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

歐陽修身體微微前傾,顯示出濃厚的興趣:“子厚,此言何解?莫非對老夫欲黜落‘太學體’另有看法?”

他以爲這位來自陝西的中年學者,是要反駁他改革文風的主張。

在青松社衆人裡面,之所以張載能表現得如此特立獨行,並非因爲他三十八歲的年齡,而是因爲張載過去的履歷。

慶曆年間,身在陝西的張載就曾向當時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主持西北防務的范仲淹上書《邊議九條》,范仲淹親自召見了張載,並讓其擔任幕僚。

有着范仲淹的薦舉,張載早就可以入仕了,但他非但沒有選擇入仕,反而回到了家裡繼續讀書。

張載在家讀的書,跟絕大多數讀書人讀得也不太一樣.他不研究用於科舉的儒家學問,而是先研究了十年釋、道之學,再轉回來研究儒學。

直到他自覺貫通儒釋道三教之學,纔開始考科舉,而今年這一考,就中了舉人。

換句話說,做官和中進士,對於張載來說,只是想不想的問題而非能不能的問題,只要他想,那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所以在場的這些青松社社員,無論是年長還是年輕,都不敢小視張載,哪怕是歐陽修也不敢。

“非也,歐陽公欲正文章之道,革除險怪浮華,學生深以爲然。”

張載拱手,語氣誠懇,隨即話鋒一轉,指向了更深層的問題:“學生所慮者,乃是我輩士人求學問道之根本路徑!自漢武尊儒,董子倡‘天人感應’,後學之輩,遂將六經奉爲圭臬,然千年以降,註疏如海,章句如林,皓首窮經者,幾曾窺見聖賢本心?不過是尋章摘句,爲前人作註腳,將活水源頭,生生困死在考據訓詁的泥沼之中!”

張載此刻的感觸,絕非無的放矢。

他年近不惑,歷經世事磨礪,深感漢唐經學註疏的桎梏。

實際上,張載的這種感觸,也並不是他一個人獨有的.這種捨棄經學,向更深的哲學境界探討天地至理的思潮,是從中唐的啖助、趙匡、陸淳首倡“舍傳求經”開始的,他們試圖越過繁瑣的《春秋》三傳直探聖人之意,這股新風經“宋初三先生”胡瑗“明體達用”、孫復力斥傳注、石介倡“道統”的推波助瀾,如今已如地火奔涌,只差最後的積蓄,新思想即可如火山爆發一般噴薄而出!

而張載也正是踏着這些先賢的足跡,以更大的魄力,試圖爲儒學劈開一條直指宇宙本源的新路。

他在幾年前結束了對佛、道思想的廣泛涉獵,帶着批判與吸收的複雜體驗重返儒家經典,胸中那股衝破樊籠的渴望,比任何人都要熾烈。

張載語氣漸激,彷彿壓抑已久:“試問,孔聖刪定六經,是爲了讓後人一輩子在字縫裡打轉嗎?《易》言‘生生之謂易’、‘窮神知化’,何等宏大!《中庸》講‘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何等氣象!可如今呢?士子埋首故紙堆,斤斤計較於一字一句之得失,皓首窮經,卻離那天地運行、萬物化育的根本大道,越來越遠!這與堆砌僻典、語意晦澀的‘太學體’,其弊雖有文質之別,然束縛思想、窒息新見之害,或殊途而同歸!”

松濤閣內一片寂靜,唯有窗外蔡河的流水聲隱隱傳來。

梅堯臣捋着濃密的鬍鬚,曾鞏眉頭緊鎖,程顥、程頤兄弟目光炯炯,唯有晏幾道端起茶盞,臉上帶着事不關己的淡漠。 “天地何其廣闊,萬物之理何其精微!聖賢所傳,其意旨當在探究這宇宙運行之根本大道,體察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的無窮玄妙!”

“如同韓文公當年倡古文以反駢儷,滌盪浮華,今日之學,亦需效法先賢勇氣,突破漢唐註疏之藩籬,直探六經本源,更要放眼於這浩渺宇宙,去尋求那貫通天地人倫、亙古不變的‘大道’!”

張載再次望向窗外浩渺的夜空,彷彿那深邃的黑暗裡蘊藏着答案。

這正是張載思想的核心萌芽——對“氣”作爲宇宙本源的直覺。

在鑽研《周易》時,他已隱約感到,那充塞天地、化生萬物的,並非虛無縹緲的“天意”或佛家的“空”,而是一種至實至動的存在,他稱之爲“氣”。

雖然張載“太虛即氣”的系統理論尚未成熟,但這股尋求宇宙終極依據的衝動已澎湃於心。

“此言,振聾發聵!”

