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三部”建設

第900章 “三部”建設

“鋁工業是未來世界的主流產業之一,就和當初電力一樣,現在電力產業的巨大潛力大家已經能直觀見到,而鋁工業和石化工業東非才剛剛起步,都是對工業具有極其重要性的支柱產業。”這是尤比西奧對欣代鎮和太特市政府的重要提醒。

這一點確實很有說服力,在電力尚處於萌芽階段的時候,東非就重點投注,現在電力產業在東非的發展十分迅猛,各個城市都希望能從中分一杯羹。

所以尤比西奧的話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至少太特市和欣代鎮政府代表團更加堅定了了將鋁工業落地本區域的決心。

欣代鎮和太特市考慮引入鋁工業這一點,其實側面也反應了當前東非政府在地區的投資的重點向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落後地區轉移。

這很重要,如果東非中央政府不支持,那這件事恐怕還真不容易搞定,就像東非南部的黑興根省,也就是原德蘭士瓦共和國。

在前世可是南非經濟最核心的地帶,工業十分發達,位居非洲第一,但是因爲恩斯特的限制,使得黑興根省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

畢竟東非國有經濟佔比達到百分之七十,各地區發展那完全是東非中央政府一言而定的事。

恩斯特想要哪裡發展,完全可以獨斷乾坤,如果恩斯特發話把鯨灣港建成東非第一大城市,即便當地氣候條件惡劣,那也能成爲東非第一大城市。

當然,作爲國家統治者,恩斯特肯定不會完全憑個人感覺來制定國家發展策略,至於東非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之下,實際上對東非國家經濟的驅動,利大於弊。

與東非相比最典型的參照物就是巴西,如今巴西經濟和人口完全集中在東南沿海區域,對內陸開發相當不利,而東非已經完成了東部和內陸腹地的開發建設,現在再次轉向其他區域,在這種情況下,巴西和東非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這一點從農業領域就能得到充分體現,東非耕地的擴張速度遠高於巴西,甚至居於世界第一位。

國際糧食價格受挫,巴西對內陸土地的開發就受挫,而東非則通過行政手段,強行拉動東非各個區域的開發建設,即便是被限制發展的黑興根省等地,經濟增速也遠高於巴西。

同時國有經濟的統籌性遠高於私人企業,完全適配東非國家發展的大戰略,雖然不利於競爭,但在如今全世界各國壟斷組織興起的情況下,東非這種情況反而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

畢竟各國間競爭是主流,而各國之間的競爭就需要壟斷組織來實現,要不然在外國資本的侵蝕下,本國企業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個問題。

……

隨着東非人口大遷徙和新的建設工程開啓,在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地,出現了新的建設高潮。

依照東非政府的計劃,每年至少從中,東部遷徙民衆上百萬以上,到相對落後的地區落戶。

所以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新村莊拔地而起,東非的鐵路系統不堪重負,公路也顯得十分擁擠,這使得東非各級政府變得更加繁忙。

“今年的鐵路系統客流量和貨運量顯然已經超出設計的標準,尤其是列車數量嚴重不足,超載超過百分之三十,使得我們不得不通過公路和水路來疏解交通上的壓力。”交通部部長劉益德維爾向恩斯特報告道。

“而且,人數還在上升,除了我們本國公民,還有黑人勞工都在向全國各地轉移,我們所以同交通部一致認爲要加大列車生產力度。”鐵道部也訴苦道。

產業轉移,人口遷徙,工程建設都依賴鐵路和公路系統,並且規模都不算小,這給兩個部門工作造成了巨大壓力。

“現在鐵路的運轉,就和南非戰爭時期一樣,我們實際上面臨的就是和平時期的經濟戰爭,東非的西部,南部和北部都要發展,這些地區已經遠遠落後於我國的中,東部,所以你們的困難我是知道的。”恩斯特說道。

目前東非的全國工作,類似於遠東帝國的“三線”建設,主要發展方向剛好也是三個,對應西部,南部和北部,所以可以總結爲“三部”建設。

當然,兩者之間區別也非常大,那就是東非的“三部”建設,主導性指標是人口和農業,而遠東帝國三線建設主要指標則是工業,尤其是國防軍事工業。

畢竟遠東帝國人口已經飽和,即便是偏遠地區當時人口也不少,而東非的“三部”地區,連人口都是重要資源,要先解決人口“有和無”的問題。

而人口解決之後,順帶的自然是農業開發,不然光靠現有耕地解決不了溫飽問題,除非把中,東部地區已經轉型爲經濟作物的田地,重新變成糧食作物種植的耕地。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作爲東非重要的經濟來源,經濟作物種植業面積只會越來越大,而不是減少,畢竟東非要做經濟作物的霸權國家。

現有耕地不變的情況下,自然是開墾新的耕地,而耕地開發又離不開人口因素,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這同時意味着東非未來的糧食出口規模會變小,畢竟人口遷徙的時間段,新開墾土地糧食產出肯定需要時間,同時還伴隨着東非各項基礎工程建設,包括交通和農田水利建設兩大部分,都要消耗巨量的糧食。

不過糧食出口縮減對東非的影響不大,首先是國際糧食價格常年處於低位,本來利潤就低,其次東非也是糧食生產過剩的國家,如果能通過人口遷徙和工程建設消耗掉過剩糧食產能是好事。

當然,未來東非新增耕地面積擴大,糧食產量肯定會大增,這也不是太大問題,畢竟東非人口增長速度也快,到本世紀結束,東非人口很有可能突破八千萬。

“三部”建設雖然也牽扯到工業領域,但和“三線”建設區別極大,三線建設轉移的工業都是當時遠東帝國頂級的優質工業,而東非只是落後產業轉移,除了擴增東非工業體量以外,還有中,東部地區產業升級的需要。

而且即便是落後產業,也不是全部轉移,當前東非很多城市的工業是依託礦產資源而形成的。

這種情況下,轉移目的地如果沒有對應礦產,那肯定不行,所以中,東部淘汰的落後產業並不是全部,而是一部分。

而且落後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同時和東非的人口遷徙相對應,需要耗時數年時間。

實際上藉助這次大移民,東非在開發西,南,北“三部”的同時,也順帶提升東非的工業規模和城鎮人口,像羅安達,貝拉,班吉等城市都將獲益。

“三部”建設,實際上是東非對國內建設的一次全面系統優化,當其完成以後,東非國內的人口,城市,工業,農業,交通等等格局將更加均衡。

這也是東非夯實“地基”的過程,等到“三部”建設完成之後,東非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層次,而在下一個階段,恩斯特要考慮的就是東非全面工業化。

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821章 裁軍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381章 國禮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399章 加入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793章 籠中鳥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28章 打探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7章 日常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80章 達沃市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422章 蘇聯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281章 酒館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463章 站隊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820章 購艦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285章 挖坑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555章 羞辱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618章 良知第1156章 軟刀子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792章 條件第953章 新家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445章 凱末爾第504章 借人第925章 造船業第1437章 徵兵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531章 協商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1296章 接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44章 貿易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
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821章 裁軍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381章 國禮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399章 加入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793章 籠中鳥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28章 打探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7章 日常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80章 達沃市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422章 蘇聯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281章 酒館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463章 站隊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820章 購艦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285章 挖坑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555章 羞辱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618章 良知第1156章 軟刀子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792章 條件第953章 新家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445章 凱末爾第504章 借人第925章 造船業第1437章 徵兵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531章 協商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1296章 接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44章 貿易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