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

塔齊布紮營湘潭城外,急稟曾國藩:吾部聞炮即伏,炮止即進,數伏數進,縱橫血戰,尚能撐持。然賊軍主力皆至湘潭,萬望速援。

曾國藩接告,急招衆人議。

左宗棠道:“賊之心思,昭然若揭。林逆此乃以湘潭爲軸,北圍長沙,南懾衡州,欲一戰定乾坤矣!吾亦先南後北,滌盪後路,首固根基。”

陳士傑道:“先北後南,曠日僵持,蕭湘必亂。今獨可悉兵援湘潭,即不得利,猶得保衡、永,以圖再舉;若不顧根本,但圖進取,一敗俱死矣!”

彭玉麟、王闓運亦附。

左宗棠謂王闓運道:“爾一小生,倒有見識。”

曾國藩道:“江忠濟率陸師四千,彭玉麟率水師五營即刻南援湘潭,吾領餘部殿後。此戰,不容有失。倘敗,不獨省城孤注,難以圖存。衡、永、郴、桂及兩粵匪黨聞風響應,從亂如歸。東南大局,不堪設想。”

江忠濟、彭玉麟大軍剛走,靖港團練來報,靖港僅餘七百太平殘軍。

曾國藩掐指一算,此言不虛,暗忖:都言南轅北轍,北顧有何不可!遂欲督師親往,攻北牽南,調林回防,以解湘潭之圍。

幕僚李元度道:“兵之精者已調剿湘潭,早晚捷音必至,此間但宜堅守,切勿輕動。”

曾國藩道:吾水陸齊動,2000對700,鷹搏兔也。

李元度無奈,密語幕客章壽麟:勿舍滌公左右。

1854年4月27日,曾國藩率戰船四十抵靖港。令水師先攻,孰料西南風起,戰船駛不近西岸,湘勇遂令縴夫拉靠。

石祥禎看個真切,斬殺縴夫,率船抵近肉搏。石軍二百多炭船漁舟,調頭回轉,迅捷如矢,逐圍而戰;湘軍戰船體大炮巨,炮筒高聳,擊不中近前之舟。眼見水師將潰,曾國藩急令陸師進擊。兵勇爭過浮橋,浮橋以門扉、牀板搭就,不堪重負,人多橋塌,二百湘勇墜水而亡。

太平軍趁勢反攻。湘軍潰,曾國藩高擎令旗,大呼:“過旗者斬。”

湘軍兵敗如山倒,紛紛繞旗而退。國藩斬殺二人,亦不能止。水師見陸師潰,亦上岸逃竄。四十餘戰船,折損大半。曾國藩鬚髯翕張,羞愧難當,跳水自戕,被章壽麟救起。

李元度聞,趕緊安撫道:“滌帥勿憂!此軍雖潰,塔智亭、羅羅山陸師,楊厚庵、彭雪麟水軍,足可依恃。”

靖港失利,長沙震動,官吏、士紳、民衆驚慌,甚者已攜眷帶銀,奔逃鄉下。

湖南提督鮑起豹放聲痛罵:“曾氏勞民傷財,致匪入湘,引狼入室。吾令,即刻堅閉四門,勿使衰吏劣兵,入吾長沙城池。”

湖南布政使徐有壬咬牙道:“敗軍之將,休從吾處覓得一粒米粟。”

湖南按察使陶恩培甫升山西布政使,興致正濃,即刻叫囂聯奏彈劾。

湖南巡撫駱秉章哀嘆:“相煎何急!相煎何急!曾公謀國之忠,不可以一時勝敗論也。嗚呼,此敗,不獨省城勢成孤注,難以久存,即兩粵、江西、貴州各省亦必深受其害矣。”

左宗棠道:“諸位大人勿憂,勝敗乃兵家常事,曾國藩湘勇十未去其一,無甚大礙。吾速去曾處,一探究竟。”

左宗棠縋城而出,直入湘營。但見曾國藩蓬頭垢面,置柩江邊,意欲二死。

左宗棠道:“滌生兄,此若一去,豬仔不如!勝敗乃兵家常事,兄之湘勇十未去其一,一去悔否?”

曾國藩道:“論吾貽誤之事,則一死不足蔽辜;究吾未伸之志,則萬古不肯瞑目。”

左宗棠道:“貽誤休再談,萬古再勿論,提刀殺賊逆,方銷一世恨!”

