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雙標

黑興根銀行是黑興根財團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或者說是主幹,多個旗下的大型企業是這個主幹上延伸出來的枝幹,枝幹邊則圍繞着衆多的枝葉,包括這些企業業務合作伙伴,原材料供應商,銷售終端,由黑興根銀行投資的小公司和企業等,而黑興根銀行總部就是財團的大腦。

財團的主體搬遷到東非肯定是不可能的,目前東非支撐不起這種世界級大財團的發展,但是銀行總部可以先行搬遷到東非本土去,只要保證通信通暢,就可以繼續指揮整個財團的運轉。

……

恩斯特:“這件事就先定下來了,下面呢!我們討論第二件事,關於紡織業的事,這個板塊是克萊森負責的吧?”

克萊森:“是的,殿下。”

恩斯特:“去年和今年紡織業情況你和大家先說一下。”

克萊森:“沒問題,殿下,今年紡織業發展狀況優良,尤其是去年戰爭爆發了很大一波產能,我們在德國和奧匈帝國都收到大量訂單,尤其是遠東豐富的廉價勞動力和新工廠的高效率,讓我們分擔了歐洲工廠的壓力,在一衆同行中率先騰出機器和工人保障軍事訂單的持續充足穩定供應。

軍隊向來是最好的客戶,德國僅北德意志地區就去年就擴軍百萬規模,而這在之前,北德意志聯邦軍隊規模大約是六十萬左右,意奧戰爭,戰爭中後期奧地利也從後方徵召了二十萬軍隊,加上當時的南德意志諸國,普法戰爭和意奧戰爭,這兩場幾乎貢獻出了百萬規模的軍人市場,而一個士兵光是換洗衣物就不止一套,加上這兩場戰爭幾乎都是從夏季跨越到冬季,所以冬裝供應量極大,不過戰爭後期,其他競爭對手工廠產能也上來了,這就分流了我們旗下企業和投資工廠的部分訂單。

光是軍服一項我們就靠着低廉的生產成本,充足的產能以及先發優勢大賺一筆。

而大家需要注意,除了軍服外,被服,牀單,揹包,軍靴等相關產品,我們都獲利頗巨,當然,和我們最拿手的金融以及投資相比,還差不少。”

最後一句基本上就是廢話,黑興根銀行最拿手的肯定是金融業,加上吃下了普法戰爭和意奧戰爭近三分之一的紅利,獲利那是天文數字,幾乎讓黑興根財團的體量比戰前翻了三倍。

恩斯特總結道:“紡織業是暴利行業,目前財團的的紡織產業按照股權可以分爲兩大類,第一類是我們獨資的自家企業和工廠,第二類是投資的美國以及歐洲地區的紡織企業(主要是銀行通過貸款獲取利益),第二類我就先不討論了,我們主要說一下自家企業。

目前,紡織業主要集中在黑興根日用品公司,是通過黑興根日用品公司代爲管理,這就和當初食品加工業一樣,紡織業體量現在已經達到了可以獨立出來的條件,所以爲了方便管理,我絕定將紡織業從黑興根日用品公司獨立出來,成立新的紡織業集團,將他作爲黑興根銀行直接領導的下級企業,你們有什麼想法?”

想法就是沒有想法,大家一致擁護老闆的決定,紡織業早就該從黑興根日用品公司獨立出來了。

從遠東紡織工廠建成的時候,黑興根財團紡織業的產能就達到了一流水平,加上目前正在籌建的內羅畢紡織工廠,黑興根財團在世界紡織業領域就佔有了相當的話語權。

僅次於英美法遠東四國,位於世界第五位,之前的世界第五是意大利王國,但是意大利王國紡織業遭到了戰爭的重創,痛失威尼斯和部分倫巴第等工業發達區域以及那不勒斯的國內市場。

之所以和國家比較,原因在於黑興根財團本身獨佔東非王國的紡織業市場外,同時在德國,奧匈帝國,沙俄還有遠東等國家紡織業內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至於英美法遠東四國,本身體量巨大,人口衆多,同時擁有巨大的原材料供應地。

