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

劉備聽完李翊發出的感慨。

知他這些時日爲了河北之事,大勞心神,心中亦是煩悶不已。

遂出言開導他道:

“……先生所言甚是。”

劉備長長地嘆了口氣,暗想這天下若是太平清晏,自己又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他與子玉又會不會相見,乃至成爲摯友呢?

遙想到那等太平盛景,不覺發出一陣慨嘆:

“若能如此,真等到天下太平那天。”

“備也願與先生平野縱馬,交遊夥伴,讀書射獵,豈不快哉!”

李翊聞言頷首,又想到了當下現實,不由沉悶。

且不說那樣的日子得等到何年何月,縱是真等到那一天。

只怕……

正說著,龐統快步走來。

“……哦,劉將軍,李郯侯。”

龐統快速地向二人見了禮。

劉備先開口問道:

“龐功曹此來何爲?”

龐統躬身答:

“荊州有訪客到。”

“又有訪客?”

劉備一皺眉,暗道他之前不是纔剛送走荊州來的龐季嗎?

當時這龐季還帶了一個狂徒,把他和他的軍師,連帶著麾下文武通通給羞辱了一遍。

給老劉氣得夠嗆。

不過之後一打聽,那個叫禰衡的狂徒,聽說又跑去兗州找曹操了。

然後還把曹操給罵了一頓,說他是欺辱人婦的淫徒,把曹操氣得臉都綠了。

曹操本來要殺禰衡泄憤,又怕天下人覺得他不能容人。

於是,又將禰衡打包,遣返回了荊州。

現在,荊州又來人。

別是兜兜轉轉一圈,又把禰衡給送過來了吧?

那就太膈應人了!

“……是長沙太守張仲景,還有中郎將黃忠父子。”

龐統看出劉備的擔憂,遂開口解釋道。

“哦,原來張神醫。”

張仲景的名號,劉備還是聽過的。

兼之李翊給他打了預防針,說他請了長沙太守來徐州作客。

劉備初開始還不信,暗道張仲景遠在長沙,又是郡一把手。

哪能輕易離開,跑到徐州這麼遠的地方來?

不想又被軍師言中,他真的來了。

“既是張長沙親自來了,備當前往見之。”

郡一把手親自趕來,劉備還是需要親自見一見的。

尤其張仲景名聲在外,是天下有名的神醫。

當即,劉備、李翊二人各自更衣,然後鄭重出迎。

“備未曾遠迎貴客,失禮之處,還請兩位多多海涵。”

劉備君臣大步流星趕出院子,許褚則形影不離領著十數虎衛,緊隨其後。

劉備先衝著張仲景和黃忠一禮,後者自然不敢輕慢,連稱不敢,然後側身避讓,再彎腰還禮。

劉備仔細端詳張仲景,此人相貌清臒,精神矍鑠。

一雙明眸,更是炯炯有神。

配上一身鶴氅,真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劉備不覺大讚,感慨道:

“張長沙好精神吶!”

張仲景卻揮了揮手,搖頭道:

“山人已辭去太守之位,劉將軍還是叫山人名號吧。”

劉備一愣,忙問:

“好端端的,爲何先生要辭去官位?”

太守之位,可是別人求都求不來的。

張仲景竟說辭就辭,著實令人感到費解。

“……唉,山人並非廟堂之才,辭去官位也好,能夠給百姓治病去痛。”

“誠我所願也。”

劉備聽罷,大受感動,嘆道:

“善哉!張先生真乃醫者仁心。”

即命人取來黃金百兩相送,以資其旅途費用。

張仲景堅辭不受,劉備拗不過只得作罷。

“張先生難得來我徐州一趟,不妨多留兩日,備也好盡一盡地主之誼。”

劉備見送禮張仲景不收,便邀他在徐州住下。

張仲景一撫長髯,說道:

“……山人不便多留,其實這自辭去官位後,四處遊歷,倒也逍遙自在。”

“餐風宿水,臥月霜眠,簷邊起臥,雲邊安住。”

“再不用看他人臉色,幸甚至哉!”

劉備陷入沉默,他這下明白爲什麼張仲景不願當長沙太守了。

這性格確實不適合做官。

要想當官,就是得學會察言觀色,善於掩飾自己的情感。

這樣的生活,對有的人來說很累,而有的人卻樂在其中。

張仲景顯然屬於前者。

“不過山人在離開徐州之前,說什麼也得見一見李郯侯。”

“敢問劉將軍,此人現在何處?”

