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

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

今年四州聯考的策論出題,稍微有些出乎陸北顧的意料。

是出現頻率不高的“經論”。

“經論”在大宋科舉策論中的地位很特殊,既不像史論那種誰都能有的沒的扯兩句,也不像策論那種容易乾瞪眼什麼都寫不出來,而是每個人都能引經據典地寫一些,但寫出來的東西,卻差距非常地大。

概而言之,“經論”尤重考生對儒家經典的深入理解與義理闡發,其題目往往摘取經典中一句或一段微言大義,要求考生結合註疏、融匯諸家,甚至聯繫時務,進行條分縷析、邏輯嚴密的論述,最能體現士子經學根柢。

題目只有一行,源自《禮記·檀弓下》。

——子曰:“苛政猛於虎也。”試申其義,並論爲政之道。

這個題目看似簡短,卻直指儒家政治哲學的核心,也就是“仁政”與“民本”。

它要求考生不僅要解釋孔子此言的背景與深刻含義,更要由此生髮開去,系統闡述何爲理想的“爲政之道”。

而這既是對儒家經典原意的把握,也是對大宋現實治國理念理解的發揮。

因爲大家的答題進度都差不多,所以沒過一會兒,考場內便響起了一陣輕微的翻動紙張聲和壓抑的吸氣聲。

誰都知道,這道題考的是真功夫,是浸讀經史、體察民生的深度,非常不好答。

坐在前面的周明遠此時直接就是眉頭緊鎖,額角見汗。

陸北顧的心神卻瞬間沉靜下來。

此句出自孔子過泰山側,聞婦人哭訴其公公、丈夫、兒子三代皆死於虎口,卻仍不肯離開這“無苛政”之地。孔子以此極端事例,痛斥暴政重斂對百姓造成的戕害,其酷烈甚至超過了自然界最兇猛的野獸。

此“苛政”,核心在於統治者對民的“不仁”——橫徵暴斂、濫用民力、嚴刑峻法等等行徑。

而“猛於虎”之喻的深刻性則在於,虎害雖烈,尚有山林可避,有勇力可搏,其害可見、可防、可避,但苛政卻如無形之網,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如附骨之疽,綿延不絕,它斷絕的是百姓生存的希望。

所以,爲政之道的核心在於仁政愛民,由此生髮,爲政的根本之道,必以“仁”爲心,以“民”爲本,當效法先王聖德,薄賦斂,惜民力。

思緒條理漸明,陸北顧不再猶豫。

“《易》有之:‘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夫子過泰山之陰,聞婦人哭墓之哀,而發‘苛政猛於虎’之嘆。”

開篇引用經典,點明仁德爲守位之本,隨即切入典故,算是中正平和的開頭。

之所以這麼寫,是因爲陸北顧對於嘉州學官喜好有個判斷,也就是儘量不在開頭出驚人之語,而是在後面娓娓道來。

“夫虎,百獸之暴者也。攫人而噬,血肉狼藉,其害昭然。然避之山林,或可倖免;持戈矛,或能相抗。若夫苛政之爲虐也:賦斂如虎之饕餮,敲骨吸髓,室家懸磬;徭役如虎之驅迫,丁壯盡瘁,田疇荒蕪;法令如虎之爪牙,羅織周密,動輒得咎。其害也,無所逃於覆載,無時息於旦夕。

民之膏血既竭,則流離轉徙,鬻妻賣子,甚或‘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三代殞命於虎,猶戀斯土者,非不畏死,畏苛政之甚於死也。

此夫子所以謂其‘猛於虎’者,蓋言其戕害之酷、流毒之深,使人雖蹈死地而莫敢怨嗟,較猛獸之明害,其慘烈實有甚焉。”

此段爲全文核心,層層剖析“苛政猛於虎”的深刻內涵。

陸北顧用“賦斂如饕餮”、“徭役如驅迫”、“法令如爪牙”三個精妙比喻,將抽象的苛政具象化、兇惡化,點明其“無所逃”、“無時息”的可怕特性。

同時,以婦人“畏苛政之甚於死”的心理,揭示苛政對人精神與生存的雙重摧殘,力證其“猛於虎”的殘酷現實。

“由是觀之,爲政之道,其本安在?《尚書》雲:‘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故欲守位安邦,必以仁心行仁政:一曰養民。制民恆產,薄其賦斂,輕其徭役,使耕者有其食,織者有其衣,倉廩實而知禮節;二曰教民。興庠序,明人倫,導之以德,齊之以禮,使民有恥且格,遠刑罰之威;三曰任賢。進忠良,退讒慝,使澤必下究,情必上通,則苛政無所滋生;四曰節用。人主躬行節儉,去奢靡,惜物力,則上行下效,民力自舒。”

此段由“苛政之害”自然過渡到“爲政之本”,引《尚書》《孟子》確立“民本仁政”的根基,條分縷析地提出“養民”、“教民”、“任賢”、“節用”四項具體仁政措施,邏輯清晰,引經據典,切中要害。

