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

徐州,下邳。

卻說劉備在封賞完底下官員之後,將北方諸事務盡數付權於李翊。

同時,又將劉曄、荀攸等一衆奇謀之士,盡數派往北方輔佐李翊平定河北。

徐州的人手官員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主要隨着劉備地盤的急速擴張,各行各處多有空缺。

兼之劉備又在徐州興立學校,博求儒術。

對名士的需求與渴望,來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於是,劉備在下邳辦了一個宴會,邀請天下名士齊來赴宴。

說是宴會,倒不如說是求賢令。

其實求賢令,早在李翊主政徐州之時,便開始搞了。

幾乎是每年就舉辦一次。

期間,許多逃離徐州的避亂的人才,諸如步騭、徐奕等人,都紛紛回到了家鄉。

但仍舊因爲北方戰事未定,兼之山遙路遠,許多人才不願意來。

如今的徐州,在衆人的共同努力下,早已恢復了戰前的生產力。

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景象。

最最重要的是,徐州的政治局勢已經基本趨於穩定了。

從戰略上講,北有青州爲廕庇,南有淮南阻強敵。

西有泰山、魯沛作緩衝,東邊則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無所顧慮。

加上徐州雄厚的軍事實力做後盾。

有着這樣穩定強大的政治環境,使得劉備此次搞的“招賢宴會”比之往年格外熱鬧、隆重。

正如歷史上,許多人看上了荊州穩定的政治環境,才紛紛跑去那裡避亂一樣。

同樣的,許多外地、或本就是北方的名士,都紛紛來到徐州赴宴。

……

車騎將軍府大排筵席,款待四方名士。

只見廳堂之上,錦帷高掛,燭光搖曳。

席間陳設珍饈美饌,香氣四溢。

劉備身着錦袍,披戴紫綬,端坐主位,面帶笑意。

舉起酒盞,謂底下賓客道:

“今日得諸位高賢光臨,實乃劉備之幸!”

www★ т tκa n★ ¢ O

“請諸位滿飲此杯,共敘天下大事!”

席間名士紛紛起身,舉杯應和。

宴會已經開始,該來的賓客基本到齊。

忽有人報,府外又有賓客至。

或有人道,車騎將軍親自設宴,來客遲到當是他的不是。

不若拒之於門外,好立下個規矩。

劉備卻道:

“今日設宴,正爲邀請天下名士共襄盛舉。”

“又何必區分先來後到?”

“快請入見!”

須臾,門外走進來一位拄着藜杖,身着白衣的老者。

其身後跟着一位器宇軒昂的年輕人,以及兩名童僕。

劉備見是長者,便避席下來見禮。

視其人,鬆形鶴骨,器宇不凡。

乃整容見禮,朗聲說道:

“敢問老先生名諱,從何而來?”

老人笑道:

“老朽司馬徽,字德操,乃潁川陽翟人也。”

劉備聞言一驚,忙道:

“公莫非水鏡先生乎?”

司馬徽笑曰,“正是鄙人。”

劉備連忙說道:

“吾久聞水鏡先生大名,遂差人拜謁。”

“但多因先生遊蹤不定,而不得相見。”

“今日水鏡先生親至下邳,使備得拜尊顏,不勝萬幸。”

“快請上座!”

言訖,劉備連忙將司馬徽請入上座。

分賓主坐定之後,劉備便跟司馬徽噓寒問暖起來。

稍微聊了兩句,劉備才知道。

司馬徽本住在潁川,受戰亂影響,舉家搬遷去了荊州。

劉表知其才能,想要將之徵用。

但司馬徽卻篤定其不能成事,故每每劉表問及政事之時。

司馬徽多緘口不言,並不談論時勢。

這時間一長,劉表也認定司馬徽是徒有虛名,不再重視於他。

司馬徽這才得脫劉表掌控。

兼之又聞說北方戰事已定,政局也趨於了穩定,所以乾脆又從荊州搬了回來。

劉備聽完司馬徽的故事後,心中亦頗生感慨,乃問道:

“水鏡先生既是出身於潁川,如何會來備的徐州呢?”

司馬徽撫須答說:

“目今天下訩訩,未知孰是。”

“民有倒懸之厄,故老夫常謂身邊人,但從仁義之所在。”

“不爲忽曹公而私明將軍也。”

司馬徽這話說的很含蓄。

言外之意,就是他雖然出身於潁川,但曹操那裡搞酷刑峻法,重徭加賦。

司馬徽不想被曹操統治,又聽說你徐州劉玄德實施仁政。

所以到你這來了。

劉備聽罷,乃整容謝道:

“實施仁政,乃是備一生行事之根本準則,未曾有一日敢鬆懈怠慢。”

司馬徽便道:

“老夫善於識人,明公身上自有一股英雄氣。”

“若能以此盛德巍巍於世,天下當屬公有!”

