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

廬州得克,胡林翼、羅澤南、楊載福連戰皆捷,咸豐帝甚悅,一有閒情,便與懿嬪執手相看。

懿嬪察言觀色,瞅準時機,跪拜道:“啓稟陛下,妾身女流之輩,本不該參與軍國大事,但有幾言,臣妾實乃不忍,萬望陛下贖罪。”

咸豐帝笑道:“恕爾無罪,慢慢講來,亦讓肚中皇兒,聽個二一。”

懿嬪道:“臣妾以爲,獎罰分明,方能治國理家;胡林翼、羅澤南、楊載福等,雖未取武昌城池,宜應有賞。”

咸豐帝道:“武昌未下,胡撫不去署;羅澤南本已布政使銜,然湖口大敗,不降乃賞,再擢,即與撫平,胡林翼亦不能制;楊載福智勇,擢署湖北提督。”

懿嬪笑曰:“曾國藩仍乃一在籍侍郎,如此擢升其之屬下,極易惑人心智。三載時光,吉爾杭阿即由一筆帖式擢至疆圻;其智其力,勝楊載福乎?”

咸豐帝道:“曾國藩手握萬軍,心比天高,朕豈可任其肆意,朕亦知滿漢有別,屑小鎮江,吉爾杭阿四面兜圍,既已嚴密,即時賊匿不出,亦不難於設法進攻,鎮江府城早聞可以攻克。吉爾杭阿兵逾兩萬,遠超向榮南營,又力佔勝勢,何以遲遲未見捷音?總因南北兩岸不能同時並舉。南岸得勝,則恐瓜洲之賊下援;北岸得手,又恐鎮江之賊上救。以致兩相牽掣,日久無功。着託明阿、吉爾杭阿等乘此賊勢窘蹙之際,趕緊籌攻,總以搗其巢穴爲要,不可徒以防竄爲詞。”

吉爾杭阿接旨,不爽,謂劉存厚道:“吾等步步爲營,斷其接濟,耗其貨藥子彈,一面設法誘擊,擒斬一匪,即少一抗拒旁竄之賊。此乃先防其竄逸,始免蔓延,爾後尋機聚而殲之。”

劉存厚道:“金陵賊逆屢出增援,皆被向榮、張國樑堵截,吾應竭力攻擊,不予賊以喘息之機。”

吉爾杭阿道:“圍城力攻,倒也無妨。吾即諮約江北託明阿,協力一心,圍擊鎮江、瓜洲。”

鎮江被圍,瓜州復困,糧道又絕。楊秀清無奈,再自天京遣軍赴鎮,紓困解難,兵至半途,又爲張國樑、秦如虎圍堵,兩丞相被殺,兵丁死傷無數。楊秀清不敢等閒視之,敕令燕王秦日綱自鄂、皖遣將籌兵,馳援鎮江。又令翼王石達開火速攻贛,務必殲滅曾國藩一軍。

1855年12月16日,石達開、黃玉昆率兵三萬,自鄂南入贛西,連克瑞州、袁州、臨江。

春官丞相張遂謀道:戰事奇順,小小吉安,不日即可攻克。

石達開道:“皖省廬州已被和春妖兒攻佔,蕪湖一戰,羅大綱中炮而亡,蕪湖亦失,鎮江、天京戰事吃緊,東王檄調秦日綱、陳玉成回援。吾亦快矣!速攻吉安,佔得南昌,生擒曾妖,篤定贛省。豫兄胡以晃,患恙數月,臥牀不起,天不佑吾天國矣!”

衛天侯、翼貴丈黃玉昆嘆道:“護天豫以晃、冬丞相大綱,二兄韜略之深,曠世難逢,攻城略地,剽迅如風,妖見皆驚。愛兵民一如父母,共甘苦自始而終。此二君一去一病,天國失二柱也。吾等自金田起,隨佔隨棄,已成慣例,爾後再勿爲之。”

石達開道:“人生多憾,生死乃命。吾自征戰,只斬妖兵妖將,從未擾殺民衆。每佔一地,皆派官監理。吾令,此後攻城,不戮一人,有擄民間一草一木者,立斬以殉!”

吉安、南昌告急,曾國藩飭令周鳳山棄圍九江,南下增援。

1856年1月11日,周鳳山率軍攻擊樟樹鎮,遊擊畢金科潛後縱火,守軍大亂,倉皇潰退。周鳳山分兵八百,挖濠壘牆,固守樟鎮,自率主力,攻擊新淦。

周鳳山領軍,曾國藩不安,謂幕僚趙烈文道:“自塔智亭去,吾軍已止重防守,不圖進取矣。樟樹鎮者,西近瑞州、臨江,東接撫州、建昌,兩岸之關鍵,南昌之咽喉。須用全力扼守,以保東岸,以衛省垣。風山非智亭,勞煩惠甫代吾一觀。”

趙烈文即興而去,敗興而歸。謂曾國藩道:“樟鎮兵僅八百,營制甚懈,軍氣已老,恐不足恃。滌帥宜早做打算。村野之民,有盛稱賊之義氣,其故在得賊之小惠,遂以爲友,而不以爲仇。人甚曰:傳聞賊首稱翼王,仁慈義勇頭髮長,所到之處迎壺漿,耕市不驚民如常。”

