳國雖處在豫州,但卻是豫州最北邊兒。

一旦袁軍打穿兗州,陳國哪裡能夠倖免?

看來真是過了太久的安逸生活,以至於張楊都快忘了,現如今的天下並不太平。

董昭望著張楊,正色說道:

“將軍身在陳地,自以爲高枕無憂。”

“孰不知這太平日子並非是天子給的,而是曹司空與劉將軍給的。”

“是因爲有這二人在,才使陳國能夠免於戰禍,不受侵擾。”

“若是此二人有失,陳國必亡!”

董昭這話不是在危言聳聽,而是在陳述事實。

陳國已經算是全天下最爲太平、安樂的郡國之一了。

無他,有曹操、劉備兩大強權左右庇護,誰敢侵擾?

兼之陳國本來就是富庶之地,這裡可是袁氏的祖脈所在。

“……我明白了。”

張楊漸漸回過神來,坐倒在地,“先生是要我投靠曹劉?”

陳國雖是小國,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整個漢室朝廷都在這裡,政府機構自然不會簡陋。

但最重要的是,陳國其實也有著不可輕視的武裝力量。

主要有三股,

第一股,自然是陳王劉寵的私人部曲,勁弩蹶張士。

數量雖然不多,然戰力極強。

第二股,乃是一路保駕勤王的董國舅董承,他掌管御林軍。

此前保駕勤王之時,也都是他在跟傕、汜二賊周旋,並邀請到了楊奉、韓暹等人一同過來護駕。

董承的部隊雖然不多,戰力也非最強,但卻是皇帝的近侍,地位崇高。

這最後一股,那便是留在陳地的張楊部曲了。

當初他隨著王駕一同來到陳國,部曲自然也養在這兒了。

張楊的部曲是實力最強,且數量最多的。

因爲這支部曲起身於邊關,常年與異族作戰,戰力驚人。

但他們身上自然也免不了邊關部曲的缺陷。

及軍紀差,好擄掠鄉里百姓。

張楊初至陳地時,部下將領就曾私自寇略陳地郡縣。

爲此,還專門被劉寵敲打了一下。

一開始河內諸將均未將劉寵放在眼裡,然張楊卻怕把事情鬧大,不好收場。

於是與劉寵商議,由陳王每月供奉錢糧,奉養河內部曲。

張楊則會爲之約束,並承諾保衛陳國國防。

雙方一拍即合,終於和平解決了共存問題。

現在陳國的三股軍事力量,如果加在一起,曹劉即便聯手,也得費些功夫才能夠打下來。

現在河南、河北戰事將其,他們這些內陸國哪裡能夠置身事外?

縱使他們想作壁上觀,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也不允許他們作壁上觀。

“昭倒不是想讓將軍定要投靠曹劉,不過河北河南大戰,將軍總要選一家站隊。”

“袁紹遠在河北,若投靠於他,曹劉大軍旦日可到,誰來解陳國之危?”

“反之,若投靠河南,專欲對付河北。”

“我陳地便有了兗州、徐州爲我羽翼蔭庇,而將軍也能夠保全自己與手下部曲。”

“此非兩全其美乎?”

張楊聽罷,略作沉吟。

良久,乃執董昭之手,慨嘆道:

“公仁之言,真令我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先生說得對!河北河南戰事,事關天下。”

“楊斷不能置身於事外!”

這場戰事,張楊是必須要選一個站隊的。

幫曹劉打贏袁紹,還能混個從龍之功。

要是打輸了,那就徹底玩完。

“……那李郯侯召我去徐州?”

“李子玉乃智謀之士,殺人何須用刀?”

“既然他召將軍過去,將軍又何必相疑?”

董昭出聲,好言開導張楊。

“將軍最好是隻帶十數輕騎過去。”

“一來彰顯將軍誠意,二來輕騎走得過,莫要使郯侯等太久。”

張楊從其言,即點了十數輕騎,隨龐統一同奔赴下邳。

一路上,張楊心中還是頗爲忐忑的。

之前在朝廷他曾見過李翊一面,不過也僅僅只是一面之緣。

兩人並未有過直接交流,也不知這位年輕的縣侯好不好相處?

