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詩賦

第84章 詩賦

不得不說,縣試墨義跟旬測墨義果然不一樣。

一方面是難度本身就被調高了一些,另一方面是心態也不一樣,考旬測錯了也就錯了無所謂緊張不緊張,而在這種大考裡,一旦緊張,就會覺得記憶如同漏水的竹籃,越是着急,流失得越快。

這次陸北顧並沒有提前答完太久,當他反覆檢查了幾遍考卷之後,銅鑼就再次敲響了。

而就當收卷的銅鑼響起時,旁邊不遠處的考棚裡突然傳來“咚”的一聲悶響。

沒過一會兒,透過竹簾縫隙,陸北顧就看見兩個衙役架着個面色慘白的考生往外走,那人袖口還沾着未乾的墨跡。

“這是給難暈了?”

不過只要不是作弊,問題都不大,拉出去讓現場的醫師稍微扎兩針估計還能趕得及回來繼續考。

“休息兩刻。”

“回”字型考場的中間傳來了聲音。

帖經和墨義兩門是連續考的,考生這時候已經很緊繃了,給點休息時間緩緩腦子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更何況,有人也是需要上廁所的。

透過竹簾看了看日頭。

陸北顧估摸着雖然還不到中午,但應該也不會特別遠了。

他活動了下僵硬的脖頸,思考起了他之前的答題。

按理來講,帖經應該是全對的,拿甲下不成問題,而墨義不好說,這個不完全取決於他怎麼答,有時候也得看閱卷官的看法但乙上左右的成績是有保證的。

接下來,只需要詩賦穩紮穩打,然後策論好好發揮一下,這次縣試應該是沒問題的。

不過變數肯定還是有的。

畢竟,詩賦和策論,都是得看具體是什麼題目的。

兩刻的休息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銅鑼再響,題紙傳至。

正常順序都是先詩後賦,陸北顧展卷視之,詩的題目還挺有說法。

——賦得“金在鎔”,限“侵”韻。

之所以說有說法,是因爲范仲淹就寫過一篇《金在鎔賦》。

也就是“天生至寶,時貴良金。在鎔之姿可睹,從革之用將臨。熠燿騰精,乍躍洪爐之內;縱橫成器,當隨哲匠之心”

而范仲淹本人所推行的“慶曆興學”,對於如今“縣學-州學”二級教育體系的建立有着直接影響,所以各地州學、縣學,很多老師都非常推崇范仲淹,出這種題目也算是致敬了。

同樣地,這其實相當於在隱性提示,考生是可以從范仲淹的《金在鎔賦》裡面引用典故的,這就相當於變相降低了題目難度。

陸北顧想了想,賦得體的試帖詩是要求採用仄起格的,首句前兩字爲仄聲,次句前兩字爲平聲,循環往復,最好避免掉孤平,確保平仄交替。

除此之外,就是押韻要求一韻到底,不可換韻,需嚴格遵循官韻,不可出韻、倒韻、重韻。

而“侵”字韻腳屬於是很易轉圜的韻腳,押韻不難。

至於除首尾聯外,中間各聯均需對仗工整,內容需切題,多用典故,文風莊重這些就不用多說了。

他略定心神,提筆先破“金在鎔”之題旨。

“良冶功方熾,洪爐勢可欽。

範模資大化,精金契天心。”

首聯以“良冶”“洪爐”破題,次聯引《尚書》“惟精惟一”扣聖賢修德。

中二聯就需要鋪陳典故了,陸北顧筆走龍蛇繼續寫道。

“躍冶驚歐冶,呈祥憶傅霖。 千錘光愈粹,百鍊質彌深。

豈逐鉛華染,寧隨瓦礫沉?