張仲景追問道。

李翊闊步走出,澹澹出聲應道,“我就是。”

你!?

張仲景,連帶著身旁同來的黃忠,無不露出驚訝的表情。

“你便是那位威名赫赫,名震江淮,有天下奇士之策的李子玉?”

張仲景張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怎會如此,如此……”

沒有繼續往下說,怕有冒犯到李翊。

李翊便順勢接話茬,笑道:

“怎會如此年少是嗎?”

“昔仲尼資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猶能敬畏後生。”

“況甘羅十二能爲秦國上卿,冠軍侯年未弱冠封狼居胥。”

“今翊已二十有六,比之先輩老矣,不值一哂。”

一段自嘲似的幽默式回答,幫張仲景化解了尷尬。

張仲景乃嘆道:

“……山人今日知之矣!”

那邊黃忠知此人便是李翊後,更爲激動。

連忙拉著身旁的黃敘,過來參見。

“南陽人黃忠攜吾兒黃敘,拜見恩公!”

“黃敘拜見恩公!”

父子倆齊刷刷地一跪,令李翊頗感震驚。

本身黃忠爲什麼會到徐州來,李翊都感到有些奇怪。

而當這父子倆,見到自己啪嗒就給跪下了,更加驚奇。

並且,李翊要是沒記錯的話,黃忠的兒子不是早夭嗎?

看這個叫黃敘的,精神氣兒很好啊,不像是有病的。

“兩位先起來說話。”

李翊伸手將父子二人扶起身來,詫怪道:

“我身在徐州,與長沙、南陽並無接觸,有何恩德加於兩位?”

黃忠乃將事情的原委,向李翊解釋了。

李翊這才明白,他給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誤打誤撞,竟把黃忠的獨子的傷寒症給治好了。

這的確算是李翊的無心之舉,做了一件好事。

“能幫到黃將軍,誠翊之幸事也。”

李翊拍了拍黃忠的肩膀,主動示好。

本來他只是單純想用《傷寒雜病論》把張仲景給勾到徐州來,從而大力發展徐州的醫學。

不想竟還有意外收穫,把黃忠都給一併帶過來了。

不過張仲景已經辭官,無所掛礙。

黃忠倒仍是劉表麾下的中郎將,名義上還是荊州將領。

“……李先生。”

張仲景走來,鄭重其事地向李翊行了一禮。

“張神醫不必如此,有話直說無妨。”

“不,李先生纔是真正的神醫。”

張仲景握住李翊的手,激動地說道,“此前先生差人送到長沙來的書劄,機已見過了。”

“但總覺得書中內容不全,故不遠萬里趕來徐州,就是爲得全書一觀。”

“懇請李先生應允。”

李翊多少也能猜到張仲景來此的目的。

即命人去自己的書房將《傷寒雜病論》取來。

這是李翊憑著自己的記憶摘寫的,內容依舊不全。

只是把原著當中精煉的句子給寫了下來,剩下的就只能靠張仲景這個正主自己來悟了。

應該對他完成著作會有幫助。

很快,書卷取來。

張仲景當下也顧不得禮儀,迫不及待的拿在手裡觀看。

開篇第一句話即:

——“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

僅這一句話,就吸引住了張仲景的注意力……

他自幼學醫,爲了治癒傷寒症花費了二十餘年的時間。

中間遍訪名醫,遍尋患者。

他覺得自己距離攻克傷寒症,就只差那麼臨門一腳了。

只是偏偏缺少一個契機。

而現在這篇《傷寒雜病論》就彷彿打通了張仲景的任督二脈似的。

從前不能理解的疑難雜症,瞬間一竅通百竅,似撥雲霧而見青天。

“妙,妙,妙哉!”

