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

卻說曹操採取攻心戰術,成功迷惑蜀人,使其疏於防備。

於是趁機對西川發動了偷襲,一舉拿下了白水關、葭萌關兩個重要關口。

漢中本來是川蜀最好的屏障,而如果沒有漢中的話。

就只能仰賴白水、葭萌二關了,不曾想此關亦被曹操取得。

如此一來,魏軍距離成都的距離已經不遠了。

蜀主劉璋聞說曹操殺了楊懷、高沛二將,又連襲兩關,不由大驚道:

“不料今日果有此事!”

“張肅、張鬆二兄弟誤主啊!”

遂聚集文武,詢問退兵之策。

主簿黃權諫言道:

“可連夜遣兵屯雒縣,塞住咽喉之路。“

“曹操雖有精兵猛將,不能過也。”

“然後分兵駐守涪水關,以保雒縣道路通暢。”

“事若就,成都無憂。”

事已至此,別無選擇。

劉璋只得採納,即命劉𪻺、泠苞、張任、鄧賢四將,撥了五萬人馬。

星夜奔赴雒縣、涪水關去守禦,以拒曹操。

四將行兵之次,劉𪻺忽想起些什麼,對另三人道:

“吾聞錦屏山中有一異人,道號紫虛上人,知人生死貴賤。”

“吾輩今日行軍,正從錦屏山過。”

“何不試往問之?”

張任則不以爲意,嗤之以鼻道:

“大丈夫行兵拒敵,豈可問計于山野之人乎?”

劉𪻺卻搖了搖頭,“不然。”

“聖人有云: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吾等問於高明之人,便可以趨吉避凶。”

“曹操大兵所向無前,我等此去前路未卜。”

“若是能夠問清楚,於我等行軍亦大有裨益,不是麼?”

於是四人引五六十騎至山下,問徑樵夫。

樵夫遙指高山絕頂上,言說那裡便是上人所居之處。

及至山頂,但見松柏森森,雲霧繚繞,一座道觀隱現其間。

門首懸一匾,上書“紫虛觀”三字。

筆力遒勁,似有仙氣。

四人整肅衣冠,叩門求見。

少頃,一道童開門,見是軍中將帥,便引至內堂。

紫虛道人鶴髮童顏,端坐蒲團之上,雙目微闔,似睡非睡。

四將上前行禮,道人方纔睜眼,目光如電,直透人心。

劉𪻺拱手道:

“仙長在上,今曹操舉兵犯境,我等奉命禦敵。”

“不知吉凶如何,特來求教。”

“……貧道乃山野廢人,豈知休咎?”

“四野鄉民,皆敬仙長,仙長必知吉凶。”

紫虛道人默然良久,方開口道:

“四位將軍遠來不易,然天機不可輕泄。”

泠苞急道:

“仙長慈悲!若曹軍勢大難敵,我等也好早作準備。”

道人嘆息一聲,取出一卷帛書,遞與四將,道:

“此中有偈語數句,可自參詳。”

四將展開帛書,但見八行墨跡如龍蛇遊走。

其字如下:

“金秤量象,智絕當世。”

“雛鳳清聲,折翼而逝。”

“鬥粟相煎,同根競熾。”

“魏颱風雨,盡作秋池。”

這……

四人翻來覆去,看着這三十二字的偈語,怎麼看也看不明白。

於是,劉𪻺又問:“我四人氣數如何?”

紫虛上人道,“天數已定,又何必問?”

劉𪻺再欲問時,上人眉垂目合,恰似睡着的一般,並不答應。

四人只得無奈下山。

張任有些不忿,發牢騷道:

“爲此腐儒,浪費這諸多時間。”

劉𪻺卻道,“仙人之言,不可不信。”

“哼。”張任輕哼一聲,“此狂叟也,聽之何益?”