劉備眉梢一揚,意味深長地一笑。

“……安敢望此也?”

司馬徽一揮手:

“不然,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明公麾下。”

“吾夜觀星象,知天命已有所歸。”

劉備身形微微一震,連忙起身問:

“未知天命當歸何處?”

司馬徽眼眸一深,正色道:

“所謂:到頭天命有所歸,泥中蟠龍向天飛。”

“天命有歸,龍向天飛,蓋應在將軍也。”

劉備大驚,但臉上仍是不動聲色,只拱手謝道:

“備安敢當此!”

“若天命果真歸吾,備當時時砥礪。”

“匡扶天道,救護蒼生。”

如今的劉備已是車騎將軍,地位不可不謂崇高。

司馬徽見他仍能夠這般謙遜,禮賢下士,心中好感倍增。

又對他言道:

“明公不必自謙,君自有奇人輔佐,何愁天下不定?”

劉備暗忖,司馬徽說的莫非是子玉先生?

細細想來,他初入徐州時,僅僅是一個駐紮於小沛的掛名“豫州刺史”。

如今僅過去不到八年,他已是雄踞一方,天下數一數二的諸侯了。

這又是誰能夠想到的呢?

“水鏡先生亦知李子玉乎?”劉備問。

“……哈哈,李郯侯天下異才,莫說是老夫。”

“便是在荊州,雖三尺蒙童亦聞其名吶。”

劉備心中暗自竊喜,這樣的名士好在及時被他得到。

若不然萬一投靠了他人,也不知自己如今會飄零在何處。

劉備甚喜李翊,與他意氣相投。

又知道司馬徽是天下有名的名士,極爲擅長點評他人。

凡是得到司馬徽點評過的人,那他的“身價”都能翻好幾倍。

龐統早在荊州時,就曾走了兩千里路,專程去潁川拜訪司馬徽。

請求他的點評。

這算是早期買“熱搜”的行爲。

不過龐統確實沒白去,自從拜訪過司馬徽之後。

其“南州名士之冠冕”的名聲,由是漸顯。

儘管李翊如今已經名聲大噪,但其在河北的名聲肯定不如河南。

若能接司馬徽之手,爲李翊擡一手名望,助他一助。

其平定河北的工作,進展必會更加順利。

思量已定,劉備乃對司馬徽笑道:

“久聞水鏡先生博學,善於識人。”

“未知對李子玉當有何評價?”

雖然司馬徽沒見過李翊,但李翊的這八年的諸多事蹟,早已在坊間傳遍。

正是縱然未見,也該有所耳聞。

筵席內,不論是賓客亦或本土官員,都不由豎起耳朵,認真傾聽。

想看看水鏡先生會對李翊作何評價。

“……奇啊。”

司馬徽撫須一嘆,像是在想什麼事情。

奇?

衆人面面相覷,暗道天下奇才多也。

怎麼水鏡先生單是一個奇字就給蓋了過去?

“……水鏡先生此言何謂?”

劉備知者可定不是司馬徽的真實評價,遂連忙追問。

司馬徽似纔回神,道一聲“哦”,對劉備拱手說道:

“實不瞞明公。”

“老夫不論是在潁川亦或是在襄陽,交友無數,識遍天下英豪。”

“劉荊州在時,亦多言身邊賢才衆多。”

“吾只道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

“便有人問老夫,誰可爲天下賢才之冠冕,可爲王佐之才,撫定天下?”

“老夫只答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唔……

此言一出,在場中人無不爲之一驚。

徐州有本土官員竊竊私語。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真是好大的口氣。”

“李郯侯輔佐主公,定徐州,滅袁術,收河北。”

“在天下羣雄蜂起之時,僅用時八年,便助主公佔得半壁江山。”

“可也未曾見到旁人說,得李郯侯便能安天下。”

劉備一聽,心中也頗感震驚。

暗道李子玉已是天下不世出的奇才,聽這水鏡先生的說辭,竟還有不下於李翊之才的名士。

遂急忙問道:

“未知臥龍、鳳雛這位兩位奇才安在,果系何人?”

司馬徽大聲笑道:

“明公已得鳳雛矣。”

“此人正是襄陽龐統,龐士元!”

……哦?