可以說,每一點都直指苛政產生的根源,並給出正面解決方案。

“昔者文王視民如傷,成康刑措四十餘載;文景與民休息,遂有倉粟紅腐之盛。此皆行仁政而致太平之明驗也。

而桀紂以炮烙爲樂,始皇以峻法爲威,隋煬以巡幸糜天下,其祚之短促,身之隕滅,豈非‘苛政猛於虎’之反噬歟?” 倒數第二段,陸北顧舉例正反對比,以文王、成康、文景之治的盛世,對比桀紂、始皇、隋煬帝的暴政亡國,用歷史事實雄辯地證明仁政興邦、苛政亡國的鐵律,點明“苛政猛於虎”最終會反噬統治者自身,增強經論論述的深度與說服力。

“今聖天子在位,仁德廣被,勵精圖治,誠四海生民之福也。然前鑑不遠,在夏後之世。爲政者當深體夫子‘苛政猛於虎’之戒,常懷戒懼,以仁存心,以民爲念。使猛虎匿跡于山林,而仁風翔洽於閭閻,則邦基永固,盛世可期矣!謹論。”

結尾呼應現實,頌揚當朝官家仁德,同時以“前鑑不遠”警示,強調需時刻銘記孔子箴言,常懷戒懼,推行仁政。

最後一句以“猛虎匿跡”、“仁風翔洽”的鮮明對比作結,寄託對“邦基永固,盛世可期”的美好願景,點題昇華,餘韻悠長。

筆落,陸北顧心中一片澄明。

經義之論,不在辭藻華美,而在義理通達、切中肯綮。

從孔子的悲憫之嘆,到對苛政如虎的具象化鞭撻,再到仁政四綱的條陳與歷史興亡的印證,最後歸於對當世的期許,結構嚴謹,層層遞進,義理透徹。

這一次的經論,他不僅運用了集會所得的經驗,更融入了白沙先生教導的經義深度和自身對大宋社會的觀察,自覺比那晚在觀瀾社的論述更爲凝練、深刻、周全。

他已將胸中所學、心中所思,盡付於此篇《論苛政猛於虎》之中。

陸北顧把自己的卷子都檢查了個遍,心中暗暗估計了一番。

帖經,他肯定能拿到滿分;墨義,有一兩道極難的辨析題可能回答的有瑕疵,但也絕對是高分;詩賦,無論是《賦得‘君子以自強不息’》還是《大禹惜寸陰賦》,可以說從科舉詩賦角度來看,全都是上乘之作;策論,作爲他的最強項,這次發揮的可以說是完美至極!

毫不誇張地說,經過一個月的白沙先生特訓,以及他超乎常人的悟性和努力,現在他的實力,比一個月前考分社考試時候,絕對還要強一個檔次!

而這種飛快的進步速度,也讓陸北顧對於今年的州試有了信心。

州學,確實跟大部分都是混子的縣學不一樣。

州學是由各縣歷年最優秀的學生所組成的,可以說匯聚了一州的天才。

但天才,也有高下之分!

對於陸北顧這種既有天賦又有經驗還肯努力的超級天才來講,不是每個月,而是每一天,每一秒,他都在不斷地訓練、吸收、進化!

所以,州學裡的那些上舍天才,或許能夠憑藉着多年經驗暫時排名比他靠前一些。

但這也僅僅是暫時罷了!

只要陸北顧有足夠的教育資源,超越他們,只是時間問題。

甚至不是什麼長時間,只需要每隔十幾天,數十天,陸北顧就能進步到一個新境界。

所以,經過集訓,再過一個月,等到八月十五日考州試的時候,他的實力,註定還會得到進化。

再往後呢?

哪怕是陸北顧自己也很難想象,按照他的進步速度,如果考完州試,從今年的八月一直學到明年的二月,他會進步到何等恐怖的程度。

陸北顧搖了搖頭,他真的想象不出來。

畢竟,他從縣學墊底,一路走到現在州學前列,也不過用了三個多月而已。

但是毫無疑問,只要教育資源跟得上,六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從舉人水平,進步到進士水平了。

只不過,最頂尖的教育資源要如何獲得,他還沒有門路。

陸北顧挺直腰背靜靜思索,靜待終場的鑼聲。

“鐺——!”

隨着銅鑼聲響,窗外,蟬鳴似乎也識趣地低伏下去。

四州聯考,至此,塵埃落定。

(本章完)

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88章 晚宴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43章 鑊氣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136章 童謠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61章 包青天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128章 真神了!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52章 “三難”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88章 晚宴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67章 淯井監第54章 小娘子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152章 “三難”第58章 沐佛節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27章 旬測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61章 五觀堂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84章 詩賦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8章 終無應者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121章 分別第38章 開源?節流?第174章 新法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51章 歸途第249章 陸北顧的《仲達論》【求月票!】第251章 官家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53章 上門催稿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88章 晚宴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41章 觀瀾社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
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88章 晚宴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43章 鑊氣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136章 童謠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61章 包青天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17章 《天河水》【求月票!】第128章 真神了!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52章 “三難”第93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262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第88章 晚宴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9章 收穫不菲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67章 淯井監第54章 小娘子第64章 禪林雅會的獎勵第152章 “三難”第58章 沐佛節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27章 旬測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61章 五觀堂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84章 詩賦第44章 詩賦之道第18章 終無應者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121章 分別第38章 開源?節流?第174章 新法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120章 收入門庭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51章 歸途第249章 陸北顧的《仲達論》【求月票!】第251章 官家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183章 蘇軾到訪【求月票!】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53章 上門催稿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205章 “斜陽依舊滿江紅”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88章 晚宴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141章 觀瀾社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