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

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天能跟曹操堂堂正正打一場!

卻說李翊組建考察團,在幽州大辦特辦。

只爲全力振興東北的經濟。

幽州之民,皆感李翊之德,爲其修築廟宇。

時間來到了建安十年五月。

李翊至開春時北上,五月方回冀州。

期間延誤,少說有小半年的時間。

這段時間,曹操其實並未發動總攻。

理由也很簡單,就是魏國不想耽誤春耕。

齊國也是同理,雖然關羽總督南方軍事,已經與曹仁前後歷經十數場戰役了。

雙方互有勝負,總體上也是以齊國佔優。

但這些戰役還不至於對兩邊傷筋動骨,因爲規模不大。

眼下春耕結束,李翊書信一封給劉備,請他催促雲長快速奪取汝南。

沒錯,李翊希望雲長在南線戰場發力,就代表他打算在北線戰場對曹操發起進攻了。

劉備得李翊書,知他北方事情已經辦妥。

即下王旨,命令關羽迅速攻打曹仁,奪取汝南。

關羽領命,便令趙雲爲先鋒,甘寧爲副將。

自總中軍,用陳元龍爲行軍司馬,陳矯爲行軍參謀。

會集人馬八萬衆,號二十萬。

揚旗鼓譟,正式對汝南發動總攻。

時日,關公祭了“帥”字大旗,假寐於帳中。

忽夢見一條赤龍,蟠於青龍刀上。

俄而化作青雲,繞其身,不久散去。

關羽驚醒,心中甚疑。

乃召陳登備言此怪夢,又問他吉凶之兆幾何。

陳登乃撫掌對曰:

“龍者,君象也。”

“蟠青龍刀者,正預兆將軍之威德,感念上天。“

“青雲繞體,乃《易》中所謂‘雲從龍’,主得士民擁戴也。“

“昔光武夢乘赤龍登天,遂興漢業。”

“今將軍得此夢,又代齊王出征,正應克復中原之兆也!”

於是,關羽又聚衆官於帳下,將此夢兆告訴衆人。

衆人紛紛拜伏於地,稱賀道:

“此大吉之兆也!”

“將軍此行,必重挫魏軍,殺一大將!”

關羽一捋長髯,喜道:

“……善,聞丞相前撫定幽州,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齊王命我出兵,正合時宜!”

於是命人殺牛宰羊,大饗軍士,隨後向汝南進兵。

卻說曹仁前在沛地築城,打算威脅徐州側翼。

奈何遭到趙雲、甘寧的連續打擊,只得退回汝南堅守。

曹仁正在城中,觀摩地圖,察覽軍報。

忽有人報,關雲長親自領兵,來犯汝南。

曹仁驚問關羽有多少人馬,答曰號二十萬衆。

曹仁心想,他汝南兵馬本有五六萬衆。

因前徵沛地,折損萬餘人。

纔回到汝南改攻爲守,如今齊軍將士士氣正旺,如何好與他正面交鋒?

便下令道:

“齊軍來勢兇猛,命各級將校守住本寨城邑。”

“若無我軍令,不許出戰。”

衆人正欲領命,副將秦琪拱手諫曰:

“今魏公令將軍堅守汝南,約會荊楚,共取淮南。”

“關羽匹夫,主動前來送死,將軍何故避之?”

“豈不聞未戰而先退,是爲怯戰示弱乎?”

衆將本都遵從曹仁軍令打算死守。

唯獨秦琪力勸曹仁主動迎戰。

原來,秦琪乃是大將蔡陽的外甥。

半年前,蔡陽在與齊軍的交戰中,爲齊將趙雲所斬。

秦琪一心要想報仇,故力勸曹仁接戰。

“……不可!”

