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

當然,此時羅素心中還是很高興的,以海盜海岸爲籌碼的羅素不怕東非要的多,就怕東非看不上海盜海岸。

羅素的心理上其實和東非官員們是一致的,海盜海岸價值幾何,英國政府比東非官員們更清楚,爲什麼英國政府直接選定海盜海岸爲籌碼,本質上就是海盜海岸在英國政府眼中最沒有價值。

英國政府雖然是海盜海岸諸多部落的宗主國,但是對當地根本沒有治理,目前海盜海岸還有一個稱呼,叫做“休戰諸邦”。

休戰諸邦也可以稱爲休戰國家聯盟,這個聯盟就是英國在19世紀初期促成的,爲的就是穩固地區穩定,從而遏制波斯灣地區海盜發展。

畢竟,在英國獲取波斯灣地區主導權後,波斯灣上的主要貿易業務主要由英國商船來承擔,而海盜海岸地區猖獗的海盜活動事實上對英國利益造成了負面影響,畢竟海盜本質上是當時海盜海岸諸多部落的主要經濟來源。

如果不穩固當地的政治格局,英國連懲治的罪犯都找不到,所以英國強行將海盜海岸的大小部落統合爲一個政治力量,這樣英國政府也能找到波斯灣海盜背後的負責人,從而避免本國商船遭到劫掠後無處申冤。

而這個政治力量也就是“休戰諸邦”,相當於前世阿聯酋的前身,算是一個過渡形式的半國家政權。

這也可以看出英國早期對海盜海岸的殖民實際上是一種“正義”,雖然本質是爲了維護本國利益,但是確實極大提高了波斯灣航線的安全性。

當然,這樣一來也就事實造成,英國在當地投入大於收益,所以將這個“包袱”丟給東非,英國政府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羅素憋住心中的愉悅,對弗里爾說道:“如果東非想將整個海盜海岸納入勢力範圍,那自然沒有問題,前提是東非海軍必須收縮到我們英國所認爲合理的範圍之內。”

話題最終還是回到了海軍問題上,對於英國政府而言,只要東非政府將海軍控制在英國任何的合理區間,那短時間內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就不至於成爲東非的後花園。

現在英國最缺的就是時間和精力,所以只要能在短時間內穩住東非就是最好的結果。

印度洋被東非政府視爲核心利益,英國同樣如此,畢竟自從美國獨立以後,英國幾乎將絕大部分海外投資都轉向了印度殖民地。

弗里爾說道:“海軍規模上,我還是要強調,英國給出的條件過於苛刻,即便有海盜海岸的交易爲基礎,我們也不可能接受貴國最初提出的條件。”

海盜海岸這種不毛之地,並不能收買東非政府,這就好像英國拿尼日利亞殖民地爲條件要求德國限制公海艦隊一樣,德國政府根本不可能同意,畢竟德國想要的是英國的全部海外領土。

對於弗里爾的說辭,羅素早就有了準備,畢竟他也不認爲光是靠着海盜海岸這個“不毛之地”,東非就能乖乖接受英國的條件。

羅素說道:“海軍問題,完全可以慢慢談,既然東非不能接受我們的英國的方案,同時我們也不能接受貴國海軍發展計劃,那不如折中一下如何?”

對於羅素的提議,弗里爾沒有直接反駁,所以羅素接着說道:“我們最初的方案是五十萬噸,而東非要求是趕超美,德,法等國海軍,那就最少在八十萬噸以上。”

“所以折中一下,東非海軍只要將總噸位限制在六十五萬噸以下,這樣即可以保證東非海軍不落後其他國家海軍太多,並且在日本海軍之上,同時足以支撐東非海軍維護自身利益如何。”

六十五萬噸在羅素看來足夠當前東非維護大國海軍地位了,剛好處在日本和法國之間,東非海軍足以列入世界前五。

當然,明面上來說是這樣,但這缺少了一個前提,那就是其他國家海軍不再發展。

弗里爾自然注意到了一點,所以他對羅素說道:“這不可能,我們東非海軍發展的同時,世界其他國家海軍同樣也在大力發展,就拿日本海軍來說,他們每年海軍噸位都至少增加幾萬噸水平,等四,五年後日本海軍豈不是也突破六十五萬噸甚至以上。”

