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他鄉故知

第914章 他鄉故知

對於在東非投資或者從事貿易活動的法國人而言,他們自認爲東非的經濟活躍度是不差的,而且在這裡和同鄉遇到的機會非常大。

“嗨,伯利,上個月你回國了,我還以爲很長時間見不到你呢!”克羅斯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驚訝的說道。

“原來是你,克羅斯先生,我當然不可能離開太久,畢竟我們和東非做的是長期生意,只不過上個月回國向公司彙報了一些情況。”

伯利是法國一家機械公司的駐東非商業經理,隨着東非最近中,東部地區淘汰落後產業的政策,很多裝備技術更新,所以對國外相關產品的進口也在加大,而伯利就是在這個前提下和東非廠家談了一筆大單,引起了公司總部的關注。

“真羨慕你們這些搞機械裝備的,最近東非很多廠都在更換設備,達累斯薩拉姆市很多舊機器被拆卸,然後從鐵路運走,然後購買國際上水平更高的設備,這次你們公司一定大賺了一筆吧!”

克羅斯羨慕的問道,達累斯薩拉姆市是東非產業升級的重點城市之一,主要是淘汰一批七,八十年代的東非引入的老舊設備,這些設備,有的年齡甚至可以追溯到四五十年代。

在七十年代經濟危機中東非引入歐美產業的組建國內工業體系的時候,對設備的要求並不高。

畢竟當時東非完全是一個零基礎的農業國,從零起步的工業對技術和設備要求標準不算太高,反而更加註重價格。

而且當時東非教育和工業尚未成型,相關人才缺乏,這就導致引入的很多機器“問題”很大,簡單說就是被忽悠或者被“騙”的不少。

而東非這次淘汰落後產業,對中,東部地區進行產業升級,自然不會走上一次的老路。

一方面東非本國工業水平提升,很多東西可以自己獨立製造,另一方面因爲義務教育的原因,東非培育了一大批合格的產業工人和技術人員,所以在技術層面不再是小白。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可忽視,那就是這次東非可不像七十年代時那樣財大氣粗,七十年代因爲經濟危機的原因,導致歐美工業產品滯銷,所以價格低廉,加上恩斯特早有準備,所以引入工業時比較大氣。

但十幾年後的的今天,可沒有那麼好的機遇,加上最近東非政府因爲各項工程建設開支不小,所以在裝備技術引入上花錢比較摳搜。

要求高,又不肯多花錢,這種好事自然不可能輪到東非,不過和十幾年前不同的地方在於,如今東非經濟體量遠超以前,政府的財政收入自然也是直線上升,光是農業發展就讓東非財政收入翻了近三倍。

加上這次產業升級侷限於中,東部兩個地區,所以東非政府還是有能力辦到的。

雖然僅是中,東部產業升級,但這其中的利潤這對於歐美商人來說已經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至於怎麼拿到東非的訂單,那自然是各國各顯神通,而伯利的公司就是這一輪競爭中的勝者。

“哪裡,實際上之前三個月和東非廠家談判,我嘴皮子都快說爛了,對方太難纏了,不僅價格給的不高,而且對我們公司的產品吹毛求疵,你要是體會其中的辛苦,估計就不會羨慕我了。”

伯利雖然在抱怨,不過從他的神情上可以看出,這小子這次賺的不少,嘴角都快翹到天上去了。

對於這一點,實際上伯利也不算說謊,他說的都是客觀情況,但是就算賺的少,那也只是相對而言,東非畢竟不是第三世界,作爲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也是有議價權的,所以作爲買方,東非的議價能力還是不錯的。

伯利接着說道:“而且你們這些購買東非農產品的商人,在我看來纔是最值得羨慕的,這幾年東非的農產品價格一直在走低吧!你們只要來回一折騰就能比以前賺的更多,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作爲農業國,東非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依舊是農業,而近些年來東非各類農產品種植規模一直在擴大,加上東非迫切需要從農業獲得發展工業的資金,所以東非政府在農產品出售上給予了各國優惠。

當然,東非也不會賠本賺吆喝,隨着農業種植轉型,現在熱帶經濟作物纔是東非農產品出口的拳頭產品,就比如茶葉,橡膠,棉花等等。

除此外東非也有戰略上的考量,壓低農產品出口價格,也能進一步壓制巴西,東南亞,印度等東非的競爭對手,所以利大於弊的情況下,東非自然要這麼做。

對於伯利所言,克羅斯沒有否認,這幾年東非農產品價格下跌,對於他這種貿易商人而言自然是好事。

他和伯利都是法國人,法國作爲工業發達國家,對農產品的需求量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經濟作物。

雖然法國是歐洲的農業強國,甚至農民收入頗高,但是這僅限於糧食作物和少量經濟作物種植業,其他農產品主要還是依靠進口。

而東非這個經濟作物生產大國,自然能同法國形成一定的互補性,至於法國開闢的殖民地,雖然規模龐大,但是開發尚需時間,無法取代東非這個世界第一熱帶經濟作物強國。

就拿法國的西非殖民地來說,雖然面積不小,但是很多也就近些年才納入殖民地範圍,而且西非地區的黑人人口實際上並不算多,還被好幾個域外國家瓜分。

畢竟西非以前長期是奴隸貿易的主要地點,以前黑奴貿易中非洲流失的一億人口至少有七千萬是從西非流失的。

只不過西非底子怎麼說也比東非好,所以影響並不算太大,但是由於文明過於落後的原因,實際上黑人的整體自然增長率是不高的。

而前世非洲諸國人口爆炸,基本上就是二十世紀中後期之後的事了,生產力水平提高確實能帶來人口增長,但現在西方殖民者還沒有來的及提高西非的生產力水平,具體效果至少要等二十年後才能體現出來。

而且因爲擠在一起的原因,各國在西非的殖民地實際上都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這樣一來就無法進行有效整合。

就比如葡萄牙的威達殖民地牢牢的定死在英,德兩國殖民地中間,如果按照原歷史,早在前年(1894)就應該被法國人佔領了。

而實際上在丟失了安哥拉和葡萄牙之後,葡萄牙對威達殖民地的重視程度空前,不僅沒有丟掉這塊殖民地,反而將其面積擴張數倍,並且最終吞併了達荷美王國(今貝寧南部)。

當然,葡萄牙能成功,脫不開英國人的支持,畢竟南非戰爭時期,葡萄牙跟着英國輸的太慘了,所以未嘗沒有補償葡萄牙的意思,反正在南非戰爭之後,葡萄牙已經成爲英國最忠心耿耿的小弟。

第709章 人才召回請假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304章 坎帕拉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40章 古戰法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833章 拖拉機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449章 野心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238章 教唆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045章 教育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3章 國際調停第228章 留學生第1024章 監視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97章 建議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752章 軟柿子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332章 稻種第80章 農業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833章 拖拉機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351章 過往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014章 輕工業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591章 歸途第58章 密謀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958章 巴拉圭第803章 威脅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40章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324章 預謀第802章 爭論第431章 居所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388章 換師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71章 “萊茵”市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
第709章 人才召回請假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304章 坎帕拉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40章 古戰法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833章 拖拉機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449章 野心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238章 教唆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045章 教育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3章 國際調停第228章 留學生第1024章 監視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97章 建議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752章 軟柿子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332章 稻種第80章 農業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833章 拖拉機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351章 過往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014章 輕工業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591章 歸途第58章 密謀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958章 巴拉圭第803章 威脅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40章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324章 預謀第802章 爭論第431章 居所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388章 換師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71章 “萊茵”市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