行軍參謀滿寵當即出聲反對,他此前也與齊兵交過手。

深知齊軍的單兵素質很強,正面硬碰硬,魏兵根本佔不到什麼便宜。

考慮到齊軍人數佔優,那麼正面交鋒,魏國肯定是吃虧的一方。

“吾素知雲長勇而有謀,是齊國大將。”

“兼之其帳下又有趙雲、甘寧等猛將,周泰、蔣欽爲其爪牙。”

“陳元龍之智爲其參謀,諸葛孔明爲其總督糧秣。”

“齊軍顯然已經做足準備,是有備而來。”

滿寵不愧是一位精明幹練的參謀員。

將齊國的情報打聽的一清二楚。

“……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我聞李翊已經撫定了北方,幽州之患已平。”

“今關羽來犯汝南,必是李翊要與魏公交戰。”

“好使關羽在南方戰場,爲其分擔壓力。”

“將軍切不可中了李翊奸計。”

“不如堅守,助魏公拖延時日。”

“待北方有變,再作決斷,此爲上策也。”

又是李翊……

曹仁蹙起眉頭,暗想他人已經來到南方了,李翊人在北方。

可怎麼卻感覺,這傢伙總是無處不在。

哪哪都是他的身影?

驍將孔秀當即出聲反駁滿寵:

“滿參謀此言,乃書生之見。”

“豈不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我軍在汝南深耕多年,本土作戰,熟悉地利。”

“自從沛地退軍以來,將士們前後休整也有四月有餘。”

“可謂以逸待勞,彼大軍遠來,自投羅網。”

“我軍若能主動迎頭痛擊,必能取勝。”

曹仁沉吟許久,最終覺得秦琪、孔秀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畢竟他們人數雖然更少,但是是本土作戰,以逸待勞。

此前在沛地跟齊軍交鋒時,齊軍不也是因爲本土作戰佔了優勢麼?

於是,乃令滿寵守汝南新息。

他自率一軍,來迎關羽。

關羽見曹仁敢主動迎戰,急聚文武商議對策。

陳登獻計道:

“曹仁知我軍遠來,想以逸待勞,挫我軍銳氣。”

“不如將計就計,於明日交戰之時,先詐敗兩場。”

“誘曹仁來攻,將軍卻領一軍,繞襲魏軍後路。”

“兩軍夾擊,曹仁可破也。”

關羽從其言,即吩咐周泰、蔣欽明日引軍去搦戰。

許敗不許勝,專欲誘曹仁大軍來追。

二將受計而往。

次日,天明。

齊軍與魏軍兩陣對圓。

周泰拍馬舞刀,出陣搦戰。

秦琪報仇心切,舞雙刀出陣,高聲叫喊:

“……誰是趙雲?”

周泰以刀尖指曰:

“……黃口小兒,欲尋趙將軍報仇,且先問過周某這口大刀再說。”

秦琪大怒,拍馬直取周泰。

戰不數合,周泰詐敗,撥馬而走。

秦琪趁勢率兵掩殺,齊軍敗績,連退二十里地。

魏軍繳獲軍械糧草輜重若干,回到營帳。

曹仁大喜,即賞賜秦琪黃金十斤,已示嘉獎。

秦琪首戰大勝,自以爲傲睨得志,謂衆將道:

“前滿伯寧言齊軍兵銳,難與之正面接敵。”

“今日之戰如何?”

衆將紛紛稱善,言小將軍勇猛過人。

曹仁亦不吝讚美之詞:

“汝舅父蔡陽有萬夫不當之勇,只因年老,才爲趙雲所殺。”

“今日觀將軍之勇,則不遜色於汝舅父矣。”

秦琪更覺自滿,傲睨道:

“來日當再殺齊軍一場,齊軍連敗兩場,士氣崩解。”

“關羽首級,不難取也。”

曹仁隨曹操北征袁紹時,是親眼見過關羽於萬軍中取首的。

當時曹軍將士,皆呼爲萬人之敵,名震河北。

於是提醒秦琪道:

“今日雖勝了一場,然不可輕敵。”

“那關羽雖已年過四旬,勇力未必就減當年。”

“小將軍來日更當小心纔是。”

秦琪嘴角翹起,擺手道:

“都督權且寬心,不斬關羽,某勢不還軍。”