曾國藩不語,只令人拿來紙筆,將所存炮械、貨藥、丸彈、軍械之數,一一記下,讓左宗棠代爲檢點。忽又怒道:“吾三邀五請,爾竟依附駱巡撫,心高乎?志遠乎?縋城來觀吾笑話乎?堅城高牆,爾沒摔乎?”

左宗棠曰:“置身湘上,兵擾賊囂;分毫之差,斃命城下。今之天下,賴兄一人;兄若去兮,罪深孽重。吾已說服駱撫,內定湖南,外援曾兄。吾、胡潤芝,必捨命助兄;三人成虎,滌兄信吾言乎?”

曾國藩微悅,道:“季高城府鼎天,潤芝百兵抵萬,吾打脫牙和血吞,再不憂矣!”

左宗棠道:“如此甚好。”

曾國藩道:“陶恩培、徐有壬皆駱秉章舉薦,三子加一豹,協同對吾乎?”

左宗棠道:“然也!長沙一破,吾與四子性命皆絕;所以深惡。兄若大捷,楚人必笑靨如花,俯首恭賀。”

聽宗棠言語,國藩心慰。

五日後,曾國葆推門大嚷:“湘潭大捷!湘潭大捷!”

曾國藩以爲誑語,信手一擺道:“當真?”

曾國葆道:“塔齊布兵至湘潭,一馬當先,大敗林賊。賊一蹶不振,閉城呆守。吾水軍至,百船千炮,射火焚船。是時北風甚勁,順風縱火,遇船即着,自卯至未,燒賊船六七百隻。賊長髮短髮,逐波漂流,紅巾黃巾隨波上下,岸赭水溫,同歸浩劫,水戰火攻,未有痛快如此者。林賊開城迎戰,塔將軍威武,六日九戰,九戰九捷,殲敵二萬,林賊僅帶四騎逃脫。”

曾國藩悶立半晌,突地嗷嚎:“祖宗保佑祖宗保佑!蒼天有眼蒼天有眼也!”

湘潭大捷,湖南巡撫、布政使、按察使、提督等一衆官吏驚喜交夾,齊至長沙城外,把手言歡,擁曾入城。

駱秉章道:“曾大人苦盡甘來。先前大人亦言:在省所辦之事,大半侵官越俎。吾湘官之首,小陰稍阻,分內之事,曾大人勿惱。”

曾國藩道:“中丞大人客氣,省垣守兵單薄,吾不顧大局,盡率湘勇而去,實有私心。自今而後,你我鼎力同心,再不生隙。”

布政使徐有壬道:“曾大人所欠衡州府十萬銀兩,藩庫即行補上。”

是夜,左宗棠宴請胡林翼,胡林翼力邀曾國藩。

左宗棠道:“曾氏,鄉土氣太重,才亦太缺,更不知兵。若無塔齊布湘潭之勝,冢中枯骨矣。”

胡林翼道:“討粵匪檄如何?”

左宗棠大笑,道:“那就便宜曾滌生一次。“

三人落座,宗棠呼林翼兄,林翼稱宗棠丈。

曾國藩笑曰:“金陵洪楊,誑稱天下男兒皆兄弟,潤芝逆賊而行,可敬可嘆。聽聞季高兄獨入賊穴,賊皆兄弟乎?”

左宗棠道:“如皆兄弟,焉能於此。蠅營狗苟,欺世盜名,一羣虎狼。”

胡林翼道:“何止虎狼,西南半壁,賊過之處,白骨露野,萬戶蕭疏。昔繁華之地,皆鬼魔之所。今武昌告急,恨不能立馬提槍。”

曾國藩道:“想當初,座師吳文鎔公,如不輕出城垣,絕好之局。劣撫崇綸,等那有朝一日。”

胡林翼道:“吳公與林公並望,匡世之才皆去,紛雜世間,惟餘嘆息。鄂撫崇綸戕鄂三載,兩湖紊亂,集於此廝。”

左宗棠道:“新撫青麟繼任半載,崇綸離鄂不得,屢屢陰阻;湖廣總督臺涌畏敵如虎,擁兵自保,株守德安,死不赴任,武昌已然死棋。”

曾國藩道:“石祥禎守嶽州,扼吾東援,揚言秋涼決取長沙。林紹璋佔常德、桃源,前鋒已抵荊州,阻官文南下。偏師救急,於局無補;傾城而出,湘域成空。”

