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

石碑驟失,太湖、霍山復困,陳玉成心急火燎,佯由東西梁山渡江南攻,又遣軍南渡蕪湖,自西東攻,佯擊天京長圍。

和春急飭張國樑南渡應對,又令熊天喜、張玉良率新募兵勇迴護長圍。

聲南得逞,陳玉成親率主力北擊李若珠部,欲解六合之圍,久攻無果,玉成復又聲東。

1859年10月8日,盱眙、天長守軍接陳玉成軍令,傾出城垣,南進甘泉山,距揚州二十里。11日,劉瑲琳率馬步數萬自司徒廟轉進瓦窯鋪,由西北至東南直薄灣頭、五臺山營壘,逼近揚州西北各門。陳玉成親率一部馳抵三汊河,扼制揚州東南。

揚州告急,和春急令遊擊虎坤揚部渡江援助,又令記名總兵、副將張威邦率五千兵勇星夜折回揚郡。江北幫辦大臣李若珠亦分兵二千,馳援揚州。

聲東復又得逞,陳玉成再飭甘泉山太平軍,由小路繞道儀徵陳板橋,虎視李若珠六合大營。玉成親率主力,一舉攻克紅山窯,切斷李軍後路餉道。再集全軍,合圍李若珠部。

玉成圍攻正酣,天京傳來消息,言韋俊池州叛降,李秀成被敕封忠王。

陳玉成道:天王之預,一半應驗。打一巴掌賞個棗,李秀成心安神定矣。秀成、世賢、輔清三部可拒韋俊叛軍,吾等只需專心圍攻李妖。

李若珠聲息中斷,和春震驚,急令張威邦改援六合;又令遊擊曾秉忠督率水師,駛赴白廟江面,水路會攻;再令馮子材,率兵一千,馳往六合,總統各路援軍。

陳玉成圍點打援,飭令各部自紅山窯分途下撲,又令劉瑲琳督率主力,抄襲馮子材後路。馮子材不敵,潰退江邊,依附水師自保。

李若珠屢屢強行突圍,皆不成功,半月之後,糧食、貨藥已盡,殺馬而食,三日馬罄,士卒飢餒,攫腐臭水以食,兵勇竟有餓死者。若珠自知必死,遂備遺折,默然待斃。遊擊詹啓綸不願束手,稟告若珠,假借逆匪旗號,或可得脫。若珠納詹意,攜幾十親兵,混出重圍。

胡林翼聞,謂曾國藩道:陳賊圍李若珠,本已數戰不能破入。賊忽發一支兵馬繞入揚州城邊,揚州告急,李若珠分兵前往。而賊又急攻李若珠之壘,遂致被圍。

曾國藩道:陳賊見縫即鑽、悍勇飄忽,與此賊接戰,惟有結死寨打呆仗矣!昨接楊載福稟告,言池州韋俊,所部不下數萬,自本年九月二十七日具稟投誠,呈繳僞印數百顆,約期分派所部攻取蕪湖,立功自贖。茲事體大,楊載福恐其有詐,不敢啓奏,姑許以炮船協助,責其成功後,始爲奏請。

