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技術進步

第1408章 技術進步

其實想一想也明白這個道理,如果尼羅河盆地但凡適合人類居住的話,埃及或者其他北非文明早就南下了,而從阿拉伯教在非洲的分佈地圖就可以看出,他們反而和西非交流更加頻繁,在西非有一堆信仰阿拉伯教的黑人國家和部落,這進一步證明了東非和北非交匯地帶環境的惡劣。

當然,除了氣候因素以外,古代非洲土著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欺負,至少在冷兵器時代,就算文明相對落後的黑人對於北非的阿拉伯文明也有一戰之力。

而在東非尼羅河行省地帶,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也正是北部沙漠地帶,至於南部,除了少數城市以外,基本上沒有多少人口存在。

而具體原因,除了氣候惡劣以外,南部地區經常洪水氾濫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試想一下,本來尼羅河盆地就有雨季,而上游大湖區雨季的河水也在這時往這裡排水,當地發生洪水的概率自然也就更高一些。

雨季過後,尼羅河盆地又容易乾旱,主打一個反覆折磨,所以東非對於尼羅河行省的建設一直都比較滯後。

恩斯特就對此說道:“整個東非北方,氣候相對於中南部更加惡劣,資源上也沒有太大優勢,所以大湖區是最靠近北部的宜居地帶,自然而然的,你們也要肩負帶動北方經濟發展的重任。”

“而在東南非共同市場建立以後,大湖區更是處在這個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的中心位置,比利時剛果殖民地,南德意志王國,阿比西尼亞帝國,意大利紅海殖民地等國家陸地貿易的交匯節點,就在大湖區。”

“甚至進一步拓展,這裡未來有可能成爲北非,西非和中南非的陸上貿易交匯地帶。”

北大湖省的地理位置,形象點來說,簡直就是東非版的“河西走廊”,東面地形和地貌相對複雜,地勢上從東非高原到索馬里等平原地帶,地勢落差大,而再往北又遇到埃塞俄比亞南部山地和峽谷阻隔,且中間經過地區多沙漠,交通建設成本高,難度大。

而西面則是剛果雨林,更不利於交通建設,這就使得東非的交通線路,大部分集中在大湖區,然後再從大湖區分流,前往北非和西非等區域。

這一點從東非的鐵路建設特點就可以看出來,大湖區東部的圖爾卡納省、朱巴省和北方省,只有兩條南北走向的鐵路線,而西側的剛果雨林地區鐵路線也只有兩條。

而這幾條鐵路線都是東非政府優先從國防角度建設的幹線鐵路,方便東非對北方地區的控制。

反觀大湖區經過的鐵路幹線則多達五條,三條南北走向,兩條東西走向,這使得大湖區成爲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

而且,除了幹線鐵路以外,大湖區還建設有衆多支線和地方鐵路,形成了相對發達的鐵路網絡。

從經濟層面上來看,差距就更加明顯,不經過大湖區的鐵路幹線,基本上很難盈利,因爲沿線人口,城鎮,經濟和資源都難以支撐鐵路建設成本的回收。

尤其是經過剛果盆地腹地的中央鐵路,不僅經濟效益差,而且維護成本高,而這條路線當初建設的初衷就是爲了方便東非軍隊迅速向北方地區集結。

畢竟中央鐵路建設的年代,埃及作爲英國的重要殖民地,它是有可能對東非造成一定威脅性的,而且客觀來說,東非北部鄰國更多,國防壓力相對要大。

雖然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東非北方的國家和各國殖民地,一攤爛泥,但是誰能預料到未來,北方是否會有國家逆天改命,從而威脅到東非的邊境地區的安全。

總而言之,鐵路和其他陸地交通建設,選擇大湖區的性價比最高,其他地區並非不能建設,但是代價太高,也就是國家託底,才能建設那些貫通熱帶雨林和沙漠的鐵路。

恩斯特說道:“未來大湖區,必須要重點推動的就是和北非,西非的貿易,畢竟大湖區屬於內陸地區,而20世紀是海洋的時代,你們本來在地理位置上比沿海區域差了一籌。”

“所以,更應該重視和國內其他區域,以及北非西非的經濟聯動,尤其是南德意志王國,阿比西尼亞帝國。”

