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

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

“怎麼了?”

縣學後堂內,正在踱步的學正聽見學錄那聲輕咦,好奇問道。

學錄捧着那篇謄寫出來沒署名的賦,走向了學正。

“您看看這篇賦。”

學正接過試卷,開始閱讀。

隨着目光在紙面上移動,看完前半部分,他的表情逐漸從平靜轉爲耐人尋味。

閱卷官在評卷時,其實首先就是重點關注破題是否精妙,立意是否高遠,以此判斷考生的器識,後面纔看文辭、用典之類的。

“赤兔呈精,渥窪①神馭。蹴月窟而浴星芒,飲昆吾以淬金瞳。初嘶於流沙之表,火磧②燎雲;乍躍於冰崖之巔,霜蹄裂穹。

既陷董卓帳前,縱飾紫金瓔珞,止充奸臣之玩;轉饋呂布鞍畔,膺披玄甲霜鑣③,竟作虓虎④之倀。

然騏驥伏櫪,志猶千里。及逢雲長按轡,走千里非畏險阻,赴單刀豈懼鼎鑊?昂首則奸邪辟易,奮蹄而漢祚重昭矣!”

見學正看完了前半部分,學錄也是開口說道:“很不錯的文章,開篇以赤兔爲切入口,其‘蹴月窟’‘飲昆吾’之句,極有颯然天趣,而妙就妙在‘陷董卓帳前’後面這一段。”

“以紫金瓔珞、玄甲霜鑣寫奸臣虓將。”

學正若有所思地說道:“其實是在用物華反襯人惡,猶杜子美‘朱門酒肉臭’之筆法。”

“正是如此,這段處理的極佳。”學錄也同意這個看法。

縱觀這次縣試,《千里馬賦》這個題目,其他考生選擇的切入口都是比較中規中矩的,要麼從“伯樂相馬”開始,要麼從韓愈的《馬說》開始。

而這名考生選赤兔馬作爲切口,先寫赤兔馬天然生長的神俊模樣,再寫它在董卓、呂布身邊的情形,最後寫跟隨關羽之後的樣子。

這三種狀態的對比,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一個問題。

——同樣的一匹馬,爲什麼會有這些截然不同的表現呢?

於是,就能順理成章地從赤兔馬這個切入口,後半部分轉向了“才”與“遇”之間的關係。

學正繼續看了下去。

“何哉?豈其性有異乎?所託非人耳!良驥不遇伯樂,則駢死於槽櫪;賢才未逢明主,徒老死於蓬蒿。

慶曆之始,欲致野無遺賢。貢舉新規,誠開天廄之路。然庠序繩墨,童子束髮即縛於書案,靈性銷鑠如枯荄,豈真得千里材耶?

昔伯樂相馬,不觀牝牡驪黃而察其志。今之取士,獨以經書典籍而繩英傑。

大鈞⑤播物,豈分畛域⑥之私;聖代求賢,寧限轅軛⑦之固。

嗟乎!志士拊膺,悲‘先憂’之志空許;君子扼腕,嘆‘後樂’之懷難從!”

看完整篇賦文,學正也是在堂中來回踱步了片刻。

“您怎麼看?”學錄問道。

學正想了想,評價道:“通篇氣盛言宜,比興兼用,猶聞昌黎先生‘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之迴響。若論微瑕,則‘靈性銷鑠如枯荄’稍露痕跡,然瑕不掩瑜,仍不失爲一篇讜論。”

就賦而言,高分賦文的評分標準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是要求緊扣題目,文章情感真摯、立意高遠,避免空洞抒情。

第二點是對仗工整,用典精當的同時,語言也需要凝練精妙,避免冗長囉嗦。

不過“賦”這種文體,還跟“策”和“論”不一樣,考的是立意和文辭,不需要也不可以針對性提出解決辦法,否則就偏離要求了。

因此,這篇賦在後半部分沒有引申開來到如何取士是正確的。

而毫無疑問,這篇賦文是足夠能得到“乙上”起步的評分的,至於能不能拿“甲下”,就得看閱卷官們的集體看法了。

因爲他們拿到的卷子都是謄寫版的,所以並不知道這是誰寫的。

朝廷又有嚴格規定,哪怕是縣試,也必須在判卷登分完畢之後,他們這些閱卷官才能看到究竟是誰寫了什麼。

所以,哪怕此時心頭好奇,也只能先把卷子判了。

“乙上還是甲下?”

學正打算尊重一下學錄的意見。

“甲下吧。”

學錄也給了他的理由:“就衝這句‘慶曆之始,欲致野無遺賢’也得評個甲下.十二年前,要是沒有范文正公的‘慶曆興學’,哪有你我今日能在此閱卷?”

這話是實話,想想看,每個縣要建立人數不少於二百人的縣學,就得有至少十幾名教師來配套,大宋全國加起來得有多少本來入仕無望的白首書生因此能任職縣學?