早有人將張楊行蹤報與李翊,李翊即親自出城迎接。

下令準備車乘帳幔,旌旗鎧甲,務要鮮明。

張楊人馬遙望見李翊,暗歎,“不想郯侯如此禮遇於我!”

龐統在側,即道,“我且知會郯侯一聲,將軍稍後。”

張楊謝過,道一聲有勞。

龐統即催馬趕至李翊身前,備言其事。

李翊應喏,命人賜黃金百兩給張楊。

張楊又驚又喜,又有些惶恐。

不想自己剛到徐州,什麼都還沒做,就拿到了黃金。

天下間竟真有如此美事耶?

“久聞徐州殷富,今日一見,世人誠不欺我也。”

張楊如此暗想,被李翊拉入城中。

隨後引見於徐州衆官員,各敘舊情。

然後才表明正事。

“不瞞張將軍,此次召你前來,是爲了眭白兔之事。”

眭固,字白兔。

一個非常萌的名字。

“哦?原來郯侯召我來是爲了白兔啊!”

張楊恍然大悟,如釋重負。

眭固是黑山賊出身,現在大夥兒明面上至少都是朝廷正員。

肯定不能與逆賊爲伍。

好在張楊早已經與眭固等人切割,便暗自慶幸。

“實話說,我召張將軍來,是爲了收服黑山部衆。”

要招安吶……?

張楊皺著眉頭,嘆道,“此事卻是難辦。”

“我知此事甚難,所以才找張將軍你。”

“眭固等人此前是你舊部,汝有把握令之歸順朝廷嗎?”

李翊刻意強調黑山軍歸順的是朝廷,而不是曹操、劉備。

還是那句話,政治是講臉面的遊戲。

即便歸順朝廷,就等於是歸順曹劉。

但李翊明面上的話不能這麼說。

“……唉。”

張楊長嘆一聲,“實不欺瞞君侯,眭固等人雖爲我舊部,然我卻並未能力將之駕馭。”“若不然,也不至於使其重歸冀州,復爲賊寇。”

“……那將軍將之召來,可能辦到?”

李翊退而求其次,既然不能直接收服黑山部衆。

那就把這幫人召來也行。

“這倒可以一試,好歹共事一場,若我以兄弟舊情相敘。”

“料諸輩不至於,連這點薄面都不給我。”

張楊對這件事還是頗有信心的。

“……那好,就勞煩將軍書信一封,發往冀州去。”

“邀眭白兔等人過來。”

話音方落,旁人已經將紙筆取來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看來此事不容商議,由不得張楊拒絕。

張楊這才發覺,李翊此人是個笑面虎啊,面上人畜無害。

然心中實則剛強無匹,十分強勢。

張楊既已下定決心幫河南,對李翊的吩咐,自是不敢違命。

提筆落墨,很快將之寫好。

龐統走過來,檢查書信。

待確認沒什麼問題好,纔將之拿起來交給一旁的李翊。

張楊看在眼裡,對徐州的工作氛圍大是歡喜,頗有感觸。

這位叫做龐統的年輕人,也是精明能幹。

看起來似乎連二十歲都沒有,不想竟能做上郯侯府上的功曹,實在了不得。

“久聞龐士元英名,我在陳地朝廷時,亦多聽公仁談及士元盛德。”

“今得相見,甚蔚平生。”

張楊一時心血來潮,竟鬼使神差地主動向龐統套近乎。

龐統謝過,然面上如常,只淡淡說道:

“徐州小吏,何足道哉?”

“蓋聞馬逢伯樂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統若非隨叔父遊學到徐州來,又如何見得郯侯?”

“能獲郯侯聽教,乃纔是真正的大慰平生。”

張楊默然,看來自己這馬屁沒拍好。

人龐統纔是真正的拍馬屁於無形之間。

唉,枉自己爲官多年。

在察言觀色這方面,竟不如一後生晚輩,實在慚愧。

“未聞郯侯將眭白兔等人請來徐州,是要作何?”

“自是相邀合併一事。”

李翊淡淡道,話已經說得委婉。

說是合併,然實則是吞併。

張楊卻對此謹慎看好,擔憂地說道:

“眭固等輩,皆亡命徒也。”

“非常人可以制住!”

李翊聞言一笑,挑眉道:

“我爲常人哉?”

這……

張楊一時語塞,沉吟半晌,又接著說道:

“君侯,若是眭白兔等人不敢獻出部曲,當如何?”