程顥霍然站起,開口道:“在下亦有同感!近日讀《禮記·樂記》,至‘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慾也’之句,再思《孟子》‘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常覺心有所動,如鯁在喉,卻又難以言明!”

他雙手微擡,像是在捕捉那無形的感悟。

“這‘性’與‘天’,其間必有精微之理貫通!若只執着於字詞考釋,如何能窺見這心性通於天道的奧妙?這‘理’,必是活潑潑地,如春草萌發,如鳶飛戾天,存在於萬物之中,亦存在於吾心之內!”

年輕的程顥正處於思想最富靈感的萌芽期,他與弟弟程頤雖受學於時任國子監博士,那位以《太極圖說》聞名的周敦頤,但此刻他的感悟其實更多的是源於禪宗心性論。

這與此時大宋思想界的儒釋碰撞密不可分這種碰撞,此前陸北顧在四川與寶月大師和祖印禪師交流的時候,就已經明顯感受到了。

完成了以“立文字”爲核心的升級的禪宗,在心性論和本體論等哲學領域裡,幾乎領先了儒家一個大版本。

儒釋交流,儒家學者藉此機會開始大規模從禪宗思想中汲取養分。

而暫時的落後,不意味着儒家永遠在哲學思辨方面落後禪宗,反而刺激着儒家學者對於這種情況在學術上做出迴應。

而最先感知到這種時代變化並試圖從各自的研究方向做出迴應的,就是張載、程顥、程頤這些年輕學者。

這個嘉祐元年的秋夜,正處在整個大宋思想界產生劇烈變革的前夜,只不過除了陸北顧,此時尚無人能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

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74章 新法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239章 宋瘋子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0章 遲早要被這書呆子拖累死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270章 全能天才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152章 “三難”第128章 真神了!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222章 清風樓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51章 官家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282章 《別歲》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75章 豐厚回報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58章 州試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31章 《水龍吟》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30章 江川號子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136章 童謠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147章 放榜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61章 包青天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87章 頒獎儀式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273章 他不是知道錯了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121章 分別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
第204章 此情此景,豈能無詩?第230章 國士之器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137章 韓三孃的心思第76章 匡扶天下之志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245章 教其爲喪髽之法當卑小第6章 好大一份見面禮第171章 剜腐之刀第139章 立碑表彰第174章 新法第60章 牙不會硌掉了吧第239章 宋瘋子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77章 裴娘子您可真有福氣第163章 浮一大白第92章 西南局勢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53章 上門催稿第10章 遲早要被這書呆子拖累死第190章 紅杏尚書【求月票!】第270章 全能天才第149章 巔峰唐宋八大家的強度第189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求月票!】第55章 高度內卷的州學第237章 持守中正,立定人極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114章 第四層的秘密第152章 “三難”第128章 真神了!第228章 陰陽矛盾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83章 得遇故人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119章 聲名鵲起的陸北顧第222章 清風樓第280章 只是大號孔明燈而已第115章 突破瓶頸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251章 官家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18章 其得也赫赫,其失也昭昭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282章 《別歲》第29章 前往成都第243章 考前特訓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188章 《三峽秋望》【求月票!】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75章 豐厚回報第256章 大廈將傾,積弊如山第112章 此子不凡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219章 六塔河案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92章 廟堂爭鬥,江湖餘波【求月票!】第158章 州試第72章 莫離蓋纏,莫求佛祖【求月票!】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31章 《水龍吟》第253章 初冬的尋常黃昏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232章 國子監與太學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30章 江川號子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258章 《論漢唐以來吏治得失》【求月票!第265章 入中法與見錢法第37章 今朝先來謁相公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45章 《論苛政猛於虎》第85章 這是誰的文章?第136章 童謠第140章 蘇洵:我去與他切磋一番!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221章 骨正 肉豐 度精第172章 揪出蛀蟲第2章 披王袍而操市利第147章 放榜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173章 範祥的許諾第261章 包青天第32章 驛站見聞第11章 寒門如之奈何第87章 頒獎儀式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202章 公主婚事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273章 他不是知道錯了第143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275章 前塵往事第121章 分別第150章 什麼叫雄辯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