於是四人繼續上馬前行,既至雒縣,分調人馬,守把住各處關隘口。

劉𪻺謂衆人道:

“雒城乃成都之保障,失此則成都難保。”

“吾四人公議,着二人守城。”

“二人去雒縣前面的涪水關,依山傍險,紮下兩個寨子。”

“如此可成掎角之勢,相互爲援,勿使敵兵臨城。”

泠苞、鄧賢二將主動請纓去守涪水關。

劉𪻺從之,分兵兩萬給二人。

二人得了兵,便至涪水處下了寨。

劉𪻺、張任二將則守住雒城。

這一城一關,以及五萬蜀兵是成都最後的防線了。

一旦有失,則劉璋兩代人的基業不保。

……

話分兩頭,卻說曹操一舉襲取了白水、葭萌二關,大軍行至梓潼停駐。

這一日,中軍帳前設宴慶功。

新歸附的蜀地將領與中原謀士濟濟一堂。

忽聞帳外清朗童聲:

“父親且看兒臣新制之物!”

但見十三歲的曹衝手捧木匣趨入,錦袍玉帶映得面如冠玉。

曹操笑捋長鬚,“倉舒又來賣弄機巧耶?”

這話雖是調侃,但卻充滿自豪之意。

自長子曹昂光榮戰死之後,曹操就一直似丟了魂兒一般。

諸子之中,沒有一個能找到如曹昂這般人物來。

直到六年前,曹操偶然得了一頭大象。

彼時的他很想知道此象的重量,又詢問衆部下,衆皆無計。

唯曹衝言道,“可置象於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

“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曹操大喜,然其言,果然量出大象的重量來。

自那以後,曹操便對這位敏於觀察,聰慧過人的孩子十分關注。

然而那時的曹操正忙於與劉備聯手對付袁紹。

袁紹敗亡後,又與劉備爭河北。

根本無暇顧及儲君之事。

直到去年,曹操鬚根脫落,身體大不如前。

方知自己已經五十三歲了。

這個年紀在古代,就是該入土的年歲了。

然曹魏的繼承人甚至沒能夠決斷出來。

比起曹丕、曹植,曹操確實更加心儀更爲聰慧的曹衝。

尤其他如今已經十三歲了,再等個兩年,就可以獨自領兵了。

所以當着衆文武的面,曹操好不吝惜給曹衝表現的機會,大聲問:

“此何物也!”

曹衝乃將木匣打開,竟是座精巧的蜀中山川沙盤。

江河以水銀灌注,各處關隘皆有標註。

因爲此前曹操得了張鬆的西川地圖,曹操又習慣將諸子帶在身邊培養。

彼時的曹衝偶然看了一眼,便自己私下了做了個小型的沙盤。

當然了,這也不算曹衝首創。

相傳,沙盤地圖最早是由漢伏波將軍馬援發明的,也就是馬超他老祖宗。

不過受到的科技水平、文化需求以及實際應用的場景等多方面影響,沙盤只能作爲戰時的輔助工具。

多用於于軍事戰術規劃、建築設計展示等特定領域。

受生產力發展影響,製作精細沙盤的技術條件還並不成熟。

而曹衝此時則製作了一個相對精細的沙盤。

雖然沒有涵蓋整個西川之地,但也把目前曹操所要攻略的地帶給製作進去了。

“……此物可助父王推演兵法。”

曹衝指尖輕點,言說哪裡可以設伏,哪裡可以排兵。

其才略所想向,最類曹操。

程昱忍不住撫須感慨道:

“老臣遍歷九州,未見如此巧思!”

“倉舒公子真是聰慧過人。”

其餘大臣見得此景,亦紛紛幫腔喝彩。

“臣曾聞,公子幼時見庫吏爲鼠齧鞍懼罪。”

“乃以刀刺己衣,詐作鼠齧,使魏公赦之。”

“此等仁智,實乃天授!”