竟然是士元。

劉備眼眸一蹙,知是龐統後,雖在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龐統初來之時,還略顯輕狂浮躁。

但跟在李翊身邊磨鍊之後,也沉穩幹練了不少。

如今被派去到幷州歷練,撫定馬超、高幹,南匈奴三路諸侯。

目前看來,幷州還未出什麼岔子。

至少沒給李翊在北方的工作添麻煩,可見其是對得起自己的才華的。

“鳳雛”之名,其的確當得。

可爲什麼他沒說呢?

難不成是因爲龐統當時是以“留學生”身份到徐州治學。

而到見着李翊之後,深感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便不敢以鳳雛名號自居?

“龐士元來潁川拜訪老夫之時,老夫曾贊其爲南州士之冠冕。”

“是龐德公稱讚他這位侄兒是‘鳳雛’,然彼時龐士元已到徐州了。”

“莫說明公不知曉,便是龐士元本人,也未必知曉。”

“鳳雛之名,在襄陽倒是廣爲流傳。”

原來如此……

劉備一頷首,暗道這就不奇怪了。

他的確知道龐統有個叔父龐德公,也是荊州鼎鼎有名的名士。

爲自己的侄兒造勢,買“熱搜”的行爲,這放在這個時代是很合理的。

“……那這‘臥龍’又是何人吶?”劉備再問。

司馬徽笑道:

“此人乃徐州人,當屬將軍名下。”

哦?

劉備一聽這臥龍是徐州人,頓時精神了。

在別的地方不敢說,若說在徐州,他能精準到每家每戶找人去。

因爲徐州是他的治所,其政治影響力不是其他州郡可比的。

尤其自己身爲徐州牧,徵辟“臥龍”名正言順。

司馬徽的話還在繼續。

“此人是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

“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

“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

“其父名珪,字子貢,爲泰山郡丞,早卒。”

“因受徐州戰亂波及,孔明遂從其叔諸葛玄。”

“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

劉備忙問諸葛玄現在何處。

他聽得出諸葛玄已是諸葛家中唯一長輩,將之請來,那請來諸葛亮亦非難事。

“……唉,其已在五年之前病逝了。”

司馬徽嘆了口氣。

劉備乃斂容嘆道:

“……備對此事,深感遺憾。”

“若其在琅琊還有家屬,備當遣人前去照拂一二。”

司馬徽搖了搖頭:

“諸葛一門,已舉家搬去荊州了。”

“自諸葛玄病故之後,家中有三子。”

“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均。”

“此三人皆有經綸濟世之才,惟諸葛孔明最爲傑出。”

“孔明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爲《梁父吟》。”

“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自號爲臥龍先生。”

“此人乃絕代奇才,將軍既已得鳳雛,若能再得一臥龍。”

“與李子玉併力攜手,何愁天下不定乎!”

劉備聞言大喜,正欲問具體細節。

時孫幹在側,出聲言道:

“水鏡先生如此盛讚這臥龍,不知比我徐州李郯侯如何?”

……呵呵。

司馬徽撫須一笑: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兩者同爲當世奇才,如何能橫向比較?”

簡雍忍不住出聲譏諷道:

“水鏡先生此言答得圓滑。”

“我家先生自輔佐主公以來,無所不向,無所不克。”

“倒是那臥龍,我等確實聽聞琅琊諸葛氏之名。”

“只是倒未曾聽說有諸葛亮這麼一號人物。”

劉備向來敬重名士,尤其當聽到水鏡先生這般稱讚諸葛亮時,內心對他已是十分嚮往歡喜。

見簡雍語帶輕薄,忙出聲勸阻:

“憲和,適才你沒聽水鏡先生說麼?”

“這位臥龍先生,一直隱於隆中,不曾出仕。”

“其名聲自然不爲我等所聽聞。”

“若非水鏡先生,備怕是終身不得結識這位當世奇才。”

劉備一番話同時安撫了兩邊人的情緒。

劉備又對孫幹說道:

“子玉先生見我之前,不也是隱於山中的高人乎?”

“公祐不可因其未展其名,而輕視天下英雄。”

孫幹、簡雍對視一眼,旋即齊齊拱手謝罪。

“主公教訓的是,吾等知錯矣。”

哈哈哈……

司馬徽看在眼裡,連連撫掌大笑。

“劉將軍倒也不必怪罪這兩位先生。”

“老夫雖未曾見過李郯侯,但其事蹟實在膾炙人口。”

“適才劉將軍既然讓老夫點評一下李郯侯。”

“那老夫就斗膽爲其冠一名。”

司馬徽的品評人物,絲毫不遜色於南陽許劭。

聽到他要爲李翊冠名了,不論是徐州本土官員,亦或外地來賓,都下意識地伸長脖子,側耳傾聽。

“鳳雛”,徐州官員那是實打實的見過了。

其雖然年幼,但確實少年英才。

在徐州做功曹時,即便是李郯侯也時常問計於他。

這樣的人物,也僅僅是被司馬徽冠以南州名士之首的稱號。

也不知水鏡先生會給李翊冠個什麼名號?

