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民合上賬簿,正色道:“貴店的生意比我原先料想的更爲紅火。只是,生意太好便易招人妒忌,尤其是被貴店分了客源的食肆。”
略一停頓,又說:“據我所知,狀元樓對吳掌櫃的來歷頗感興趣,幾日前,還差人到我店中探問……”
吳銘並不意外。突然憑空冒出個潛在的競爭對手,若狀元樓毫無動靜,他反倒覺得奇怪。
卻聽李行老突然話鋒一轉道:“吳掌櫃儘可放心,不該說的李某一個字也不會透露。”
“???”
說的好像我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秘密一樣……
不過——
“此事與繳稅何干?”
李鐵民解釋道:“以貴店的規模,單月住稅八千錢,已屬高額,本無大礙,不至於有人深究。可那劉掌櫃人脈不淺,我擔心都商稅院會因此細查吳掌櫃的賬目。”
說起來,那日狀元樓差人打探吳掌櫃底細時,李鐵民心中也是訝然。
他曉得吳掌櫃的目標是正店之位,遲早要與狀元樓,甚至與清風樓爭鋒,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
狀元樓雖然在七十二正店中只是末流,卻也根基深厚;反觀吳記川飯,不過一間粗陋小店,按理說尚不足以撼動狀元樓的地位。
可眼下事實分明:吳掌櫃的能耐,比他預想的還要大。
如今吳記只是一間小店,已令狀元樓感受到威脅;若真做大做強,躋身正店之列,怕是能和號稱“東京第一樓”的礬樓掰掰手腕。
身爲川飯行會的行老,李鐵民自然樂見其成,甚至有意襄助,若吳記能以川飯之名躋身正店,對整個行當都是一樁好事。
吳銘說道:“小店每日帳目皆據實記錄,不缺不漏,即便細查——”
李鐵民擡手截斷:“敢問吳掌櫃,上月進了幾貫的肉?”
吳銘心頭一凜,立時明白了。
李鐵民繼續道:“我昨日遣人往肉行、魚行探問,吳記上月肉錢共計一百八十貫,可有錯?”
乍一聽這數目,李鐵民並未往心裡去,自家川飯店每月肉錢逾五百貫,吳記一百八十貫不算離譜。
可細問之後,才知吳記採買的肉以豬肉爲主,不由大吃一驚!
豬肉素來不爲富人士大夫所喜,但凡稍具規模的食肆鮮有不採買羊肉的,然羊肉價貴,一斤羊肉足可買四斤豬肉。
吳掌櫃用最賤的豬肉作主料,卻能讓無數學子、士大夫甘之如飴,這手藝得有多高!
然而問題也正在於此:肉類成本在菜價中大致佔比多少,行內人心知肚明,這兩個數字顯然不匹配。
吳銘也已意識到這點,他每日爲兩家店採買肉類食材,賬簿裡卻只記了吳記川飯的賬,自然對不上。
這話沒法說,他只能含糊其辭:“其中一部分肉並未入市售賣,小店不曾從中得利,是以沒有記錄在冊。”
李鐵民神情肅然:“既如此,吳掌櫃便不該以吳記川飯之名進貨,而且,恕我直言,這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他已經很委婉了。
若說這些肉未曾入市,那又能去了哪裡?總不成真個無償施捨給災民罷?
在他看來,這不過是託詞罷了。
這倒沒什麼,這一行裡做假賬的人多了去了。
吳掌櫃入行未久,到底缺了些江湖經驗,故而漏洞顯眼。
若真要在賬上做手腳,行裡慣用的法子有幾樣:這第一種法子,須和肉行、魚行事先通氣,雙方賬目須嚴絲合縫;再請屠戶、魚販每日將部分食材送至自家宅院,名爲私用,實則轉入店中。
再不濟,也要在賬簿中將部分食材記作“陳貨”、“殘次”、“變質”等等。
還有一種高明手段:將肉類改記作“雜料”、“湯底”,或折成油膏、肉醬等名目,以避人耳目。
哪有這樣單方面改賬的,豈不給人揪辮子?
除此之外,李鐵民心頭還有另一樁疑問:吳掌櫃竟不曾從菜行採買過哪怕一籃子菜蔬。
他大致猜得到原因。
菜行與肉行不同,後者基本壟斷了東京食肆的肉類供應,但採買蔬菜卻不一定要經過菜行。
京郊的菜農多爲散商,每日挑擔進城叫賣,並不入菜行,吳掌櫃若是同熟識的菜販交易,倒也說得通。
菜賬查不查得到無關緊要,只要肉行的賬目皆有存檔,查起來便分毫不爽。
李鐵民好意勸道:“吳掌櫃,這賬還是要改一改才行。若真查出貴店賬目不對,且不提要擔什麼罪責,至少,這生意是做不成了。”
吳銘知道李行老這是認定自己做假賬了。
吳掌櫃心裡苦,但吳掌櫃沒法說。
“依行老之見,該改至多少,方算穩妥?”
“至少四百貫,才勉強說得過去。”
“四百貫……”
吳銘在心中暗暗苦笑。
誰能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會爲了多繳稅而做假賬?即便放眼整個東京城,只怕也是獨一份。
眼下別無他法,四百貫就四百貫吧,不過多繳四千錢,他還繳得起。
他接過賬簿,向李鐵民叉手致謝:“多謝李行老提點。待我重做一份賬目,再遣二郎送至行老府上。”
吳銘目送李鐵民登車往東離去。
七月的第一天,自五月以來便籠罩京師上空的陰雲盡散,晴空萬里,熾白的日光燙烙巷陌,地面和屋檐蒸騰起氤氳暑氣,三兩腳伕挑擔疾行,汗巾搭肩,汗落如雨。
待牛車轆轆消失於巷口,吳銘收回視線,望向巷道的另一頭。
修改賬簿不過是小事,真正叫他在意的,是狀元樓終於按捺不住。
看來劉保衡已經辨明情勢,狀元樓與吳記川飯之間,終究是個你死我活的局面。沒辦法,兩家相隔不過數百步,一巷之內,豈容兩家正店?
若非李行老提醒,吳記川飯此番多半要遭。
賬目縱然無虞,也不可掉以輕心。劉保衡經營狀元樓多年,於黑白兩道皆有往來,誰也說不準他會出什麼招,不得不防。
但戒備歸戒備,生意該做還是得做,客源該搶還是要搶。
今天是國子監和太學遷走後的頭一日,且看看生意如何,再做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