曹仁壯之,賜其羊肉一盤、美酒一瓶。

次日,秦琪再去搦戰。

蔣欽率本部部曲,出來迎敵。

如昨日一般,秦琪與蔣欽大殺一陣。

蔣欽敗走,魏軍喊打喊殺,一路追擊。

齊軍又後退二十里地。

眼看就要退回到沛地了,曹仁急忙喊停,命人鳴金收兵。

秦琪正殺得盡興,聞得金鼓,只得收兵回來。

找到曹仁,埋怨道:

“吾適才擊敗蔣欽,正欲進軍,直搗關羽中軍大營。”

“梟其首級,爲都督建功。”

“都督何以命我撤軍?”

曹仁皺起眉頭,分析道:

“我軍與關羽連戰兩日,卻未見着關羽本人。”

“只恐其中有詐,不如先退回汝陰。”

正說間,

忽聽得背後喊聲大震,鼓角齊鳴。

曹仁大驚:“禍事矣!”

急命前軍速回,背後周泰、蔣欽引軍殺來。

曹仁只命撤軍,將渡渠水時,只見一隊扁舟攔住去路。

爲首之人,乃甘寧也。

甘寧腳踏船板,大笑道:

“曹仁哪裡走!”

“汝命休矣!”

曹軍見之大驚。

前有水軍攔住去路,後有追兵撕咬不放。

很快,周泰、蔣欽之軍殺到。

曹仁軍倉促迎敵,被齊軍驅趕至河裡。

人馬俱下河吃水,嘶鳴聲不絕。

甘寧急命人乘小船,用艄公水手,驅船掩殺過去。

砍殺水裡溺水的魏兵,痛打落水狗。

曹兵大亂,潰不成軍。

曹仁心知中計,先掣一軍,飛回汝陰。

離城數裡處。

只見前面繡旗招颭,關羽勒馬橫刀,引一軍攔住去路。

原來,雲長得了陳元龍的水軍。

一面使蔣欽、周泰與魏軍正面接戰。

他卻乘船,走水路,過潁水,繞襲至曹仁後背。

曹軍潰逃一路,以爲終於可以歇息。

不想在此又逢着一軍,且是關羽本人。

衆士兵皆膽戰心驚,不敢與之交鋒。

曹仁無奈,只得舍了汝陰,奔新息而去。

雲長也不趕他,只在此處等候大軍。

他此戰的目的,是奪取汝南全境,而非是殲滅曹軍。

現在已經佔領了汝南東部,眼下第一要務是消化既得的戰果。

曹仁軍退走未有多久,孔秀引一軍至。

見着關羽,未見着曹仁,乃問道:

“曹將軍何在?”

關羽橫刀立馬,答曰:“已爲吾所敗也。”

孔秀大怒,挺槍縱馬,直取關羽。

兩馬相交,只一合。

刀鋒起處,孔秀已屍橫馬下。

衆軍便走,關公急止之曰:

“軍士休走,吾殺孔秀,是因兩國爲敵,不得已殺之。”

“關某大刀不斬小卒,爾等權且留下。”

“隨我入城,某自有酒食款待。”

衆人奔逃半日,皆是又乏又困又餓。

失了主將,只想着逃命。

見關羽並不爲難,乃紛紛投降。

關羽率軍入汝陰,賞軍撫民。

與此同時,秦琪在亂軍中被混殺了一陣。

正欲奔往逃走,迎面逢着一將。

白袍銀甲,威風凜凜。

手持一杆亮銀槍,吼聲如雷:

“常山趙子龍在此!”

趙子龍?

