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成爲聖人的途徑
宋明理學是中國哲學史上繼漢唐經學後的又一重要理論範式。
而相較於漢唐經學,宋明理學是從四個方面對儒家義理精神進行了深化拓展。
分別是,宇宙論、本體論、心性論、工夫論。
陸北顧不久前所見的張載,他的研究方向簡單來講,就是嘗試將宇宙論與本體論統一起來。
張載認爲無形的“太虛”本身就是氣,“虛”是形容氣未聚而無形的本然狀態,正是無形的氣聚而有現象世界的萬物,而天理就蘊藏在其中。
其重要進步之處,就在於堅持了物質的第一性。
當然,在嘉祐元年這個時間節點,張載的氣本論還並未完善,所以還沒有以氣本論爲基礎向心性論進行深入探究。
而此時對心性論和工夫論研究最深的,正是周敦頤。
周敦頤的突出貢獻,就是以心性論的“誠”來作爲萬物之源,開啓了宋儒心性論本體化之路,初顯出了一種融合本體論與心性論的思路,從而真正開啓了儒家的“內聖”之維。
二程的心性論,就是從周敦頤這裡學的,而“性即理”理論的提出,則標誌着宋儒本體論與心性論徹底圓融。
至於後面的理學和心學,其實是一體兩面的。
不過陸北顧還是認爲,二程學歪了,也不該批判堅持物質第一性的氣本論,去走“天理人心”這條路。
所以,他很有必要藉着這個機會,深入瞭解一下週敦頤的心性論和工夫論。
二者是互相依存的關係,工夫論不能離開心性論單獨存在,心性論亦不能離開工夫論孤立地講。
至於周敦頤的心性論,陸北顧已經知道了.就是認爲人只要一心至誠,心無妄念,意無私心,就能充分的體現本性而不爲遮蔽,如此當然能夠感通無隔於人、於物、於天。
而工夫論便在說明如何才能通過實踐做到這一點。
實際效果如何,陸北顧還得體驗一下。
若是有用,平時拿來靜心也是極好的,若是沒用,扭頭忘掉就好了。
“所謂‘主靜’之功,非枯坐頑空,亦非離羣索居。”
周敦頤示意陸北顧不必拘謹,起身走到書房中央稍寬敞處。
“小友,且隨我站立。”
周敦頤自己先站定,身形鬆而不懈,如庭中翠竹,自有風骨。
陸北顧看了看,心裡暗自思忖,這倒是有點氣功大師的意思。
“身正則心正,心正則氣順。雙目微垂,似閉非閉,目光內斂,不使外馳,收視返聽。”
所謂“收視返聽”,是宋明儒者靜坐或靜立時收斂感官、專注內省的關鍵步驟,也是工夫論的實踐。
實際上,自周敦頤提出“主靜無慾”的思想以後,儒學在思想形態上就有了很大的變化,即由“人是否可以成爲聖人”進而發展到“人如何成爲聖人”。 前者屬於本體論的領域,即人的內在成聖的根據,後者則顯然屬於工夫論的領域,即成聖的途徑。
陸王心學的主題除了要以內在化的“心本體”克服程朱理學外在化的“理本體”以外,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出一套以靜坐爲核心的工夫論,從而爲成聖找到途徑。
而自王陽明開始,所有心學儒者在工夫論的設定上,都是不約而同地以周敦頤的“靜功”方法爲基礎的,只是在解讀方面各有說法。
——換言之,陸北顧現在學的是中國哲學史上最原教旨的工夫論。
陸北顧依言調整,努力讓視線落在鼻尖前方尺許的虛空處,不再四處遊移。
“呼吸,當如春蠶吐絲,綿綿若存。”
周敦頤的聲音如同引導,帶着一種奇特的韻律:“吸時,不必刻意深長,但求自然勻細;呼時,亦勿急促,緩緩吐出胸中濁氣。意念隨氣息出入,知其來去,卻不着意強求,是爲‘勿忘勿助’。”
“勿忘勿助”最開始是孟子提出的,後被宋明儒者如陳白沙、王陽明單獨拎出來,當做修養心性的辦法,主要強調既不散逸遺忘,也不刻意助長,保持自然平和。
陸北顧嘗試着跟隨,初時還有些刻意,幾息之後,漸漸感覺呼吸變得悠長了一些,胸腔中那股因壓力和思慮而鬱結的氣息,似乎真的在緩緩排出。
窗外風過竹林的簌簌聲,書卷的陳舊氣味,都彷彿被這專注的呼吸隔開了一層。
“此爲調息。”周敦頤觀察着陸北顧的狀態,繼續道,“息調則心漸寧,然心猿意馬,最難降服。此時,當‘觀’。”
“觀?”
陸北顧心中微動,這話聽起來挺玄乎的。
“非觀神佛,亦非觀幻境。”
周敦頤彷彿看穿了他的疑惑:“以誠觀心即可。”
這便是周敦頤工夫論的核心了,也就是“誠心觀天地生物氣象以體仁”,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在入靜狀態下,體驗宇宙生機與道德本體的統一。
“無極,無形無象,至靜至虛,乃吾心澄明未發之本體。太極,陰陽互根,動靜相生,乃吾心感應萬物之靈機。汝當凝神靜慮,想象己心如那‘無極’之淵深靜默,包容萬象,不爲所動;又觀那‘太極’之動轉不息,陰陽流轉,生生不已,正是此心感通萬物之妙用。”
“此心體,本自具足,光明瑩澈,如皓月當空,朗照萬川。縱有浮雲遮蔽,其光不減分毫。汝只需覺察浮雲往來,任其生滅,不迎不拒,不隨不逐。心念自然如浮雲過太虛,不留痕跡,本體之明月自現。”
這兩句話裡的“未發”是《中庸》重要概念,指喜怒哀樂未發時的中正狀態,宋儒如李侗、朱熹極其重視在“靜中體驗未發氣象”,而“不迎不拒,不隨不逐”則是工夫論靜立處理雜念的核心原則,強調不刻意壓制也不跟隨,保持覺知與超然。
陸北顧依言靜立觀想。
初時,雜念紛至沓來:未來的禮部省試、歐陽修的話語、太學的喧鬧、甚至現代記憶中的瑣事碎片.
這些念頭如同一團團濃密的烏雲,遮蔽了那想象中的明月。
他心中不免焦躁,眉頭微蹙,身體也隨之僵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