“……是也,昔秦皇十二歲辨呂不韋之詐,漢昭帝十四歲明上官之奸。”

“今觀公子之智,不在古人之下。”

曹操聞言,頓時喜出望外,舉杯環視衆人,意味深長地說道:

“吾兒倉舒,雖然年少,然見識非常。”

“若得良師輔之,他日必成大器。”

此言一出,滿座皆靜。

楊修低眉垂目,毛玠輕咳一聲。

而曹丕手中酒盞微顫,酒水濺出三分。

曹植則凝視案上殘酒,忽然舉杯一飲而盡,似笑非笑。

自曹昂死後,曹操一直在曹植、曹丕兩人中搖擺不定。

因爲彼時的曹衝還小,曹魏政權又不穩定,所以曹操雖愛曹衝之才。

卻還未往立他爲世子的方面考慮過。

直到隨着曹沖年齡的增長,曹操這才發覺他越來越有人主模樣了。

曹丕面色如常,起身恭賀:“衝弟天資聰穎,兒臣亦自愧不如。”

言罷,恭敬斟酒奉於曹操,舉止沉穩,毫無破綻。

然其袖中左手緊握,指甲已深陷掌心。

曹植則舉爵離席,錦袍廣袖當風而動,朗聲道:

“既蒙諸公盛讚,子建願爲衝弟賦詩一首。”

語畢以箸擊盞,清越之聲驚起帳外棲鴉。

“象重童能測,輿輕智可裁。”

“鬆高風必折,蘭秀露當摧。”

“同株猶競茂,異室豈相哀。”

“願作鋪階石,免教棟樑災。”

此詩一出,滿座文士皆拊掌稱妙。

曹丕是明面上表示自己的謙讓。

曹植則是用詩句表達自己,甘願做一鋪階之石,而不願意同室操戈。

曹操若有所思,忽然笑道:

“……好,孤有諸子如此團結,大魏當興於汝兄弟三人之手也。”

“如今我等既得葭萌、白水二關,可去取涪水。”

曹操似不願再聊這個話題,轉而提到了進兵事宜上去。

或有人諫道:

“涪水關守將乃蜀中名將鄧賢、泠苞,此二人深得軍心。”

“兼之關城險固,糧草足支三年。”

“不若繞開此關,徑去雒城。”

曹操一扶長鬚,搖了搖頭:

“誠如是,必爲涪水守將兩面夾擊。”

“此行太險,孤不欲爲此事也。”

於是決定,親統三萬大軍,旌旗蔽日,直取涪水關。

探馬飛報,泠苞、鄧賢當即商議對策。

二人一致認爲,此前曹操是靠騙、靠偷襲,打了蜀兵一個措手不及。

這才被他僥倖取得白水、葭萌二關。

如今蜀軍已經做好準備,涪水關又是兵精糧足。

以蜀道之險,沒道理攔不住魏兵。

曹操至關前,先遣使送黃金百鎰、錦緞千匹至關上,附書曰:

“孤素聞二將軍忠勇,今特致薄禮相贈。”

“若兩位肯願歸順,當以列侯相待。”

鄧賢覽書大怒,擲禮於地:

“曹賊欲以貨利污我耶?”

於是立斬來使,懸首於關前,以示自己抵抗之決心。

而泠苞卻在一旁暗忖:

“曹操勢大,蜀中諸人又各藏心思。”

“就算我拼死抵抗,到頭來也未必便能被蜀人厚待。”

“還是留足退路爲善。”

遂私藏半數金帛,佯作不知。

繼續與鄧賢抵抗曹軍,只是又勒令本部部曲,不必盡力死戰。

他想要保全自己的軍隊。

早有細作報知曹操,乃笑謂左右人道:

“泠苞貪而鄧賢剛,可間之。”

是夜三更,曹營突然金鼓大作,火光沖天。

鄧賢急登城樓來看,見曹軍分三路攻關,急調重兵防禦。

戰至天明,卻見曹軍虛插旌旗,真人早已退去。

如此連番七夜,蜀軍疲憊不堪。

“此疲兵戰術耶?”

“乃李翊慣用之術,曹賊如何學之?”

最喜歡用疲兵戰術的是李翊,大夥兒都聽說過。

而飽受疲兵戰術之苦的則是曹操。

如今也算是有樣學樣,用到蜀軍身上了。

至第八日時,曹操命樂進率死士三千,着蜀軍衣甲,混入運糧隊中。

泠苞軍因連日睏倦,查驗不嚴,竟被混入關內。

夜半火起,樂進自內殺出,斬關落鎖。

曹洪趁機率鐵騎衝入,鄧賢挺槍死戰,被暗伏的弓弩手以暗箭射中右臂,力竭被擒。

曹操升帳,見鄧賢鐵鏈纏身卻昂首不跪,泠苞則伏地請罪。

曹操親解鄧賢之縛:

“將軍真義士也!若肯降,孤當以徵西將軍相授。”

鄧賢冷笑:“要殺便殺,何必惺惺作態!”

