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

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天能跟曹操堂堂正正打一場!

卻說李翊組建考察團,在幽州大辦特辦。

只爲全力振興東北的經濟。

幽州之民,皆感李翊之德,爲其修築廟宇。

時間來到了建安十年五月。

李翊至開春時北上,五月方回冀州。

期間延誤,少說有小半年的時間。

這段時間,曹操其實並未發動總攻。

理由也很簡單,就是魏國不想耽誤春耕。

齊國也是同理,雖然關羽總督南方軍事,已經與曹仁前後歷經十數場戰役了。

雙方互有勝負,總體上也是以齊國佔優。

但這些戰役還不至於對兩邊傷筋動骨,因爲規模不大。

眼下春耕結束,李翊書信一封給劉備,請他催促雲長快速奪取汝南。

沒錯,李翊希望雲長在南線戰場發力,就代表他打算在北線戰場對曹操發起進攻了。

劉備得李翊書,知他北方事情已經辦妥。

即下王旨,命令關羽迅速攻打曹仁,奪取汝南。

關羽領命,便令趙雲爲先鋒,甘寧爲副將。

自總中軍,用陳元龍爲行軍司馬,陳矯爲行軍參謀。

會集人馬八萬衆,號二十萬。

揚旗鼓譟,正式對汝南發動總攻。

時日,關公祭了“帥”字大旗,假寐於帳中。

忽夢見一條赤龍,蟠於青龍刀上。

俄而化作青雲,繞其身,不久散去。

關羽驚醒,心中甚疑。

乃召陳登備言此怪夢,又問他吉凶之兆幾何。

陳登乃撫掌對曰:

“龍者,君象也。”

“蟠青龍刀者,正預兆將軍之威德,感念上天。“

“青雲繞體,乃《易》中所謂‘雲從龍’,主得士民擁戴也。“

“昔光武夢乘赤龍登天,遂興漢業。”

“今將軍得此夢,又代齊王出征,正應克復中原之兆也!”

於是,關羽又聚衆官於帳下,將此夢兆告訴衆人。

衆人紛紛拜伏於地,稱賀道:

“此大吉之兆也!”

“將軍此行,必重挫魏軍,殺一大將!”

關羽一捋長髯,喜道:

“……善,聞丞相前撫定幽州,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齊王命我出兵,正合時宜!”

於是命人殺牛宰羊,大饗軍士,隨後向汝南進兵。

卻說曹仁前在沛地築城,打算威脅徐州側翼。

奈何遭到趙雲、甘寧的連續打擊,只得退回汝南堅守。

曹仁正在城中,觀摩地圖,察覽軍報。

忽有人報,關雲長親自領兵,來犯汝南。

曹仁驚問關羽有多少人馬,答曰號二十萬衆。

曹仁心想,他汝南兵馬本有五六萬衆。

因前徵沛地,折損萬餘人。

纔回到汝南改攻爲守,如今齊軍將士士氣正旺,如何好與他正面交鋒?

便下令道:

“齊軍來勢兇猛,命各級將校守住本寨城邑。”

“若無我軍令,不許出戰。”

衆人正欲領命,副將秦琪拱手諫曰:

“今魏公令將軍堅守汝南,約會荊楚,共取淮南。”

“關羽匹夫,主動前來送死,將軍何故避之?”

“豈不聞未戰而先退,是爲怯戰示弱乎?”

衆將本都遵從曹仁軍令打算死守。

唯獨秦琪力勸曹仁主動迎戰。

原來,秦琪乃是大將蔡陽的外甥。

半年前,蔡陽在與齊軍的交戰中,爲齊將趙雲所斬。

秦琪一心要想報仇,故力勸曹仁接戰。

“……不可!”