原本還想尋趙雲報仇的秦琪,此時聞着趙雲之名,被嚇得肝膽俱裂。

全無戰意,撥馬欲走。

被趙雲趕上,一槍刺死於馬下。

餘衆解散,趙雲收聚降兵,入汝陰與關羽會合一處。

關羽謂衆將道:

“目今曹仁新敗,我軍可一鼓而下,直取汝南。”

“曹兵喪膽,絕非我軍敵手。”

“關某正欲在此立功,以報齊王之殊遇。”

衆皆從其言。

汝南多水,便命淮南加緊置備船隻。

在船隻足備之後,便走水路,直奔汝南郡治新息。

……

這邊曹仁折了二將,又遭於敗績,失了汝南東部。

退守新息,找到滿寵,自責道:

“前不聽公言,故有此敗。” “如今兵敗將亡,汝南東境盡數全陷。”

“如之奈何也?”

滿寵說道:

“關羽世之虎將也,乃萬人之敵。”

“今齊軍大勝,銳不可當。”

“且一面發書於魏公,一面堅守不戰。”

“待魏公援軍至後,另行商議。”

曹仁從其言,急差人去魏地求救。

將書呈上給曹操,言道:

“關羽新破了汝南東境,現在新息甚急。”

“惟望魏公急撥大將,來我汝南救援。”

曹操得曹仁書,皺眉道:

“汝南若陷,李翊必對河北發起總攻。”

“屆時孤首尾不能相顧,魏國危矣。”

於是,便問衆將,誰敢去解汝南之圍。

話甫方落,一將應聲而出。

“末將願去汝南,協助曹仁將軍,擊退關羽。”

衆視之,乃虎威將軍于禁也。

于禁是曹營軍中,地位最高的異姓將軍。

也是曹營裡唯二有資格獨自指揮一個軍團的異姓將軍。

除他之外,另一個人是張遼。

張遼在白狼山斬踏頓時,曹操曾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他。

張遼便在這次戰役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權指揮獨立一軍。

而於禁與張遼不同。

張遼那次是因爲情況特殊,事發突然。

于禁則完全是靠自己的資歷與戰功,實打實的磨出來的。

他投靠曹操的時間本身很早,個人能力亦屬曹營頂尖。

被評爲時之良將,五子爲先。

曹操也稱讚他是,“武力既弘,計略周備。”

等於是說于禁有勇有謀。

這樣一個能力傑出的人,即使是在曹營也能混到高位。

曹操思考再三,乃同意了于禁的請戰請求。

“……也罷。”

“汝南之困,非文則不能解也。”

“只是自關羽威震河北以來,未逢對手。”

“文則須小心應對,不可輕敵。”

于禁拱手道:

“臣定效犬馬之勞,解汝南之圍。”

曹操大喜,即加封于禁爲徵南將軍。

命他督各路兵馬,共計三萬人,火速前去解汝南之圍。

于禁領命去了。

曹操望着他的背影,長舒一口氣,顧謂羣臣說道:

“只盼文則能退了關羽,否則孤在北方心不能安。”

要說壓力,曹操可謂是自面袁紹以來,第二次感受到壓力山大。

趁着李翊北上撫定幽州之時,曹操其實是想趁機來奪取東冀州的。

正是李翊只是率了幾十人離開,大軍都留在冀州。

守將基本是張郃、高覽、徐晃、張遼、黃忠等輩。

兵力充足,將猛多謀。

曹操也不敢輕進,只能先按住陣勢,等李翊先出招。

正說之時,人報李翊興軍五萬,命張遼、徐晃、黃忠爲先鋒。

分兵三路,直奔魏國而來。

曹操聞之大驚:

“李翊來的如此快耶!”