曹操不怒反笑,忽命押上泠苞私藏的金帛:

“泠將軍既受孤禮,何不早降?”

“這……”

泠苞面如土色,不知如何應答。

曹操乃厲聲叱道,“貪而生叛,留之何用?”

立命推出斬首。 復溫言謂鄧賢曰:

“孤殺叛將,非殺忠臣。”

“若將軍不願歸降,可回成都去,整軍來與孤再戰。”

話落,命人將鄧賢送出營帳。

又贈他一馬,表示他可以走了。

鄧賢猶豫一下,望一眼曹操,見他面上帶笑,並無惡意。

乃策馬奔騰而去。

目視着等鄧賢遠去的目光,曹操臉上原本的笑容頓時凝住,轉而是眉宇間的一川不平。

黃鬚兒持弓走來,拈弓搭箭,對着前方便要射。

忽然,聽得馬蹄聲漸近。

原本遠去的鄧賢,又策馬回來了。

曹操急命曹彰將弓箭收好。

又親自上前去迎,說道:

“鄧將軍何故去了又回?”

鄧賢說道:

“某深感曹公大義,適才去時,終覺心裡有愧。”

“若蒙曹公不棄,賢願效犬馬之勞!”

曹操大喜,急扶鄧賢下馬,拜他爲徵西將軍。

曹操爲何如此重視鄧賢?

因爲他是蜀中地位比較高的蜀將。

曹操此舉,也是爲了大結蜀人之心。

不是他重視鄧賢,而是重視他的身份。

拜其爲徵西將軍,也是爲了千金買馬骨。

希望之後更多的蜀將,能夠不要與他爲敵。

既收降鄧賢,取了涪水關,接下來便是進兵雒城了。

鄧賢主動提議道:

“……末將受明公大恩,未嘗報效。”

“雒城守將張任、劉𪻺與吾是故交。”

“某願去說這二人來降。”

話落,又取來了雒城的佈防圖,將之交予曹操。

曹操大喜,即命人取酒來。

“將軍此行若是功成,汝當爲孤取蜀第一功臣。”

“只是吾聽聞張任性情剛直,恐未必肯降。”

“將軍此去,未必便能說得動他。”

鄧賢聞言,眉梢一揚,正色說道:

“如若不降,某便取他首級來降魏公。”

話落,鄧賢仰頭飲盡,酒漿混着血絲從嘴角滑落。

是夜,程昱夜觀星象後急諫:

“魏公,某夜觀星象,昴宿犯紫微,恐有詐降之禍。”

曹操笑指案上地圖:

“……仲德多慮矣。”

“鄧賢所繪城防,與細作所報分毫不差。”

“況吾殺泠苞而縱鄧賢,以取其心。”

“其安能叛我?”

“此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

在有時候,曹操的自信程度往往出奇。

程昱捻斷數根鬍鬚,憂心忡忡道:

“縱是真降,以張任之性烈.……”

“鄧賢不是說了麼,若是張任不降,他會取他首級來見我。”

“仲德就不要多心了。”

“……唉,好罷,希望是老夫多心了。”

卻說鄧賢辭了曹操,一路奔回雒城。

見着張任、劉𪻺,備言涪水關已陷的消息。

二將皆是一驚,劉𪻺怒斥道:

“涪水關已失,汝竟還有臉回來?”

鄧賢伏地痛哭:

“末將忍辱負重,詐降曹操,只爲今日報效主公!”

張任冷笑:

“曹操奸詐多謀,豈會輕易信你?”

鄧賢從懷中取出一封密信,遞與二人:

“曹操已中計,他許我假意歸順,讓我在雒城做內應。”

“我正好藉此機會,引他入城,一舉殲滅!”