陶鈞憑聖手,砥礪到如今。”

三聯用《莊子·大宗師》“大冶鑄金”典,四聯化用《荀子》“百鍊不輕”句,五聯反襯“真金不染”,六聯歸至“聖王教化”,可以說在層層遞進上面完成度還是足夠的。

至於試帖詩作爲科舉考試專用詩體,以五言八韻十六句爲常式。

最後兩聯結尾就得慎重一些,得符合試帖詩“起承轉合”中“合”的要求,給全詩做昇華。

考慮一下平仄和對仗以後,陸北顧寫道。

“願進《洪範》頌(仄仄平仄仄),鏗鏘協八音(平平仄仄平)。

聖朝重器識(仄平平仄仄),萬世永傳吟(仄仄仄平平)。”

“聖朝”對“萬世”,“重器識”對“永傳吟”,對仗很是工整。

而全詩韻腳“欽、心、霖、深、沉、今、音、吟”同韻,確保一韻到底。

而以此收束全篇,也算是昇華“金在鎔”的象徵意義范仲淹的《金在鎔賦》就喻指人才經淬鍊終成國之重器。

畢竟,范仲淹都明確在賦的結尾寫了“士有鍛鍊誠明,範圍仁義。俟明君之大用,感良金而自試。居聖人天地之爐,亦庶幾於國器”了,要是不按這個自己發揮,反而會被扣分。

那麼這詩寫的怎麼樣呢?

從文學角度來講,其實很一般。

但是考試還真不是考文學,也正因如此,試帖詩這種詩體,除了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沒什麼能傳世的好詩了。

但是,寫的確實是符合科舉考試要求,契合科舉詩頌聖主題。

總而言之,能破題有典故有昇華,平仄和押韻都沒問題,從科舉考試臨場發揮的角度已經算是不錯的應試詩了。

銅鑼又響,詩卷收訖。

陸北顧擱筆時,指尖已微微發僵,他活動了下手腕,目光掃過竹簾外逐漸到了中天的日影,心中估算着時辰。

賦題應該馬上就要來了,簡單吃個飯休息一會兒應該就是最後一門策論,大概考到下午就能出去了,然後就是閱卷官判卷子、排成績。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可能在今天黃昏之前,就能出結果了。

前面考的都不錯,剩下的不能陰溝裡翻船。

所以,餘下的時間他需慎之又慎。

等了片刻,賦題的題目發了下來。

——千里馬賦。

陸北顧盯着題紙,眉梢微挑。

此題看似尋常,卻暗藏機鋒。

千里馬之典,自《戰國策》伯樂相馬始,至韓愈《馬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早已被歷代文人嚼爛。

若只泛泛而論“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未免落入俗套,而若借題諷喻政,又恐鋒芒太露。

他指節輕叩案沿,思緒翻涌。

“此題當以‘才’與‘遇’爲骨……”

畢竟千里馬之喻,向來是寒門士子自況。

大宋科舉雖廣開仕途,但門蔭、薦舉猶在,多少才士困於場屋,白首不得一第?

(本章完)

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47章 放榜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141章 觀瀾社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53章 上門催稿第50章 國朝懸案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252章 趙徽柔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54章 小娘子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10章 遲早要被這書呆子拖累死第57章 嫂嫂來信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39章 宋瘋子第252章 趙徽柔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236章 周敦頤第31章 《水龍吟》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28章 難得奢侈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236章 周敦頤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44章 詩賦之道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31章 《水龍吟》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
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47章 放榜第110章 “淺水原與好水川”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40章 天下奇才!第179章 跨馬遊街,傾城相賀!【求月票!】第141章 觀瀾社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53章 上門催稿第50章 國朝懸案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122章 小道消息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252章 趙徽柔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54章 小娘子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10章 遲早要被這書呆子拖累死第57章 嫂嫂來信第20章 小叔叔真好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39章 宋瘋子第252章 趙徽柔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236章 周敦頤第31章 《水龍吟》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177章 州試第一,陸北顧!【求月票!】第157章 再入藏書樓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8章 “一個很重要的人”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28章 難得奢侈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236章 周敦頤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44章 詩賦之道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125章 挺身而出第144章 四州聯考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31章 《水龍吟》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269章 改變世界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