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

是夜,月白風清。

李翊緩緩走出書房,袁瑩迎面走來。

回頭望一眼李翊身後,不見治兒跟出來。

乃輕啓朱脣,出聲問:

“……夫君,治兒可曾認錯?”

李翊一揮衣袍,道:

“吾已稍加訓誡,說了他兩句,想此子正於房中自我反省。”

“孺子可教,終當有成。”

“願夫人勿憂。”

袁氏聞言蹙眉,有些愕然地說道:

“以妾觀之,此子性過剛強,不若阿斗溫順。”

“阿斗聞過則改,從不頂嘴。”

“妾甚願吾子效之。”

“若得子如此,妾更復何求?”

顯然,比起李治跟劉禪兩個孩子的性格,袁瑩更喜歡後者。

因爲阿斗知錯就改,從不頂嘴。

這使得他少吃了很多苦。

反觀李治,性子太倔,如不把道理跟他講明白,他是絕不會認錯的。

在袁瑩看來,這樣的性子實在是太傻了。

先甭管對錯,你先向你父親低頭認個錯,免了罰不好嗎?

何必去白白受那個罪過呢?

你父親是多強勢的一個人。

普天之下除了劉備之外,他向誰低過頭?

同爲兩個孩子的母親,袁瑩覺得自己的兩個兒子就是不如姊姊。

這讓當妹妹的自己臉上有些掛不住。

念及此,袁瑩不禁白了李翊一眼。

因爲她陪伴孩子們的時間最長,按理說教育孩子的任務就應該由她來主導。

可李翊即便是處於百忙之中,都依然要出面來主導孩子的教育。

在大是大非上,袁瑩完全插不上話。

最後把李治教成了這樣,袁瑩覺得這就是李翊的鍋。

“哼~”

袁瑩伸手掐了掐李翊的胳膊。

“怎麼?”李翊問。

袁瑩嘟起嘴,“妾總覺得,夫君教子之道,似有未妥。”

“治兒自幼倨傲,長此以往,將來若之何?”

“譬如今夜,阿斗早早承認錯誤,免遭累乏。”

“反觀治兒,堅持己見。”

“不僅耽誤你的時間,還致父子一同受累。”

“此非你之過乎?”

平時總被李翊教育,袁瑩今日總算捉到了他的不是。

也學他平日的模樣,反過來教育自己的丈夫。

“將來再教安兒之時,夫君切勿復如是。”

“當由妾身來教育,不然……”

“哼。”袁瑩望他一眼,輕哼,“恐二子俱爲夫君所誤也。”

不想袁瑩竟向李翊來爭奪三子李安的教育權了。

聞及此言,李翊反倒撫掌笑出了聲:

“善哉!夫人今日終得以訓夫耶?”

正說時,劉禪跟袁瑛迎面趨步走來。

袁瑩已經帶劉禪吃好晚膳了,順道再過來看看李治怎麼樣了。

檐下風燈搖曳,映得少年面色如美玉。

李翊乃整襟肅容,吩咐道:

“世子既已食訖,當速寢歇息。”

“明日尚有早課,可莫遲誤了。”

劉禪踟躕片刻,望一眼書房,又望一眼李翊兩口子的神色。

袁瑩面色和善,而李翊則是一臉嚴肅。

猶豫一下,還是壯着膽子問道:

“……相、相父,阿若現在何處?”

“你們打算如何處置她?”

此言一出,袁瑩與李翊同時對視一眼。

袁瑩輕掩朱脣,柔聲笑道:

“阿斗,此事不是汝小孩該過問的。”

“聽相父的話,回去睡覺罷。”

“可是……”

劉禪還似再欲開口。

李翊乃沉聲說道:

“正如你姨母所言,阿若之事不是你該問詢的。”

“你也不必知道。”

哦~

劉禪聽話地點了點頭,牽着母親的手唯唯而退,背影頗見怏怏。

袁瑩見狀,乃輕拽夫君衣袖,埋怨道:

“夫君也真是,何故如此厲色以待阿斗?”

“妾觀此子,既知悔過,猶存赤子之心。”

“譬如寒梅,經霜雪而香味愈烈。”

“此非佳兒,孰爲佳兒?”