張仲景邊看邊稱讚,嘖嘖不已。

“李先生的用詞遣句實在高明,張某的醫書比起李先生來,正如螢蟲之光比當空之皓月。”

“……呵呵,張先生過獎了。”

而周圍人對李翊會醫術的事並不奇怪。

因爲大夥都聽說過,廣陵太守陳登就曾因喜食生魚片,而害惡疾。

李翊不但治好了他的病痛,還讓他能暢食生魚,不復爲病。

這等妙手回春之術,的確堪稱醫學巨擘。

若非其已從政,必然也是能與華佗、張機齊名的藥聖醫神。

趁早張仲景看醫書入迷之際,李翊趕緊將黃忠介紹給劉備。

“主公,這位黃漢升將軍,勇猛非常,有百步穿楊之能。”

劉備未料想到李翊會突然舉薦黃忠。

看他一眼,黃忠已年過五旬,鬚髮半白。

縱有勇力,又還能剩多少?

不過既是李翊推舉,劉備還是打算給黃忠一個機會,試他一試。

“適才李先生言老將軍之勇,未知將軍可否一試?”

黃忠一頷首,問怎麼試。

劉備說道,“我叫人與你比箭如何?”

黃忠答,“可也。”

劉備即命人從軍營裡喚來牽招。

牽招乃劉備發小,常年在北地,善騎射。

也不打算欺負黃忠是一老卒,只以馬下射箭,誰失準算誰輸。

李翊又道,“堂中甚小,請移步校場。”

衆人從其言,紛紛去到州府校場。

中途,李翊又拉張仲景同來。

張仲景本想留在府裡看書,但拗不過李翊拉拽,只得跟從。

然手中仍捨不得放下書卷,依舊是邊走邊看。

黃忠、牽招各自入校場取弓。

黃忠目光掃過一眼,優先拿了一柄三石弓。

漢代一石約爲二十八公斤,三石弓至少是九十公斤起步了,力量不可不謂驚人。

牽招暗忖,彼一老卒取三石弓來射,我若取之量輕,必遭人恥笑。

遂亦取三石弓來。

“遠來是客,容你先射。”

牽招開口說道。

黃忠更不多話,只見他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滿弓,叫一聲,“著!”

弓如秋月行天,箭去流星落地。

一箭正中靶心。

“彩!”

“好彩!”

在場來了不少看熱鬧的徐州官員,見黃忠一箭射中,無不發出陣陣叫好。

劉備看得尤是驚歎,所嘆者非是黃忠箭術準。

而是感嘆他使三石之弓,尚能舉重若輕,完全不像是年過五十之人。

牽招亦不服氣,即拈弓搭箭,一箭射去,亦中靶心。

“彩!彩!!”

看見是徐州將領射中靶心,主場官員們叫好聲更是高漲。

這一局算是懟了個平。

黃忠道,“似這般射法,並無彩處,待我背射來!”

於是彎弓搭箭,背射一箭,亦中了紅心。

“好射法!”

衆人齊齊叫好。

適才一箭尚可稱之爲僥倖,此箭再中又當如何?

況背射一箭,難度更高。

劉備亦忍不住發出陣陣慨嘆:

“好箭吶,古之養由基、李廣射術亦未必過此也。”

於是,轉向一旁的李翊說道。

“軍師誠不欺我,這位黃將軍的確是一匹千里駒!”

李翊笑道:

“此千里駒雖氣概參天,然年過五旬,困守湘潭,不逢伯樂也。”

是啊……

劉備聞言,亦覺感慨。

他已認定黃忠是一個大才,卻並未得到劉表大用。

或許有人覺得中郎將這個位置已經僅此於將軍了,黃忠在劉表那裡的待遇並不算低。

確實,李翊也只是軍師中郎將。

黃忠這個中郎將嚴格意義上講,是不算低。

但對黃忠而言,明顯是不夠的。

在劉備看來,這樣的人才就應該帶在身邊建功立業。

而不是把他遠遠放在湘潭,浪費他的巔峰。

歷史上的劉備,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黃忠是先登陷陣之才,劉備把他帶在身邊,攻打每座縣城都能見著他的身影。