“阿比西尼亞帝國是人口超千萬的大市場,而南德意志王國的潛力更高,未來還有埃及,利比亞等地區。”

“先不說工業,在農業方面,前景就比較廣闊,畢竟西非和北非目前糧食產量都不容樂觀。”

“藉助鐵路,你們就能以較低的成本,把糧食賣到這些地區的內陸腹地。”

之所以是內陸腹地,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西非和北非也有沿海,沿海區域,糧食進口的選擇性更多。

而東非的優勢在於建設了非洲最強大的內陸鐵路網絡,且已經把這個鐵路網延伸到南德意志,達爾富爾,阿比西尼亞等國家和地區。

而這些鐵路也是目前這些國家和地區腹地,對外貿易和交流成本最低的路線。

除非他們能夠以本國爲核心,修建從內陸到沿海的鐵路,南德意志王國或許還有可能,但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完全是一個內陸國,而達爾富爾也被埃及,利比亞,東非和南德意志環抱在非洲腹地,就當下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來說,他們只能抱緊東非的大腿。

шшш ttκǎ n ℃O

而曼弗雷德說道:“這一點陛下放心,這些年我們省的糧食出口,一直都在增長,尤其阿比西尼亞帝國還有意大利紅海殖民地是最重要的海外客戶之一。”

“唯一的麻煩就是我們省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而以稻米作爲主要口糧的國家,在非洲大陸上很少見,飲食習慣問題是制約我們對北非地區糧食出口的主要制約因素。”

水稻能成爲東非人的第一大主食,經過了幾十年時間的推廣,畢竟當初東非移民也很少有以稻米作爲主食的習慣,歐洲不用說,就是遠東移民同樣如此,畢竟東非的遠東帝國移民大部分來自北方地區。

而之所以,水稻能受到東非政府的大力推廣,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水稻更適合在東非種植,雖然東非的小麥種植面積也不少,但相對於溫帶地區的小麥質量和產量還是差上許多。

說白了,就是水稻的單位產量高,所以更容易受到東非政府的青睞,而且對東非的氣候適應性更強,而在主糧中,水稻和小麥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檔的存在,大部分國家都會因地制宜的在這二者中考慮。

關於飲食習慣對東非糧食出口造成的問題,恩斯特當然也沒好的辦法,他也只能說道:“糧食出口總體來說還是要看價格,事實上我們和美國是兩個世界上最大的對外糧食傾銷國家。”

“但是,小麥確實不是我們的強項,別說和美國競爭,就是阿根廷,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在這個領域的優勢也比我們大。”

“反觀如今,東南亞,遠東,日本,南亞,中東,還有一些極度落後國家和地區,我們還是可以爭取的。”

東非的水稻質量不算差,至少對於大湖區和平原省兩個地方而言,稻米口感在全世界算是比較優良的,因爲這兩個地方的農業條件最好,除此外就是靠東非的農業技術提升了。

恩斯特說道:“糧食是帝國對外擴張影響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絲毫不遜色於能源,礦產,所以擴大我國的糧食市場尤其重要。”

人是鐵,飯是鋼,任何國家都離不開糧食,控制一個國家的糧食,就拿捏住了這個國家的命脈。

所以恩斯特強調道:“在推廣東非糧食出口的過程中,不妨進行適當的讓利,尤其是在亞非拉等經濟不發達地區。”

“對於這些地區的民衆而言,生存纔是第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他們更重視價格高低,而這個過程中,我們東非就有可以操作的空間。”

整體來說東非的糧食價格在全世界都屬於最便宜的一檔,畢竟東非因爲地處熱帶的原因,可以實現一年多熟。

曼弗雷德高官說道:“陛下放心,這也是我們省這些年來糧食出口的一個重要策略,通過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我們省的糧食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

“這也是近些年來我們省糧食出口產量不斷攀升的一個重要因素,除此外,我們省現階段也在積極爭取提高農產品形象宣傳,從而向中高端農業市場進軍。”

“尤其是經濟作物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全省的食品加工行業,也因此得到了大力發展,培植了一批優秀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同時,我們圍繞出口問題,正在積極建設和扶持一些本土的外貿和商業公司,以此爲着力點,擴張我們省在全球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力。”