袁瑩對劉禪的品性讚不絕口,她就喜歡這種聽話的孩子。

並且劉禪承認錯誤以後,還不忘初心,關心一下阿若。

一碼歸一碼,說明這孩子品性是不壞的。

李翊負手望月,但見——

雲破月來花弄影,風搖燈動玉生輝。

默然良久,方纔緩聲嘆道:

“夫人須知,教子如礪劍,過柔則不利。”

“吾對治兒的教育一直很滿意。”

袁瑩黛眉一揚,露出驚訝之色。

“滿意?”

“這孩子脾氣如此倔強,屢屢出言頂撞於你。”

“你反倒還覺得滿意?”

李翊頷首,揚脣笑道:

“治兒雖然性剛似鐵,然自有錚錚鐵骨。”

“其雖與吾抗辯時,言辭激烈,然持之有故,理據分明。”

“足見此子胸中自有溝壑,能擔當,能自立主見,實爲佳事。”

“誠非尋常孺子可比也。”

李翊還是很欣賞兒子的骨氣的。

因爲他覺得這孩子有擔當,有自己的想法。

並沒有因爲畏懼相權與父權,就趕快伏首認錯。

他是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的。

不管這個思考是對是錯。

一個八歲孩童能做到這一點,就令李翊已經十分滿意了。

袁瑩輕輕蹙眉,以手撥弄柳枝,幽幽道:

“妾只恐其剛愎自用,將來自誤。”

“這不是你一直擔心的事麼?”

李翊笑道,“經此一事後,吾反倒不太擔心了。”

“哦?夫君此言何謂?”

袁瑩愈發不能理解李翊的想法,感覺他的思路總是與常人相異。

“阿斗秉性善良,又知錯能改。”

“難道這不才是繼承家業該有的品性麼?”

李翊一捋頷下鬍鬚,搖了搖頭。

“夫人誤矣。”

“適才難道不見阿斗又來問阿若之狀乎?”

“說明此子並非是真心悔過。”

“其不過是懼吾責罰耳,故早早認錯。”

事實上,從李翊一開始懲罰兩個孩子時,阿斗就已經想認錯了。

只不過李翊一直不說話,一直不問。

他想認錯也沒機會。

待罰磨了兩個時辰的墨後,李翊纔開口問知錯沒有。

所以劉禪第一時間就趕緊承認錯誤了。

李翊緩步走到院中,手指一株剛長出來的幼鬆,說道:

“吾觀治兒如見此鬆——”

“雖枝幹虯曲,然破巖而立。”

“假以時日,必成棟樑。”

話落,李翊轉頭看向袁瑩,心情竟似十分舒暢。

“其實吾之教子,不論文也好,武也好。”

“在我看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那什麼是最重要的?”袁瑩問。

“是責任!”

李翊斬釘截鐵地回答,“責任”兩個字振聾發聵。

“我在這孩子身上看到了擔當,看到了責任感。”

“這是我最希望在孩子們身上看到的品質。”

“諸子之中,治兒身上已有此質也。”

“此正吾所欣賞者也,其性情雖然執拗。”

“可若使良師導之,循循善誘,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其實,要繼承好家業能力強固然很重要,但首先最應該具有的品質是責任感。

繼承人如果沒有擔當,沒有責任感,那不管他能力多強。

李翊都情願將家業交給一個庸才。

“倒是阿斗麼……”

李翊眉頭皺起,“這孩子雖然善良,但缺乏自己的主見。”

“其太容易被人左右了。”

“倘若今日他敢與我抗辯兩句,我反倒要對他另眼相看。”

袁瑩撲哧一笑,忍不住嬌聲罵道:

“你這人也真是奇怪。”

“治兒頂撞你,你欣賞他。”

“阿斗聽你話,你反倒覺得他沒自己的想法。”

“教旁人知道了,可不笑話你麼?”

李翊卻表情嚴肅,鄭重其事地說道:

“你哪裡知曉?”

“家業越是龐大,越是需要後來者有擔當,有主見。”

“否則,必然生出禍患來!”

