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驛站見聞

第32章 驛站見聞

重新上路時天色忽變。

瀘州北部山脈的輪廓被雨霧暈染成青灰色,道旁水田裡的農人卻仍在彎腰插秧。

他們脊背上的棕蓑衣在雨幕中連成一片,有個戴斗笠的老漢站在田埂上,正把竹籠裡的魚苗倒進水田旁邊的池塘,銀亮的魚尾在渾濁的秧田裡一閃即逝。

驟雨稍歇,暮色降臨時,馬車正爬坡經過一處山埡,夕陽把整片丘陵染成了橘紅色。

坡地上層層疊疊的油菜花田已經結籽,幾個村婦挎着竹籃在收割最後的嫩菜薹。

更遠處的山坳裡,晚炊的煙氣從茅舍頂上嫋嫋升起,與山嵐纏繞着飄向錦官城的方向。

休息一晚出了瀘州再往北走,就徹底進入了四川盆地,山脈完全消失無蹤。

一望無際的平地上,官道兩旁的農田數量開始驟減,反而出現了大片大片的桑林,如今已經快要到夏初時節,桑葉極爲肥厚油亮,在陽光下泛着油脂般的光澤。

陸北顧注意到,基本上每隔百步就有一口石砌的水井,井臺上架着轆轤,經常會有婦人用竹竿吊着蠶匾①在井邊沖洗。

“沒見過?”

“沒見過。”陸北顧也挺好奇的,“安樂溪那邊的百姓大多以種高粱、釀酒、採山貨爲生,從未見過養蠶的。”

“這是‘浴蠶’。”

李磐解釋道:“蜀地蠶農講究‘三浴三眠’,井水涼,能止蠶病或者說,遭不住這般冰涼的蠶也活不下去。”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李磐聞言微怔,品了品後笑道:“這話有意思,精闢。”

又走了大半晌,陸北顧總算把《禮記舉隅》這本參考書看到了過半的進度,也到了能歇腳的驛站。

大宋官道,每隔20裡有遞鋪,每隔40裡有驛站。

但遞鋪不是給他們用的,是軍用的,歸屬於兵部管轄。

大宋有個很有名的快速軍郵制度叫做“急腳遞”,最快能日行四百里,專門爲緊急軍情而設立。

《水滸傳》裡的天速星戴宗,綽號神行太保,書中描述其身負道術神行法,將神行甲馬拴在腿上,最快能日行八百里,這項本事大約就是以“急腳遞”爲原型衍生出來的。

而真正給他們用的,是驛站。

大宋的驛站主要職責是爲過往官員和差役提供食宿、換馬服務,類似現代的招待所。

當他們的馬車駛入驛站院門後,陸北顧也跟着李磐下了車。

活動了一下坐的有些痠痛的腰背,他環顧了一番四周。

青磚壘砌的圍牆內,兩株古槐投下婆娑樹影,馬廄裡傳來此起彼伏的響鼻聲。

穿圓領袍的驛丞正指揮雜役搬運草料,見有車馬至,忙撣了撣衣袖迎上前來。

驛丞驗過李磐的身份,態度頓時恭敬三分:“後院尚有上房數間,請!”

說着便引衆人穿過前廳,只見廳內立柱上釘着木牌,密密麻麻記錄着本月經停的官員。

“初六日,梓州路轉運司勾當公事王某某,帶從人叄名,馬貳匹。”

“初八日,提點益州路刑獄司鄭某某,遞角實封封皮②壹道。”

陸北顧瞅了瞅廊下成排的朱漆遞角箱,每個箱格都貼着不同路分的籤條,準備送往利州路、夔州路的格子已然塞滿,顯然是因爲路程遠送一趟費勁,都得堆到滿了再送.而益州路、梓州路這種離驛站比較近的地方,格子就顯得有些空蕩了。

他們剛放下行李,轉頭出來吃飯,就聽到遠處官道上又傳來鑾鈴聲響。

這次來的卻是一隊押送囚犯的防送公人,領頭的都頭醉醺醺的,一邊遞出驛券③,一邊嚷着要趕緊吃飯。

驛丞苦着臉接過驛券,取出賬簿登記。

陸北顧眼神好,分明看見驛丞順手在“耗用草料”後先是寫了個“拾”,猶豫了一下又多寫了“伍”,變成了“拾伍”束。

“佔公家便宜,古今皆然啊。”他心裡嘀咕了一句。 很快菜就送上來了,三菜一湯,鹹菜、素菜、肉菜都有。

鹹菜是一盤醬瓜齏,這是用醃漬的瓜條切絲,拌着蒜泥、醋和少許芝麻油,鹹鮮爽脆很是下飯。

素菜則是煮菘菜,菜直接用清水煮熟,撒了點鹽,盛在陶碗裡,看着好像沒啥味。

不過肉菜看起來就比較有食慾了,是煎魚鮓.做法是把鯉魚切塊,用鹽和酒糟醃過,再煎得金黃,魚皮酥脆,魚肉鹹香耐嚼,有點陸北顧以前吃的炸帶魚的感覺。

至於湯則是一鉢蔥白湯,微微帶點辛辣,暖胃驅寒夠了,完全談不上好喝。

驛丞賠笑道:“官道驛站不比州城酒樓,飯菜粗陋,還望見諒。”

李磐擺擺手,只道:“已比來路上其他驛站強了。”

說罷,他掰了塊蒸餅,蘸着魚鮓的油汁吃了起來。

陸北顧則舀了勺湯,就着粟米飯,夾點醬瓜齏吃得倒也舒坦。

旁邊那桌押解犯人的防送公人也在吃飯,吃的比他們還差點,連肉腥都見不到驛站也是按標準看人下菜碟的,李磐是知縣,而對方帶隊的不過是個都頭。

而己方隨行護衛的差役,只是瞄了一眼對桌的犯人,就不禁問道。

“嚯,方頭枷、五斤鐐,這是犯什麼天條了?”

