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得遇故人 嘉祐二年,正月初七,人日。
佔書記載“正月一日爲雞,二日爲狗,三日爲豬,四日爲羊,五日爲牛,六日爲馬,七日爲人,八日爲谷”。
在漢代,人日主要是用來占卜的,而到了魏晉之後纔開始變成民俗節日,直至隋唐開始盛行,每至人日這天,皇帝便會賞賜彩縷人勝,大宴羣臣。
到了宋代,人日沒有前唐那麼隆重了,但仍然是一個介於新年和元宵之間的一個小節日,有很多獨特的慶祝和儀式,譬如戴人勝、登高、逐鬼鳥等。
所謂“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是從魏晉開始的,剪綵爲人,然後將其貼在屏風、牀帳,亦或戴在頭髮上。
早晨陸北顧喝了七種菜合煮成的羹,然後按照此時的習俗,又把人像貼在了帳子上他貼的人像是在蜀地大名鼎鼎的文昌帝君,這剪綵畫像是宋堂專門送給他的禮物。
文昌帝君原型名爲張育,是在東晉寧康二年因帶領蜀人起兵抗擊前秦苻堅而英勇戰死的,蜀地百姓在梓潼郡七曲山爲之建祠,後來經過漫長的演變,變成了蜀地百姓普遍信仰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
“願帝君助我龍門一躍,高中進士!”
本着“信一下總沒錯”的想法,陸北顧作揖拜了拜。
隨後,他外罩了一件厚實的青鼠裘斗篷打算出門了說實在的,要不是被北方的冬天凍得不行了,陸北顧真捨不得去買這種價格昂貴的禦寒衣物。
但是沒辦法,這個時代正處於小冰河期,氣溫下降的厲害,而且還醫療水平也比較落後,如果爲了省錢把自己凍出個好歹,花錢看病都是小事,就怕直接迭加肺炎人沒了。
所以,陸北顧斥巨資購買了這件“抗寒斗篷”。
不過他買了之後,倒也不是特別心疼,因爲在這個時代衣服其實就是等價物,這種好料子的衣服不僅實用性很強能穿很多年,若是有哪天受窮了也可以典當到一筆錢,比其他的物品可保值多了。
國子監的車伕已經重新回來當值了,陸北顧依舊是坐他的騾車。
沿路行去,只覺得東京城的新年餘韻尚未散盡,各坊巷門楣上的桃符依舊鮮紅,空氣中還殘留着爆竹硝煙與祭祖香燭混合的獨特氣息。
只是連日來的晴好天氣,已將臘月那場薄雪徹底消融,只餘下檐角冰棱滴落的點點水痕,宣告着料峭春意的到來。
“雪也不算大,就是冷啊。”
“是啊,去年雪比今年大多了,那時候路上全是爛泥雪,難走得很.今年反倒道路情況好得多。”
“年過的怎麼樣?”
“哎,沒過好,家裡娃兒有點頭疼腦熱,全家老少都跟着擔心,好在喝了幾天湯藥就好了,並無大礙。”
閒聊中,陸北顧坐車穿過尚顯清冷的御街,來到張方平府邸所在的巷口。
相較於宋庠府邸的門可羅雀,張方平府前明顯熱鬧多了。
雖然已經過了年節拜訪高峰,但門庭處停駐的車馬,往來步履匆匆的官員,無不昭示着主人身份之重。
——判三司使,執掌帝國錢糧命脈,位高權重,炙手可熱。
“門口等着!”
“我乃.”
“趙子龍來了也不行,說了門口等着。”
讓車伕找地方去把騾車停了,陸北顧步行了幾十步前往張府,而此時張府門前跟一個綠袍官員對話的,還是上次那個讓陸北顧在雪中等了半天的門房,態度顯得很倨傲。
不過當他看到陸北顧,馬上就變了個臉色。
“原來是陸郎君,快請進!”
估計是上次被張方平給狠訓了一通,這次門房恭恭敬敬地將陸北顧引入府內,隨後前去通報。
等了一會兒之後,他在府內管事的引導下穿過幾重院落,並非去往正廳,而是引至一處更爲幽靜、陳設卻更爲厚重的暖閣。
閣內地龍燒得極旺,溫暖如春,驅散了早春的寒意。
空氣中瀰漫着一種清冽提神的香氣,與宋庠書房裡那股沉靜的香料味道迥異。
張方平正在這裡會客,客人陸北顧也認識,正是蘇洵與蘇轍。
蘇洵一行應該是在陸北顧離川不久,也就跟着啓程了。
不過因爲開封城實在是太大,而陸北顧又一直待在國子監埋頭苦讀,所以始終未曾得緣相見。
“拜見張相公。”
陸北顧先是趨步上前,對着張方平深深一揖。
“來了。”
張方平聞聲擡頭,臉上擠出笑意,指了指下首的椅子。
“坐,不必拘禮,年節過得可好?”
“託相公福廕,一切安好。”
陸北顧依言坐下,隨後又與蘇洵和蘇轍挨個打了招呼。
“明允先生,子由賢弟!真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今日竟在張相公府上得遇故人!”
蘇轍臉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拱手道:“陸兄久違了!自瀘州一別,已是數月未曾謀面,如今東京再聚,實在是令人高興!”
蘇洵捋須笑道:“哈哈,我前幾天還與二子言及,此番進京,定要尋訪於你,好好切磋一番文章義理,今日倒是湊巧了.我們可都知道,你那篇仲達論,可是已經名動東京了!”
“慚愧。”陸北顧謙遜道,“明允先生散文老練,文氣縱橫,莫說名動東京,便是名動天下,也只是朝夕之間的事情。”
蘇洵搖了搖頭。
隨後,蘇洵又與張方平講起了陸北顧在瀘州州學作的六國論與項籍論,張方平聽後也是頗爲驚訝,這些好文章,陸北顧可從未宣揚過,若不是蘇洵主動提起,他還不知道呢。
張方平看着眼前這幾位同樣來自蜀地的俊才,笑意也是愈發濃重。
他做過成都知府,這些蜀地俊才都是他結交、發掘的,進了朝堂,自然也會與他親近說穿了,哪怕是大佬,廟堂上的事情依然需要有新人當馬前卒,畢竟總不能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爲吧。
“好!好!”
張方平撫掌笑道:“看來今日這暖閣倒是成了你們蜀中才俊的‘他鄉遇故知’之所了,你們既是舊識,此等緣分,着實難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