“我李氏不過是千萬家中的一員,而阿斗將來要繼承的可是萬里河山。”

“如何能夠不慎重?”

“……此,正吾所深慮之事也。”

一直以來,對劉禪的爭議都非常大。

吹他的人,能把他捧成齊桓公的蓋世明君。

貶他的人,卻又能把阿斗踩成一個昏聵無能,啥也不懂的傻子。

其實面對這種爭論,估計劉禪本人聽到了都會付之一笑。

劉禪既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

他只是一個人,一個正常人罷了。

如果縱觀劉禪的執政生涯,會發現他前中後期的風評也有所不同。

這其實就跟劉禪用的人有關係。

他前期放權給諸葛亮,諸葛亮治蜀,風評好。

中期任用諸葛亮推薦的蔣琬、費禕、董允,風評還過得去。

後期不知道用誰了,就放任費禕、姜維、譙周等人內鬥。

自己就重用宦官黃皓,沉迷享樂,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屬下的爭端。

如何將本就弱小的蜀國團結起來,增加團隊的凝聚力。

我們所熟知的“帶投大哥”,寫出《仇國論》的譙周。

其實他曾經勸過劉禪,要省減遊觀增造,要勵精圖治。

並陳述了“弱能勝強”的可能性。

咱們是打逆風局,再不搏一搏還有啥希望?

但劉禪對此並不感冒。

通過這件事你便能看出,即便是譙周人家當年也是想捲一捲,想跟劉禪一起再拼一拼的。

可劉禪自己擺爛,領導自己都放棄了。

譙周這些人還有什麼努力的必要呢?

這其實也符合劉禪“不折騰”的性格。

所以對於劉禪的評價,

他手下人好時,他評價就好。

他手下人差時,他評價就差。

他一輩子都活在劉備與諸葛亮給他搭的框架之中。

這孩子真的很聽話,真的做到了劉備臨終前的遺言——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諸葛亮《出師表》裡推薦的人才,向寵、費禕、蔣琬、董允等良實,劉禪也真的全部重用了。可正因爲這孩子太聽話了,才缺乏主見,缺乏擔當。

當劉備、諸葛亮留給劉禪的政治遺產全部揮霍完之後,

你便能看到後期擺爛,民有菜色的蜀國。

因爲一旦這個框架倒了,劉禪就不願再繼續折騰下去了。

所以當面對鄧艾兵臨城下時,劉禪選擇放棄抵抗,“自縛”出降,其實是他向自己的妥協。

當回答司馬昭,“此間樂,不思蜀”時。

與其說是大智若愚,倒不如說劉禪在卸下了家族、卸下了國運、卸下了責任、卸下歷史的千鈞重擔後,留給自己最後的說辭。

他沉在水底裡,終於可以探出來呼一口氣了。

所以,劉禪他就是一個正常人,也是一個好人。

只是在亂世中,當一個好人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未來之事如何,無人能斷。”

李翊捋着頷下鬍鬚,正色說道,“阿斗之優點,在於其品性善良,恭順不妄爲。”

“其通曉人情,機變之才,尤勝其父。”

劉禪優點除了聽話不折騰以外,其實還有情商高。

這方面,劉禪甚至比劉備還強些。

不論是勸阻蔣琬還是安定夏侯霸,都展現出了劉禪高情商的一面。

因爲蜀漢可以算是夏侯霸的殺父仇人。

所以劉禪再接見他時,先解釋說兩軍相爭、刀劍無眼,難免有死傷。

夏侯淵是死於亂軍之中,並非是劉備親手所殺。

輕描淡寫,寥寥數語,足以消除前嫌。

接着,劉禪又與夏侯霸攀親戚、拉關係,指着自己兒子說:

“這是夏侯氏的外甥,咱們都是一家人。”

情商方面,劉禪展現出了自己過人的一面。

這兩個優點,得到了李翊的認可。

至於缺點……

“我主百折不撓、終不俯首之志。”

“惜乎阿斗,未得其傳也。”

李翊嘆了口氣。

劉禪缺乏責任感。

不管最後成都面臨怎樣的困局,

它都不可能有劉備丟徐州,敗新野時的局面要危急困難。

倘若當年的劉備有哪怕一絲一毫的猶豫,又怎麼可能有後來的蜀漢?