不過黃忠最巔峰的戰役,當然是定軍山斬夏侯了。

常有人說,斬夏侯淵沒什麼好吹的。

但先不論夏侯淵能力強不強,且看他當時在曹營是個什麼地位。

夏侯淵當時是正宗的西部統帥,西部戰區總司令。

當時西區的所有兵馬都要聽他指揮。

西區的將領,諸如張郃、徐晃、郭淮、杜襲等人,全部都得聽夏侯淵的。

並且黃忠此戰不止斬了夏侯淵,還有益州刺史趙昂、以及夏侯淵的小兒子夏侯榮。

這場戰役的勝利,對劉備是極爲重要的。

因爲它極大的挫敗了曹軍的攻勢。

如果沒有這場大勝,劉備當時是沒法稱王的。

不是漢中王沒法稱,是連普通的王都沒法稱。

這個說法一點兒也不誇張。

因爲劉備當時的威望還不夠,而這場大勝使得劉營名聲大噪。

劉備在蜀地的聲望也來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過有一點必須說明的是,

黃忠的戰功背後是劉備的指揮,還有法正、黃權的謀劃。

不能把功勞全部推到黃忠一人身上。

黃忠是一把尖刀,關鍵還得看用刀的人。當然反過來,也不能把功勞全推到劉備、法正身上。

以致忽略了黃忠的勇名和功勳。

一場漂亮仗,肯定是多方各司其職,有效配合的結果。

那邊箭術的比試還在繼續。

黃忠、牽招已經各射了數支箭了,未分勝負。

然牽招漸漸臉紅氣喘,體力有些跟不上了。

射箭極爲吃臂力。

牽招起於北地,更善遊牧類的遊騎射。

似這般開三石弓比較,著實令他有些吃不消。

劉備見此,趕忙上去說道:

“好好好!兩位將軍神射,備今日算是開了眼界了。”

“來人,賜酒!”

劉備及時叫停,保住了自家將領的顏面。

免得到時候輸了,面子上不好看。

牽招接過熱酒,一飲而盡。

“黃老將軍神射,吾不及也。”

“此次比試,是牽某輸了。”

黃忠也坦然受之,道一聲:“承讓。”

雖然最後的結果還是判了牽招輸,但至少是私底下決出來的,沒有明面上比出來。

這個結果已足夠令人滿意。

劉備乃對黃忠說道:

“漢升有此勇力,備佩服不已。”

即命人賜鐵胎弓兩挽,又賜鎧甲一副。

黃忠謝過。

劉備再拱手揖道:

“將軍氣概參天,勇毅冠三軍,何必困守湘潭?”

“今河南河北大戰在即,正是丈夫立功名之時,何不留在徐州,與備一同建功立業?”

黃忠可不是田豫、趙雲那樣有道德枷鎖的武將。

他就是一個標準的打工人。

基本是誰控制長沙就跟誰混,愛誰誰,無所謂。

並且到了黃忠這個年紀,上無父母,下只有黃敘一子。

世間更無牽掛。

面對劉備發出的邀請,黃忠並未馬上答應,只是推託道:

“忠已年邁,鬚髮斑白,已不堪爲用。”

“恐有負將軍重託。”

劉備聞言笑道:

“寶刀燦雪正是大展神勇之時,昔古之廉頗八十猶能夠上陣殺敵。”

“況老將軍年不過五十耶?”

“備實真心實意相請,還請老將軍勿辭!”

正說間,黃敘快步走來,推了推黃忠的臂膀,央求道:

“……大人,徐州之地,風土宜人,不妨就留在此處罷!”

黃敘雖然年少,並非是不愛家鄉,而是看出劉備很喜歡自己的父親。

這可比劉表尊重他老爹多了。

更何況李翊對他還有救命之恩。

“早就聽聞徐州人打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敘也願留在徐州,習武從軍,似大人一般,建立不世功業!”

不想黃忠聞言,卻陡然色變。

一向對黃敘溺愛有加的他,此刻竟露不豫之色,厲聲叱道:

“小子不行耕田勞作,不思讀書用世,反耽於槍劍刀斧之下!”

“豈不知兵者兇危,一朝命喪,悔之無及矣!”

黃忠不想讓兒子黃敘習武從軍,自然還是因爲知道兵事的兇險。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

他哪裡捨得老黃家這根獨苗,上陣殺敵去?

黃敘卻振振有詞地解釋道:

“大人在長沙時,專爲護衛鄉鄰。”

“鄉里左近多匪盜,敘每每見有鄉民死於賊寇之手,便痛心疾首。”

“自那時起,敘便明白。”

“亂世之中,無依無靠,所能恃者,惟己身而已!”

“若能似大人一般,護得鄉里周全,百姓康居,雖死無憾!”

好氣魄啊……

劉備見到黃敘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志向,願意爲民請命。

這孩子真是一個可造之材。

只恨自己兒子早夭,後夫人一直無出。

不然也該教養似得黃敘這般有出息。

黃忠此刻臉色卻已經鐵青,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好。

如果他斥責黃敘,那不就顯得他這個當父親的沒格局?