“魏軍若破,西川無虞。”

劉𪻺閱信,見確是曹操手筆,大喜道:

“若真能誅殺曹操,當在主公面前表汝功績。”

張任仍疑慮重重:

“曹操詭計多端,不可輕信。”

鄧賢慨然道:

“張將軍若不信我,可設伏試探。”

“我今夜便修書曹操,約他三日後子時攻城,我軍可於城內埋伏。”

“若曹操果真前來,則證明我所言非虛。”

“若他不來,則我甘願受軍法處置!”

劉𪻺拍案道:

“好!就依此計!”

當夜,鄧賢親筆作書,遣心腹送往曹營。

信中寫道:

“魏公明鑑:”

“末將已得劉𪻺信任,然張任頑固,誓死不降。”

“今雒城守備鬆懈,三日後子時,末將可開西門迎王師入城。”

“若殺張任,則西川門戶洞開,大事可成!”

“望公勿生疑慮,早早下手,以免遲疑生亂。”

曹操得信,召衆謀士商議。

左右皆諫道:

“鄧賢新降,其心難測,恐有詐也。”

曹操沉吟半晌,緩聲說道:

“鄧賢若詐降,何必自投羅網?”

“且雒城若破,西川再無險可守,此乃天賜良機!”

“豈可失耶!”

曹衝忽然出列,道:

“父親,兒臣願隨軍同行。”

曹操扶其額頭,笑道:

“吾兒聰慧,正當歷練。”

三日後,曹操親率精兵,趁夜逼近雒城。

雒城西門的吊橋在朔風中發出不祥的吱呀聲。

曹操勒馬凝視洞開的城門,月光下鄧賢的身影在城垛間若隱若現。

曹洪突然按住曹操馬轡:

“魏公,末將似乎嗅到一股火油味!”

話音未落,城頭驟然亮起千百支火把。

“誅殺國賊!!”

鄧賢的吼聲撕破夜空。

千斤閘轟然墜落,將曹軍後隊截爲兩段。

兩側民宅突然倒塌,露出滿街鐵蒺藜與陷馬坑。

張任的精兵從地窖中蜂擁而出,長矛如林直指中軍。

虎豹騎在狹窄街巷中擠作一團。

一支火箭掠過曹操兜鍪,點燃了他身後的帥旗。

“不好中計了!”

“快!快保護魏公!”

曹洪緊緊護在曹操身前,拼死抵禦來往的亂軍。

他號稱是“魏營許攸”,可他與許攸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真的對曹操忠心。

“衝兒何在!衝兒何在!”

曹操大呼,命人趕忙尋找曹衝。

曹衝乘着車駕,在混亂中左衝右突。

少年突然發現鄧賢正在城樓揮動令旗,當即駕車直衝敵陣。

“公子不可!”

樂進伸手去攔,只扯下半幅撕裂的錦袍。

鄧賢見曹衝單騎闖來,獰笑着放下鐵閘:

“曹家小兒敢來送死耶!”

卻見那精巧的馬車突然解體,露出滿車的硝石硫磺。

曹衝點燃火折的剎那,鄧賢駭然。

終於看清少年的脣語,“莫問喪鐘爲誰鳴,喪鐘爲君鳴!”

轟!

驚天動地的爆炸震塌半座城樓。

曹操在煙塵中望見鄧賢燃燒的身體從高空墜落,而他的衝兒——

只剩一枚嵌着玉珏的斷指,靜靜躺在冒煙的焦土上。

殘部退回涪水關時,曹操死死攥着那枚斷指。

程昱來報輜重盡失,卻見他的主公將臉埋進曹衝染血的斗篷,肩頭劇烈抖動卻未發出一絲哭聲。

帳外風雪嗚咽,忽然傳來撕心裂肺的號叫。

曹營上下,全都低頭不語。

這一幕,似曾相識。

一般來講,人不會在一個坑洞裡面連續跌倒兩次。

除非這個坑真的很有誘惑力。

曹操取蜀的戰略計劃制定以後,一直相當順利。

先取漢中,又連克蜀地數道險關。

眼看着就要直逼成都了,曹操一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又大意了……

曹衝的死對曹操的打擊很大,他下令退至梓潼整頓。

全軍俱着縞素,哀悼三日。

正是:

