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

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

科技部的菲德力說道:“羅本教授,你說的制鹼工藝看起來不錯,不過我還是要打斷一下這個暢想,既然這種制鹼工藝的原材料是來自天然鹼礦,也就是說這種礦產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就像煤炭,並不是每個地區都很豐富,如果天然鹼礦的儲量在東非並不豐富,那顯然會受到極大制約。”

羅本:“菲德力主任,對於這一點我還是有些把握的,東非對天然鹼礦的勘探工作不算重視,畢竟過去受制於技術和制鹼工藝的不同,導致社會上普遍對天然鹼礦缺乏瞭解和認知。”

“而我在過去的野外科考行動中,發現我們東非天然鹼礦是比較豐富的,尤其是東非大裂谷帶內,很多湖泊都有天然鹼礦存在。”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內羅畢西南不到八十公里的左右的馬加迪湖,我敢向科技部肯定的說,這個湖泊的天然鹼礦十分豐富,如果得到有效開發,完全能解決目前階段全國對純鹼的需求。”

“這個天然鹼礦不管從距離還是資源儲量上開發起來都有優勢,並且提煉成本相當低,純度比較高,而且依照馬加迪湖的情況,在東非大裂谷帶應該還有不少類似資源分佈情況。”

作爲地球最大的疤痕,東非科學家們對於東非大裂谷帶的研究是相當熱衷的,即便不是地質學家,也有很多人到東非大裂谷帶尋找素材,尤其是一些動植物學家,所以羅本能發現馬加迪湖的天然鹼礦資源並不讓人感覺到意外。

更何況馬加迪湖距離內羅畢這麼近,八十公里的路程,也就相當第一鎮市到巴加莫約市差不多。

而且馬加迪湖比較奇特,這個湖泊呈現出亮眼的粉紅色,非常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畢竟粉紅色湖泊很少見,而怪異的顏色這也說明馬加迪湖裡的化學物質成分非常高。

羅本接着說道:“我和內羅畢的地質學教授安卡波夫對這個湖泊進行過長達兩個月的深入研究,馬加迪湖位於半沙漠地區中,是一個內陸湖,有幾股冷水和熱水注入湖中。”

“熱水中含有大量的鹼類物質,使得湖水成了一種濃密的碳酸鈉鹽水,湖底沉積厚約數米的天然鹼,其高濃度的鹽分使得任何水生生物都無法在湖中生存。地下泉水從結塊的鹼殼中涌出,將湖水染成鮮豔的粉紅色,遠遠望去就像葡萄酒的顏色。”

“也就是說馬加迪湖會源源不斷的產生天然鹼礦等物質,在過去這裡就是土著用來提煉食鹽的地方,只不過後來廢棄了,而馬加迪湖的湖面接近八十平方公里左右,到了旱季,湖泊迅速蒸發,堆積湖底鹼類物質就會露出來。”

“所以在馬加迪湖,可以同時開發食鹽和純鹼兩種資源,在旱季還是難得的露天礦,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讓馬加迪湖資源開發成本十分低,現在唯一需要解決的就是交通和工廠建設。”

“而這個湖泊距離北方鐵路這麼近,只需要一條公路,就可以將其資源源源不斷的運送出來。”

這使得科技部的人員們對於羅本所說的馬加迪湖鹼礦認知更加清晰起來。

實際上正如羅本所說,對於馬加迪湖的開發,在東非建國之前就已經存在,本地的土著會用該湖提煉粗鹽,這種情況維持了上百年,不過後來東非殖民者到來,打斷了這一過程。

菲德力說道:“羅本教授,對於你的天然鹼法,我們暫時現在還拿不定主意,我們會派更加專業的人員前往馬加迪湖進行系統的勘測工作,最後再確定這種制鹼工藝是否值得推廣。”

羅本:“當然,畢竟沒有充足原材料,天然鹼法就等於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不過我相信等你們充分考察馬加迪湖之後,一定會對天然鹼法感興趣。”

前世天然鹼法就是美國和土耳其等國家主流制鹼工藝,尤其是美國,其天然鹼礦儲量高達六百多億,根本開發不完,東非的天然鹼礦資源估計短時間內都很難超過美國。

不過東非運氣也不錯,馬加迪湖本身就是非洲最大的天然鹼礦,而且兼具天時,地利,人和,開發容易,提煉成本低,儲量大,距離東非城市和交通近,有這樣一個資源不開採,那纔是東非的罪過。