衆人翹首以盼,靜靜地等待司馬徽開口。

司馬徽沉吟半晌,在衆人的注目之下,緩緩啓脣:

“李子玉,青雲之士也。”

“自出山入仕以來,輔佐劉將軍統領全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如今更是獨自領兵,平定北方。”

“此等異才,當得起天下奇才之首名諱。”

話說到這裡,衆人已下意識屏住呼吸。

儘管對李翊的才智大夥兒都有目共睹,但還是沒能想到司馬徽會給出如此高的評價。

司馬徽的聲音繼續傳來。

“諸葛孔明號臥龍,龐士元號鳳雛。”

“依老夫之見,李子玉可號爲天樞。”

天樞?

包括劉備在內,衆人無不一愣。

“……呵呵,天樞者,北斗七星之首也。”

“此爲天之樞紐,主掌乾坤運轉。”

“愚意明世之智慧。”

“更隱含「執天命、領時代」之宏志。”

執天命、領時代……

劉備心口默唸,回想起之前司馬徽說天命在自己這邊。

如今又說李翊能夠執天命、領時代,這不就是說他們君臣攜手,必定能夠走到至高之位嗎?

對上了!

竟全都對上了!

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劉備,此刻竟興奮地連連搓手。

恨不得馬上與李翊相見,將今天的事全部告訴他。

而席間其他賓客、官員卻個個面色凝重,都在那裡想。

臥龍隱於山林,不得騰轉雲雨。

鳳雛羽翼未豐,不得展翅飛天。

而“天樞”則是直接居於九天之上,統籌全局。

此名號之寓意,以超臥龍、鳳雛之才智與格局。

這司馬老先生,給出的評價未免毋乃太過也。

只怕此名號一經傳播開來,天下士人都會以“天樞”李翊爲渠首了。

“……天樞、臥龍、鳳雛。”

“公言得其一,便可安天下。”

“如今三大奇才,吾今已得其二矣。”

“何愁天下不定,漢室不興?”

劉備高興極了,將酒盞裡的美酒一飲而盡。

旋即快步走到司馬徽身前,朝他拱手一禮:

“敢問水鏡先生,這位臥龍先生是否還在南陽?”

“倘若是,備縱是不遠萬里,亦當將他請來徐州。”

司馬徽笑着揮了揮手,“不必麻煩了。”

又朝作了一揖:

“虧得將軍在徐州實施仁政。”

“如今徐州政清人和,兵馬強健。”

“諸葛兄弟,都認爲應該搬回琅琊居住。”

“故已舉家搬回徐州矣。”

從古至今,國人的鄉土情懷都很重。

就像國外人拍世界末日,那他們會去殖民外星球。

而國人拍世界末日,他們會帶着地球去流浪。

這就是國人骨子裡對家鄉的感情。

如果不到迫不得已,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呢?

何況諸葛家族,其實此時離家也沒過去多少年。

其家族在琅琊本也是個大族,雖然舉家搬遷了。

但人脈資源還是有的,即便回來物是人非。

他們依然有信心過得滋潤美好。

劉備大喜,連忙問:

“未知臥龍先生,現在何處?”

司馬徽以手指身旁年輕人道:

“此事,還是勞煩將軍問他罷!”

“此乃諸葛一門家事,老夫不好多嘴。”

劉備見此人相貌堂堂,頗爲儒雅。

乃整冠見禮,拱手問道:

“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乃撩衣回禮:

“鄙人琅琊諸葛瑾,見過劉將軍。”

嘶……

劉備吃了一驚,懊惱地拍了拍腦袋,跌足嘆道:

“誒呀!我糊塗啊,先生進來這麼久了。”

“備居然沒能認出先生來,實在失禮!”

“還望諸葛先生多多包涵。”

適才因爲聽到是水鏡先生的名諱,使得劉備註意力全在司馬徽身上了。

全然不曾想到,跟隨司馬徽一同來的,竟然就是目前諸葛家的家主。

即便是聰明如諸葛亮,在他面前也只能是個弟弟的諸葛子瑜。

諸葛瑾牽脣一笑,拱手向劉備施禮:

“……劉將軍不必自責,方纔是在下不讓水鏡先生引見的。”

“這是爲何?”劉備詫異問。

諸葛瑾呵呵笑道:

“久聞劉將軍禮賢下士,仁義愛民。”

“在下也想看看劉將軍是否真如傳聞中一般,仁義之名著於四海。”

“如今觀來,劉將軍果真是當世明主也!”