行軍參謀滿寵當即出聲反對,他此前也與齊兵交過手。

深知齊軍的單兵素質很強,正面硬碰硬,魏兵根本佔不到什麼便宜。

考慮到齊軍人數佔優,那麼正面交鋒,魏國肯定是吃虧的一方。

“吾素知雲長勇而有謀,是齊國大將。”

“兼之其帳下又有趙雲、甘寧等猛將,周泰、蔣欽爲其爪牙。”

“陳元龍之智爲其參謀,諸葛孔明爲其總督糧秣。”

“齊軍顯然已經做足準備,是有備而來。”

滿寵不愧是一位精明幹練的參謀員。

將齊國的情報打聽的一清二楚。

“……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我聞李翊已經撫定了北方,幽州之患已平。”

“今關羽來犯汝南,必是李翊要與魏公交戰。”

“好使關羽在南方戰場,爲其分擔壓力。”

“將軍切不可中了李翊奸計。”

“不如堅守,助魏公拖延時日。”

“待北方有變,再作決斷,此爲上策也。”

又是李翊……

曹仁蹙起眉頭,暗想他人已經來到南方了,李翊人在北方。

可怎麼卻感覺,這傢伙總是無處不在。

哪哪都是他的身影?

驍將孔秀當即出聲反駁滿寵:

“滿參謀此言,乃書生之見。”

“豈不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我軍在汝南深耕多年,本土作戰,熟悉地利。”

“自從沛地退軍以來,將士們前後休整也有四月有餘。”

“可謂以逸待勞,彼大軍遠來,自投羅網。”

“我軍若能主動迎頭痛擊,必能取勝。”

曹仁沉吟許久,最終覺得秦琪、孔秀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畢竟他們人數雖然更少,但是是本土作戰,以逸待勞。

此前在沛地跟齊軍交鋒時,齊軍不也是因爲本土作戰佔了優勢麼?

於是,乃令滿寵守汝南新息。

他自率一軍,來迎關羽。

關羽見曹仁敢主動迎戰,急聚文武商議對策。

陳登獻計道:

“曹仁知我軍遠來,想以逸待勞,挫我軍銳氣。”

“不如將計就計,於明日交戰之時,先詐敗兩場。”

“誘曹仁來攻,將軍卻領一軍,繞襲魏軍後路。”

“兩軍夾擊,曹仁可破也。”

關羽從其言,即吩咐周泰、蔣欽明日引軍去搦戰。

許敗不許勝,專欲誘曹仁大軍來追。

二將受計而往。

次日,天明。

齊軍與魏軍兩陣對圓。

周泰拍馬舞刀,出陣搦戰。

秦琪報仇心切,舞雙刀出陣,高聲叫喊:

“……誰是趙雲?”

周泰以刀尖指曰:

“……黃口小兒,欲尋趙將軍報仇,且先問過周某這口大刀再說。”

秦琪大怒,拍馬直取周泰。

戰不數合,周泰詐敗,撥馬而走。

秦琪趁勢率兵掩殺,齊軍敗績,連退二十里地。

魏軍繳獲軍械糧草輜重若干,回到營帳。

曹仁大喜,即賞賜秦琪黃金十斤,已示嘉獎。

秦琪首戰大勝,自以爲傲睨得志,謂衆將道:

“前滿伯寧言齊軍兵銳,難與之正面接敵。”

“今日之戰如何?”

衆將紛紛稱善,言小將軍勇猛過人。

曹仁亦不吝讚美之詞:

“汝舅父蔡陽有萬夫不當之勇,只因年老,才爲趙雲所殺。”

“今日觀將軍之勇,則不遜色於汝舅父矣。”

秦琪更覺自滿,傲睨道:

“來日當再殺齊軍一場,齊軍連敗兩場,士氣崩解。”

“關羽首級,不難取也。”

曹仁隨曹操北征袁紹時,是親眼見過關羽於萬軍中取首的。

當時曹軍將士,皆呼爲萬人之敵,名震河北。

於是提醒秦琪道:

“今日雖勝了一場,然不可輕敵。”

“那關羽雖已年過四旬,勇力未必就減當年。”

“小將軍來日更當小心纔是。”

秦琪嘴角翹起,擺手道:

“都督權且寬心,不斬關羽,某勢不還軍。”