胡林翼道:四年以前,吾曾射書入武昌,勸其歸降。奈何終無悔心、甘心死拒。四年之後,走投無路,方纔歸附。韋俊此人,鐵石心腸,此舉必定深思熟慮,絕無詐念。

曾國藩道:吾已飭令楊載福遣總兵李成謀、千總李楚材赴池州接應之。

胡林翼道:如此算來,池州、蕪湖全皆屬我。此事非同小可,彭玉麟部,亦應前往襄助。李續宜、蕭啓江、張運蘭部遲遲不至,皖北戰事,只能一延再延。

曾國藩道:皖南平復,指日可待,煩請潤芝即刻飭令彭部馳赴。吾皇屢諭吾等攻皖入蘇,吾已擬定疏文,煩請潤芝觀摩改正,再予官文具名奏發。

胡林翼道:豈敢豈敢,滌兄檄文,句句真知灼見,增一字則肥,減一文則瘦。

1859年11月12日,曾國藩、胡林翼、官文聯銜具奏:洪秀全據金陵,陳玉成據安慶,私立正朔,僞稱王侯,竊號之賊也。石達開等之由浙而閩、而江、而湖南、而廣西,流賊之象也。龔、張諸捻之股數衆多,分合無定,亦流賊之類也。自洪楊內亂,鎮江克服,金陵逆首兇焰久衰,徒以陳玉成往來江北,勾結捻匪,廬州、浦口、三河等處,疊挫我師,遂令皖北之糜爛日廣,江南之賊糧不絕。欲廓清諸路,必先攻破金陵。金陵破,全局一振,而後江南大營之兵可以分剿數省,其餉可以分潤數處。欲破金陵,必先駐重兵於滁和,而後可以去江寧之外屏,斷蕪湖之糧路。欲駐兵滁和,必先圍安慶,以破陳逆之老巢;兼搗廬州,以攻陳逆之所必救。誠能圍攻兩處,略取旁縣。該逆備多力分,不特不敢悉力北竄齊豫,並不敢一意東顧江浦、六合。蓋竊號之賊未有不竭死力以護其本根也。

國藩、林翼疏畢,探報李續宜部已進抵嶽州,胡林翼喜曰:十日之內,李希庵大軍必定馳至。吾即飭令餘際昌,率軍五千,攻擊潛山天堂鎮,此地,綿亙二百里,萬山叢薄,外險中夷,循東南出水吼嶺則潛山,循東出龍井關則桐城,循東稍北出曉天則舒城,又北則霍山,固皖北一奧區也。賊逆不知其爲天險,防兵甚少;吾屯軍益固,可爲大軍轉運之所。

曾國藩道:蕭啓江、張運蘭部未至,吾兵不足,稍等再戰。

胡林翼道:勝保居家丁憂,袁甲三可定江淮,吾北暫且無虞。陳玉成征戰一載,兵疲將乏。吾佔天堂鎮,佔得地勢,以逸待勞,靜候逆賊。

曾國藩道:潤芝既戰,吾即去黃梅,調度攻守事宜。

胡林翼道:陳逆領軍,飄忽不定,滌兄可令沅甫北渡,一則就近護衛滌兄,二則砥礪沅甫心志。沅甫雖少,然行仗從容,攻防俱佳,可堪大用。

曾國藩道:潤芝不知,沅甫碌碌,每下一城,必告假還鄉,置田蓋房。吾亦不知其在何方,虧在吾及潤芝麾下,旁人領軍,老九即便九首,亦離其項矣。

胡林翼笑曰:沅甫其行,實乃人之常情;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亦人之夙願。奈何你我皆苦命之人,做不得悅己之事。

曾國藩道:謀大事者,首重格局。老九置田蓋房,小富即安,與吾等格格不入。以潤芝觀瞻,倘陳逆攻擊太湖,作何應對?

胡林翼道:太湖城東小池驛,橫貫東西,東經潛山、桐城而至廬州,西經宿松而至鄂省,歷爲兵家所必爭。陳賊若至,唐訓方繼續圍城,鮑超進扎小池驛,多隆阿、蔣凝學分據左右,死拼十日,滌兄、李續宜進而逐之,可保勝局。貞幹一軍,送兄護身,如何?

曾國藩道:不可不可,吾與國葆雖屬親兄熱弟,然一張一弛間,國葆已距吾愈來愈遠矣。

曾國藩別過胡林翼,一臉愁悶。趙烈文問故。國藩道:衆皆出我下,奈何盡歸胡公?國華、國葆亦然。

趙烈文道: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財,不走待何?

曾國藩道:我當如何?