一國之運本就如此。

李翊認爲劉禪身上已經大體具備二代繼承人的品質與優點了,唯獨缺少主見與擔當。

當然,如果運作的好,給劉禪留下足夠多的政治遺產。

那麼即便是缺少主見,也不是不能夠平穩的交接權力。

畢竟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等人還是勉強支撐起了蜀漢。

聽完李翊的分析,袁瑩也陷入了思考。

良久,她才緩緩開口:

“倘若治兒將來執謬不返,爲之奈何?”

李翊捻鬚微笑,目視遠山:

“昔孔子誅少正卯,子產不毀鄉校,是非對錯豈有定論?”

“正如吾此前所言,吾等身居高位,非以常理論事。”

“只講立場,不論對錯。”

“今日治兒雖站在了我的對立面,可其能夠堅守本心,勇於抗爭。”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呢?”

“這孩子的氣性,不正符合孟子的‘雖千萬人吾往矣’之氣概麼?”

在李翊看來,李治的出發點並沒什麼錯。

他只是年紀還小,格局還沒有打開。

也不會有大人那麼多的顧慮與考量,甚至是算計。

他只是將自己的見解與本心,在父親面前毫不遮掩的展現出來罷了。

這種思辨精神,是李翊非常欣賞他的點。

光憑這一點,李翊就已經不需要再教他更多現代人的思想了。

因爲現代人的思想放在古代,有時候反而是“糟粕”。

所以李翊漸漸活得像個古人。

他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去讀圖書典籍。

讀得經典越多,越讓他對古人的看法有所改觀。

因爲他驚訝的發現,

那些實用的事物道理,古人不僅明白,而且都講的很清楚了。

只是很多人聽不進去罷了。

包括阿若之事,同樣的知識,隨着李治年齡的增長。

李翊相信他會有不同的感悟的。

畢竟才八歲就能夠引經據典,看到阿若背後的司馬氏,將其與齊國的經典聯繫在一起。

將來一定能夠看到更加深層的一面。

臨去睡覺前,袁瑩忍不住湊到書房窗前再去看一眼兒子。

時月色滿庭,映得窗櫺間李治讀書的剪影愈顯清峻。

這麼晚了,李治依然沒有睡覺,而是選擇繼續讀書。

都是李翊推薦給他看的書。

望着兒子奮發圖強的樣子,袁瑩又辛酸,又有些無奈。

注目良久,忍不住向李翊感慨道,“夫君有一句話說的很對。”

“這孩子真的很有傲骨。”

……

次日卯時三刻,東方未晞,庭中寒露猶重。

李治雖夜讀至三更,仍強撐倦體,整衣冠而出。

但見其雙目微赤,面色青白,卻步履不亂。

轉過迴廊,忽瞧見父親已負手立於院中古柏之下,在正那裡看鬆。

李翊身着素色常服,腰間纏着玉帶,足下紋靴已被晨露浸透。

見兒子準時起來上早課,李翊目中欣慰之色一閃而過,旋即肅容如常。

“昨夜爲父所言,吾兒可曾參透?”

李翊聲音低沉地問。

李治正襟長揖,衣袖帶風:

“父親嚴訓,孩兒銘記於心,不敢或忘。”

“然……”

少年略頓,擡頭直視父親,“孩兒愚鈍,尚有未解之處。”

李翊聞言,仰頭大笑,笑聲震落柏葉數片:

“不解方纔是是常理。”

“汝自幼錦衣玉食,未嘗顛沛之苦。”

“受我家族庇護,怎知存亡之危,生死之道”

忽以手撫樹幹皺皮,“譬如這百年古柏,未經風刀霜劍,安得如此勁骨?”

“父親所言存亡之危……”

李治眉頭皺起,仍是不能理解。

忽一陣晨風掠過,吹得他單薄衣衫獵獵作響。

李翊解下身上的裘皮大衣,爲子披上,溫言道:

“汝不解沒有關係。”

“明日辰時,來吾衙署觀政。”

又指樹上新巢,慨嘆道:

“雛鳥終須離巢,方知天廣地闊。”

恰此時,東方既白,甄宓也已經起牀了。

她雖已嫁給了李翊,但仍有相府記室的身份。

在坐完月子不久,就又回到相府工作了。

甫一出門,便聽到父子二人的談話,不經打趣道:

“相爺也真是,治兒這孩子纔多大年紀。”

“如何便要他去衙署觀政呢?”