最典型的是美國,南方棉花種植園規模巨大和北方的工業結合後,本土產能提升迅速。

英國沒什麼好說的,手握印度這張王牌就足夠了,法國也是老牌列強,拿破崙三世又是個發展經濟的好手,所以紡織業體量穩居世界前五。

遠東則是體量巨大,光靠手工業就可以達到世界前幾的水平,加上其沿海地區近些年來因爲洋務運動,大量官營工廠的興建,效率也在提高,不過因爲官營的原因,管理比較僵化,設備更新換代也遠比不上同時期在華投資的英法以及東非工廠。

目前在遠東規模最大同時設備最先進的就是膠州紡織廠,而膠州紡織廠算作東非產業,畢竟和膠州當地官員交涉都由東非駐膠州領事館出面。

除了以上國家外,在紡織業領域比較強的還有比利時,以及飛速發展的日本,奧匈帝國和德國,沙俄也還行,但是奧匈帝國和德國紡織業和黑興根財團旗下紡織業有很大重合。

總而言之,1871年世界整體都處在極度繁榮之中,就連巴拉圭這個幾乎被戰爭摧毀的國家也在源源不斷意大利移民的支援下恢復過來。

意大利王國和法國比較慘,不過相較於意大利王國現在全國的焦頭爛額,法國雖然北方因爲戰敗損失巨大,但是以馬賽爲首的南方發展的反而不錯。

法國北方接下來也不會安穩,就在恩斯特開會的同時,作爲老區的巴黎市民即將再次領先全世界,今天是3月21日,還剩下七天時間。

恩斯特當然知道這次運動的意義,不過並不放在心上,就像從原始社會驟然被拉入資本主義社會的非洲土著,他們是搞不好資本主義的,反而奴隸制王國社會更適合當前的非洲土著們,先把奴隸制王國搞明白都算一種進步,封建王國對於非洲土著來說都太過超前,驟然被殖民者拉入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會把經念歪,變成非洲特色的部落資本主義。

東非也是這麼幹的,從來不對非洲部落和王國進行改造,消滅了就是消滅了,沒有消滅的就到西非去繼續維持現狀,願意和東非合作那自然最好,什麼軍火,工業品只要付錢就賣,至於你們是部落,奴隸主,國王,或者僅僅是個村長,那都無所謂。

一句話東非不干涉土著內政,該當奴隸主的繼續當奴隸主,該當酋長的繼續當酋長,該當國王的繼續當國王,前提是不能敵對東非或者和東非利益發生衝突。

嗯,這麼一想,在東非周邊的土著確實有點難,全看東非王國的良心,但是當恩斯特幹起殖民勾當的那一刻起,就表示自己沒有這種東西。

第1377章 賄賂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821章 裁軍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403章 撤資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238章 三把“刀”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844章 魯道夫第792章 條件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992章 入籍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539章 鄰居論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33章 抓捕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810章 海岸線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51章 人口(續)第953章 新家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82章 抉擇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326章 野望第327章 南下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596章 壓迫感第1326章 野望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49章 戰敗第878章 無線電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850章 移民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10章 數據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58章 巴拉圭第469章 鯨灣港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46章 船隊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531章 兵城第591章 歸途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608章 會面第240章 大借款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369章 送別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2章 戰場間隙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62章 後續第1081章 消耗第57章 探險隊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249章 熱度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30章 客人
第1377章 賄賂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821章 裁軍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403章 撤資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238章 三把“刀”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844章 魯道夫第792章 條件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992章 入籍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539章 鄰居論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33章 抓捕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810章 海岸線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51章 人口(續)第953章 新家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82章 抉擇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326章 野望第327章 南下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596章 壓迫感第1326章 野望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49章 戰敗第878章 無線電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850章 移民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10章 數據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58章 巴拉圭第469章 鯨灣港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46章 船隊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531章 兵城第591章 歸途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608章 會面第240章 大借款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369章 送別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2章 戰場間隙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62章 後續第1081章 消耗第57章 探險隊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249章 熱度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30章 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