言訖,諸葛瑾還忍不住豎了根大拇指。

這個位面的他,並沒有去赴宴參加孫權舉辦的“招賢大會”。

因爲歷史上去參加孫權“招賢大會”的人才,大多都是北方避亂於荊楚江東的。

避亂於荊州的人,只要是有識之士,都認爲劉表不能成事。

而彼時的孫仲謀正值意氣風發,禮賢下士的狀態。

所以大夥兒就紛紛跑去江東,投到他的麾下去。

這其中就包括避亂於荊州的諸葛瑾。

但這個位面卻不同,

儘管劉表同樣有名無實,孫權同樣求賢若渴。

可徐州已經恢復了戰前的生產力,政治環境也逐漸趨於穩定。

最重要的是,徐州之主劉玄德,仁義愛民,禮賢下士。

既然有更好的潛在選擇,又何必非要選一個紫髯小兒呢?

更別提徐州本就是他們的老家了。

早在幾年前,諸葛瑾便受到了孫權的邀請,請他去江東做長史。

彼時劉備雖還未像今天這般強大,但也不是孫權能比的。

所以諸葛瑾拒絕了孫權的邀請,選擇了繼續觀望。

接下來,便是震驚世人,影響天下格局變化的官渡之戰了。

隨着烏巢的大火,倉亭的落水,也宣告着袁氏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的爭霸舞臺了。

只要是有識之士,都能看出來。

如今的天下格局,已經從二袁爭霸轉變爲了曹劉爭霸。

這下諸葛家不能再觀望了。

你不可能等到人家快統一天下時纔出仕,必須在人家需要你的時候去做出選擇。

至於選擇誰,答案也很明顯。

就算不考慮劉備是否明主,單看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爲。

諸葛家族但凡猶豫一秒,都是對死去族人的不尊重。

“備與諸葛先生也不過才一面之緣,先生何以斷定備便是明主?”

劉備出聲問。

“……哈哈。”

諸葛瑾扶額一笑,以手指堂上賓客官員。

“若劉將軍並非明主,能得如此多賢才追隨否?”

“能得天樞、鳳雛傾力襄助否?”

“劉將軍不必自謙,吾弟孔明在隆中時,也曾談及將軍。”

“哦?孔明先生如何說?”

劉備欣喜地問道。

“孔明說,目今能平治天下,匡扶漢室者。”

“唯劉將軍一人耳!!”

此言一出,滿堂賓客,紛紛出言附和:

“說得好!說得好!”

“這能平治天下,挽江山於既倒,救蒼生於水火者。”

“舍劉將軍其誰哉!”

大夥兒不遠千里萬里趕來徐州,那肯定是來面試找工作的。

不管是否出於真心,先把新老闆的馬屁拍了再說。

“善!善!善!”

劉備興奮地握緊拳頭,他與這孔明先生簡直是雙向奔赴啊!

“未知令弟現在何處?”劉備連忙問,“可否請他宴上一敘?”

諸葛瑾搖了搖頭,苦笑道:

“吾弟雖與吾一併歸家返鄉,但尚在驛館午睡。”

“說是對賓客筵席,不感興趣。”

“遂不肯與吾一道前來,還望劉將軍恕罪。”

不妨事,不妨事。

劉備連連安撫諸葛瑾,奇才性子總是怪異的。

有李翊珠玉在前,劉備完全清楚該如何與這些異才相處。

“雲長!”

劉備將關羽喚來,“賢弟可代吾招待賓客,備親自去驛館請孔明先生去。”

關羽一驚,忙道:

“如今賓客尚在,兄長再是求賢若渴,又何必急於一時?”

張飛也出席過來勸劉備道:

“弟兄們喝酒喝得好好的,主人家走了,酒肉也無滋味了。”

“況且兄長難道沒聽這位諸葛先生說麼。”

“諸葛孔明現在午睡,兄長此時前去,豈非驚擾人家?”

劉備卻道:

“吾只在館外等候,待先生醒後。”

“便能第一時間得見。”

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75章 大漢魅魔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
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66章 龍生龍,鳳生鳳,劉備哪個兒子會打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369章 朕既不殺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蕭何自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75章 大漢魅魔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