曹仁壯之,賜其羊肉一盤、美酒一瓶。

次日,秦琪再去搦戰。

蔣欽率本部部曲,出來迎敵。

如昨日一般,秦琪與蔣欽大殺一陣。

蔣欽敗走,魏軍喊打喊殺,一路追擊。

齊軍又後退二十里地。

眼看就要退回到沛地了,曹仁急忙喊停,命人鳴金收兵。

秦琪正殺得盡興,聞得金鼓,只得收兵回來。

找到曹仁,埋怨道:

“吾適才擊敗蔣欽,正欲進軍,直搗關羽中軍大營。”

“梟其首級,爲都督建功。”

“都督何以命我撤軍?”

曹仁皺起眉頭,分析道:

“我軍與關羽連戰兩日,卻未見着關羽本人。”

“只恐其中有詐,不如先退回汝陰。”

正說間,

忽聽得背後喊聲大震,鼓角齊鳴。

曹仁大驚:“禍事矣!”

急命前軍速回,背後周泰、蔣欽引軍殺來。

曹仁只命撤軍,將渡渠水時,只見一隊扁舟攔住去路。

爲首之人,乃甘寧也。

甘寧腳踏船板,大笑道:

“曹仁哪裡走!”

“汝命休矣!”

曹軍見之大驚。

前有水軍攔住去路,後有追兵撕咬不放。

很快,周泰、蔣欽之軍殺到。

曹仁軍倉促迎敵,被齊軍驅趕至河裡。

人馬俱下河吃水,嘶鳴聲不絕。

甘寧急命人乘小船,用艄公水手,驅船掩殺過去。

砍殺水裡溺水的魏兵,痛打落水狗。

曹兵大亂,潰不成軍。

曹仁心知中計,先掣一軍,飛回汝陰。

離城數裡處。

只見前面繡旗招颭,關羽勒馬橫刀,引一軍攔住去路。

原來,雲長得了陳元龍的水軍。

一面使蔣欽、周泰與魏軍正面接戰。

他卻乘船,走水路,過潁水,繞襲至曹仁後背。

曹軍潰逃一路,以爲終於可以歇息。

不想在此又逢着一軍,且是關羽本人。

衆士兵皆膽戰心驚,不敢與之交鋒。

曹仁無奈,只得舍了汝陰,奔新息而去。

雲長也不趕他,只在此處等候大軍。

他此戰的目的,是奪取汝南全境,而非是殲滅曹軍。

現在已經佔領了汝南東部,眼下第一要務是消化既得的戰果。

曹仁軍退走未有多久,孔秀引一軍至。

見着關羽,未見着曹仁,乃問道:

“曹將軍何在?”

關羽橫刀立馬,答曰:“已爲吾所敗也。”

孔秀大怒,挺槍縱馬,直取關羽。

兩馬相交,只一合。

刀鋒起處,孔秀已屍橫馬下。

衆軍便走,關公急止之曰:

“軍士休走,吾殺孔秀,是因兩國爲敵,不得已殺之。”

“關某大刀不斬小卒,爾等權且留下。”

“隨我入城,某自有酒食款待。”

衆人奔逃半日,皆是又乏又困又餓。

失了主將,只想着逃命。

見關羽並不爲難,乃紛紛投降。

關羽率軍入汝陰,賞軍撫民。

與此同時,秦琪在亂軍中被混殺了一陣。

正欲奔往逃走,迎面逢着一將。

白袍銀甲,威風凜凜。

手持一杆亮銀槍,吼聲如雷:

“常山趙子龍在此!”

趙子龍?