這個嘛……

李翊佯作爲難,看向龐統,幽幽說道:

“若眭白兔不願獻出部曲,那我一時半會兒還真想不出一個好法子。”

“不如士元你來替我想一個?”

龐統跟在李翊身邊也有段時間了,以他的天賦,察言觀色這些早已是手拿把掐。

還不明白李翊的意思嗎?

懂了,在領導面前,惡人都自己來當。

就如同李翊在劉備面前時,也總是由他來唱白臉一樣。

現在有了年輕的龐小鳥,自然不需要再由李翊來唱白臉了。

“君侯,黑山賊衆嘯聚山林,實難清繳。”

“且其人衆本就反覆無義,唯利是圖。”

“昔日眭固等衆,就曾舉兵攻魏郡、東郡,實不可與之同謀。”

“若其果真來徐州赴宴,我們不妨暗伏刀斧手百人。”

“君侯親自擲杯爲號,我等便帶人殺出,就於宴上將之盡數砍死。”

“如此刀不出鞘,弓不上弦,黑山賊可坐滅也!”

我去!

張楊在一旁都聽呆了,暗道這龐統看起來憨厚老實,沒想到如此心黑手辣。

自己之前好在沒得罪他,要不然就慘了。

“這樣好嗎?”

李翊淡淡問。

龐統斬釘截鐵道:

“君侯是爲了劉將軍的大業,是爲了漢室社稷,是爲了黎明百姓!”

“何以不用極?”

嗯……

孺子可教也。

龐統不愧是先天爲官聖體,太會來事兒了。

李翊對此很滿意,將書信收好,又笑著對張楊說道:

“這段時間,就請張將軍留在我徐州。”

“來日一同於宴上相見,以免眭固生疑。”

依然是不容相商的語氣。

與剛纔不同的是,

張楊之前被李翊安排什麼事後,他覺得自己如果拒絕了,可能也就得罪一下李翊。

他並不會把自己怎麼樣。

但現在,張楊覺得他要是敢拒絕。

那他恐怕真的得豎著進徐州,橫著回陳地了。

“……那、那就叨擾君侯了。”

張楊哪裡敢拒絕,連忙拱手稱謝。

不表。

……

長沙郡,太守府。

此時的長沙太守,乃是被後世人尊稱爲“醫聖”的南陽人,張機張仲景。

自武帝以來,以察舉製爲選官標準。

每二十萬人中,就要推選出一個孝廉來,再由朝廷任命官職。

張仲景是官二代,自然能夠承襲家門,被推舉爲孝廉,指派爲長沙太守。

不過張仲景雖然是太守級別的高官,但卻並沒有多少官架子。

在這個並不太重視醫學的世道里,張仲景對那些前來求醫的病人,總是細心問診,分文不取。

有這麼一個大善人,那長沙百姓可就幸福了。

每當有人害疾,往往便堵滿了太守府。

這日,一隊人馬飛快趕至府門外。

“……呼,終於到了。”

簡雍翻身下馬,拍了拍身上的塵土。

早有侍者將水壺遞上,小聲嘟囔道:

“郯侯也真是的,大老遠的叫咱們來看一個懸針問診的醫者。”

簡雍叱道:

“郯侯做事,向來有他的道理。”

“汝乃小輩,豈知郯侯心中所計?”

被簡雍這麼一厲聲喝斥,那侍者慌忙閉嘴。

他也無非只是抱怨一下,旅途辛勞罷了。

畢竟從徐州跑到長沙來,又是乘船,又是騎馬,屁股都快顛爛了。

“……這張長沙排場倒是不小。”

望著府門外,擠滿人的百姓,簡雍也不覺看呆。

不過這些百姓並未大聲喧譁,反倒是井然有序地排著隊。

幾乎是衙署裡面通傳一個,出來之後,纔再進去一個。

中途完全沒有人插隊抱怨。

簡雍雖然兀自稀奇,但也不敢忘了正事兒。

走至大門口,上前詢問一黑衣管事的,道:

“敢問,張長沙在衙署中否?”

那黑衣管事看也不看簡雍一眼,只淡淡道:

“我家府君正在開堂問診,汝若是要治病,便去後邊兒排隊。”

嘿……

果真是個怪人。

簡雍愈發對這個張仲景感到好奇,當即表明來意:

“不瞞這位先生,我是奉我家州牧之命,來給張太守送一封書劄的。”

嗯?

