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

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7)

張宗禹泅渡沙河,偕捻騎西去,曾國藩甚憤,急至周口,就近召集劉銘傳、劉松山、張詩日等,再議圍剿事宜。

曾國藩道:中原平曠,四通八達,此剿彼竄,不能大加懲創,諸兄可有別策?

劉銘傳道:啓稟滌帥,兩軍對壘,各布戰陣,明槍明刀,賊非吾對手;可依託沙河、賈魯河天險,扼賊東竄之路,擇機滅之。

曾國藩道:壽卿何意?

劉松山道:啓稟滌帥,明人孫傳庭曰,剿流寇當驅之於必困之途,取之於垂死之日;如但一彼一此,勝負於矢石之間,即勝亦無關於蕩平。

曾國藩嘆曰:省三、壽卿皆有道理,吾擬自周家口以下扼守沙河,周家口以上扼守賈魯河,自朱仙鎮以北,至黃河南岸,無水可扼,擬掘濠守之,調派水師及省三、盛傳、樹珊各軍分段扼防。

劉銘傳道:啓稟滌帥,防線五百里之長,吾等兵不敷用。

曾國藩道:無妨,吾即諮商河南、安徽兩撫臣調兵分守。至羣賊南竄,不出南、汝、固、黃州、六安等處,則鮑超一軍、劉秉璋楊鼎勳等之淮軍、與壽卿、詩日之湘軍足敷剿辦。

趙烈文道:啓稟滌帥,沅甫來諮,言與官文不睦,兩宮卻敕沅甫至襄陽幫辦軍務,沅甫問詢去否?

曾國藩道:幫辦大臣一職,位在參贊、辦事大臣之下,此乃官文奏請所致。督撫同城,本不易處,多事之秋,必須籌兵籌餉,其中人財之奪爭,必然勢如水火之交織。速諮沅甫,勿食人餌,妄爲幫辦之臣,穩守撫任即可。

國藩言罷,迅即諮告河南巡撫李鶴年河防之策,覆上疏曰:防河之舉,地段太長,派劉銘傳、潘鼎新、張樹珊扼守朱仙鎮以下四百里之地,力任其難。

自朱仙鎮以上,專資河南兵力,已諮請李鶴年暫駐汴梁,調回各軍,先辦防務,主守而不主剿。

誠恐李鶴年蒙頓兵不進之機,設將來河防不成,臣願獨當其咎,不與李鶴年相干。

李鶴年接諮,斟酌再三,回曰:滌帥之沙河百里防線,可爲扼匪之根本;然宋慶、馬德昭二部於上蔡連勝,滌帥可否飭令湘淮各軍,速渡沙河,圍剿張宗禹匪部。

曾國藩接諮,憤曰:李鶴年只顧眼前,殊屬可恨。劉銘傳各淮軍若不扼守沙河、賈魯河,賊若回竄東北平曠之區,豈不復又白忙一場!

趙烈文道:五百里防線,實屬太長,騎賊尤擅遊蕩,倘自一處突破,亦屬常事,滌帥宜應另策應之。

曾國藩道:賊若突破沙河防線,全皆東竄,吾即上疏請辭。賴文光、張宗禹等雖爲流寇,實乃堅賊也!其之漫天遊移,看似無方,實乃蓄勢待發,擇機取吾項上人頭矣!傳吾軍令,劉松山、張詩日二部,速渡沙河,偕宋慶、馬德昭部,合剿張宗禹捻匪;其餘銘、鼎、樹、盛並豫、皖各軍,速至沙河、賈魯河及朱仙鎮至開封地方,浚濠築壘,扼賊東竄。

劉松山、張詩日接令,迅即渡河追剿。

張宗禹且戰且退,輾轉兩月,終於禹州地界尋得賴文光、任柱二部。

賴文光道:曾妖依託百里沙河,欲置吾等於死地矣!

張宗禹道:與遵兄別後,吾偕荊王等,泅渡沙河,先後戰於西平、萬金寨,雙廟、洪河、郾城、召陵,勝少敗多;劉松山、宋慶、張詩日、馬德昭等皆乃悍妖也!萬金寨之戰,吾預先設伏,馬隊襲後,竟不能勝;郾城之戰,吾誤入伏圈,損兵數千,戰力大衰。

賴文光道:吾與魯兄等,亦有折損。妖軍皆集於此,吾意,速擇曾妖河防薄弱之處,迅即東驅入魯。

張宗禹道:西驅入陝,會合當地義軍,共御清妖,亦是快事。

賴文光道:兩年以來,與曾妖之軍,接戰四十餘仗,勝負參半,難分伯仲;人言圖窮匕首見,吾折損不及一成,主力尚在,圖未窮盡,切勿言退,再入魯地,搜得戰機,砍劉妖狗頭。

1866年9月下旬,賴文光、張宗禹督率各部,繞越劉銘傳、潘鼎新淮軍,自朱仙鎮以北蘆花岡地方,擊潰六營豫軍,穿越陳留,再入山東。

曾國藩聞訊,悵然若失,無奈疏曰:捻匪復又東竄,河防無成,檄調劉銘傳、潘鼎新等赴山東追剿,劉松山、張詩日等赴河南堵截。

臣剿捻年餘,仍無成效,憂愧無極,請旨飭令李鴻章帶兩江總督關防出駐徐州,與山東撫臣會辦東路;湖北撫臣曾國荃攜帶關防移駐南陽,與河南撫臣會辦西路;臣現駐周家口,居數省之中,庶可聯絡一氣,呼吸相通。

防守沙河、賈魯河,本系策之至拙者,惟以流寇難制,不得已而出此下策。此次捻匪東竄,出於豫軍汛地,或不免歸咎於撫臣李鶴年。謹縷陳持平之論,懇恩暫予免議,以期和衷共濟,爲將來同心設防之計。

慈禧太后接奏,曰:捻匪竄溢,意料之中;李臣鴻章、曾臣國荃著即各攜督撫關防,分馳徐州、南陽,調度戎機。

慈安太后道:李鴻章、曾國荃皆至,湘淮並舉,可扼殘捻。陝甘二省、寧夏諸地,多公隆阿逝後,尤亂。雷正綰、曹克忠兵敗金積堡,一蹶不振;都興阿、穆圖善鈍兵寧夏,難有作爲;劉蓉撫陝無望,屢以病乞開缺;蘭州兵變,緣由楊嶽斌分餉不均。都興阿、劉蓉、楊嶽斌等入陝經年,皆不能力挽狂瀾,殊屬無奈。

恭親王奕訢道:非簡一知兵曉民之要員大臣,委以欽任,方能消弭陝甘之亂。

慈禧太后道:蘭州兵變,非朝夕之積;楊嶽斌目無朝廷,擅拆官員奏摺,罪無可綰,擢降爲三品留用;閩浙總督左宗棠,着即陝甘督任,馳赴西地戡亂;左宗棠未至之前,穆圖善暫行署理陝甘總督。陝西巡撫一職,由安徽巡撫喬松年代之;劉蓉小恙勿退,留陝治軍。

奕訢道:曾國藩、李鶴章、左宗棠剿逆之餘,分建金陵機器製造局、上海機器局、福州船政局。金陵、上海二局,仿照洋人之方,業已開造槍炮彈藥。惟左宗棠之福州局,今歲草建,百端待舉;左宗棠倘若赴陝,福州船政局恐難爲繼。

慈禧太后道:事有輕重緩急,左臣剿除逆匪,復回浙閩,重開船局。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六十三章 羅澤南援救武昌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3)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3)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