聽了這話,陸北顧也扭過頭去。

犯人是個老實巴交的中年漢子,個高體壯,面皮焦黃,耷拉着腦袋。

他戴着鎖住頸手的方頭枷,枷是泡桐木做的,邊緣裹着破棉布防止把皮肉磨壞了,看着起碼有二十來斤.這還不算完,腳上戴的腳鐐,鎖鏈上面還有個約莫五斤重的球,稍微挪動,裡面的銅鈴就響。

說實話,《水滸傳》裡武松都沒這待遇。

兩方都是差人,自然也搭得上話,對面醉醺醺的都頭只道:“把放苗錢的闔府都宰了。”

這是頂格大罪了,按照《宋刑統》裡的名例律,該歸入“十惡不赦”那一檔,即便遇到大赦也不會被赦免,結果大概率是重杖處死,小概率是凌遲後者概率倒是非常小,這些年也就天聖年間出現過一次。

總之,在兩邊差人眼裡,這人跟死人沒什麼區別了。

“是緣何故?”陸北顧開口問了一句。

防送公人只囫圇道:“大約是還不起罷。”

而那黃臉漢子悶聲吃着專門給他現場手揉的飯糰,連眼睛都不擡,陸北顧也不好再問,只好埋頭吃飯。

吃完飯,李磐大約是在馬車上呆的久了,提議衆人出去溜達溜達。

陸北顧雖然不想承認自己年輕人的身子骨還不如李磐這四旬老漢硬朗,但實話實說,他其實已經很想躺下了.可知縣想溜達,他總不能說“我先回去躺會兒”吧?

所以,也只得跟着出去。

這處驛站因爲是直通成都府的官道,佔着交通便利的便宜,故而周邊如今已經漸成聚落。

一行人漫無目的地瞎轉,轉過驛站後面一道爬滿葛藤的矮牆,眼前豁然出現了數十張排列整齊的花樓織機。

這是個製作蜀錦的蜀錦織院。

——————

①蠶匾,是一種蜀地常見的養蠶用具,用竹篾或葦子編成,用以盛桑葉和蠶。

②“角”是宋代郵遞制度中常見用語,意爲包裹,遞角就是郵寄包裹,而“封皮”則是因爲公文的傳遞有“通封”與“實封”之別,也就是非機密郵件與機密郵件,通封在封皮上貼以內件的提要,實封則依常式封緘之外須更用紙折角重封,然後在封皮上寫明內件的編號,而不揭明內容。

③一種憑以乘用驛站車馬、使用伕役的紙券,仁宗朝官員吳處厚在《青箱雜記·驛券》中曾記載了驛券的起源,“唐以前館驛並給傳往來,開元中,務從簡便,方給紙券,驛之給券自此始也”,宋隨唐制,這項制度也被繼承了下來,在《宋史·職官志十二》裡亦有記載。

(本章完)

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279章 唯有自己獨享的秘密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36章 周敦頤第58章 沐佛節第282章 《別歲》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52章 趙徽柔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81章 帶着祝福努力吧!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43章 鑊氣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36章 周敦頤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51章 官家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194章 始惜月滿 花滿 酒滿【求月票!】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52章 趙徽柔第277章 粔籹蜜餌,有粻餭些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82章 縣試第127章 “水窗”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276章 姐夫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121章 分別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261章 包青天第43章 鑊氣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30章 江川號子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213章 廟堂派系
第278章 宋庠的明示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259章 轉移矛盾是個好方法第191章 呂惠卿與王韶【求月票!】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212章 毫無破綻的包拯第279章 唯有自己獨享的秘密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11章 宰相鬥法第266章 權衡利弊第56章 韓子瑜的善意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36章 周敦頤第58章 沐佛節第282章 《別歲》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00章 劍走偏鋒第117章 分舍考試第252章 趙徽柔第91章 嫂嫂的私房菜館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214章 迷霧散盡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81章 帶着祝福努力吧!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4章 藏書樓中意外發現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43章 鑊氣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236章 周敦頤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員?【求月票!】第251章 官家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194章 始惜月滿 花滿 酒滿【求月票!】第90章 大時代就要來了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第132章 你闖大禍了!第227章 儒學復興運動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72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花光預算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254章 西夏劇變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16章 脫胎換骨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52章 趙徽柔第277章 粔籹蜜餌,有粻餭些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22章 周明遠的邀請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164章 範祥到來第99章 “中有龍蛇紙上聲”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33章 白沙先生的建議第180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求月票!】第82章 縣試第127章 “水窗”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276章 姐夫第111章 劉知州的賭約第50章 國朝懸案第274章 嫂嫂的家世第121章 分別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261章 包青天第43章 鑊氣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97章 未來只有一條路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30章 江川號子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255章 王安石【三更求月票!】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213章 廟堂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