趙烈文道:利不可獨,獨利則敗;謀不可衆,衆說紛紜,難成一見。集衆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是乃勢;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是爲利。世人皆勢利之人,吾亦摻雜其中。

曾國藩道:瞭然瞭然,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餘際昌接胡林翼軍令,於1859年11月20日攻佔天堂鎮。

21日,李續宜率湘勇九千,抵達黃州;國藩、林翼皆大歡喜。翌日,國藩起身,奔赴黃梅。胡林翼偕李續宜部東進蘄州,進扎陳德園;隨即飭令:各部毋須輕取危城,徒增傷亡;浚濠築壘,首以絕賊援應爲勝算。

曾國藩、胡林翼聯手攻皖,陳玉成不敢怠慢,即集全軍,再攻揚州;又令副總提馬融和率一部勁旅,渡江進擊金柱關、秣陵關,抄襲江南大營之後;再令李世賢攻擊黃池,側擾江南大營。

和春叫苦不迭,飭令李若珠、馬德昭嚴守揚州,切忌輕出;馮子材馳赴瓜洲;劉季三扼守金陵南路長牆及秣陵關;鄭魁士固守高淳、東壩。

固原提督馬德昭死不株守,親率一軍,出城攻擊,一戰擊毀太平軍十餘座營壘。

劉瑲琳道:馬德昭妖悍勇,揚城難破。探報韋俊部將黃文金、古隆賢、劉官芳、賴文鴻等,酒去神明,幡然醒悟,毅然反正,現正合攻池州。

陳玉成道:韋俊衆叛親離,池州早晚得破。吾等圍攻揚城,能破則破,不破亦不用強。大軍東驅,進擊兩浦,即救秀成出水火,又解天京之圍。馬融和部,再擊秣陵關,牽制和春主力。

1859年11月15日,陳玉成親率主力,回返鋪口,合圍周天培一軍。

和春驚悸,急令張玉良率部馳援;復一日,又令張國樑北渡指揮兩浦戰事。

陳玉成亦調兵遣將,天長、六合兩萬軍民浩蕩南下,加入兩浦戰場。21日,玉成集合全軍,夜襲周天培大營。

天培年未三旬,悍勇素著,血戰七日,五十六營壘,僅餘五、六,天培見固守無望,親率餘部,分途迎擊。玉成且戰且退,天培愈追愈遠,直入玉成預設伏圈,全被圍殺。張國樑援軍趕至,戰事已了;國樑收攏潰殘,悻悻而退。

和春聞,再遣馮子材部馳援。

玉成殺得天培,解圍浦口,匯李秀成部,復攻江浦,依山結壘,三面環逼張國樑大營。

張國樑無懼,偕馮子材,夜以繼日,攻擊陳玉成大營。11月30日,張玉良率部趕至,張國樑殺得性起,親率一部,擲草添濠,冒煙衝擊。

陳玉成拒不出擊,穩坐中軍,只令炮石箭矢,盡情施放。國樑仰攻,無立足之地,傷亡倍增,千總包廷相亦命喪半途。國樑不敢再攻,匆匆收隊,固守雨山營盤;又遣張玉良率部迴護江浦縣城。

張國樑收兵,陳玉成反攻,不克;遂轉攻江浦,潛築營卡多座,設炮臺晝夜轟城,並於卡後開挖地道,欲置貨藥炸城。

張玉良硬扛四日,力保城垣。是夜,玉良遣兵縋城,擲放噴筒、火箭,燃燒木卡,搗毀地道。太平軍無備,棄營遁走。

陳玉成調兵再攻,忽接探報:霍山縣、天堂鎮覆被曾國藩、胡林翼、翁同書攻破,太湖、廬州、安慶、舒城、桐城全線告急。

陳玉成遂謂李秀成道:皖省乃天國糧資重地,不容有失,天堂鎮乃各路要衝,務必奪回。吾殺得曾、胡二妖,再來助兄。

李秀成道:韋俊叛降,皖南勢微,楊輔清自顧不暇,李世賢亦無力攻擊和春妖兒。江浦此地,兄在尚可應付。兄若一去,天國危矣!

陳玉成道:吾留一萬人馬,足可應付三月;三個月以後,吾已戡定皖北。

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前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
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2)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2)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4)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前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