左宗棠道:“添船加炮增勇練兵,徒耗時日;吾意,武昌不破,兵不疾進,免爲他人作嫁衣裳。”

胡林翼道:“黔地之匪,數百一羣,聚散無定,真乃爲匪。此地之匪,有抗鼎之勇、竊國之才;拾掇不當,天日將換。吾區區六百悍勇,想來只是滄海一粟矣。”

曾國藩道:“潤芝,國之圭臬,百兵抵萬。吾長沙整軍,予你兩千兵勇,如何?靖港之戰,益知兵貴精不貴多,徐徐而動,多有裨益。”

胡林翼道:“謝過滌生兄。兄霹靂手段,霹靂心腸。水師僅留湘潭獲勝之師二千人,陸師只剩塔齊布部三千人,國葆一軍,竟被裁撤,湘鄉朱孫貽,練勇先驅,亦被驅逐,爾心如鐵。”

曾國藩道:“言出必踐,令出必行。優勝劣汰,親疏勿論。曾國葆臨戰心移,朱孫貽寧鄉萎縮,二子皆非將才。塔齊布、褚汝航、夏鑾、李孟羣、楊載福、彭玉麟等臨戰有靜氣、出擊具悍氣,全皆將帥之才;吾令嘉獎,吾奏升遷。湘潭之勝,看似湘軍悍勇,實賴夷炮之力。吾已諮請粵督再購七百夷炮,諮調粵總兵陳輝龍領水師來援。道員李孟羣至桂招募兩千水勇,亦於近日抵湘。羅澤南、李續賓二營兵馬,亦自衡州啓程,後日即至。待一切就緒,即東進武昌。明日,吾將奏請吾皇,明言靖港之失,俯首等罪。”

是日,國藩疏曰:微臣,孤憤有餘,智略不足。雖有湘潭連獲大勝,殺賊萬人,燒船千餘,大股殲滅,克服縣城。但再戰靖港,紀綱不密,維繫不固,以致潰散,其謬一也。但知輕進之利,不預爲敗退之地,其謬二也。驅未經戰陣之勇,驟擋百戰兇悍之賊,一營稍挫,全軍氣奪,非勇真不可用,乃臣不善調習而試用之故,其謬三也。臣之求效愈急,而其辦理亦愈乖謬。靖港此戰,臣因湘潭水陸大捷,意欲同時並舉,破賊老巢,使賊首尾不能相顧。孰料致於此敗。臣忍恥偷生,一面俯首等罪,一面急圖補救。

湖南巡撫駱秉章亦疏:此次水陸通剿湘潭,斃賊近萬,所獲旗幟、器械無算,兇渠僞目除陣斬外,或斃於水,或斃於火,爲數極多,被掠解散之人約以萬計。

咸豐帝諭:曾臣國藩親率舟師進剿靖港,雖小有斬獲,旋以風利水急,俄船被焚,以致兵勇多有潰散。曾國藩自請從重治罪,實屬咎有應得。姑念湘潭全勝,水勇甚爲出力,着加恩免其治罪,即行革職;小敗微懲,治病救人,曾臣仍督勇剿賊,戴罪自效。湖南提督鮑起豹,自賊竄湘以來,並未帶兵出省,迭次奏報軍務,僅止列銜會奏。似此株守無能,實屬大負委任。鮑起豹着即革職,所有湖南提督印務,着塔齊布暫行署理。現所存水陸各勇僅有四千餘人,若率爾東下,誠恐兵力太單。着該革員添修戰船,換募水勇,一兩月間當有起色。果能確有把握,亦尚不難轉敗爲功。目前,楚北賊寇竄回德安,隨州之賊亦回武漢,是鄂省望援甚急,該撫等務當督飭水陸各軍迅將此股敗竄之匪殲滅淨盡,兼可赴援武昌以顧大局。湘潭大捷,曾臣國藩練勇有功,着即單銜奏事,湘文武官員,自該撫以下,視軍務亟需,曾臣皆有權調遣。

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
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4)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三十七章 林鳳祥轉戰豫晉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十五章 洪秀全夢裡天國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6)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輔清、李世賢轉戰徽寧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六十章 汪海洋一意入粵第七十八章 王鑫橫掃千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1)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第二章 黃爵滋折挽狂瀾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二十二章 胡林翼積勞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