“同理,諸如美國,德國和法國,以及貴國海軍的年增量可比日本要誇張的多,現在美國,德國和法國海軍噸位都在八十萬噸以上,再過幾年,恐怕一百萬噸都是底線,所以六十五萬噸根本就不足以在海軍軍備競賽的大背景下滿足我國海軍的需求。”

隨着弗里爾話落,談判再次陷入僵局,羅素只能再退一步:“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再換一套方案,不完全以固定海軍噸位爲標準,而是以比例爲計量方式。”

“首先,東非海軍肯定不能超過法國海軍,我們先定一個基礎,現在法國海軍總噸位是八十多萬噸,那東非海軍只要達到法國海軍的百分之八十即可,我們以法國海軍爲參照物,未來十年裡,東非海軍都不能超過這個標準。”

法國海軍在第二梯隊中屬於最缺乏後勁的,所以羅素認爲以法國海軍作爲標準,按照目前法國海軍發展形勢,法國海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和英國,美國,德國競爭,所以以法國海軍爲參照物,對於英國是相當有利的。

弗里爾倒是沒有急於拒絕,思量再三後,他認爲這個方案還是不錯的,畢竟法國海軍的百分之八十足以支撐東非的大國地位了,當然,其中還有一些細節,弗里爾認爲是不合理的。

他說道:“首先十年這個時間我們不能接受,最多五年,畢竟法國海軍未來要是發生了意外,這樣豈不是成了我國海軍發展的枷鎖。”

“其次,我們還要求不能單單以法國爲參考,對後面的國家我們東非也有要求,就比如日本海軍不能超過東非,如果日本海軍超過東非,那我們將重新制定海軍發展計劃。”

對於弗里爾提到的第二點,羅素倒不認爲是大問題,畢竟日本海軍過於強大確實對英國同樣是巨大威脅。

當然,對於弗里爾提到的第一點,羅素還是不太認同的,所以羅素繼續和弗里爾討價還價。

……

經過兩個月的拉扯,最終在1911年3月,東非和英國最終敲定了《東,英和解條約》。

首先是英國同東非在政治上和解,促進兩國外交關係發展,並且兩國撤銷經濟上的相互制裁,加深兩國經濟間的合作。

其次,英國政府以部分海外市場以及海盜海岸(阿聯酋)爲條件,換取東非海軍未來五年內的非激進性擴張,東非海軍應當維持在法國海軍的百分之八十規模,根據1911年法國海軍規模,也就是說當前東非海軍總噸位不應該超過六十五萬噸。

後續法國海軍總噸位如果超過八十萬噸,則東非政府在英國監督下可以調整本國海軍規模,同時東非海軍總噸位不應該低於日本海軍。

通過這次談判,東非和英國政府都拿到了自認爲比較滿意的結果,當然,東非方面主要是恩斯特比較滿意,畢竟沒有費太大力氣就獲得了穩固的油氣資源產地,這樣東非未來在能源問題上的短板也就不存在了。

第1519章 會議第1141章 學習第998章 貝拉市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445章 凱末爾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749章 南下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081章 消耗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499章 建交熱第596章 壓迫感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448章 竊聽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79章 總部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676章 摩托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735章 廓爾喀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6章 西北悲歌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47章 聯姻事宜第379章 黃金葉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61章 檢閱第153章 送酒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185章 速成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564章 貴人第119章 農忙第513章 抉擇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092章 菜市場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40章第1045章 教育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852章 夏威夷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78章 無線電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736章 第九旅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305章 封賞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
第1519章 會議第1141章 學習第998章 貝拉市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445章 凱末爾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749章 南下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081章 消耗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499章 建交熱第596章 壓迫感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448章 竊聽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79章 總部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676章 摩托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735章 廓爾喀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6章 西北悲歌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47章 聯姻事宜第379章 黃金葉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61章 檢閱第153章 送酒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185章 速成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564章 貴人第119章 農忙第513章 抉擇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092章 菜市場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40章第1045章 教育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852章 夏威夷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78章 無線電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736章 第九旅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305章 封賞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