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一步一重山

第47章 一步一重山

“祖上便世居於古藺了。”

陸北顧回答道,但後面的問題,卻有些答不上來。

“爹孃亡故的早,是否入仕學生並不清楚隱約記得小時候家裡是住在開封的,後來不知怎麼地便搬了回來。”

對於這個答案,趙抃頗感好奇,繼續問道。

“喔?還記得住在開封哪裡嗎?”

陸北顧絞盡腦汁,記憶碎片裡也只有極爲模糊的影像。

“大抵是住在河邊的。”

這句話說了等於沒說,畢竟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後,汴河作爲連接黃河與淮河的最重要水路,成爲了南北物資運輸的中心節點,開封由此興起,而城中水系更是繁多。

陸北顧又想了想道:“印象裡旁邊似是還有個高聳入雲的佛塔?”

“高聳入雲的佛塔”

趙抃沉思了一下,開封裡寺廟很多,也有不少名寺,但要說佛塔高度極高的卻不多。

更何況,孩子雖然個子矮,但若是仰頭望去都覺得高到雲端了,那也能側面反映其高度確實不一般。

符合這種條件的,大概就只有240尺高的繁塔和180尺高的鐵塔了。

“還記得看起來什麼樣子的嗎?在陽光下是暗還是亮?”

雖然不知道趙抃怎麼這麼好奇,但反正是閒聊,陸北顧想了一下,答道。

“暗的。”

“鐵塔是皇祐元年建的,是八角十三層琉璃磚塔,雖然無光下顏色似鐵,但若是有光,琉璃磚返照過來定是刺眼的,而且鐵塔比繁塔矮一大截如此說來,你父祖輩在開封,大抵是住在繁塔周圍的。”

“繁塔?”

陸北顧在現代也沒去過開封,前身對開封也幾乎沒有記憶,所以自然不知道趙抃說的是什麼。

“對。”趙抃頷首說道,“繁塔是在天清寺裡面,天清寺與相國寺、開寶寺、太平興國寺並稱‘京城四大名寺’,這繁塔因爲塔身內外鑲嵌7000餘尊佛像磚,一磚一佛,又被譽爲‘萬佛塔’,很是有名,乃是京城裡最高的佛塔。”

“原來如此。”陸北顧又獲得了些無用的知識。

“不過若是住在繁塔周圍,應該不是大富大貴之家。”

開封是三重城垣,從內到外分別是皇城、內城、外城。

天清寺在外城的東南角,周圍環境倒是還可以,但住在這裡的基本上都是普通市民或者商人,即便有官員,也肯定不會是高官大員。

因爲大宋給士大夫的待遇是極好的,若是高官大員,通常皇帝會賜給宅邸,多數位於內城或皇城附近,比如那大名鼎鼎的“東華門外”。

至於中下級官員,他們的住宅則分散於外城各坊,不過寺廟周圍肯定也有人住就是了。

“定然是了。”

陸北顧很想吐槽一下,要真是什麼大富大貴之家,他開局能混成那樣?

明顯就是家道中落在開封待不下去了好不好!

至於因爲什麼才搬出開封,那他就不得而知了。

而就在這時,趙抃似是忽然想起了什麼,狐疑地看了一眼陸北顧。

隨後,他又莫名其妙地搖了搖頭。

“先生怎麼了?”

趙抃看着成都灰濛濛的天空,岔開了話題:“沒什麼,只是覺得開封好啊,天下風物,莫過於彼。”

陸北顧好奇問道:“人都說‘少不入川’,比之成都還要宜居嗎?”

“當然。”趙抃笑道,“老夫當年在開封任殿中侍御史時,每逢休沐日最愛登高遠眺。”

趙抃捋須而嘆,眼中泛起追憶之色。

“站在高處,半個開封城盡收眼底,汴河上漕船如織,虹橋兩側商鋪林立,吆喝聲隔着條街都聽得真切。”

陸北顧想象不出來是什麼樣子,只覺得應該是與那《清明上河圖》裡的場景有些類似。

“有一年上元燈會,老夫記得那夜朱雀大街上扎的鰲山足有十來丈高,火樹銀花不休,滿城百姓出來賞燈,官家還命人在宣德樓前撒下金錢,那景象借用歐陽永叔一句詞,真真是‘燈火熒煌天不夜,笙歌嘈雜地長春’啊。”

“不過最難忘的還是州橋夜市的炊餅,剛出爐的炊餅夾着炙豬肉,再淋一勺杏酪,這味道在成都許久未吃到了。”

這時遠處傳來鼓聲,趙抃猛然驚醒似的:“說這些陳年舊事作甚你明天不是就要回瀘州了?今天在成都城裡隨意逛逛吧。”

“是,這幾日多謝先生教誨!”

陸北顧誠心實意地一揖。

雖然沒待幾天,但在成都的這段時間,他的收穫非常大,尤其是趙抃教授他的詩賦學問,對於他應對縣試極有幫助。

可以說,短短几天,他的詩賦水平就實現了坐火箭式的躥升! 而他對悉心教導他的趙抃,也難免多了幾分感念和不捨。

趙抃伸手撫着旁邊已經凋零乾淨的梅樹,看着年輕的陸北顧,眼裡似是閃爍着自己年輕時的影子。

而這時,他忽然問道:“你可知老夫爲何對你格外嚴格?”

