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

自從確認城外的八旗兵主力撤離錦州退回盛京後,鬆錦一線的軍民們都是鬆了一口氣。等到城外挖溝壕的包衣們在漢軍旗的監視下也依次離去,一直處在緊張當中的錦州上下終於徹底放鬆下來。

在城下完全看不到建州女真人身影的幾日後,錦州城西門開了一道狹窄的縫隙,先是一羣軍戶扛着寬大的木板從城門裡鑽了出來,等他們將長長地木板鋪設在壕溝上之後,百餘騎的馬隊牽着戰馬魚貫而出,在踩着鋪好的木板跨過壕溝後,帶隊的哨管招呼大家跨上戰馬,辨別了一下方向後向北面馳去。

這隻小股夜不收的任務就是查探建州女真大軍的具體動向,確認錦州的敵情是否真正得以解除。

錦州城內祖大壽的宅邸中,看着跪在地上的吳三桂,坐在椅子上的祖大壽嘆了一口氣:“長伯,且起來吧!你父向來膽小,許是想的有些多了,這纔打發你來接你孃親。某說句心裡話,若是朝廷真要收拾錦州,就算你接你娘回去也白搭!朝廷裡有人早就認定了祖吳一家,你父之行爲在人家看來,也不過是咱們兩家預留退路罷了!若真是錦州出了事,吳家就算暫且逃過一劫,事後也免不了被秋後算賬!罷了!祖吳兩家終歸是血親,某也是你的舅爺,自不能礙着自己孩兒的前程不是?等明日上午你與你孃親一起過來吧,某與我那妹子踐行。唉,自此一別,還不知今生能不能再次相見!”

說到最後,祖大壽的話中已是帶着些許的傷感,也讓吳三桂的心裡感到了一種莫大的愧疚。

爲了將母親接回關內,他三番五次的找到大舅懇求,今天祖大壽終於點頭答應了此事,但吳三桂的心裡不但沒有多少喜悅感,反倒是一股濃濃地失落感籠罩在了他的心頭。

自己從小到大在錦州長大,能有今日的成就,都是沾了大舅家的光。現在事到臨頭了,卻只想着自家的後路,完全不顧及大舅他們的感受,說起來確實有點忘恩負義了。

但事情已經如此了,再想回頭只會更加惹人恥笑。以後看看有沒有機會立下功勞吧,萬一將來朝廷要清算祖家,自己也能憑着戰功站出來給大舅家求求情。

“孩兒謝過大舅一家多年來的栽培之恩!不管將來如何,祖吳還是血脈相連的親戚,無論發生何事,吳家自會站在祖家一邊!孩兒觀今上近年之舉,不似無情之君,大舅也不必太過憂心於此!”

吳三桂起身後躬身抱拳施禮道。

一旁的祖大弼冷笑出聲:“長伯,莫怪你二舅說話太直,若是真如你所言,皇上不計較錦州上下多年來形同藩鎮之舉,那你父爲何急於與我祖家撇清干係?長伯,今日你無需再言,咱們現在還是親戚,將來究竟如何誰會知曉!二舅祝你吳家能有飛黃騰達之日便好!哼哼!”

看到吳三桂尷尬無比的表情,祖大壽忍不住出言呵斥道:“老二,你這是怎生說話呢?有長輩如此說道後輩的嗎?長伯,你且去吧,明日上午早些帶你孃親過來,咱們一家人一起吃個團圓飯,某也有些話要叮囑我那妹子!且去且去!”

尷尬不已的吳三桂正好無法接話,於是順勢拜別幾位舅爺,出了祖大壽的宅邸後帶着親兵回了自家府中。

第二天上午巳時末,吳三桂帶着百十名親兵護衛着母親祖友蘭來到了祖大壽的府上,轎子直接擡着祖友蘭去了內宅。

吳三桂吩咐親兵們不必跟着,隨意找地方歇息等着吃飯就成。這些親兵也都是在錦州長起來,跟祖家的家丁親將也都是熟悉的很。

吩咐下去之後,他自己則是直接去了四進的主宅。

在主宅的客廳中,吳三桂與表兄祖澤潤閒聊了一陣,隨後祖寬、祖澤洪、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可法、祖澤溥、祖澤清等一衆表兄弟也相繼來到了客廳。

除了日常與他親厚的祖澤盛、祖澤溥幾人過來和吳三桂打聲招呼外,祖家其他人都未給吳三桂好臉色看,大多數人冷着臉坐了下來,之後便開始相互之間小聲議論着什麼。

對於吳家這種類似於叛逃的行爲,祖家這些子弟大都是發自內心的惱恨,都有一種被自家人背後捅了刀子的感覺,並且人家捅完刀子後說不定還能有更好的前程,這讓祖家子弟們實在是無法接受。

知道今晚要給吳三桂母子踐行後,因爲不願看到吳三桂那張面孔的緣故,大多數祖家子弟本待不來,但在互通訊息後卻又改變了主意,在約好時間後,衆人相繼來到了祖府中。

“我說小七,某聽說就是有人給你許了個寧遠總兵,你這才轉投了朝廷懷中是吧?我遼西一脈多年來一共出了多少個總兵大將?除了我父以外,二叔和三叔都多大年紀了才混了個總兵之位?莫非你覺着自家一身本事,在遼西多年未當上總兵,心裡覺着有些屈才不成?小七,你纔不到三旬,等上一輩都安享天年,這總兵位子能少的了你?可現今你爲了這個總兵,居然和外人站到一處,此舉與白眼狼有何兩樣?”

說這番話的是祖大壽的義子祖可法,他本爲祖大壽手下家丁之子,其父爲救祖大壽而命喪女真人手中,祖大壽感其父恩義,遂將祖可法收作義子,十幾年間也混到了參將的位子。

今天在座的諸人中,數他最看不慣吳三桂這等忘恩負義之舉,從小養成的永不負主的觀念讓他對吳家的行爲痛恨異常。

在看到吳三桂面帶愧疚的神情後,祖可法心頭的怒火已經升騰了起來。但礙於親戚關係,他並未口出粗魯之言,而是強壓怒火開口質問道。

“五哥此話怎講?吳家何時與外人站到一處了?不管是祖家還是遼西上下,對我吳家來講皆是親人一般;小弟今日也曾向大舅表態,將來無論身處何地,祖吳兩家始終榮辱與共!再者說來,不管是接家母入關也好,還是總兵之位也罷,此兩者並非是表明吳家就要背離遼西!各位兄長賢弟何須認定此爲吳家欲脫離錦州之爲呢?”

吳三桂心虛歸心虛,但卻不能容忍被人公然指責自家的背叛之舉,面對祖可法的指責,吳三桂毫不示弱地迴應道。

“小五,你怕是未看明白,小七哪是爲個總兵位子而叛了咱們遼西?你也太小瞧咱那個姑丈了!人家是眼瞅着朝廷已經拿着刀子衝咱們錦州來了,爲怕誤傷他們吳家,這才趕緊轉身跑開!咱那個親親姑丈膽子雖小,但卻是個滑不留手的人物!這眼光卻是沒得說啊!高!實在是高!”

身子斜靠在椅背上、兩腿大大伸開的祖澤遠陰陽怪氣地開口道。

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十六章 平叛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五十章 殘暴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五章 皇莊1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
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十六章 平叛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五十章 殘暴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五章 皇莊1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