曾國藩道:“所患江西民風柔弱,見各屬並陷,遂靡然以爲天傾地坼,不復作反正之想。不待其迫脅以從,而甘心蓄髮助賊,希圖充當軍、師、旅帥,以訛索其鄉人,擄掠郡縣村鎮,以各肥其私囊。是以每戰動盈數萬人,我軍爲之震駭。速傳彭玉麟水師,疾至樟鎮,水陸呼應,共御賊逆。”

石達開聞樟鎮兵單,即遣軍五千,長途奔襲,一攻而得。

周鳳山驚悉,引軍回擊。是日,彭玉麟亦率水師主力,駛至樟鎮。彭、周聯手,屢戰屢勝,漸近臨江。

周鳳山、彭玉麟悍勇,曾國藩喜疏:賊匪兩次東渡,均被我軍擊敗,水師扼泊樟鎮,疊獲勝仗,贛江以東,南昌、撫州、建昌等府,當可保全無虞。日內浮橋造成,陸師西渡,即當激勵將士迅克臨江。

太平軍圈佔贛西,湖南巡撫駱秉章亦驚,謂左宗棠道:“石達開悍而多詐,此次肆擾江西,不急犯省會,不直指南康,而先旁收郡縣,遍置僞官,迫其士民,劫其助逆,固糧囤兵,愈蔓愈廣,其陰謀詭計,似落其枝葉,以撼其根本。”

左宗棠曰:“中丞大人明鑑,賊不得志西北,欲且逞於東南,江西一有蹉跎,則江、浙、閩、廣皆爲賊有,而湖南亦危,東南大局不可回矣。以時局論,固無有急於援江西曾國藩者。”

駱秉章道:“環境數千裡,無一處無賊;且賊之起於鄰省者亦求湖南援剿,且鄰省多無會剿之兵,自咸豐二年至今四載,湖南除剿辦本省賊匪外,剿湖北之賊,剿廣西之賊,剿廣東之賊,剿貴州、江西之賊。各省但有賊入湖南,從無兵勇追擊進入湖南者,但有湖南出境援剿各省之事,從無各省兵勇出境援剿湖南之事。本巡撫令:劉長佑、蕭啓江、劉坤一等,即刻率兵六千,馳援江西。”

左總棠別過駱秉章,匆匆趕至曾國荃處,問:“沅甫兵練成否?”

曾國荃道:“幾百小兵,萬事開頭,一沓糊塗。”

左宗棠道:“江西事恐不可爲,以民心全變,大勢已去也。速練勿懈,滌公犯險,亟需雪中送炭。”

曾國荃道:“左兄言重。劉子默半萬大軍,或一戰而定。”

左宗棠道:“劉部着重湘楚,只可錦上添花。”

曾國荃道:“方吾兄戰利,事無所須於我,我亦從未至營相視。今坐困一隅,我義當往赴。然苦無資力籌餉,錢糧奇缺,兵萎勇靡。”

左宗棠道:“長沙耆老黃冕,歷侍陶澎、裕謙、則徐三公,名高望重,駱撫亦讓三分。此公,新任吉安知府,而吉安已被賊圍;兄之兵以赴吉安名,此老可鼎力襄助。曾兄治軍,所恃何念?”

曾國荃道:“待勇士以誠,而用兵以詐。誠則是以感人,而士卒樂爲之效命。詐則示人以不測,而賊之間隙可乘。無事不誠,無時不誠,誠之至也。間或用詐,間或不用詐者一二端,以掩其詐,而使賊自誤,詐之工也。”

左宗棠排手稱快,歡喜道:“曾兄之才略,與吾何其符也!”

曾國荃道:“安敢!安敢!左兄與吾,九牛對一毛矣!西南半壁,中原各處,無地不戰,左兄以爲何處最爲緊要?”

左宗棠道:“眼下之勢,南昌、鎮江、淮北至要。滌公守得南昌,湘、桂、閩、粵皆可保全。吉爾杭阿攻克鎮江,金陵形式,豁然開朗。然向榮、託明阿,兩大欽差,隔江而望,互不相通,吉爾杭阿,微末驟起,恃寵而驕,所謂驕兵必敗。胡潤芝諮告:秦賊日綱、陳賊玉成,督率萬餘賊軍,正自鄂、皖開拔,應援江蘇,金陵戰事,即將如火如荼。先前臨淮,地數被兵,比戶凋敝。袁甲三既至,討軍實,撫殘黎,衆皆樂爲之用。甲三去後,安徽、河南捻匪乘機再起,聲勢浩大。吾皇雖令勝保馳援,然緩不濟急。和春、福濟頓兵二載,坐得廬州,無望其爲。”

淮北戰場,自袁甲三去後,一塌糊塗。捻首張洛行勾聯豫皖各部,去來不定,縱橫江淮之間,百姓深受其苦。

懷遠縣有一姓胡名文忠之人,賣女籌資,徒步進京,跪請袁甲三返皖鎮守,屢請不成,上吊自亡。

清國官民,一時紛紜。言官給事中孫觀、御史曹登庸、宗稷等,先後上疏:袁甲三於臨淮剿辦有方,地方方乃安寧。兩江總督怡良、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浙江巡撫何桂清等亦求仍起袁甲三視師。

衆言鑿鑿,咸豐帝乃令兩江總督怡良查證。

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前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
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前言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二十三章 向榮官村慘敗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1)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八十三章 李續賓力克九江第七章 道光帝戰和不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8)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三十七章 胡倒多、李、鮑、袁散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五十七章 洪幼主殞命江西第一百四十七章(2) 李秀成無力迴天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零八章 曾國藩進駐祁門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