眼下南方戰事撲朔迷離,北方戰場上曹操可不能掉鏈子。

當下也不敢輕敵,親自點了五萬兵馬,來戰李翊。

五萬對五萬,優勢懟平。

是年,夏初六月。

魏國東線戰場的總司令乃是夏侯淵。

他是接替曹仁的任務,來這裡防備齊國大軍。

由於已經接到消息說,曹操親自領兵來援。

所以夏侯淵選擇了堅守不戰,並命前線城邑,務必嚴防死守。

撐到曹操大軍到來。

李翊整合好大軍之後,便開始對魏地發起猛攻。

大軍過處,一路連拔數座城邑。

由於魏國與李翊的冀州毗鄰着。

所以曹操在東部,修築了大量城邑,就是爲了防止開戰時,魏國得不到緩衝。

對此,李翊便下令大軍過處,一律圍三缺一。

即圍住城池三面,留一個缺口,給魏軍逃跑的希望。

只要魏軍認爲有機會逃走,就不會跟齊軍死磕。

這樣做,僅僅是爲了追求拔城效率。

靠着圍三缺一的戰術,李翊軍幾乎是勢如破竹。

連撥數座城邑。

當然了,這些都是小城。

本來就是曹操臨時修建,也沒指望它們能擋住李翊大軍。

無非就是希望它們幫自己拖慢李翊行軍的步伐,好給自己準備的時間罷了。

真正的大城,乃是前線夏侯淵所在的館陶。

李翊差人打聽清楚之後,便欲進軍。

忽報齊王至!

李翊一驚,即率麾下文武,來謁見齊王。

“臣李翊,參見齊王殿下。”

李翊率先參拜,身後武將齊刷刷跪地,高呼:

“參見齊王千歲!”

“……衆卿平身。”

劉備一揮衣袍,笑呵呵地上前,將李翊攙扶起身。

“丞相在北境征戰,多經風霜之勞。”

“苦了你也。”

劉備執李翊手,拍了拍,嘉獎他的勤勉。

李翊當即拱手回道:

“此臣分內之事也,大王言之過甚。”

話鋒一轉,李翊又問道:

“齊王不是在青州麼?如何來我河北了,也不通知一聲?”

劉備背起手,笑道:

“當初寡人率大軍停駐於青州,正是爲了觀望南北局勢。”

“誰若先處劣勢,寡人便率軍來援哪一邊。”

此言一處,衆將皆面面相覷。

他們暗想,齊王既然來了我們這邊,豈不是說我們是處於劣勢的一方?

他們跟隨丞相在北方,多有鞍馬之勞,並無失地之過。

如今戰端方起,已是連克數座城邑。

齊王何太小覷我等耶?

見衆人面有慍色,劉備大笑:

“諸位將士不必氣惱,非是寡人小瞧爾等。”

“正如丞相所言,河北乃軍事重鎮。”

“曹魏之根基也,河北破,曹賊失其所倚。”

“況曹操在此,寡人非正面與他一較高下不可。”

徐晃乃出聲問:

“那不知關將軍那邊的戰事,進展的如何了?”

由於他們處於更北方,消息肯定是沒有劉備那裡接受的快。

劉備乃道:

“雲長已擊敗曹仁,奪取了大半個汝南。”

“現在曹仁龜縮在了新城,不敢接戰。”

參軍徐庶卻道:

“可在下卻聽說,曹操已命于禁率軍三萬,前去汝南,支援曹仁。”

“如今大王所部,乃齊國最後精銳。”

“盡帶至北方,萬一南方有變,只恐——”

齊國目前的軍團總共分三部。

一部是李翊麾下的河北軍團。

一部是劉備手上的王家軍團。

一部是關羽手裡合徐州本土兵、青州兵、淮南兵的南方軍團。

這三支軍團是戰力最強的。

剩下的兵丁,只能算是預備隊。

不到迫不得已,都不可能拉上戰場的那種。

所以當劉備被手裡的兵,拉到河北之後,徐庶有些擔心南方戰場。

畢竟劉備的到來,就意味着關羽已經沒有後援了。

萬一一個大意不小心,遭遇一場敗仗。

那手裡的兵打完就是打完了。

沒有一點容錯率可言。

並且南方戰場,關係到齊國的領土核心徐州。

一旦使魏軍威脅到了下邳這個齊國的政治中心,那麼北方的軍團不論戰況如何,都會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

“……嗯,雲長隨寡人征戰多年,深諳兵法。”

“寡人料他斷不會有失。”

劉備相信關羽能夠獨自應付南方戰場。

徐庶則勸劉備保持一個謹慎態度。

“關將軍手中兵馬,雖有八萬。”

“然撫定城邑,尚需留人。”

“萬一有變——”

微微一頓,“依在下愚見,還是請大王分一支軍出來。”

“撥一萬人駐於琅琊,若有差池,也好接應。”

劉備有些不悅,沉聲道:

“汝何以小覷吾二弟耶?”