李翊望一眼甄宓,笑道:

“我倒覺得他已經具備觀政的能力。”

說着,他伸手撫摸了一下李治的額頭。

“治兒,你記住父親的話。”

“擡起頭來,你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這個世界迫不及待地,要聽年少有爲的故事。”

“它現在屬於我和齊王千歲。”

“可將來遲早是屬於你們、屬於你們這一代人的。”

“爲父不求你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起來,可我希望你能夠屢行好你這一代人的責任。”

甄宓在一旁聽着,心想就李翊所取得的成就,他的後代也何難超過,甚至是追平了吧?

雖然相爺常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可估計相爺自己心裡也明白,他的後人很難超過他。

也很難像他一樣,掌控全局,面面俱到。

知進退,識時務,明天命。

甄宓瞭解李翊,他知道李翊爲什麼這麼捨生忘死的去做事,爲什麼一直捨不得放權。

因爲他從來不相信後人的智慧。

儘管李翊從來沒這麼說過,但至少甄宓是這樣想的。

他覺得李翊就是想在有生之年,把自己該做的事都做了。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似李翊這般能力,他又何嘗不是在屢行自己的歷史責任呢?

“將來等我等老去,長埋黃土。”

“我希望留給我後人的,是一片樂土。”

“你也一樣。”

李翊柔聲對李治說道:

“我希望你我死後,都能夠問心無愧地說——”

“我們已經盡力了。”

“誒呀!大清早的,說什麼死不死?”

“多不吉利!”

袁瑩也起牀了,上來見着父子二人和好如初,她也是心情大好。

治兒的性格雖然偏執,但小小年紀的他,已經具備:

忠、孝、禮、義、仁、德這幾項品質了。

雖然這些品質還不夠成熟。

但不知有多少八歲的孩童,整天只知縱馬遊弓,不懂基本的禮數。

這是李翊與袁瑩共同努力的結果。

因爲袁瑩出身四世三公,她很看重禮儀方面的東西。

至於其他品質,則是李翊讓孩子讀了許多古書,並跟他講解其中道理。

“治兒,過來。”

李翊闊步走至院中,來到一株三尺幼鬆面前。

這正是昨晚他與袁瑩一起觀賞的松柏。

此幼鬆挺立石畔,針葉凝露。

一塊突出的山石之側,一半根鬚紮在石縫之中,一半深入沃土。

枝幹雖細,卻已顯茁壯之態。

“此乃爲父最心愛之物。”

李翊拂去松針上的露珠,指尖微顫。

“爲父八歲之時,似汝這般年紀,先父……呵,也就是你祖父。“

“曾經也贈給爲父一株幼鬆……”

話到此處,李翊忽然頓住。

從懷中取出一方錦帕,小心擦拭起松針上的塵土。

李治從未見父親如此溫柔待物,不由怔住。

正待詢問,卻見李翊忽解腰間玉佩懸於枝頭。

“今吾便以此鬆同樣贈汝,願汝似它一般茁壯成長。”

說着,朝下人招了招手。

下人會意,轉身取來了墨硯。

一人捧硯,一人執卷。

甄宓手中則握着一支毫筆,親自遞給李翊。

袁瑩見此,笑靨如花,咯咯笑道:

“夫君這是又要題詩了?”

李翊不理會她,而是正色對李治說道:

“當年汝祖父曾經將這首詩贈給我。”

“如今爲父也將這首詩也贈給你。”

話落,接過毛筆,命人在松下石案鋪開素絹。

春風掠過,捲起他幾縷鬢髮。

只見李翊凝神靜氣,忽而筆走龍蛇,寫下這首父親贈給他的詩句——

半倚山崖半紫庭,

人間最後一蓬青。

春風過處不爭色,

冬雪來時細細聽。

……

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
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