縣學的學官雖然大多數都是不入品的,但高低也是個官,一家人都能因此得益。

所以,別管其他羣體有多反對慶曆新政,各地的學官們可是都沒忘了范仲淹的大恩大德,以至於時不時就在日常教學和考試題目裡提起范仲淹。

從此前詩題裡借用了《金在鎔賦》爲題,也可以看出來他們對於范仲淹的推崇。 “好,那便甲下。”

學正欣然同意,親筆寫了“甲下”的評分。

“把評分登上,然後看看是誰寫的?”

登分完畢以後,學錄去查了原卷子。

“是陸北顧。”學錄有些驚訝,“不知他的賦何時也寫的這般好了?”

學正點點頭沒說話。

出成績的科目,他都已經特意看了,陸北顧帖經甲下、墨義乙上、詩乙上,再加上賦甲下,參考歷年縣試,這基本上就是可以爭第一的成績了。

黃昏時分。

學正帶着全體縣學老師一起走進了學堂,李磐也跟着來了。

不過,李磐雖然是縣學理論上的主官,但縣試這種事情,他還是儘量避開的.畢竟他也要高升瀘州判官了,不想離任前給自己惹麻煩,所以這次縣試就全權交給學正負責了。

有小吏捧着朱漆托盤走進來,托盤上整整齊齊迭着寫滿名字的長紙。

所有考生不約而同地站起身,空氣彷彿突然凝固。

學正拿起長紙清了清嗓子:“現在宣讀排名。”

“縣試第二百二十名,陳復。”

隨着排名的宣佈,但凡唸到的,不管考的好不好,也都鬆了口氣。

很多人心裡不約而同地都有同樣的想法,那就是“終於結束了”。

“縣試第三十五名,張晟。”

陸北顧坐在原位一動沒動,餘光卻瞥見張晟的衣角在微微發抖。

距離進州學當然還有一大段距離,但張晟這段時間的進步,確實是肉眼可見了。

而隨着排名再往前念,學堂內的氣氛反而變得緊張了起來。

因爲每年能通過縣試進州學的,就那麼四到六個人。

所以越往前越關鍵。

“縣試第六名,何聰。”

輕微的議論聲頓時響了起來。

“何聰怎麼才第六?”

“估計有重要的題目答錯了吧。”

“嗐,第一了一整年,到最後現了大眼。”

聽到這個排名,何聰整個人僵在原地,直到被朋友拍了拍肩膀,仍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而何聰後面出現的名字,卻讓很多人都非常意外。

“縣試第五名,盧廣宇。”

陸北顧一愣。

好小子!戰術虛晃都學會了!

合着之前那句沒說完的“別提了”,後面是“我這次終於超常發揮了”是吧?

不過也不算意外,盧廣宇上次旬測就已經到第十二名了,雖然旬測只考帖經和墨義,但也是實力的重要反映.而其他科目能超常發揮,總排名確實也就跟着上來了。

至於前面的名次,就非常穩定了,跟平時考試基本沒區別。

闖進前四的學子,幾乎全都興奮地歡呼出聲。

而隨着人名的不斷宣讀,學堂也徹底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慢慢聚焦到了唯一一個沒被唸到名字的人的身上。

陸北顧雖然早有預感,但真正來到此時此刻的時候,他心頭仍是有些難以遏制的悸動。

他能感受到,此刻,無數或羨慕或嫉妒的目光,真真就是“如芒在背”一般,有若實質地落在他的身上。

“——縣試第一名,陸北顧!”

(本章完)

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03章 同學正少年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28章 難得奢侈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28章 真神了!第87章 頒獎儀式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210章 甜水巷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89章 白沙先生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36章 周敦頤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52章 知恩圖報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61章 五觀堂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251章 官家第271章 心懷宇宙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271章 心懷宇宙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81章 除夕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51章 歸途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43章 鑊氣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21章 略施小計第292章 陸兄大才,冠絕今朝第75章 豐厚回報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127章 “水窗”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3章 獨竹漂
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03章 同學正少年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28章 難得奢侈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224章 來解圍的梅堯臣第128章 真神了!第87章 頒獎儀式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38章 重點培養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210章 甜水巷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89章 白沙先生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236章 周敦頤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193章 《小宋學士夜宴圖》【求月票!】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23章 四州聯考的內情第45章 師父,別念了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學霸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3章 一紙《御夏策》,文成滿堂驚!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52章 知恩圖報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61章 五觀堂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251章 官家第271章 心懷宇宙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271章 心懷宇宙第263章 張門立雪第281章 除夕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51章 歸途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235章 無人問我粥可溫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43章 鑊氣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21章 略施小計第292章 陸兄大才,冠絕今朝第75章 豐厚回報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168章 劍拔弩張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142章 醍醐灌頂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54章 你比我還卷啊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257章 帝國真正的掌權者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127章 “水窗”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3章 獨竹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