很快這件事也傳到了恩斯特的辦公桌上,對於制鹼工業,恩斯特是比較重視的,除了純鹼本身的重要性以外,還有前世歷史課本上制鹼工業佔據了一定篇幅,大名鼎鼎的聯合制鹼法和其創始人侯德榜都給恩斯特留下了深刻印象。

聯合制鹼法全稱侯氏聯合制鹼法,完全可以說是近代遠東帝國少有的化學行業標杆。

當然,現階段聯合制鹼法並沒有誕生,就算前世聯合制鹼法產生都已經接近四十年代了,目前正是索爾維制鹼法大行其道的時候。

“殿下,關於這個天然鹼法是否應該完全推行?”科技部部長凱門斯詢問道。

恩斯特:“我一向主張工業要多條腿走路,目前來看,新制鹼工藝具有很大優勢,但是化學合成也有無法取代的優勢,就算呂布蘭制鹼法也不能完全被取代,畢竟除了制鹼以外,他還能產生氯氣,可以用來淨化水源或者應用於化工行業和消毒劑。”

“所以天然鹼法和索爾維制鹼法,包括呂布蘭制鹼法,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進行三選一,繼續改良相關工藝,能確定意想不到的效果,並不單單涉及到純鹼這一項產品。”

“而且目前呂布蘭制鹼法佔據我國制鹼工業的主流地位,改動是整個行業的的變動,當然,從成本和利用效率角度考慮,我們肯定要更多的採用新工藝。”

“所以接下來我國制鹼工業要在此基礎上,同時普及天然鹼法和索爾維制鹼法兩種工藝。”

“並且在我看來,索爾維制鹼法也有很大改良空間,繼續提升其資源利用率,而這些工作都需要東非科研人員和我們企業的努力,你們在制鹼工業中,要和工業部門以及國有企業展開合作,不斷完善我國制鹼工業。”

總體而言,東非工業部門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同時發展索爾維制鹼法和天然鹼法兩種模式,用來取代目前呂布蘭制鹼法成爲東非制鹼工業的主流。

主要原因還是呂布蘭制鹼法產量較低,隨着工業發展,其產能越來越跟不上,而如果只發展天然鹼法,也不太合適,畢竟東非天然鹼礦資源比較豐富,但也沒有豐富到前世美國那種程度,如果東非也有六百億噸的天然鹼礦儲量,那東非制鹼工業混吃等死沒有問題,但東非目前對天然鹼儲量的具體數據並不清晰,這就容易引發焦慮。

就像前世石油,人類總能通過技術進步找到新的石油資源,對於地球石油儲量總是低估,可這並不妨礙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石油焦慮症。

所以東非必然要同時發展索爾維制鹼法和天然鹼法兩種方案,目前東非制鹼工業中索爾維制鹼法也纔剛剛起步,發展天然鹼法對於東非工業和採礦業而言是有益補充。

第609章 提升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499章 建交熱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053章 波斯灣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467章 觀察第695章 納塔爾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3章 在柏林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269章 距離感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63章 年底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981章 捷徑第29章 艱苦行軍第31章 部落衝突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290章 長絨棉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34章 動員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114章 抉擇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06章 “收破爛”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364章 燃燒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35章 牛馬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37章 補丁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249章 熱度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449章 野心第998章 貝拉市第316章 萊茵盾第31章 部落衝突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595章 鼓動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732章 雙輸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81章 捷徑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429章 潛在危機
第609章 提升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499章 建交熱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053章 波斯灣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467章 觀察第695章 納塔爾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3章 在柏林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269章 距離感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63章 年底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981章 捷徑第29章 艱苦行軍第31章 部落衝突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290章 長絨棉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34章 動員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114章 抉擇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206章 “收破爛”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364章 燃燒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35章 牛馬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37章 補丁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249章 熱度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449章 野心第998章 貝拉市第316章 萊茵盾第31章 部落衝突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595章 鼓動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732章 雙輸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81章 捷徑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429章 潛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