金秤量世智無雙,十三春秋耀魏疆。

烈火焚身全孝義,青史長留玉骨香。

就在曹操痛失愛子之時,遠在徐州下邳的劉備卻迎來了又一個喜訊。

……

建安十三年冬,徐州下邳。

齊王府張燈結綵,喜氣盈門。

正室袁瑛誕下第二子,劉備賜名“理”,取“順天應理”之意。

此子生時,府中蘭蕙竟於寒冬抽芽,異香滿室,衆皆稱奇。

算上劉理,袁瑛已爲劉備生下兩個兒子了。

不過次子並非其所出,乃妾室甘夫人所出。

名喚劉永,是庶出。

而長子劉禪、三子劉理俱是嫡出。

以魯肅爲首的一衆文官,聯名上書向劉備道喜:

“昔文王百子,周室乃興。”

“今主公三得麟兒,此天佑漢祚也。”

古代本就重視男兒,結果劉備一連生三個兒子出來。

這放在古代,那絕對是要大擺宴席慶祝的。

張飛大嗓門震得樑塵簌簌:

“俺老張要教侄兒習練丈八蛇矛!”

“……哈哈哈。”

府中觥籌交錯,喜樂融融。

劉備懷抱幼子,見其眉目清秀,頗肖其母袁氏,不由笑道:

“此子類母,當有貴相。”

袁瑛倚榻微笑,雖產後虛弱,卻掩不住眸中欣慰。

她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

嫁與劉備後,先誕劉禪、今又得劉理,地位可以說是愈發穩固。

除了徐州本土官員稱賀之外,其餘州郡的各大官員也是紛紛送來祝賀。

河北送來青銅錯金貔貅鎮一對。

獸首銜承露盤,內置幽州雪水凝珠。

隨禮書雲:

「冀北玄冰,可鎮暑熱。貔貅怒目,能懾奸邪。」

暗喻劉備當效燕昭王納士招賢。

劉備覽表,不由大笑:

“丞相真是何時都不忘規勸寡人,連送個賀禮都有如此多的心思。”

然後是淮南送來的,八棱琉璃匣,內盛九江鰣魚腩。

其以壽春菰葉包裹,外敷淮鹽霜雪。

因爲淮南離下邳很近,倘若加急,不肖一日便可送到。

附淮南子竹簡,“魚躍於淵,其子成龍。”

既顯江淮富庶,又賀“劉氏三鱗”之喜。

“元龍有心了。”

劉備滿意地點了點頭,將魚腩分賜給朝中大員。

青州則送來東海珊瑚樹一株,栽於陶盆之中。

枝丫間懸十二枚虎紋貝雕,內刻《春秋》名句。

盆底陰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這句話是當年李翊爲賀關羽到青州上任,專門給他題的字。

因爲青州位於齊魯大地核心,這句話可以說是相當應景。

關羽非常貼心的,命人將此話刻下,回贈給劉備。

以海岱之雄奇,喻侄兒當存浩然之氣。

最晚送來的,是平州呂布之賀禮。

遼東玄狐裘壓着白樺弓胎,箭囊插三支鵰翎箭。

箭簇刻「並」「幽」「冀」三字。

明賀三子,實則暗炫邊功。

劉備覽之,笑道:

“溫侯爲國家戍邊多年,勞苦功高。”

“此前又有徵伐高句驪之功,當賞也。”

於是,本就心情大好的劉備,趁着這大喜的日子。

大手一揮,賞賜了遼東五千萬錢。

最後,便是本地的賀儀了。

彭城巧匠制「九連環鎖」,鎖芯藏徐泗五穀。

陶謙舊部,曹豹等人獻《淮泗春耕圖》,田壟間隱現三株嘉禾。

專賀「三穗連芳」。

麋竺更是直接宣佈,捐錢一億,以賀劉備。

總之,齊國上下都在爲劉備的新生兒賀喜。

以至於讓人忘了,此時正有人會痛死愛子而哭泣。

“王上,依臣觀之,此不是一喜,而是雙喜臨門。”

太傅魯肅忽然說道。

“哦,寡人還有何喜?”

劉備笑呵呵地問。

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
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