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

就在盧象升和衆將議定剿賊方略,遣數路探馬分別前往竹溪、竹山哨探敵情後不久,好消息接連傳來。

先是朝廷的塘報送達,上面的內容讓盧象升如釋重負:高迎祥被孫傳庭在西安以南的黑水裕擊敗並擒獲,之後押送京師凌遲處死。

祖寬等諸將心裡更多的則是失落與不平,高迎祥的精銳在壽州一戰中損失殆盡,剩下的殘兵敗將不堪一擊,現在卻被姓孫的撿了個大柿子。秦軍這回賞賜肯定少不了,那幫孫子躺着也有功勞賺,自己卻仍在大山裡與流賊打生打死,奶奶的!人比人,氣死人!

緊接着兵部快馬送來另一條好消息:京營兩萬人馬正在趕來的途中,請理臣事先謀劃佈置數萬大軍合兵後接下來的剿賊方略;朝廷正在擬定剿滅闖賊之役所有參戰將士名冊及獎賞,不日就將賞功名單下發全軍,請理臣宣示諸將,以安軍心。

盧象升面帶微笑,聲音洪亮的開口道:“闖逆成擒,陝督建功!本官爲我皇賀!爲朝廷賀!爲大明賀!此等巨賊之覆亡,昭示着流賊盡皆難逃其同樣之下場!”

祖寬、李重進等人默不作聲,黃得功、楊茂功、秦翼明等人臉上皆有振奮之色。

盧象升掃視衆人神情,將各人心思看的通透。

他笑着繼續說道:“本官已接獲兵部指令,朝廷遵我皇諭旨,正在擬定賞功冊,將壽州一戰列入剿滅闖逆之役當中,其功與秦軍同!”

祖寬聞言喜動顏色,咧着嘴笑道:“督帥此言當真?俺就說嗎,俺們拼死拼活,聖上和朝廷能看不見?哈哈哈!這回兒郎們可是心氣兒更足了!”

李重進喜道:“督帥,不論朝廷如何賞功,只要沒將俺們忘了就成!俺們遼東軍願爲聖上效死!”

旁邊的祖寬瞅了他一眼沒有吭聲。

黃得功笑道:“督帥,闖賊授首,餘下的最大股賊寇就是俺們眼前的獻賊了,餘下的皆不足爲慮!若是俺們再將獻賊剿了,那全大明之官軍誰能與俺們比肩?周遇吉那小子去秦軍雖是立了大功,可陝西蕩平之後秦軍再無大功可建!俺老黃這回可是有了露臉的機會,定要叫老周羨煞俺!”

黃得功的話頓時將帳內諸人的心思調動起來。

現在大明最大的匪患已經消除,剩下的就是崇禎八年焚燬皇陵的元兇——張獻忠、老回回等人了。

尤其是張獻忠,已被皇帝列爲不可赦之賊,要是將他擒斬,那可是不次於剿滅高迎祥的大功啊。

壽州一役,黃得功從勇衛營帶來的五百標營與流賊馬隊對衝,最後僅餘百餘騎,步卒傷亡也近千人。看着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士卒傷亡如此慘重,黃得功鬱悶許久;在隨後的河南幾府剿賊之戰中,黃得功和吳羣經過精挑細選,才從投降的流賊以及想要參軍的當地青壯中將五千人的編制補齊,至於馬隊則暫時無法得以補充。

盧象升見本來有些沉悶的氣氛瞬間變得熱烈起來,衆將的心氣一下子提升極大,心下也是感覺無比輕鬆。

他擺手止住衆將的相互議論,接着說道:“還有一件喜事要告知諸將:聖上慮及我部征戰經年,將士疲累不堪,故特遣京營兩萬人馬趕來助陣!現京營人馬已至汝陽府,不日將抵達鄖陽!兵部要求本官與諸將探查賊情、制訂方略,待大軍合兵後,爭取將獻賊一舉成擒!”

諸將聽聞朝廷派了大軍來援,心中都是既喜又憂。

祖寬拱手道:“督帥,俺們奉調從遼東來內地一年有餘,與流賊交手無數,兒郎們折損亦是不少;可朝廷也未曾短了俺們的糧餉、撫卹,兒郎們並無怨言。當兵拿餉就該賣命,此乃天經地義之事,聖上一片苦心,俺們心下感激,可俺們還能打,管他獻賊闖賊,土寇也!只要督帥一聲令下,俺遼東軍定會一馬當先、踏平當前之賊!”

黃得功等人也是紛紛表態,表示不用等京營大兵趕到,現下人馬足以將獻賊剿滅,請督帥下令即刻出擊就可。

盧象升豈能不明衆人心思?剛纔黃得功那番言語已將衆人說動,這是怕京營前來搶功,這才蠱惑自己立刻下令發起攻擊,以便爭取在京營趕到前就將張獻忠剿滅。

他對皇帝派京營前來湖廣的目的看的很是清楚,京營的新兵必須經歷戰陣的磨練才能成爲強兵,聖上對遼東將門並不放心,所以準備在將來以新軍對抗或替代關寧軍。

想到這裡,盧象升笑罵道:“爾等少在本官面前耍小心思!獻賊已被定爲不可赦之賊,故此役首要之責是探明其部虛實與分佈,之後制訂周密方略,務必將其徹底剿滅!探馬尚未送回情治,敵我態勢不明,加之鄖南地形複雜,依獻賊之狡詐,要是其如壽州時提前遁走該當如何?何況據鄖陽撫治之言,周邊尚有別股流賊活動;依本官之意,此次要將湖廣之賊一網成擒,務使一股走脫!爾等貪功之下,何曾思慮全局?”