“吾二弟有萬夫不當之勇,自隨寡人征戰以來。”

“戰必克,攻必取。”

“前破曹仁,魏兵鼠竄而行,未敢接戰。”

“況足足八萬人馬,何言收不得一小小汝南。”

這……

徐庶一時默然,只向李翊投去一個求助的眼神。

似乎暗示李翊,這時候應該勸劉備分一支兵出來接應關將軍的,對吧?

李翊略作沉吟。

心想,曹仁、于禁,對上關羽。

這個劇本他好像在哪見過。

不過人生中許多事情,它並不一定就會按劇本走。

李翊便走至劉備身前,勸慰道:

“……大王,其實元直也是出於好意。”

“吾在北方尚有五萬人馬,算上大王的軍隊,足有七、八萬有餘。”

“依臣之見,可納元直之計。”

“分撥兩萬人馬出來,一萬駐守琅琊,一萬駐守濟南。”

“如此一來,曹軍除了南北兩線之外,必不敢對其餘郡縣發動進攻。”

“我等便能安心應付南北戰場,無後顧之憂也。”

其實,劉備就是想堂堂正正的跟曹操打上一架。

爲何?

劉備是什麼脾氣?

當初剛來徐州救陶謙時,在郯縣被曹操虐慘了。

可是劉備不服啊。

當時他手上纔多少人,你曹操多少人。

這麼多年過去了,兩家有過蜜月期、有過冷戰期。

唯獨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全面戰爭期。

劉備等了十年,整整十年。

就是爲了等一個跟曹操正面對決,公平競爭的機會。

十年啊,

你知道我這十年是怎麼過來的嗎!

劉備心裡憋着一口氣,結果徐庶說讓他分兵,他因此不高興。

而李翊看出了老劉那點心思。

便換了一種說法,說現在讓你分兵,是爲了防止曹軍從其他郡縣搞偷襲。

我們分兵駐紮琅琊、濟南,就把戰場給堵死了。

老劉你也能夠堂堂正正地跟曹操一較高下了。

同一個目的,不同的說辭。

劉備顯然更喜歡後者。

“……善,丞相之言,言之有理。”

“寡人且分兵兩萬,派去琅琊、濟南。”

分兵過後,李翊也非常識趣地將大軍指揮權交給了劉備。

現在劉備便是北方戰場的總司令了。

他當即下令,全軍進駐館陶。

館陶是魏國邊境的第一個重鎮,可以算是魏國的門戶。

它左傍清河,右邊是重要的農田帶。

不論是戰略位置,還是經濟生態位,都十分重要。

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

當即,玄德下了寨。

召諸將過來商議,說道:

“魏國館陶,乃魏地門戶,糧草積聚之所也。”

“若得此邑,清河沿水之路,可暢通無阻。”

“只是寡人聞館陶守將,乃魏國名將夏侯淵。”

“此人乃曹操連襟兄弟,作戰勇猛,深諳兵法。”

“不知諸位將軍,有誰敢爲寡人先取館陶?”

話音方落,衆將皆欲欲躍試。

“末將願往!”

“末將願往!”

“……休要與我相爭!”

衆將士爭得頭破血流,一度快要拔劍相向了。

畢竟這是齊王劉備親自來前線。

立了什麼功,封賞啥的都能馬上兌現。

劉備對這個氛圍還是很滿意的。

行軍打仗嘛,這是他想要的精神氣。

“夏侯淵乃魏之名將,依吾看來,須遣一經驗豐富的老將。”

“纔看是夏侯淵的敵手。”

李翊在一旁說道。

“老將願往!”

聽到李翊的話,一將應聲出列。

衆人視之,乃黃忠也。

……

(本章完)

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
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