原本還想尋趙雲報仇的秦琪,此時聞着趙雲之名,被嚇得肝膽俱裂。

全無戰意,撥馬欲走。

被趙雲趕上,一槍刺死於馬下。

餘衆解散,趙雲收聚降兵,入汝陰與關羽會合一處。

關羽謂衆將道:

“目今曹仁新敗,我軍可一鼓而下,直取汝南。”

“曹兵喪膽,絕非我軍敵手。”

“關某正欲在此立功,以報齊王之殊遇。”

衆皆從其言。

汝南多水,便命淮南加緊置備船隻。

在船隻足備之後,便走水路,直奔汝南郡治新息。

……

這邊曹仁折了二將,又遭於敗績,失了汝南東部。

退守新息,找到滿寵,自責道:

“前不聽公言,故有此敗。” “如今兵敗將亡,汝南東境盡數全陷。”

“如之奈何也?”

滿寵說道:

“關羽世之虎將也,乃萬人之敵。”

“今齊軍大勝,銳不可當。”

“且一面發書於魏公,一面堅守不戰。”

“待魏公援軍至後,另行商議。”

曹仁從其言,急差人去魏地求救。

將書呈上給曹操,言道:

“關羽新破了汝南東境,現在新息甚急。”

“惟望魏公急撥大將,來我汝南救援。”

曹操得曹仁書,皺眉道:

“汝南若陷,李翊必對河北發起總攻。”

“屆時孤首尾不能相顧,魏國危矣。”

於是,便問衆將,誰敢去解汝南之圍。

話甫方落,一將應聲而出。

“末將願去汝南,協助曹仁將軍,擊退關羽。”

衆視之,乃虎威將軍于禁也。

于禁是曹營軍中,地位最高的異姓將軍。

也是曹營裡唯二有資格獨自指揮一個軍團的異姓將軍。

除他之外,另一個人是張遼。

張遼在白狼山斬踏頓時,曹操曾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他。

張遼便在這次戰役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權指揮獨立一軍。

而於禁與張遼不同。

張遼那次是因爲情況特殊,事發突然。

于禁則完全是靠自己的資歷與戰功,實打實的磨出來的。

他投靠曹操的時間本身很早,個人能力亦屬曹營頂尖。

被評爲時之良將,五子爲先。

曹操也稱讚他是,“武力既弘,計略周備。”

等於是說于禁有勇有謀。

這樣一個能力傑出的人,即使是在曹營也能混到高位。

曹操思考再三,乃同意了于禁的請戰請求。

“……也罷。”

“汝南之困,非文則不能解也。”

“只是自關羽威震河北以來,未逢對手。”

“文則須小心應對,不可輕敵。”

于禁拱手道:

“臣定效犬馬之勞,解汝南之圍。”

曹操大喜,即加封于禁爲徵南將軍。

命他督各路兵馬,共計三萬人,火速前去解汝南之圍。

于禁領命去了。

曹操望着他的背影,長舒一口氣,顧謂羣臣說道:

“只盼文則能退了關羽,否則孤在北方心不能安。”

要說壓力,曹操可謂是自面袁紹以來,第二次感受到壓力山大。

趁着李翊北上撫定幽州之時,曹操其實是想趁機來奪取東冀州的。

正是李翊只是率了幾十人離開,大軍都留在冀州。

守將基本是張郃、高覽、徐晃、張遼、黃忠等輩。

兵力充足,將猛多謀。

曹操也不敢輕進,只能先按住陣勢,等李翊先出招。

正說之時,人報李翊興軍五萬,命張遼、徐晃、黃忠爲先鋒。

分兵三路,直奔魏國而來。

曹操聞之大驚:

“李翊來的如此快耶!”