“不知。”

“你確有經世之才,但大宋科舉,詩賦不過關者,策論再好也是枉然,老夫不忍見一塊好材料,毀在這地方上。”

“先生.”

見陸北顧辭色動容,其實這幾日相處下來,對這個天資卓絕且悟性奇高的學生,趙抃也有些不捨,他想了想說道。

“老夫平生不置財物珍玩,臨別之際,沒有什麼拿得出手送你的,便送你一首詩吧。”

隨後,趙抃提筆在空白的紙上寫下了一首詩。

“《示陸生北顧》

嚴師礪鍔志,待汝躍龍門。

昔我青絲日,今君黃卷昏。

寒梅經雪淬,勁骨傲霜存。

莫嘆春闈遠,勤耕自報恩。”

陸北顧接過紙張,詩壇大家果然名副其實,這首詩趙抃根本就沒有進行任何思考,可以說是援筆立就,卻基本做到了律詩的完美無瑕。

從平仄和押韻以及結構上來看。

四個韻腳“門、昏、存、恩”全都是同一韻部,完全符合律詩一韻到底的押韻規範。

至於首句“嚴師礪鍔志”倒是沒刻意去押韻,因爲五律的仄起式首句是不入韻的。

而頷聯的“昔我”對“今君”,以及頸聯的“寒梅”對“勁骨”更是工整對仗,完全符合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的要求。

再加上其中時空、顏色、自然與人的幾次相對,以及勸學做結尾的尾聯與開頭首聯的呼應,可以說結構上也根本沒有半點可挑剔的地方。

當然,這些其實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這首詩裡,趙抃對陸北顧表達的認可與寄予的希望!

“學生定當收好,日日掛於案頭,以勵勤奮!”

陸北顧心中振奮,這段短暫的詩賦教學,對於他來講,意義非常重大!

讓他把最薄弱的詩賦給短時間內補了上來,不再成爲他縣試的弱點!

聽了這話,趙抃舒了口氣,說道。

“科舉這條路,一步一重山。”

“天下英才,但凡選了這條路,全都是一重重山崖硬捱過來的,每過一重山,便是一處新境界,回首望去,全是坦途。”

“你現在的詩賦,已經可以應付縣試了,把老夫送你的手稿好好研讀體悟,相信你只要勤加練習,未嘗不可能今年一鼓作氣通過州試。”

陸北顧連忙問道:“若是通過了州試,學生可否還來成都尋先生?”

“到時候大抵是尋不到老夫了。”

趙抃看着他說道:“等完成了今年的秋糧徵收,老夫就將被調任到御史臺擔任司諫了。”

大宋文官制度就這樣,爲了防止有人在某地盤踞太久成了地頭蛇,幾乎所有文官的差遣,都會每隔幾年進行調動。

所以,經常能看到有些知州,跟遛狗一樣不停地在各州之間來回調任。

見陸北顧有些悵然,趙抃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白鶴當有沖天志,雛鳳清於老鳳聲.少年郎,莫彷徨!以你的天資悟性,相信你是能在這一次次挑戰裡不斷突破的。”

陸北顧用力點了點頭。

明日之我,非今日之我。

雖然他現在仍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陸北顧相信,只要他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勤學苦練,莫說是已經有八成把握的縣試,就是州試,他也有幾分信心。

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強大!

見陸北顧信念堅定,趙抃不再多說什麼。

“去吧,先去把即將來到的縣試考過了,再去考秋天的州試。”

趙抃揮了揮手:“——老夫希望在明年的東華門外,能聽見你的名字。”

(本章完)

第152章 “三難”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270章 全能天才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78章 新家第84章 詩賦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288章 穿越者的蝴蝶效應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89章 白沙先生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268章 拜碼頭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7章 旬測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28章 難得奢侈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51章 歸途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267章 剜肉補瘡,寅吃卯糧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52章 知恩圖報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13章 漱玉別業第89章 白沙先生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158章 州試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75章 豐厚回報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79章 唯有自己獨享的秘密第62章 實力排序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74章 新法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92章 西南局勢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247章 劉幾的質疑第261章 包青天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152章 “三難”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210章 甜水巷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
第152章 “三難”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69章 摹南朝綺靡之風【求首訂!】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86章 縣試第一,陸北顧!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270章 全能天才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78章 新家第84章 詩賦第186章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求月票!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288章 穿越者的蝴蝶效應第248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66章 山中可採薇第89章 白沙先生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268章 拜碼頭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109章 你是真卷啊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7章 旬測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28章 難得奢侈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51章 歸途第130章 不敢開的惠民倉第15章 可還有佳作?第195章 男兒七尺軀,安肯戀笙簧?【求月票第96章 這世界這麼小嗎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234章 進士氣象第267章 剜肉補瘡,寅吃卯糧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52章 知恩圖報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13章 漱玉別業第89章 白沙先生第220章 三易回河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33章 官人買匹蜀錦嗎第158章 州試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50章 絕世好劍第79章 令人驚訝的進步速度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75章 豐厚回報第39章 陸北顧的設想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279章 唯有自己獨享的秘密第62章 實力排序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74章 新法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3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8章 開源?節流?第225章 向“太學體”開戰!第92章 西南局勢第285章 戰意高昂的蘇軾第247章 劉幾的質疑第261章 包青天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152章 “三難”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210章 甜水巷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