可若對他的志向予以肯定,憑心而論,黃忠是真希望自家孩子後半生平平安安的便好。

主要他是老來得子,妻子死後,又一直沒有續絃,等於是獨子了。

兼之這孩子自幼身體清弱,黃忠每日都提心吊膽,生怕孩子磕著碰著。

自然是對他心疼愛護的不得了。

所以,黃忠情願自私一點,格局小一點。

不盼孩子將來出息,但求他身體康健足矣。

只是眼下當著衆人的面,黃忠著實被兒子架得有點兒下不來臺。

正是犯難之際,李翊走過來替黃忠解圍。

“……謬也,謬也,何其謬也!”

恩公?

黃敘見是李翊來了,趕忙上前行禮。

黃忠亦是如蒙大赦,向李翊拋去一個希冀的目光。

“……恩公,有何指教?”

黃敘躬身一拜,恭恭敬敬地問道。

“人世不易,亂世活之更難,性命豈可輕拋?”

這話自是在批評黃敘不愛惜自己。

黃忠在一旁連連衝李翊頷首。

對對對!

他想的說的就是這個,李先生會說就多說點。

李翊的話的確還在繼續。

“汝之性命所繫,非只一身而已。”

“父母之願,宗族之嗣,俱繫於汝。”

“民所求者,惟活而已。”

“若不得不死,則求後代可活。”

“豈有老壯尚在,而使青少赴死之理?”

面對李翊的批評,黃敘默然接受。

黃忠則是愈發感激,他想的說的正是這個。

黃敘這孩子絲毫不愛惜生命,殊不知這世上還有人盼著他好活。

他的性命,不僅是老父親擔憂,還是宗嗣的傳承香火的希望。

“恩公說得對。”

黃忠終於放緩聲音開口,“縱然敘兒你不聽我言,也該聽聽恩公的建議。”

黃敘默然不答,只是俯首乖乖接收李翊的明誨。

“若只逞一腔血勇,放言與山匪同命,此匹夫之爲耳。”

“若是汝等少年人皆斷送性命,左近鄉里縱得周全,餘者又何以爲繼?”

“他日再有盜賊侵襲,又該何人赴死?”

這……

黃敘被說的啞口無言。

於是,又拱手說道:

“……恩公之言,振聾發聵,敘謹受教。”

“只是若不拋去這一身血勇,使山匪猖獗,又何得同命?”

李翊乃負手說道:

“人固有一死,豈不聞太史公有言——”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翊竊以爲死國事、死天下事,可謂重於泰山者。”

黃敘一震,低頭若有所思。

“若死於鄉間盜賊械鬥,既不能全國家生養之恩,亦不能絕匪患禍亂之源。”

“……此所謂輕於鴻毛也。”

說到這兒,李翊也忍不住發出一聲慨嘆。

“不瞞黃公子,汝等來前,我還在與主公討論此事。”

“若天下得以太平,我等又何須學這勞什子兵書?”

“兵事害人害己,縱午夜夢迴,亦與厲兵鬼卒偕行。”

“……唉,百姓所以爲賊者,只因活路難求。”

“黃公子你既有志保境安民,就該留全有用之身,以圖上進。”

劉備在旁側聽了,亦覺動容。

遂也出言說道:

“先生所言甚是,須要保境安民,匡扶社稷,當先保全有用之身。”

不是劉備吹,他在這方面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早年征討黃巾時,在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差點兒死了。

但劉備何時放棄過?

只有百折不撓,才能夠終不爲下嘛。

李翊繼續開導黃敘說道:

“黃公子有此志向,不妨留在徐州,與士元一同拜孔融爲師,在下邳治學。”

“倘使學業有成,他日若得匡扶天下。”

“或躋身臺輔之臣,或出任一方牧守。”

“施行仁政,與民生息。”

“屆時河清海晏、百姓安樂,不獨汝之鄉里。”

“天下匪患自絕也!”

“……如此,上可以安黎庶,下可以報父母。”

“豈不勝於與賊偕亡?”

說著,又看向一旁看書入神的張仲景。

指著他說道:

“汝亦多受張神醫治理,可問張神醫。”

“他平日行醫治病,豈不知求死易,求活卻難之理?”