眼下南方戰事撲朔迷離,北方戰場上曹操可不能掉鏈子。

當下也不敢輕敵,親自點了五萬兵馬,來戰李翊。

五萬對五萬,優勢懟平。

是年,夏初六月。

魏國東線戰場的總司令乃是夏侯淵。

他是接替曹仁的任務,來這裡防備齊國大軍。

由於已經接到消息說,曹操親自領兵來援。

所以夏侯淵選擇了堅守不戰,並命前線城邑,務必嚴防死守。

撐到曹操大軍到來。

李翊整合好大軍之後,便開始對魏地發起猛攻。

大軍過處,一路連拔數座城邑。

由於魏國與李翊的冀州毗鄰着。

所以曹操在東部,修築了大量城邑,就是爲了防止開戰時,魏國得不到緩衝。

對此,李翊便下令大軍過處,一律圍三缺一。

即圍住城池三面,留一個缺口,給魏軍逃跑的希望。

只要魏軍認爲有機會逃走,就不會跟齊軍死磕。

這樣做,僅僅是爲了追求拔城效率。

靠着圍三缺一的戰術,李翊軍幾乎是勢如破竹。

連撥數座城邑。

當然了,這些都是小城。

本來就是曹操臨時修建,也沒指望它們能擋住李翊大軍。

無非就是希望它們幫自己拖慢李翊行軍的步伐,好給自己準備的時間罷了。

真正的大城,乃是前線夏侯淵所在的館陶。

李翊差人打聽清楚之後,便欲進軍。

忽報齊王至!

李翊一驚,即率麾下文武,來謁見齊王。

“臣李翊,參見齊王殿下。”

李翊率先參拜,身後武將齊刷刷跪地,高呼:

“參見齊王千歲!”

“……衆卿平身。”

劉備一揮衣袍,笑呵呵地上前,將李翊攙扶起身。

“丞相在北境征戰,多經風霜之勞。”

“苦了你也。”

劉備執李翊手,拍了拍,嘉獎他的勤勉。

李翊當即拱手回道:

“此臣分內之事也,大王言之過甚。”

話鋒一轉,李翊又問道:

“齊王不是在青州麼?如何來我河北了,也不通知一聲?”

劉備背起手,笑道:

“當初寡人率大軍停駐於青州,正是爲了觀望南北局勢。”

“誰若先處劣勢,寡人便率軍來援哪一邊。”

此言一處,衆將皆面面相覷。

他們暗想,齊王既然來了我們這邊,豈不是說我們是處於劣勢的一方?

他們跟隨丞相在北方,多有鞍馬之勞,並無失地之過。

如今戰端方起,已是連克數座城邑。

齊王何太小覷我等耶?

見衆人面有慍色,劉備大笑:

“諸位將士不必氣惱,非是寡人小瞧爾等。”

“正如丞相所言,河北乃軍事重鎮。”

“曹魏之根基也,河北破,曹賊失其所倚。”

“況曹操在此,寡人非正面與他一較高下不可。”

徐晃乃出聲問:

“那不知關將軍那邊的戰事,進展的如何了?”

由於他們處於更北方,消息肯定是沒有劉備那裡接受的快。

劉備乃道:

“雲長已擊敗曹仁,奪取了大半個汝南。”

“現在曹仁龜縮在了新城,不敢接戰。”

參軍徐庶卻道:

“可在下卻聽說,曹操已命于禁率軍三萬,前去汝南,支援曹仁。”

“如今大王所部,乃齊國最後精銳。”

“盡帶至北方,萬一南方有變,只恐——”

齊國目前的軍團總共分三部。

一部是李翊麾下的河北軍團。

一部是劉備手上的王家軍團。

一部是關羽手裡合徐州本土兵、青州兵、淮南兵的南方軍團。

這三支軍團是戰力最強的。

剩下的兵丁,只能算是預備隊。

不到迫不得已,都不可能拉上戰場的那種。

所以當劉備被手裡的兵,拉到河北之後,徐庶有些擔心南方戰場。

畢竟劉備的到來,就意味着關羽已經沒有後援了。

萬一一個大意不小心,遭遇一場敗仗。

那手裡的兵打完就是打完了。

沒有一點容錯率可言。

並且南方戰場,關係到齊國的領土核心徐州。

一旦使魏軍威脅到了下邳這個齊國的政治中心,那麼北方的軍團不論戰況如何,都會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

“……嗯,雲長隨寡人征戰多年,深諳兵法。”

“寡人料他斷不會有失。”

劉備相信關羽能夠獨自應付南方戰場。

徐庶則勸劉備保持一個謹慎態度。

“關將軍手中兵馬,雖有八萬。”

“然撫定城邑,尚需留人。”

“萬一有變——”

微微一頓,“依在下愚見,還是請大王分一支軍出來。”

“撥一萬人駐於琅琊,若有差池,也好接應。”

劉備有些不悅,沉聲道:

“汝何以小覷吾二弟耶?”