聽到是州牧級別的高官,這黑衣管事才肯擡頭看簡雍。

畢竟州牧比他家府君還要高上一級。

“你家州牧是誰?”黑衣管事問。

簡雍眉梢輕輕一揚,嘴角帶著幾分驕傲,說道:

“我家州牧,乃是漢左將軍,帝室苗裔,下邳侯,領徐州牧劉備劉玄德是也!”

如今劉備的名頭,絕對算的上是天下之名了。

尤其在與曹操聯手滅了袁術後,整個徐州都名聲大噪。

所以簡雍當然有驕傲的資格。

作爲老劉的發小好友,他更能夠十分自豪地說出劉備的名號來。

本以爲這爲對自己愛答不理的黑衣管事,會變得對自己肅然起敬起來。

誰料,他只是打了一個哈哈,慵懶地說道:

“姓名太長,我記不得這許多名字。”

誒你!!

簡雍頓時急眼了,暗罵你這人未免也太愚昧無知了。

連我家主公都不認識!

但強龍不壓地頭蛇,在人家的地盤上,還是忍一忍吧!

簡雍也算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早年間跟隨劉備時,什麼苦沒吃過。

怕你這小輩的輕慢?

“那就請先生,只說徐州牧劉備劉玄德遣使來訪便好。”

簡雍暫忍一時,退而求其次。

可誰料那黑衣管事卻依舊不理不睬,道:

“我家府君說了,若非要緊大事,不得打擾他問診。”

“你若要見,便請排隊。”

誒你!!

簡雍剛剛壓下去的怒火,再次被點燃,罵道:

“我奉州牧之命而來,這難道還算不得大事?”

“你家府君也不過是一區區長沙太守,欺我徐州無人耶!”

簡雍脾氣也上來了,此前被這個管事的連番怠慢他已是一忍再忍。

但現在,自己都說了是代表徐州來的。

這逼養的居然還是這死出樣,那他就真的不能再忍了。

那黑衣管事渾然不怕,道:

“徐州牧劉備怎的?”

“便是冀州牧袁紹,兗州牧曹操來了,到我長沙來,也得排隊。”

“縱是荊州牧劉景升使人來,也得先由我去通稟。”

按理說,長沙是歸屬於荊州。

也就說是劉表算是張仲景的頂頭上司。

要是張仲景輕慢其他州府的人也就罷了。

畢竟隔得遠,隨便口嗨,反正他們也線下真實不了。

但劉景升人就在襄陽啊,你敢這麼輕慢你的頂頭上司?

簡雍當即問出了自己的疑問,說你們這樣,就不怕被免官嗎?

“免官?哈哈哈……”

聽到免官二字,這管事的反倒笑了。

“我家府君早就不想幹了,若真能免官。”

“便要回歸鄉里,專替人問診治病。”

“求之不得的好事哩……”

張仲景是官二代,自然也是出身於豪門大族。

所以完全承受的起沒了工作,還要免費替人看病的代價。

“倒真是一個歪門太守。”

簡雍算是明白李翊爲什麼讓他來找張仲景了。

這種怪人,肯定是有點活在身上的,不然不可能這麼狂。

當即……

簡雍向身後人招了招手。

下人趕忙遞上一袋沉甸甸的袋子。

裡面裝滿了零碎的黃金。

簡雍拿在手裡掂了掂,直接揣到了那黑衣管事的手裡。

喲!

那管事的刨開袋子一看,兩眼頓時放光。

旋即又迅速將袋子合好,左右快速地掃過一眼,然後悄無聲息地收進袖裡。

“……咳咳。”

一聲輕咳,管事的轉身過來對簡雍說道。

“諸位貴人一看就是有要緊事的,這事兒必須得通稟一聲張府君。”

“請稍候,我這便進去。”

簡雍謝過,那黑衣管事快步走進衙署裡。

簡雍在屋外靜靜等候消息。

忽聽得街道上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舉目看去,一員五十出頭的雄壯將軍,背背兩石長弓。

躍馬飛馳而來。

左右之人,無一敢攔。

簡雍見馬兒來得急,在從人掩護下,趕忙退下來躲過。

……

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