盧象升的話頓時讓諸將清醒過來,諸將都是久經戰陣之人,知道自己方纔有些想當然了。

竹山離大軍所在的鄖縣有近兩百里之遠,竹溪更是再兩百里開外;房縣與保康距離則更遠。數路探馬要跋山涉水後方能抵達目的地,然後還要隱蔽抵近查探,記下地形地貌與流賊的兵力部署後再返回稟報,然後才能根據探回的情報制訂戰略戰術。這一切都是作戰不可或缺的重要舉措,哪能在不明地形,不知敵情的情況下就打過去?那樣做純屬紙上談兵的無用書生之舉。

見衆人表情訕訕,盧象升笑着安慰道:“爾等立功心切,本官豈能不知?爾等放心,朝廷既是將壽州之功也計入賞功,此番鄖陽之役豈會忽略?功勞少不得你們!但諸將要切記!戰事一旦開啓,諸將須謹遵將令,與友軍配合作戰,務使獻賊走脫!否則本官絕不寬待!”

說到最後一句,盧象升語氣陡然嚴厲起來。

衆將皆是抱拳遵命後,各自回營向士卒宣示朝廷賞功一事。

張獻忠自得到潘獨鰲、徐以顯的投靠後,野心陡增,二人的歸附對他來說意味非凡,這是一種象徵。

強如高迎祥者,鼎盛時坐擁兩萬精騎、數萬步卒,加上前來投靠的其他各路流賊,麾下兵馬最多時足有數十萬,隱隱已成天下反賊之首。

但就是如此強大的力量,從來也沒有讀書人前來投奔。

這就是說讀書人並不看好反賊們的前景。

潘獨鰲和徐以顯雖然並非讀書人裡的精英,但在張獻忠這等草莽人物眼中,讀過聖賢書的人無論眼界還是見識,那都屬於頂尖的人物。

從另一個角度講,二人的投奔間接的表明,讀書人對大明的江山已經不看好了。

自從兩人攜家帶口來到黃茅關的獻營營地後,張獻忠對兩人表現出了最大限度的尊敬。

他給兩人各自配備二十名親兵,都是專門挑選出來的久經戰陣的精卒,各有一名軍中老卒作爲親兵隊正。

按照張獻忠的吩咐,這二十人分成數隊,每天十二個時辰護衛在兩人身側,睡覺時則在門外站班守夜。

張獻忠特地從竹山本地找了數名僕從婢女送到兩人家中,以供其家人使喚。

瞭解男人喜好的張獻忠還給二人各自贈送了兩名美婢,這種貼心的安排讓潘獨鰲、徐以顯感激異常。

兩人出身並非豪奢之家,家中雖有些許餘錢,但並不代表可以隨心所欲的花用。年紀稍長的潘獨鰲家中只有一妻二子,還有年近七旬的老爹。日常的收入就是靠自家原有的三十畝田地,以及投獻其名下的五十畝田地的產出,另外就是平常給人代寫書信之類的潤筆,加起來一年也就是二三十兩銀子的收入,算是比普通百姓稍強一些而已。

徐以顯與潘獨鰲家的情形差不多,也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普通家庭。

二人平時何嘗沒羨慕過那些家有嬌妻美婢的豪富之人?可惜頂多就是打磨打磨眼珠子,然後喝點小酒,痛罵幾句世風敗壞之類的話解解氣而已。

原先可想而不可求的美事突然就出現在眼前,而且是真實不虛,可以盡情享用的,一切猶如做夢一般。

潘獨鰲、徐以顯在對張獻忠不勝感激的同時,也是拿出了全身的本事來幫他做事。

張獻忠雖然在官軍中待過數年,對營伍之事算是頗爲精熟,但對兵法則是一竅不通,打仗全靠經驗和臨場的嗅覺,其麾下士卒也是按照他在官軍學到的那點皮毛來操訓,並非是十分的精深方法。

潘、徐兩人拿出手抄的孫子兵法給張獻忠仔細講解,並將從書中看到的操練團營方陣的方法教授給他。

張獻忠將竹溪的孫可望、李定國喊來,一同聽取潘、徐兩人的教導,然後再按其法操訓部分老營士卒。

經過近一個月的操演,老營數千士卒行止已經有模有樣,再不是原先交戰時亂糟糟的樣子;變得進退有據,陣型頗爲齊整,比以前顯得精悍不少。

就在這期間,盤踞在百餘里外的房縣一帶的老回回馬守應、革裡眼賀一龍、曹操羅汝纔等人,在聽聞張獻忠率部至此,並打破竹山縣城之後,也派人前來與張獻忠部取得了聯繫,並着人知會了更遠一些、在保康一帶的闖塌天劉國能。

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
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章 心安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