“汝縱不念己身,也該念汝父心願。”

“此後非不得不爲之時,莫再輕言赴死,慎思之!”

黃敘沉吟許久,緩緩將手舉起,拱手施禮。

啓脣更是瞭然:

“……恩公之言,真令我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昔日項梁授籍武藝時,項籍答,劍一人之敵,不足學。”

“大丈夫要學,就該學萬人之敵!”

“適才聽恩公開導,方知這天下禍亂之源,並不在山林匪盜之間。”

黃敘目光如炬,回想起自己在長沙時,所看到的種種官員勾結,欺壓民衆的貪腐現象。

他也算是官二代,更加清楚官場上那些醜惡黑暗的東西。

“而今天下,奸臣弄權,百姓蒙難。”

“如我之鄉里者不知凡幾!”

“恩公說得對,敘縱然護得鄉里一世,卻不能護得天下蒼生!”

話落,轉向李翊身前,正色拜道:

“恩公見識卓遠,深有韜略,是不世出的奇才。”

“故晚輩斗膽請教,願留在恩公身邊。”

“早晚聆聽教誨,學習兵法。”

“不爲逞勇殺伐,謀取高官厚祿,只爲救護蒼生。”

“使似我般苦痛者,少有!”

敘兒……

聽完黃敘這番壯志豪言,黃忠心中都動容了。

他只關注兒子的身體健康,卻忽略了他心中的所思所想。

或許,他這個父親當的確實有些自私了……

黃敘依然弓著腰,向李翊稽首。

李翊目視著他,面色如水,沉吟許久,才轉向家長,問黃忠道:

“黃老將軍,令郎欲此後隨我長伴刀兵。”

“所食者,征塵耳。”

“所飲者,血水耳。”

“兵事傷人傷己,一旦投身其間,便再難退還。”

“屆時轉戰千里、枕戈待旦,不知幾時可以安寧。”

“不知黃老將軍可願將令郎交予我嗎?”

黃忠自己就是一個從戰場刀兵中,滾打出來的老將。

豈能不知兵事之害?

他只對自己的兒子自私。

可當聽完適才李翊與兒子兩人的辯論之後,他才發覺,他那一己之私何其可笑。

此時,一直專注讀書的張仲景忽然開口了。

“老友,還在猶豫些什麼?”

“山人遊歷世間,所識者,不過治病用藥耳。”

“此或可救十人百人。”

“而令郎所立下之志,若當真能成,或可救天下人。”

“老友真打算因一己之私,而廢丈夫公事乎?”

黃忠聞言,搖首慨然一嘆:

“……唉,自汝母死後,爲父只盼你身體康健,平平安安渡過一生便好。”

“這些年只關注你的身子,竟不知你還懷有大丈夫之志。”

“倘若真使你終老林泉,豈能無憾?”

“……罷罷罷,既如此,你便留在徐州,跟著恩公治學罷。”

黃敘聞言大喜,“謝過父親!”

轉而又快步走至李翊身前,再拜道:

“……恩公,日後還請多多指教。”

“還叫恩公耶?”

黃敘大笑,再拜:

“敘拜謝先生!”

呵呵……

李翊彎脣一笑,暗想應該是自己謝過你纔對。

你小子作爲黃忠這世上唯一的親人,留在了徐州。

黃忠還能跑哪去?

“黃老將軍,可要回長沙否?”

李翊故意上前試探問道。

早晚要問,不如直接把話說開了。

劉備當即會意,趕忙跑上來跟李翊打配合。

“黃老將軍,令郎既留在徐州治學。”

“不妨便留在我徐州,備新置一營,尚缺人統領。”

“若是黃老將軍不棄,便留下來替備統領如何?”

這話既是給黃忠臺階下,又是給他開價,展現老劉的誠意。

咱徐州人不玩兒虛的,上來就直接給你整硬活。

給實權!

給兵馬!

看你心不心動!

“……劉將軍。”

黃忠大受感動,雙目泛紅。

其實,縱然劉備留不留他,兒子都留在徐州了,他肯定也要留在徐州。

只是要不要繼續當官罷了。

但劉備既然再度拋出橄欖枝,黃忠自無拒絕之理。

“承蒙將軍不棄,忠願效犬馬之勞。”

“吾雖年邁,箭矢猶鋒!”

……

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
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