只靠糧食作物,北大湖省農業經濟的上限肯定高不了,但是作爲世界第一大經濟作物國家,尤其是在熱帶經濟作物領域,東非有着雄厚的資本和優勢。

而北大湖省的經濟作物種植同樣在東非佔有重要地位,而再加上畜牧業,北大湖省在農業領域可以稱得上是農業多面手。

就拿前世遠東帝國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東北來說,糧食和畜牧業都不錯,但是卻不適合經濟作物的發展,唯一拿的出手的也就是糖類作物和藥材兩個領域了。

而相比較之下,大湖區能種植的經濟作物種類,就比較太多了,比如纖維作物裡,棉花和各種麻類,油料作物裡花生,油菜等,糖類作物也就是甘蔗,飲料作物更是全面,茶葉,咖啡和可可等等。

如果單就農業條件來說,大湖區的農業基礎條件,簡直和南非的礦產資源稟賦相差無幾,南非擁有工業發展的大部分主要礦產資源,而大湖區則可以在農牧業方面全面開花。

對比,曼弗雷德的總結是:“我們省的目標是打造世界上重要的農業綜合體,包括各類基礎農產品種植,以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最後是完善的對外銷售渠道。”

“實現在農林牧漁上,都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佔有一定的重要地位,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大湖區的農業種植技術和農產品加工技術提升,農業品牌建設等問題。”

對此,恩斯特頗爲贊同,他說道:“技術是推動農業發展的動力,國家在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從過去水利建設,到後來大規模推廣農業機械化和農業化工產品發展。”

“如今,東非農業隨着時代發展,也到了新的轉折點,其中的關鍵就是技術和品牌問題。”

“包括培育優良品種,配套和建設更先進的農業生產設備,發展節水農業,發展區域特色農業,改革農業管理系統等等。”

“光是在五五規劃期間,全國就有衆多農業領域相關的科研重點項目落地,你們也要把握這個機會,加強和企業,大學,科研單位的合作。”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除了東非農業轉型的需要以外,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東非在一戰中賺了不少錢。

而對於這筆意外財富的利用,當然是更多的投資過去東非無力開展的一些項目,就比如十分燒錢的航空航天,原子能,核物理等等諸多大型項目。

而東非的農業科研項目,也獲得了不少資金,畢竟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尤其是東非這種想要在農業領域拓展自身影響力,最好能夠在一些區域內實現農業霸權的國家,自然也要重視農業技術的進步。

東非在一戰中撈到的好處不僅如此,除了獲得許多科學領域研究的資金以外,從歐洲獲得的技術和人才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從這一點上來說,一戰爲幫助東非實現了全國科研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包括人才,技術和資金等等方面的支持。

雖然說,沒有這些因素,東非照樣會按照自己的計劃發展,但是毫無疑問,正是因爲從一戰中獲取了大量利益,才能幫助東非大大縮短經濟轉型的時間,當然,具體效果現在肯定還看不出來。

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904章 卡賓達第494章 假情報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833章 拖拉機第74章 “整肅”運動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867章 推銷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318章 朱壩鎮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223章 “療養”第1422章 蘇聯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413章 拉攏第1084章 底氣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483章 新民族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19章 農忙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64章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658章 方針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102章 備戰第484章 訓練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013章 站隊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494章 假情報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79章 閒談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991章 抵達第1276章 酒精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296章 接見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82章 抉擇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081章 消耗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81章 煤礦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953章 新家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8章 阿拉斯加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366章 “禮尚往來”
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904章 卡賓達第494章 假情報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833章 拖拉機第74章 “整肅”運動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867章 推銷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318章 朱壩鎮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223章 “療養”第1422章 蘇聯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413章 拉攏第1084章 底氣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483章 新民族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19章 農忙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64章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658章 方針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102章 備戰第484章 訓練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013章 站隊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494章 假情報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79章 閒談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991章 抵達第1276章 酒精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296章 接見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82章 抉擇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081章 消耗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81章 煤礦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953章 新家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8章 阿拉斯加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366章 “禮尚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