“吾二弟有萬夫不當之勇,自隨寡人征戰以來。”

“戰必克,攻必取。”

“前破曹仁,魏兵鼠竄而行,未敢接戰。”

“況足足八萬人馬,何言收不得一小小汝南。”

這……

徐庶一時默然,只向李翊投去一個求助的眼神。

似乎暗示李翊,這時候應該勸劉備分一支兵出來接應關將軍的,對吧?

李翊略作沉吟。

心想,曹仁、于禁,對上關羽。

這個劇本他好像在哪見過。

不過人生中許多事情,它並不一定就會按劇本走。

李翊便走至劉備身前,勸慰道:

“……大王,其實元直也是出於好意。”

“吾在北方尚有五萬人馬,算上大王的軍隊,足有七、八萬有餘。”

“依臣之見,可納元直之計。”

“分撥兩萬人馬出來,一萬駐守琅琊,一萬駐守濟南。”

“如此一來,曹軍除了南北兩線之外,必不敢對其餘郡縣發動進攻。”

Wшw ▲тTk an ▲C〇

“我等便能安心應付南北戰場,無後顧之憂也。”

其實,劉備就是想堂堂正正的跟曹操打上一架。

爲何?

劉備是什麼脾氣?

當初剛來徐州救陶謙時,在郯縣被曹操虐慘了。

可是劉備不服啊。

當時他手上纔多少人,你曹操多少人。

這麼多年過去了,兩家有過蜜月期、有過冷戰期。

唯獨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全面戰爭期。

劉備等了十年,整整十年。

就是爲了等一個跟曹操正面對決,公平競爭的機會。

wωw✿тt kán✿¢Ο 十年啊,

你知道我這十年是怎麼過來的嗎!

劉備心裡憋着一口氣,結果徐庶說讓他分兵,他因此不高興。

而李翊看出了老劉那點心思。

便換了一種說法,說現在讓你分兵,是爲了防止曹軍從其他郡縣搞偷襲。

我們分兵駐紮琅琊、濟南,就把戰場給堵死了。

老劉你也能夠堂堂正正地跟曹操一較高下了。

同一個目的,不同的說辭。

劉備顯然更喜歡後者。

“……善,丞相之言,言之有理。”

“寡人且分兵兩萬,派去琅琊、濟南。”

分兵過後,李翊也非常識趣地將大軍指揮權交給了劉備。

現在劉備便是北方戰場的總司令了。

他當即下令,全軍進駐館陶。

館陶是魏國邊境的第一個重鎮,可以算是魏國的門戶。

它左傍清河,右邊是重要的農田帶。

不論是戰略位置,還是經濟生態位,都十分重要。

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

當即,玄德下了寨。

召諸將過來商議,說道:

“魏國館陶,乃魏地門戶,糧草積聚之所也。”

“若得此邑,清河沿水之路,可暢通無阻。”

“只是寡人聞館陶守將,乃魏國名將夏侯淵。”

“此人乃曹操連襟兄弟,作戰勇猛,深諳兵法。”

“不知諸位將軍,有誰敢爲寡人先取館陶?”

話音方落,衆將皆欲欲躍試。

“末將願往!”

“末將願往!”

“……休要與我相爭!”

衆將士爭得頭破血流,一度快要拔劍相向了。

畢竟這是齊王劉備親自來前線。

立了什麼功,封賞啥的都能馬上兌現。

劉備對這個氛圍還是很滿意的。

行軍打仗嘛,這是他想要的精神氣。

“夏侯淵乃魏之名將,依吾看來,須遣一經驗豐富的老將。”

“纔看是夏侯淵的敵手。”

李翊在一旁說道。

“老將願往!”

聽到李翊的話,一將應聲出列。

衆人視之,乃黃忠也。

……

(本章完)

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
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