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啓奏聖上,老臣還有一問,還需煩請聖上解惑!”

就在朱由檢剛要順勢把下一個議題拋出之際,溫體仁猶豫片刻後還是起身施禮奏道。

“首輔有言但講無妨!”

“謝過聖上。

老臣要問的是,官吏致仕退休之年齒設定有無具體詳規?

臣以爲,在此事上,官員當於吏目雜役應當有所區分爲好。尤其衆多雜役,是否亦會與吏員享同等之待遇?

不論是京師部寺衙門,抑或是地方各級官府內,吏員數目實是有數,但雜役之數遠大於吏員。此般人因只以氣力應身,故此,臣以爲還是無須使其享退休之策爲好。”

溫體仁所提的問題是非常實際的。

各級衙門中的吏目書辦之類的總數是非常有限的,因爲這些人都是讀過書的人,而讀書人在大明是非常少的,所以溫體仁並不反對這些人蔘照官員享受退休的待遇。

但是,那些數量龐大的雜役是否應該也有退休的說法呢?

這些人都是目不識丁之人,在衙門中從事的都是體力勞動,根本不屬於讀書人的階層,所以,溫體仁的話中之意就是說,這些人不該享受養老金的待遇。

“首輔所提確是爲朕所疏忽了。

朕實是未曾慮及此般人等。

至於官吏有所區分,朕倒是已經考慮到了。

先說官員致仕年齒一事。

自從九品流官至正七品官員,以五十有五爲致仕年限。

從七品到從五品爲六十歲整。

從五品到從三品爲六十五歲。

從三品到正一品爲七十歲。

吏員以五十歲爲退休年齡。

諸卿以爲如何?”

所謂的養老金,不過就是後世的退休金換了一個名堂而已,養老金這種說法主要是爲了體現人文關懷罷了。

在這個人活七十古來稀、平均壽命不過四十多歲的時代,以朱由檢所制訂的標準,不管是致仕還是退休,大多數人沒有機會可以十年二十年的從朝廷白拿銀錢。

養老金其實更像是一副心理安撫劑,只是在最大程度上表明瞭朝廷對個體的酬功之意,以此激勵正在爲朝廷效力的人羣。

至於養老金所要花費的銀錢數額,朱由檢一點都不擔心。

只要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能徹底推行下去,明年太倉的收入將會是一個爆發性的增長,以後也會在這個數額的基礎上平穩運行。

“至於首輔所提之雜役一事,內閣回去商討個章程後呈上來,朕會據此加以斟酌。

但是,朕要說的是,雜役在諸卿認知之中,雖屬身份卑賤之人,但此般人等卻是整日直面底層黎庶,其行使之權亦是官府所授,其一言一行更是代表官府之顏面。

故此,諸卿在制訂相關策略時要慎重考量,勿因輕視而致朝廷之策難以施行。”

看到衆臣對致仕年齡一事都表現出贊同之意,朱由檢略一沉吟後,把雜役問題的重要性強調了一番,衆臣雖是紛紛點頭表示認同,但心裡還是有些不以爲然。

皇帝的話雖然有些道理,但其實卻是考慮的過於細緻了。

雜役是需要直接面對黎庶不假,皇帝這是怕他們因爲待遇不高,心有怨氣之下打着官府的旗號爲非作歹、禍害百姓,那樣就會敗壞了朝廷的名聲。

但是,皇帝可能沒有想到,這些雜役是被底層的吏目書辦牢牢掌控着的。

這些精通各項地方政務的吏員可不是善茬,這些雜役所做的任何事都瞞不過那些成精的吏員,只要朝廷各級官員能鎮得住這羣吏員,雜役們根本翻不了天。

在薪資再次大幅增長,並且有養老金可拿的情況下,絕大部分吏員自然懂得誰纔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做起事來也會區分中間的利害關係,所以說,皇帝的擔心根本沒有必要。

“啓奏聖上,有關士紳一體納糧之策,臣還有些話要講。”

看到上述問題告一段落,陳奇瑜起身施禮奏道。

“陳卿有言大可直言!”

“臣由適才聖上所言雜役之事想到了一個問題。

現下江南各級地方官府之中,有相當一部分官員吏目,要麼是與當地士紳交好,平日間相互勾連往來,兩者之間利益關係已是結爲一體,此番松江府窩案便是明證。

而反觀那些吏員呢?

要麼是許多吏員便是出自於士紳大戶,或者乾脆自身便是身家豐厚之人,一旦強推此策,結果會如何?”

陳奇瑜把自己心中的疑慮講出後,衆臣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朱由檢更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陳奇瑜的一番話直指這項策略的要害之處,自己千思萬想之下,還是有些想當然了。

千百年來,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交替,但在很多地方,有些等同於世襲的胥吏世家卻始終屹立不倒。

不是你是李唐還是趙宋,或者是換成現在的朱明王朝,只要你建立了朝廷,下設了官府,你就得用人來替你幹活,主官佐貳你可以委派,但具體辦差的你怎麼派?

而只要官府用人,那就要用熟悉人情世故的本地人,前面還在給蒙元朝廷效力的胥吏們,馬上搖身一變,改換門庭變成了朱明的人。

這些胥吏世家在當地的勢力盤根錯節,彼此之間及互相依附又相互掣肘,一旦地方主官惹惱了他們,很快你的政令便會出不了署衙大門,就算朝廷再好的政策,也根本無法落實到戶下,使得老百姓享受不到朝廷的陽光雨露。

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十八章 容情第三百六十章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十二章 攻城
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十八章 容情第三百六十章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十二章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